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桩G土相互作用的岩土工程勘察和支护设计研究
1
作者 胡文文 耿欣宇 李博扬 《前卫》 2024年第23期0165-0167,共3页
现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中,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工程单位须对其中的边缘加固技术、内部支撑技术以及排水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设置,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控.为此,各单位须完... 现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中,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工程单位须对其中的边缘加固技术、内部支撑技术以及排水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设置,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控.为此,各单位须完善前期的勘察准备,并且编制出相应的勘察纲要,在勘察作业中做到灵活动态控制,从而获取更加具备代表性、针对性的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深基坑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复合黄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体铅离子研究
2
作者 曹军 陆毕帅 +2 位作者 吕向菲 刘魁 苑康泽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15,421,共8页
为了利用黄土物化特性构筑高效的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结合黄土三维孔隙结构和基团的吸附特性,通过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对污染物有高效吸附或配位能力的磺酸基和酰胺基团,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体铅离子吸附... 为了利用黄土物化特性构筑高效的水体重金属吸附剂,结合黄土三维孔隙结构和基团的吸附特性,通过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聚合反应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对污染物有高效吸附或配位能力的磺酸基和酰胺基团,在不同条件下对水体铅离子吸附去除。结果表明,当吸附剂中黄土、对苯乙烯磺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6∶2∶1时,聚合物在黄土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并保证了黄土的孔隙结构,该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6.66%。其对铅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为5,吸附剂用量为0.1 g,初始铅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温度298~323 K。结果表明,该吸附剂既保留了黄土的孔隙结构,又在黄土颗粒表面构筑了对铅离子有配位作用的功能基团,从而实现水体铅离子的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吸附剂 高分子聚合反应 铅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沉降对岩土工程支护设计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胡文文 高润洲 耿欣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6期0087-0090,共4页
现代城市发展过程包含着大面积的矿物资源开采,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也有环保问题,尤其是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学,分析地面沉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经过以上的观察发现,地面沉降确实对岩土工... 现代城市发展过程包含着大面积的矿物资源开采,它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也有环保问题,尤其是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地质环境和岩土工程学,分析地面沉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经过以上的观察发现,地面沉降确实对岩土工程设计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这会导致土体应力不均匀,不仅改变了土体的弯曲度,还影响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年限。特别是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力,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此研究结果对地下建筑,隧道,地铁工程等含有支护结构设计的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支护设计,并减小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更加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还为我们更深入理解地下开发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岩土工程 支护设计 基础承载力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R模型的废弃矿区地质灾害形成特征与安全影响综合评价
4
作者 杨旭 冯蕾 +2 位作者 李氡 高晗 徐博 《中国锰业》 2025年第1期109-113,122,共6页
废弃矿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系统性评价方法以支撑精准防控。以陕西省某典型废弃矿区为对象,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包含19项指标的多维度安全评价体系,量化采矿... 废弃矿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急需系统性评价方法以支撑精准防控。以陕西省某典型废弃矿区为对象,结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包含19项指标的多维度安全评价体系,量化采矿活动强度、岩体稳定性及生态修复响应等关键因素权重,并通过岩体应力-位移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①开采强度、滑坡灾害、地裂缝灾害及灾害影响面积是主导安全风险的四大核心指标;②矿区安全状态呈现“初期低-成熟期升-治理期优”的时序特征,治理期状态层与响应层得分分别提升至81.2和89.0;③地质灾害后岩体压应力增量与拉应力峰值均低于围岩强度阈值,最大竖向位移为9.3 mm,满足民用建筑沉降限值,证实地表建筑物稳定性可控。研究为生态修复规划与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建议优先治理高开采强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安全分析 层次分析 DPSR模型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互层下黄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模型研究
5
作者 贺海超 南亚林 +6 位作者 姚淼 薛君豪 王仲毅 郭鉴辉 李静 郭东欣 罗冬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为准确测量黄土古土壤互层下各土层的饱和程度,对黄土古土壤互层下黄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用压力板法测得铜川地区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而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根据模拟数据建立含水率修正模型,并... 为准确测量黄土古土壤互层下各土层的饱和程度,对黄土古土壤互层下黄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用压力板法测得铜川地区黄土和古土壤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而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根据模拟数据建立含水率修正模型,并与现场浸水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相同地质年代,不同古土壤受水分下渗的影响相对一致,但是不同地质时期,受影响的差异性变得明显;构建的含水率修正模型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在黄土古土壤交接处等关键节点处的上下趋势基本一致,可以证明多层古土壤含水率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研究成果可为具有古土壤层的黄土地区含水率修正,进而提高黄土–古土壤互层地区湿陷性评价的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剖面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振动作用下上部正交综合管廊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6
作者 肖迪 段旭 +3 位作者 刘武超 邹愈 董琪 叶万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1159,共9页
为揭示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上部正交管廊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激振电机模拟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荷载,研究地铁隧道‑黄土地基‑综合管廊传播路径下地铁运行振动的传播规律及管廊结构的动态响应特征。试验... 为揭示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上部正交管廊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激振电机模拟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荷载,研究地铁隧道‑黄土地基‑综合管廊传播路径下地铁运行振动的传播规律及管廊结构的动态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由隧道顶部向上部土体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先骤减后缓慢减小的规律,加速度响应主要集中于隧道上部40 cm(原型4 m)区间,动态土压力则在隧道顶与其上部管廊垂直间距80 cm(原型8 m)全段均有较明显的响应。上部正交综合管廊顶、侧、底板与周围土体的动态接触压力响应明显,并且在相同振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随着地铁振动荷载的增强,上部正交管廊的结构加速度响应逐步增强,而管廊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动态接触土压力增长幅度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模型试验 地铁振动 动力响应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灌注桩技术在富水砂卵石层地区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申鹏飞 王超 +1 位作者 柯灵 郑体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期87-89,93,共4页
螺杆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处理工艺,其能够充分利用土层侧阻力进行抗压与抗拔,并且其在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快、噪音小、无泥浆污染等优点,但是此类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应用仍然较少。依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某项目,针对螺杆灌注桩在此地... 螺杆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地基处理工艺,其能够充分利用土层侧阻力进行抗压与抗拔,并且其在施工过程中有施工快、噪音小、无泥浆污染等优点,但是此类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应用仍然较少。依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某项目,针对螺杆灌注桩在此地区砂卵石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总结,总结施工难点及相关应对措施,并且对螺杆灌注桩的成桩质量和承载力做出评价,得出其成桩质量优异,单桩承载力远大于设计要求,并且以其快速便捷的施工速度、无噪音和泥浆污染的优点远远优于传统泥浆护壁旋挖、冲击钻等灌注桩工艺,可以作为在砂卵石层施工时优选的工艺推广使用。研究结论可为同类地层条件下螺杆灌注桩施工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灌注桩 成都平原 砂卵石层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组和龙马溪组典型页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8
作者 曾涛 方媛 +1 位作者 南亚林 姚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6-1185,共10页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反映其油气存储能力、流动能力和赋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本文以重庆石柱、彭水地区的龙马溪组页岩和陕西宜君地区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压压汞和N_2... 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是反映其油气存储能力、流动能力和赋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为明确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本文以重庆石柱、彭水地区的龙马溪组页岩和陕西宜君地区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压压汞和N_2吸附实验对3组页岩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基于分形理论中的Brooks-Corey模型和FHH模型,对大孔(介孔+宏孔)和微孔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和延长组页岩的孔隙形态均为墨水瓶形和平行板狭缝形;(2)孔径分布均呈多峰分布。龙马溪组页岩含微孔、介孔和宏孔,而延长组页岩以介孔和宏孔为主;(3)延长组页岩孔隙度、孔体积和分形维数均小于其他两个地区。因此,延长组页岩孔隙结构较为单一且致密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两地页岩气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 延长组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问题演化过程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9
作者 张作蓬 任小凯 +3 位作者 魏宝华 陈新杰 熊平 向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以某移民搬迁点高陡边坡为工程实例,根据边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边坡逐渐演化为滑坡的形成过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现状最不利潜在滑裂面和引发最不利潜在滑裂面的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出最大的剩余下滑力。将滑坡问题边坡... 以某移民搬迁点高陡边坡为工程实例,根据边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边坡逐渐演化为滑坡的形成过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对现状最不利潜在滑裂面和引发最不利潜在滑裂面的稳定性分析,综合确定出最大的剩余下滑力。将滑坡问题边坡化的治理思路,最终采用护坡桩+截排水沟综合治理方案,对今后在治理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形成 演化 治理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
10
作者 马江 景晨平 +1 位作者 刘奋军 王旭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049-0052,共4页
边坡地质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落石等。在山区地区的公路、矿山和铁路中比较频繁发生。该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质力量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中,需要对边坡... 边坡地质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和落石等。在山区地区的公路、矿山和铁路中比较频繁发生。该灾害是人类活动与地质力量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威胁。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中,需要对边坡地质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施工建设,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的边坡地区的水文、地形、地质等因素,通过仔细的勘察和科学的分析,设计制定出具备可行性的治理方案,确保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有效治理效果。本文将对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 施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河流穿越工程的勘察及施工技术
11
作者 张永涛 魏宝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037-0040,共4页
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油气管道的布置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穿越河流的情况,针对这一技术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河流穿越方式,系统分析了各种穿越方式的勘察要点和施工技术及风险分析,系统进行了穿越河流风... 国家重大工程“西气东输”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油气管道的布置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穿越河流的情况,针对这一技术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河流穿越方式,系统分析了各种穿越方式的勘察要点和施工技术及风险分析,系统进行了穿越河流风险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希望为河流穿越工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河流穿越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小区狭窄空间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卫松 仲伟秋 +1 位作者 常爱荣 后腾辉 《科技通报》 2023年第8期47-54,61,共9页
为解决城市老旧小区狭窄场地空间深基坑支护问题,本文以西安市某老旧小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系统优化的理论出发,在综合考虑周边既有建筑物及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论证意见,提出采用支护桩+锚索+冠梁以及... 为解决城市老旧小区狭窄场地空间深基坑支护问题,本文以西安市某老旧小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系统优化的理论出发,在综合考虑周边既有建筑物及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论证意见,提出采用支护桩+锚索+冠梁以及与土钉墙多种支护相结合的分区分段深基坑支护优化方案。通过现场施工应用和相关参数监测,对采用的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实用性和安全性评定。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效控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及紧邻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降低工程造价,为后期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组合支护 优化设计 变形监测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筑坝填方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征征 高晓雯 +1 位作者 王璋 李同录 《西北水电》 2024年第1期27-32,39,共7页
针对黄土地区的填方工程地质问题,以陕西铜川老虎沟填方工程为依托,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对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虎沟填方工程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不稳定高边坡、... 针对黄土地区的填方工程地质问题,以陕西铜川老虎沟填方工程为依托,通过地质调查与测绘、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对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虎沟填方工程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不稳定高边坡、地下水疏排及填方地基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应对挖方区高边坡进行1∶0.5~1∶0.75的放坡,反压坡脚,并预留平台及马道;对填方区土料进行强夯、碾压,消除其湿陷性,建议设计最大干密度值为1.73 g/cm^(3),最优含水率值为17.3%,压实系数为0.95~0.97;挡土坝坝基建议挖除不良土层,挡土坝坝坡采取加筋土筑坡,坡度宜为45°,坡面需做好防冲刷防护措施;排水沟底宜选用粘性较小的黄土回填,地表采用粘性较大的红粘土回填,并在地表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工后应结合土水监测方案,实时监测填方区内土水变化。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类似填方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问题 黄土 填方 处理措施 监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纳米黏土改良黄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丹妮 曹宝花 +4 位作者 许江波 南亚林 陈能远 张鹏 王和平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55-65,共11页
应用正交法设计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改良黄土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指标以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大小,得到了改良黄土的最优掺量。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试验探究纳米黏土材料对黄土的改良机理。研究表明:(1)影响改良黄土抗压强度因素有纳... 应用正交法设计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改良黄土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指标以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大小,得到了改良黄土的最优掺量。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试验探究纳米黏土材料对黄土的改良机理。研究表明:(1)影响改良黄土抗压强度因素有纳米黏土掺量、含水率和养护龄期,影响黏聚力、内摩擦角、渗透系数的因素有掺量、干密度、围压;(2)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纳米蒙脱土比凹凸棒土更能有效提高黄土的抗压强度;(3)当材料掺量小于等于1%时,凹凸棒土改良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总体高于纳米蒙脱土抗剪强度指标,渗透系数则相反,而当掺量大于等于2%时,则相反;(4)当凹凸棒土材料掺加量为1%、纳米蒙脱土材料掺量为2%时,改良黄土表面最为致密,孔隙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凹凸棒土 纳米蒙脱土 三轴试验对比 SEM扫描电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治理工程中微型桩的应用与思考
15
作者 张作蓬 刘海亭 +3 位作者 魏宝华 陈新杰 熊平 向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6-8,共3页
以某滑坡为工程实例,根据滑坡的基本特征,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采用微型桩+截排水沟综合治理方案,对今后在治理类似滑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随着微型桩的研究深入,更加安全经济合理的微型桩结构将会发挥其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关键词 微型桩 滑坡 防治措施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矿区地表GPS形变数据三维重构技术
16
作者 周华 俞晓飞 叶异冬 《现代测绘》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传统测量技术受到矿区复杂地质的影响,会出现大量的信息数据干扰情况,导致测绘数据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矿区地表GPS形变数据三维重构技术。利用GPS技术监测矿区高精度地表变形的可行性,建立高精度三维... 传统测量技术受到矿区复杂地质的影响,会出现大量的信息数据干扰情况,导致测绘数据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矿区地表GPS形变数据三维重构技术。利用GPS技术监测矿区高精度地表变形的可行性,建立高精度三维变形监测基准网和矿区内地质表面结构模型,为矿区快速获取多源变形数据,并实现测量数据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基于GPS技术构建的高程数据重构模型,能够计算矿区地表形变的观测目标视线位移。在处理GPS形变数据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维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测绘的X坐标与实际数据偏差为5 m,Y坐标偏差为30 m,其余数据与实际一致,且测绘时间最短为1.5 min,具有高效的测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技术 三维变形 地表形变 航空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地区某滑坡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
17
作者 魏宝华 张作蓬 +1 位作者 樊晶 常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199-0202,共4页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独特的地质条件造成陇南地区滑坡灾害广泛发育。研究滑坡位于陇南市康县,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独特的地质条件造成陇南地区滑坡灾害广泛发育。研究滑坡位于陇南市康县,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及高密度电法等措施,分析查明了该滑坡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一分期、分级的碎石土古滑坡蠕滑型复活,目前已发育两期、两级,面积1.08×104m2,滑体体积约1.0×105m3,复活原因主要为该地丰富的地下水排泄不畅以及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地表水排泄条件的改变,继而引起滑坡体沿基岩面发生蠕滑型复活。最后,针对该滑坡特性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治理办法,防止滑坡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地区 碎石土 古滑坡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撑式注浆钢管在基坑支护技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牛利刚 贾文琦 +1 位作者 樊晶 常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前撑式注浆钢管可以增强土壤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变形,控制地下水渗透,前撑式注浆钢管在基坑支护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撑式注浆钢管可以加固土壤、增强支护系统,同时可以确保均匀的荷载分布。前撑式注浆钢管的使用不仅保障了挖掘... 前撑式注浆钢管可以增强土壤稳定性,同时可以防止变形,控制地下水渗透,前撑式注浆钢管在基坑支护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撑式注浆钢管可以加固土壤、增强支护系统,同时可以确保均匀的荷载分布。前撑式注浆钢管的使用不仅保障了挖掘现场的安全,还有助于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先进的工程解决方案应对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撑式注浆钢管 基坑支护技术 土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探技术的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9
作者 杨旭 李氡 +1 位作者 段军勇 姚淼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以矿区煤炭开采提供岩土数据为目的,设计基于物探技术的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硬件支撑层为基础,利用物探技术的野外观测仪和工程电测仪采集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后,利用RS485总线将其存储到SQLite数据库内,业务... 以矿区煤炭开采提供岩土数据为目的,设计基于物探技术的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硬件支撑层为基础,利用物探技术的野外观测仪和工程电测仪采集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后,利用RS485总线将其存储到SQLite数据库内,业务层调用QLite数据库内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后,利用数据处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微动谱生成模块以及曲线绘制模块等对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其发送到应用展示层内,该层为用户呈现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采集二维曲线、岩土微动谱以及数据采集日志等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较为稳定,可有效采集矿区岩土自动化检测数据并呈现其二维曲线和岩土微动谱,具备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技术 矿区岩土 自动化检测 数据采集 工程电测仪 曲线绘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