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脉钙化危险因素与血清骨桥蛋白相关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贺兆发 冯粉 +5 位作者 卢均坤 张丽 刘春辉 范蕾 李奕红 张洪亮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冠脉钙化(CAC)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与CAC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据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65例患者,分为冠脉钙化(CAC)组(37例)和非冠脉钙化(UCAC)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探讨冠脉钙化(CAC)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与CAC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据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65例患者,分为冠脉钙化(CAC)组(37例)和非冠脉钙化(UCAC)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OPN水平。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血清OPN与CA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1、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习惯不佳,缺乏运动,超重(OR=3.47~12.96,P=0.018~0.003)等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不佳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35.31~5.17,P<0.01~<0.05;2、CAC组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UCAC组[(39.919±11.879)μg/L比(24.000±6.000)μg/L,P<0.01];3、Spearman′s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OPN水平与CAC危险因素:LDL-C、超重、年龄、TC呈正相关(r=0.487~0.286,P<0.001~<0.05),与睡眠质量差、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呈正相关(r=4.10~2.24,P<0.01~<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50,P<0.05)。结论: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超重、睡眠质量差、不良饮食习惯等是CAC独立危险因素;血清OPN水平与LDL-C、超重、年龄、糖尿病、缺乏运动等相关。这说明应降低OPN水平,减少CAC危险因素,以减轻冠脉钙化、减慢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秀艳 王燕琴 卢均坤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有"心绞痛"史住院患者10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阳性8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0例,冠脉造影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有"心绞痛"史住院患者100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阳性8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0例,冠脉造影阴性15例;15例动态心电图正常者,其中冠脉造影阴性10例,冠脉造影阳性5例,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40.0%,阳性预测值(准确性)为82.4%,阴性预测值为66.7%。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冠脉造影无狭窄,但有慢血流。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它简单、实用、安全、经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但特异性仅40.0%,阴性者不能排除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绞痛 冠状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在阿霉素所致SD大鼠心肌损伤中的表达情况及姜黄素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卢均坤 王燕琴 +4 位作者 初而复 李欣 张明亮 Sudeep 齐向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58-61,65,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磷酸载体(Pi C)在阿霉素所致SD大鼠心肌损伤中的表达情况,及姜黄素对阿霉素所致SD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姜黄素+阿霉素组。正常对照组:按2.5 m L/kg尾静脉注射0.9%... 目的探讨线粒体磷酸载体(Pi C)在阿霉素所致SD大鼠心肌损伤中的表达情况,及姜黄素对阿霉素所致SD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霉素组、姜黄素+阿霉素组。正常对照组:按2.5 m L/kg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周1次,连续注射6周;阿霉素组:按1.25 mg/kg鼠尾静注射0.5 mg/m L阿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约0.5 m L),1周1次,共注射6周;阿霉素+姜黄素组:阿霉素使用同上,大鼠从每次注射完阿霉素,同时应用12 mg/m L姜黄素注射液,以30 mg/kg药液(约0.5 m L)经尾静脉缓慢注射,共注射6周。应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试剂盒(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D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Pi C的表达情况。结果阿霉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阿霉素+姜黄素组较阿霉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阿霉素+姜黄素组大鼠心肌细胞内Gpx活性、SOD活力均明显高于阿霉素组(P<0.05),而低于对照组(P<0.05);阿霉素+姜黄素组大鼠Slc25a3基因表达量、MDA含量及Pi C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于阿霉素组(P<0.05)。结论阿霉素可以使心肌线粒体中Pi C的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增加;而姜黄素可以有效拮抗阿霉素所引起的这种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姜黄素 线粒体磷酸载体 氧化应激 Slc25a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8期2906-2907,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2010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尼莫地平+奥拉西坦治疗,n=39)与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n=39)。比较两组脑... 目的:观察老年痴呆患者应用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2010年3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尼莫地平+奥拉西坦治疗,n=39)与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n=39)。比较两组脑血流图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脑血流流入容积速度以及波幅大于对照组,上升时间短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AS-Cog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尼莫地平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利于改善脑血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优化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尼莫地平 奥拉西坦 脑血流图指标 ADAS-Cog评分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7例,从中抽选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的45例患者为参照组,选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7例,从中抽选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选用阿司匹林治疗的45例患者为参照组,选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血小板凝聚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凝聚率、血清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凝聚率、神经功能评分、MMP-9水平、Ang-Ⅱ水平低于参照组,VEGF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凝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对感染性脑水肿患者脑脊液炎症反应及脑水肿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4期3974-3975,共2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脑水肿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速尿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予以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感染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脑水肿患者8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速尿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予以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脑脊液炎症反应、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脑水肿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脊液炎症反应,缩小脑水肿体积,同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脑水肿 地塞米松 甘露醇 脑脊液炎症反应 脑水肿体积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及对血液流变学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2729-2730,共2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采取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尤瑞...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采取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小牛血清去蛋白与尤瑞克林联合用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可促进血液流变学改善,减轻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小牛血清去蛋白 尤瑞克林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4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比较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比... 目的:比较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NGF、NSE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SOD、GSH-Px、LPO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NIHSS评分、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通道微创介入术 硬通道微创介入术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炎性因子 应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2期24-25,28,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复发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24 h、7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NIHSS评分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NIHSS评分 复发率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选自于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选自于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奥拉西坦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CRP(C反应蛋白)、Hcy(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和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奥拉西坦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CRP水平和Hcy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使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均获得提升,对尔茨海默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软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观察糖尿病对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赵智敏 贺兆发 +1 位作者 王锋顺 赵云成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106-107,共2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T2DM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n=...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T2DM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n=39)和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n=37)。对76例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OCT检查,分析两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脂质斑块纤维帽的厚度。结果 (1)两组间冠脉不同性质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组(35.8%)比较,B组薄纤维帽脂质斑块的检出率(56.9%)增多。结论血糖控制不良增加T2DM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2
作者 王金凤 张洪亮 +4 位作者 彭鹏 苗海龙 王慧 王卓舟 贺兆发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microRNA-14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01~2018-01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及健康体检人群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89例健康体检人... 目的:探讨血浆microRNA-145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01~2018-01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及健康体检人群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89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之后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作后的不同时间段(入院即刻(发病3h内)、发病8h、发病12h(PCI术后6h内)、发病24h及发病后168h)的全血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浆中MicroRNA-145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血浆中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croRNA-145与cTnI、CK-MB的相关性;应用研究对象的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croRNA-145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的microRNA-145、cTnI、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h时,患者的cTnI水平出现升高,在24h达到峰值,在第7d左右仍能有升高的部分;血浆microRNA-145h和CK-MB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升高较早,在3h开始升高,8h达到高峰,并且在第7d左右仍可见micRNA-145有较高的表达;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microRNA-145与cTnI、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7、0.312,P<0.05);在不同时间下血浆microRNA-145、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值与对照组(AUC=0.5)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microRNA-145的最佳临界值为1.01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分别为55.1%,74.2%。结论:血浆microRNA-14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45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氨基酸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脑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脯氨酸、神经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5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联合针灸对老年脑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脯氨酸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氨基...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联合针灸对老年脑瘫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脯氨酸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氨基酸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脯氨酸、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脯氨酸含量、ACA及PCA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脯氨酸含量、ACA及PCA血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瞳孔活动、心血管、体温调节、肠道系统、运动功能、泌尿系统评分及总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各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基本生活自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需借助他人及不能自理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瘫患者采用复方氨基酸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提高其血清脯氨酸含量,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有效率,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氨基酸 针灸 老年脑瘫 血清脯氨酸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
14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6期956-958,共3页
目的:探讨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清脑止痛胶囊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 目的:探讨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清脑止痛胶囊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镇痛效应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以及综合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极大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以及血浆神经降压水平,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针 清脑止痛胶囊 偏头痛 血小板5-羟色胺 Β-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即刻mTICI血流分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TIC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扩大血流灌注区域,其效果优于单纯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内径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评价颅内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李鹏 李爱歆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内相关标准,将入选者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颅内感染患者感染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内相关标准,将入选者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66例,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分析不同感染类型、不同感染程度、药物治疗对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结果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颅内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均低于中度与重度颅内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用于诊断神经内科介入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同时可有效评估其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心血管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伟勤 王立波 +2 位作者 杨光远 赵晓辉 李奕红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心血管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轮转的全科医师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两个月后,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并进...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心血管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轮转的全科医师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两个月后,考核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5.81±6.43)分,高于对照组的(81.21±5.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践技能成绩为(88.52±7.52)分,高于对照组的(82.14±6.11)分;试验组教学的满意度(92.0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方面均有较好教学效果,且有较高满意度,值得在全科住院医师心血管技能规范化培训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教学模式 心血管技能培训 全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均坤 王燕琴 +2 位作者 初而复 李欣 邓范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72-576,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苦参碱25、50、100 mg/kg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大鼠ip注射用阿霉素2.5 mg/kg,1次/周,连续给药6周,累积剂量15 mg/kg,建立心肌损伤模...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苦参碱25、50、100 mg/kg组,每组各20只。模型组大鼠ip注射用阿霉素2.5 mg/kg,1次/周,连续给药6周,累积剂量15 mg/kg,建立心肌损伤模型。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苦参碱组造模前2 d ip注射用苦参碱25、50、100 mg/kg,连续给药5 d。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CF6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a^+-K^+-ATP酶、Ca2^+-ATP酶活力,采用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苦参碱各组心肌组织肿胀,肌束间、间质有灶性出血现象显著减轻。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各组血清CF6水平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GSH-px活性及SOD活力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苦参碱能保护阿霉素引起的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线粒体ATP酶活性、降低线粒体偶联因子6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心肌损伤 阿霉素 机制
原文传递
SD大鼠电击损伤后心肌损伤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均坤 初而复 +2 位作者 李欣 王燕琴 张雪松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SD大鼠在电击损伤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酶学及氧化应激水平随时间改变的变化规律,揭示SD大鼠电击损伤的机制。方法:使用220V低压电电击建立电击伤大鼠模型,应用HE染色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应用谷胱甘肽过氧化... 目的:探讨SD大鼠在电击损伤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心肌酶学及氧化应激水平随时间改变的变化规律,揭示SD大鼠电击损伤的机制。方法:使用220V低压电电击建立电击伤大鼠模型,应用HE染色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应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检测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应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心肌酶学变化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血清中CK、CK-MB及Tn-I水平在电击后即刻升高,3h达高峰,3d恢复接近正常水平;②大鼠电击后0~24h内,心肌组织出现肿胀,肌束间、间质有灶性出血现象,心肌间质水肿,1d后电击大鼠心肌组织水肿逐渐减轻,部分心肌细胞变性,至3d后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增生,电击伤后15d末发现心肌变性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③大鼠电击后1h^3d内,心肌组织谷胱甘肽(GSH)活性及SOD活力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上升,从电击后3h开始大鼠心肌组织GSH活性及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电击3d以后GSH活性、SOD活力及MDA含量逐渐恢复并接近对照组。结论:电击损伤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心肌酶学显著变化,氧化应激水平均随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电击伤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与氧化应激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氧化应激 大鼠
原文传递
超滤脱水装置在顽固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鸿玲 雷锐 +2 位作者 张洪亮 赵广阳 张明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超滤脱水装置在顽固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脱水装置进行超滤治疗。持续治疗4周以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基础生理... 目的:研究探讨超滤脱水装置在顽固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脱水装置进行超滤治疗。持续治疗4周以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评价,并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基础生理指标包括患者的心率、体重、平均动脉压进行检测比较,以及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超滤法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68/70),临床疗效显著。(2)治疗后患者的心率、体重、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分别为(94.12±10.21)次/min、(65.97±6.89)Kg、(2.47±1.02)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为(110.67±11.83)次/min、(71.73±7.93)Kg、(3.56±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分别为(5.09±1.14)L/min、(48.92±8.31)%、(1486.34±197.95)pg/mL,显著优于治疗前分别为(2.32±1.01)L/min、(29.76±7.09)%、(3979.35±646.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水平值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超滤前后不影响患者的肾功能。结论:应用超滤脱水装置对顽固性心衰患者进行超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且操作简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衰 超滤法 心功能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