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齐雯婧 甘宁 +6 位作者 臧伟 胡博 李佳 单玉超 徐智杰 赵陈祎 田楠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398-1402,1408,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按随... 目的探讨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解痉方治疗,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Hunt-Hess分级评分、意识障碍程度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ean flow velocit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Mean extracranial velocity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VICA-Vm)、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AS)指数]改善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Hunt-He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Hunt-H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ET-1、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CA-Vm、VICA-Vm及CAS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CA-Vm、VICA-Vm及CAS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也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化瘀解痉方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改善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控制病情发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化瘀解痉方 尼莫地平 神经功能缺损 脑血流指标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于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葛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8-510,共3页
目的:优质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出血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症... 目的:优质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出血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炎症因子、肺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优质护理可使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快速改善,缓解其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术后 脑出血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飞 陈博文 +2 位作者 李向男 刘佳琦 陈扬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52-1256,1262,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9年2-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利多卡因组(2%利多卡因...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9年2-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利多卡因组(2%利多卡因0.1 ml,经枕大池注入)各18只,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复制SAH模型。分别在造模后3 d、5 d和7 d,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凋亡情况,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周长和管壁厚度。造模后7 d,试剂盒测定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p-p38MAPK/p38MAPK和p-e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第3d、5d和7d,SAH组大鼠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均小于假手术组,基底动脉壁厚度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P<0.05);利多卡因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大于SAH组,基底动脉壁厚度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SAH组(P<0.05)。利多卡因注射后第7d,SAH组大鼠脑脊液SOD、GSH-Px和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MDA和ET-1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eNOS/eNOS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利多卡因组脑脊液SOD、GSH-Px和NO水平高于SAH组,MDA和ET-1水平低于SAH组,脑组织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低于SAH组,p-eNOS/eNOS蛋白表达高于SAH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eNOS的磷酸化,调节血管收缩因子表达,抑制SAH大鼠CVS的发生,减轻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利多卡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苏飞 胡博 吴红记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做切除术,观察组在神经内镜...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做切除术,观察组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率、垂体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H、PRL、AC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经神经内镜进入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垂体激素水平和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利多卡因改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丽杰 苏飞 +4 位作者 魏海波 冉继朋 陈博文 吴丽欣 陈扬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利多卡因组,每组10只。根据改良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基底动脉横截面积...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利多卡因组,每组10只。根据改良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评估血管痉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改变;TUNEL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基底动脉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基底动脉中Bcl-2、 Bax、 Cleavedcaspase-3、 PI3K、 p-Akt、 Akt及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利多卡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基底动脉管壁明显变薄,管径明显增大,痉挛缓解(P<0.05);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增加并且形态改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减轻(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基底动脉中PI3K、mTOR蛋白表达及p-Akt/Akt比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利多卡因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轻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血管痉挛 细胞凋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脑脉利颗粒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苏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74-77,共4页
针对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而言,同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脑脉利颗粒的具体情况。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80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人。对... 针对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而言,同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脑脉利颗粒的具体情况。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的80例患者作为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对象的治疗方案为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对象则在这一基础上接受脑脉利颗粒进行联合给药,对双方对象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接受干预前后的其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象接受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更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在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脑脉利颗粒的效果较好,该方案的可行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脉利颗粒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化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田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74-75,共2页
探究细节化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予以我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4例开展不同护理对策,比对组42例:开展常规护理操作;探究组42例:开展细节化护理模式: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不良反应... 探究细节化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予以我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4例开展不同护理对策,比对组42例:开展常规护理操作;探究组42例:开展细节化护理模式: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比对组的19.05%,(P<0.05)。探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具有高效、科学及合理等优势性,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展可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预后,还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细节化护理 预后 护理安全性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