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内脂素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芳芳 高丽娟 +2 位作者 刘艳广 赵祖红 张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内脂素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00例。采用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142例... 目的分析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内脂素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00例。采用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2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142例,恶性5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清内脂素(43.69±3.17)ng/mL低于恶性(75.98±3.19)ng/mL(P﹤0.05)。CT+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内脂素甲状腺结节良性及恶性结节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清内脂素准确度97.0%、灵敏度93.1%、特异度98.6%、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97.2%高于CT、彩色多普勒超声、CT+彩色多普勒超声。结论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内脂素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准确率,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脂素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下肢CTA多种重建方式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郝永 王淑梅 +2 位作者 刘冲 袁泽刚 张建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多种重建方式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可疑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并分别采取最...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多种重建方式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可疑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并分别采取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三种重建方法,记录分析三种重建方法所显示膝以上血管、膝以下血管节段数以及血管狭窄程度,随后将三种重建方式相互结合观察血管节段数狭窄程度并与DSA检查相比较。结果CPR、MIP以及VR三种重建方法显示,膝以上血管节段数比较(763个vs.762个vs.766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以下血管节段数比较,CRP明显优于MIP和VR(454个vs.405个vs.387个),而MIP又明显优于VR(405个vs.387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下肢血管节段数比较,CPR亦优于MIP和VR(1217个vs.1167个vs.1153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与DSA检查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CTA的三种重建方法均能准确显示膝以上血管,CPR显示膝以下血管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工作中对膝以下血管诊断时应三种重建方法相互结合进行综合诊断,以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多排螺旋CT 下肢CTA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图像的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分叉附近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永 宋云龙 +2 位作者 王淑梅 刘冲 袁泽刚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4期68-70,108,共4页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探讨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其附近斑块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影像科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或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在原始轴位CT图像...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像探讨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其附近斑块形成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影像科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或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在原始轴位CT图像基础上进行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测量髂总动脉分叉角并诊断分叉附近有无斑块形成,记录有斑块及无斑块患者的右侧髂总动脉、左侧髂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的分叉角度。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侧髂总动脉无斑块者平均夹角[(13.78±6.08)°]小于有斑块者[(24.01±7.47)°],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有相关性(P<0.05);左侧髂总动脉无斑块者平均夹角[(12.85±6.45)°]小于有斑块者[(27.65±10.81)°],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有相关性(P<0.05);双侧髂总动脉均无斑块者平均夹角[(26.58±9.28)°]小于均有斑块者[(48.37±15.72)°],角度大小与斑块形成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无论有无斑块,受检者的左侧髂总动脉平均夹角与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与分叉附近斑块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角度越大斑块越易形成,而左侧与右侧髂总动脉分叉角大小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总动脉 髂总动脉分叉角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T血管造影 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晚期阶段肝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成伟 郝永 +6 位作者 张小燕 金正印 崔现成 王红素 张宝华 吴清华 颜林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 目的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晚期阶段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系数(FA)变化情况及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镜下病理组织学积分的相关性。方法24只实验兔,将其中18只制成IRI模型,随机分为IRI 12 h、IRI 24 h和IRI 48 h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6只。各组分别行磁共振DTI(b=100、300、600 s/mm^(2))检查,检测AST、ALT及TNF-α水平,评估病理形态学积分。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血清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与DCavg、FA间相关性。结果4组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IRI 24 h组DCavg低于假手术组(P<0.05);b=100、300、600 s/mm^(2)时,IRI 48 h组DCavg高于IRI 24 h组(P<0.05)。b=300、600 s/mm^(2)时,IRI 24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IRI 48 h组FA低于假手术组及IRI 12 h、24 h组(P<0.05)。DCavg(b=300 s/mm^(2))及FA(b=100、300、600 s/mm^(2))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存在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FA与AST、ALT、TNF-α水平及病理学积分为兔肝IRI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 弥散张量成像 平均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系数 丙氨酸转氨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郝永 颜林军 +1 位作者 刘如焕 郭成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肺孤立性、直径范围2.0~5.0 cm炎性假瘤22例和周围型肺癌38例,均行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分析肺孤立性炎性假瘤和... 目的探讨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对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肺孤立性、直径范围2.0~5.0 cm炎性假瘤22例和周围型肺癌38例,均行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分析肺孤立性炎性假瘤和周围型肺癌血供情况,比较二者强化达峰时间(TTP)和灌注参数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灌注指数(PI),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P和灌注参数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价值。结果肺孤立性炎性假瘤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较均衡供血,PF(50.71±19.02)ml/min,BF(42.13±21.27)ml/min,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44.04±10.49)%。周围型肺癌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PF(68.67±34.75)ml/min高于BF(48.26±24.31)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54.50±15.74)%。肺孤立性炎性假瘤患者TTP短于周围型肺癌患者,PF和PI低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TP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诊断价值较高,当TTP 18.06 s作为预测肺良恶性结节的临界值时,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2.3%;PF和PI鉴别诊断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AUC分别为0.71和0.70,诊断价值中等。结论CT双输入模型低剂量容积灌注成像TTP有助于提高肺孤立性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肉芽肿 灌注成像 强化达峰时间 肺动脉灌注量 支气管动脉灌注量 灌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