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惊厥持续状态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研究
1
作者 王改 王巍伟 +4 位作者 王雅卿 张倩 李芳 常春鹏 齐欣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7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惊厥持续状态患儿20例作为惊厥持续状态组,记录患儿惊厥持续时间,另选取20例保健科正常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二胺氧化酶、D-乳酸... 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惊厥持续状态患儿20例作为惊厥持续状态组,记录患儿惊厥持续时间,另选取20例保健科正常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二胺氧化酶、D-乳酸(DLac)、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惊厥时长、乳酸与DAO、IFABP的相关性。结果惊厥持续状态组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升高程度与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升高相关。结论惊厥持续状态对肠黏膜屏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且与乳酸升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惊厥持续状态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神经阻滞与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刘光 王会瑟 +2 位作者 蔺颐 陶金 刘支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3期216-216,218,共2页
探讨骶管神经阻滞对尿道下裂儿童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120例,年龄1~3岁,ASAⅠ~Ⅱ级。随机将患儿分为高浓度罗哌卡因组(A组)、低浓度罗哌卡因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40例。分别于麻... 探讨骶管神经阻滞对尿道下裂儿童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患儿120例,年龄1~3岁,ASAⅠ~Ⅱ级。随机将患儿分为高浓度罗哌卡因组(A组)、低浓度罗哌卡因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40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tisol, Co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血糖(Glucose, Glu)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毕时,三组患儿的Cor、NE、Glu均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A、B组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P<0.05),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麻醉能显著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但高浓度局麻药行骶管神经阻滞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改 王巍伟 +3 位作者 王雅卿 张倩 李芳 常春鹏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0例,其中20例未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支气管肺炎组,20例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合并呼吸衰竭组,同时选取20名保健...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PICU住院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40例,其中20例未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支气管肺炎组,20例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合并呼吸衰竭组,同时选取20名保健科正常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患儿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二胺氧化酶、D-乳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比较各组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组二胺氧化酶、D-乳酸均高于对照组及支气管肺炎组(P<0.05),支气管肺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胺氧化酶、D-乳酸升高与乳酸升高程度相关。结论支气管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对肠黏膜屏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与乳酸升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呼吸衰竭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贺 王德兴 +2 位作者 冀虎 张洁新 宋义琴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统计其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性别、临床诊断及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结果724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2015例,检出率为27.80%,其中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1977例,检出率27.28%,混合呼吸道病毒感染38例,检出率0.52%。不同年龄段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B)、腺病毒(adenovirus,AD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hBoV、FluA、ADV检出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P<0.05)。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混合感染检出率不同季节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呼吸道病毒检出种类为RSV、PIV、hBoV、hMPV、FluA、FluB、ADV,不同年龄段、临床诊断、季节患儿呼吸道病毒种类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毒 流行病学 肺炎
原文传递
不同糖耐量肥胖儿童血清硫化氢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变化研究
5
作者 张远达 刘毓 +5 位作者 张瑜 刘瑞花 柏璐 董青伟 宋浩斌 韩立坡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56-95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肥胖儿童血清硫化氢(H2S)及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集204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肥胖儿童的资料,根据OGTT结果将其分为空腹... 目的研究不同糖耐量肥胖儿童血清硫化氢(H2S)及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集204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肥胖儿童的资料,根据OGTT结果将其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糖尿病(DM)组。选择同期46例OGTT正常的肥胖儿童为单纯肥胖组,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2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25-(OH)D_3水平。结果 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_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_3均低于IFG组、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_3水平均低于IFG组、IGT组及IFG合并IGT组(P<0.05);IFG组血清H2S低于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_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_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_3与0hPG、2hPG、HBALC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all P<0.05);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与25-(OH)D_3水平与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2S及25-(OH)D_3水平与肥胖儿童糖耐量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的明显下降可能是肥胖儿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硫化氢 25-羟基维生素D3
原文传递
河北地区3~12岁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及其易感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冰 张贺 +1 位作者 周丹 和苏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及其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地区704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哮喘儿童初筛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哮喘...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及其相关的易感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地区704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哮喘儿童初筛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哮喘儿童IL-4 C590T、IL-13 A2044G、FcεRIβE237G、ADRB2 R16G这4种哮喘易感基因位点SNP分布情况。结果7048名儿童中检出哮喘患儿214例,患病率为3.04%(214/7048),其中男性患病率(3.45%)明显高于女性(2.58%)(χ^(2)=4.574,P<0.05);不同年龄组哮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χ^(2)=56.498,P<0.05);不同地区间儿童哮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9,P>0.05);214例患儿哮喘发作时主要集中在夜间44.39%(95/214)和清晨27.57%(59/214),主要症状为咳嗽78.97%(169/214),主要治疗方式是给予吸入激素治疗85.05%(182/214);214例患儿哮喘易感基因位点检测显示:IL-4 C590T位点的风险基因型(TT)比例最高,占63.55%,其基因型百分比依次为TT、CT、CC,IL-13 A2044G基因型百分比依次为AG、GG、AA,ADRB2 R16G基因型百分比依次为GG、AG、AA,FcεRIβE237G基因型百分比依次为GG、AG、AA。结论河北地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较高,多集中在3~5岁男性患儿,河北地区IL-4、IL-13、FcεRIβ、ADRB2基因多态性频率具有其自身一定的特点,IL-4 C590T位点的风险基因型(TT)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流行情况 易感基因 多态性频率 分布特点
原文传递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7
作者 王改 侯梦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以我院2020年-2022年收诊的15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选择同期收诊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方法 以我院2020年-2022年收诊的15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选择同期收诊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患者临床表现和病情改善具体信息。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治愈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范围(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d)、治愈例数11.24±5.24、3-18、9.45±4.52、15,对照组为5.78±1.68、1-8、4.24±2.14、15,治愈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范围(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d)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为血糖(mmol/L)、pH酸碱度、TG(mmol/L)、血淀粉酶(U/L)、脂肪酶(U/L)20.24±4.52、7.12±0.21mmol/L、7.65±0.54mmol/L、479.68±162.45U/L、96.04±33.25U/L,对照组患者为20.31±4.57mmol/L、7.14±0.13、5.68±0.58mmol/L、79.65±37.45U/L、16.68±8.46U/L,差异明显(t4.578、3.545、14.251、14.032,P0.040、0.045、0.001、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信息为血糖(mmol/L)、pH酸碱度、TG(mmol/L)、血淀粉酶(U/L)、脂肪酶(U/L)数据为7.45±1.25、7.45±0.44、5.45±0.64、78.54±12.45、16.24±4.21,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比较明显,患者脂肪酶水平比较高,并且血pH值比较低,相比于未合并患者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开展诊断工作,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合并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ating-Harbo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荣敏 卢亚超 +5 位作者 李珍 王杰英 常洁 雷淑琴 曾俏 桑艳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8-1211,共4页
Floating-Harbor综合征(FHS)是由于SRCAP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文报道1例FHS患儿的临床特点。患儿为11岁7个月的男孩,因发现身材矮小8年余就诊。患儿表现为特殊面部特征(三角脸、嘴唇薄、长睫毛)、骨骼畸形(手指弯曲)、... Floating-Harbor综合征(FHS)是由于SRCAP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文报道1例FHS患儿的临床特点。患儿为11岁7个月的男孩,因发现身材矮小8年余就诊。患儿表现为特殊面部特征(三角脸、嘴唇薄、长睫毛)、骨骼畸形(手指弯曲)、语言表达障碍、骨龄落后。基因检测显示SRCAP基因存在新发c.7330C>T(p.R2444X)杂合突变。根据患儿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确诊为FHS。FHS临床罕见,容易漏诊及误诊,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FHS患儿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Harbor综合征 SRCAP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内源性硫化氢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远达 董青伟 +5 位作者 毕彬彬 马蕾 齐瑞芳 宋浩斌 张浩 韩立坡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5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硫化氢(H2S)以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92例KD患儿中具有冠状动脉损伤的20例为CAL组,不具有冠脉损伤的72例为NCAL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其H2S以及2...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硫化氢(H2S)以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92例KD患儿中具有冠状动脉损伤的20例为CAL组,不具有冠脉损伤的72例为NCAL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其H2S以及25-(OH)D3水平。结果:IVIG治疗前:NCAL组和CAL组H2S以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H2S以及25-(OH)D3水平均低于NCAL组(P<0.05)。IVIG治疗后:NCAL组和CAL组H2S以及25-(OH)D3水平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AL组H2S以及25-(OH)D3水平均低于NCAL组(P<0.05)。结论:KD患儿的H2S和25-(OH)D3水平较低,其水平下降越明显,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硫化氢 25-羟基维生素D3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欢 冀超玉 +2 位作者 梁倩 王德兴 付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7期80-81,共2页
目的:探究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收治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22例,均给予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气水平。结果: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6.36%,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目的:探究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影响。方法:收治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22例,均给予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统计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气水平。结果: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6.36%,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分压(PaO2)、p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素联合肺泡灌洗术可有效调节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紊乱的血气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原体肺炎 激素 肺泡灌洗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睾丸间质细胞瘤合并中枢性性早熟1例报告
11
作者 李荣敏 王杰英 +1 位作者 杨坤 桑艳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8-720,共3页
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是睾丸性腺间质肿瘤的一种,属于单一组织类型的肿瘤,来源于正常发育和演化的间质细胞。本病于1895年由Sacchi首先报道,临床比较少见,约占睾丸肿瘤的2%~3%,好发于5~10岁男性,约占青春期前睾丸肿瘤... 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是睾丸性腺间质肿瘤的一种,属于单一组织类型的肿瘤,来源于正常发育和演化的间质细胞。本病于1895年由Sacchi首先报道,临床比较少见,约占睾丸肿瘤的2%~3%,好发于5~10岁男性,约占青春期前睾丸肿瘤的4%~9%[1]。儿童常见症状为外周性性早熟,合并中枢性性早熟者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LCT合并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间质细胞瘤 中枢性性早熟
原文传递
GnRHa治疗对中枢性性早熟女孩糖脂代谢及卵巢容积的影响
12
作者 李珍 李荣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301-302,共2页
观察中枢性性早熟女孩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糖脂代谢水平及卵巢容积的变化。方法:将100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接受GnRHa治疗,对照组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与卵... 观察中枢性性早熟女孩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糖脂代谢水平及卵巢容积的变化。方法:将100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接受GnRHa治疗,对照组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与卵巢容积。结果:治疗前,两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及卵巢容积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的血清TG、CHO水平及双侧卵巢容积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开始FINS水平则显著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及组间的FP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本文发现中枢性性早熟患者,其糖脂代谢水平及卵巢容积会随GnRHa治疗显著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女性 糖脂代谢 卵巢容积 GNR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Cune-Albright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静娜 王杰英 +3 位作者 李荣敏 常洁 雷淑琴 桑艳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其新鲜组织、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外周性性早熟(乳房发育、月经初... 目的:探讨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其新鲜组织、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外周性性早熟(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卵巢囊肿)、皮肤牛奶咖啡斑(皮肤不对称性咖啡色色素沉着,边缘不规则)、骨纤维结构不良(桡骨和/或胫腓骨远端骨质改变),基因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均存在GNAS基因突变[c.602G>A杂合突变(p.R201H)、c.46C>T(p.R16C)]。结论:McCune-Albright综合征临床罕见,容易漏诊及误诊,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罕见病 GNA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尿道下裂儿童术后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刘光 王会瑟 +3 位作者 蔺颐 陶金 刘闯 刘支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尿道下裂儿童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试验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0.02 mL·kg^(-1))静脉注射,对照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尿道下裂儿童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试验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1)(0.02 mL·kg^(-1))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骶管神经阻滞,术后48 h给予持续静脉恒速镇痛。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患儿苏醒后5 min(T_(1))及术后2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评估疼痛FLACC量表评分,于麻醉前(T_(0))、T_(3)时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_(1)、T_(6)时,2组疼痛评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T_(2)、T_(3)、T_(4)、T_(5)时,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相比,T_(3)时2组血浆CRP、IL-6浓度均有显著升高(P<0.05),但试验组升高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可降低尿道下裂儿童术后首日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未见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疼痛 手术后 炎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预处理
原文传递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尿道下裂修补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光 蔺颐 +3 位作者 王会瑟 刘闯 陶金 刘支娜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尿道下裂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ES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均行持续静脉恒速镇痛,方案分别为S...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儿童尿道下裂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ES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术后均行持续静脉恒速镇痛,方案分别为S1组舒芬太尼2μg·kg-1,S2组舒芬太尼2.5μg·kg^(-1),ES组艾司氯胺酮2 mg·kg^(-1)+舒芬太尼2μg·kg^(-1),各组均加入昂丹司琼4 mg并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给药速度为2 mL·h^(-1)。观察并记录3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苏醒时间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儿苏醒后0.5 h(T_(1)),术后4 h(T_(2))、8 h(T3)、24 h(T_(4))、48 h(T_(5))的FLACC疼痛评分。结果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苏醒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0.05)。T1、T5时,3组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T_(2)、T_(3)、T_(4)时,S2组、ES组疼痛评分均低于S1组(P <0.05),S2组、ES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S1组、ES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均低于S2组(37%,P <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儿童尿道下裂修补术后镇痛,能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且未见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儿童 尿道下裂 镇痛
原文传递
以麻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的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报告
16
作者 蒋婷婷 毕晶 夏明倩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6期882-884,共3页
1病例资料病例1,女,5岁,因“发热6天,皮疹3天”于2016年12月8日入院。患儿6天前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最高40.1℃,无寒战及抽搐,予口服退热剂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数小时后复升。3天前出现皮疹,先出现于躯干部,逐渐蔓延至颜面部和四肢... 1病例资料病例1,女,5岁,因“发热6天,皮疹3天”于2016年12月8日入院。患儿6天前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最高40.1℃,无寒战及抽搐,予口服退热剂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数小时后复升。3天前出现皮疹,先出现于躯干部,逐渐蔓延至颜面部和四肢,无痒感,病程中伴鼻塞,睡眠时打鼾,无咳嗽,无呕吐等,当地曾予门诊对症退热及抗过敏治疗后,患儿近2天体温正常,但皮疹逐渐增多,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00次/min,呼吸22次/min。颜面、躯干和四肢可见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部分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无痒感。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大者3.5cm×2.5cm,活动度可,无粘连,质软,无触痛,颈无抵抗。咽充血,扁桃体II°肿大,表面可见灰白色分泌物,口腔黏膜光滑。心肺查体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皮疹 主要表现 EBV 肿大淋巴结 体温正常 麻疹 入院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辅助骶管神经阻滞对儿童尿道下裂术后恢复期的影响
17
作者 蔺颐 王会瑟 +2 位作者 刘光 陶金 刘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5-5,7,共2页
探讨地塞米松辅助骶管神经阻滞对儿童尿道下裂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年龄1~4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组(A组)、骶管应用地塞米松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 探讨地塞米松辅助骶管神经阻滞对儿童尿道下裂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年龄1~4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组(A组)、骶管应用地塞米松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三组患儿术后1h(T1)、3h(T2)、6h(T3)、12h(T4)的FLACC镇痛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2、T3时,A、B两组患儿的FLACC镇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三组患儿FLACC镇痛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骶管应用地塞米松能显著延长尿道下裂患儿的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尿道下裂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核磁共振在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宇 《医学信息》 2020年第S02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在MRCP扫描技术当中对1.5T核磁共振加以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以院内接受3D MRCP扫描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成功率、周围背景抑制、胃肠道蠕动等做评价.结果30例患儿中,检查成功患儿25例,成功率为... 目的分析在MRCP扫描技术当中对1.5T核磁共振加以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以院内接受3D MRCP扫描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成功率、周围背景抑制、胃肠道蠕动等做评价.结果30例患儿中,检查成功患儿25例,成功率为83.33%,剩余5例患儿检查未成功,原因主要为不配合.检查成功的25例患儿中,有18例患儿背景抑制良好,胆道系统显示清晰,无胃肠道液体信号干扰,所占比例72.00%,5例患儿背景抑制较好,根据胆道系统远端显示不清晰,存在信号干扰,但不影响最终诊断,所占比例20.00%,有2例患儿背景抑制较差,胃肠道液体信号感染严重,胆道系统显示不清晰,所占比例8.00%.结论儿童胰胆管水成像(MRCP)扫描技术中,1.5T核磁共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RCP 核磁共振 儿童 胰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跃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10期99-99,共1页
目的探讨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个体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左娜颖 张远达 +3 位作者 韩立坡 董青伟 张思思 宋浩彬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慢性腹泻(CD)的应用效果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126例C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加服甘草锌颗粒。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慢性腹泻(CD)的应用效果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126例C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加服甘草锌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锌水平、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_(3)^(+) CD_(4)^(+) CD_(8)^(+)和CD_(4)^(+)/CD_(8)^(+))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锌、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_(8)^(+)和炎性因子(IL-6、IL-10、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慢性腹泻临床疗效,增加血锌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慢性腹泻 甘草锌颗粒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