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安宫牛黄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状态和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英福 李炜 朱春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免疫状态、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8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观察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免疫状态、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8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了早期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每丸3g),两组疗程均为7d.收集治疗后1、3及7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7d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①补体及免疫球蛋白:观察组治疗后3d补体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g/L:0.2±0.1比0.3±0.1,P<0.05),治疗后7d补体C3、IgA、IgG、IgM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补体C3(g/L):1.2±0.2比0.9±0.2,IgA(g/L):2.7±0.8比2.0±0.6,IgG(g/L):9.3±1.2比8.0±1.0,IgM(g/L):1.2±0.4比0.7±0.3,均P<0.05].②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组治疗后3 d CD8+T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CD8+T:0.20±0.05比0.25±0.06,NK细胞:0.16±0.10比0.22±0.0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 CD3+T、CD4+T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D3+T:0.76±0.07比0.71±0.01,CD4+T:0.48±0.05比0.41±0.07,均P<0.05),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下降(0.12±0.05比0.17±0.02,P<0.05).③炎症指标和血常规指标:两组治疗7d后IL-6及NL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以观察组的下降更明显[IL-6(ng/L):26.4(15.3,38.4)比42.9(30.7,58.8),NLR:5.7±2.5比9.1±5.0,均P<0.01].两组治疗后LY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10^(9)/L:1.6±0.4比1.1±0.5,P<0.05).④GCS评分:两组治疗后7d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6.8±2.7比5.6±2.1,P<0.05).结论sTBI患者在早期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增强肌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并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安宫牛黄丸 个体化肠内营养 淋巴细胞亚群 补体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发展
2
作者 王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100例重症神经外科患者,分组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组。该组进行了护理干预。花...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100例重症神经外科患者,分组方法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组。该组进行了护理干预。花了比较不同人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伸进外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用具体的护理干预,应用价值明显,切实提高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因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闫亮 刘嫚 王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021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置管引流联合显微...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021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置管引流联合显微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观察组采用置管引流联合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3、7 d脑室内、脑实质血肿清除率;比较术前与术后1、7 d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7 d,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及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3 d、术后7 d两组脑室内、脑实质血肿清除率均高于术后1 d(P<0.05),术后7 d两组脑室内、脑实质血肿清除率均高于术后3 d(P<0.05),且术后1、3、7 d观察组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7 d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RP、TNF-α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且术后1、7 d观察组血清TNF-α、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7 d,观察组GO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联合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及置管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增强清除脑室内血肿能力,改善近期预后,且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脑出血清除术 置管引流 急性脑出血脑室破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苏飞 陈博文 +2 位作者 李向男 刘佳琦 陈扬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252-1256,1262,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9年2-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利多卡因组(2%利多卡因...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9年2-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进行。将5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和利多卡因组(2%利多卡因0.1 ml,经枕大池注入)各18只,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复制SAH模型。分别在造模后3 d、5 d和7 d,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和凋亡情况,测量基底动脉管径周长和管壁厚度。造模后7 d,试剂盒测定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中p-p38MAPK/p38MAPK和p-eNOS/eNOS蛋白表达。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第3d、5d和7d,SAH组大鼠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均小于假手术组,基底动脉壁厚度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P<0.05);利多卡因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大于SAH组,基底动脉壁厚度和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SAH组(P<0.05)。利多卡因注射后第7d,SAH组大鼠脑脊液SOD、GSH-Px和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MDA和ET-1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eNOS/eNOS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利多卡因组脑脊液SOD、GSH-Px和NO水平高于SAH组,MDA和ET-1水平低于SAH组,脑组织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低于SAH组,p-eNOS/eNOS蛋白表达高于SAH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eNOS的磷酸化,调节血管收缩因子表达,抑制SAH大鼠CVS的发生,减轻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利多卡因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利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这段时间里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了80例,在选取过程中经过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之后通过让每个患者进行抽签的方式分成... 对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利用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这段时间里来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取了80例,在选取过程中经过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之后通过让每个患者进行抽签的方式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干预使用的是常规方法,实验组则利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最后比较相关指标情况,得出结论。结果 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的模式干预下,实验组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FMA评分要比对照组高得多(P<0.05),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给予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方式干预,不仅可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因此很多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都很高,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乾乾 李炜 李林山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发生脑积水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发生脑积水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4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6个月,发生脑积水患者41例,占28.9%。术后发生脑积水患者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 d的GCS、术后早期进行腰穿的概率均低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脑积水患者的骨瓣面积、术前脑室系统出血概率、术前导水管和环池结构不清晰概率、术后3 d平均颅内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低、术后1 d GCS评分低、骨瓣面积大、术前脑室系统出血、术前导水管和环池结构不清晰、术后3 d平均颅内压高、术后颅内感染、术后早期未进行腰穿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GCS评分低、术后1 d GCS评分低、骨瓣面积大、术前脑室系统出血、术前导水管和环池结构不清晰、术后3 d平均颅内压高、术后颅内感染、术后早期未进行腰穿是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早期识别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可减低患者脑积水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利多卡因改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李丽杰 苏飞 +4 位作者 魏海波 冉继朋 陈博文 吴丽欣 陈扬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利多卡因组,每组10只。根据改良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基底动脉横截面积...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利多卡因组,每组10只。根据改良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基底动脉横截面积评估血管痉挛;尼氏染色观察大鼠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改变;TUNEL染色观察基底动脉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基底动脉Bcl-2、Bax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基底动脉中Bcl-2、 Bax、 Cleavedcaspase-3、 PI3K、 p-Akt、 Akt及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利多卡因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基底动脉管壁明显变薄,管径明显增大,痉挛缓解(P<0.05);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增加并且形态改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减轻(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基底动脉中PI3K、mTOR蛋白表达及p-Akt/Akt比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利多卡因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轻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血管痉挛 细胞凋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