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对比分析
1
作者 杜勇 杨丹 +4 位作者 李建红 杨婷婷 韩磊 黄依莲 王春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分析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为准确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TMD并且经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扫描的患者,对其中MRI表现为... 目的分析可复性与不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MRI征象,为准确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TMD并且经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扫描的患者,对其中MRI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进行研究,共选取152侧(男性32侧,女性120侧),年龄10~72岁。分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组(DDWR)(69侧)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组(DDWoR)(83侧),观察关节盘移位侧别(左、右),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卵圆形、扁平形及鸟嘴形)及是否增生,关节盘类型(双凹型、后带增厚型、前带增厚型、拉伸型、折叠型、结节型),是否有侧方移位(内侧、外侧),关节活动度(正常、受限、过度),关节是否有积液。结果DDWR和DDWoR组间对比,下颌骨髁状突是否增生、关节盘侧方移位、关节盘形态、颞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侧别、下颌骨髁突形态、关节腔有否积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D DDWR和DDWoR组间对比,下颌骨髁状突是否增生、关节盘侧方移位、关节盘形态、颞颌关节活动度MRI表现有显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T_(1)_SPACE序列在肺癌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杜勇 杨婷婷 +5 位作者 李建红 甄光 张光强 杨丹 黄依莲 王春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_(1)对比增强序列(CE-T_(1)_SPACE)在肺癌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3.0 T MRI扫描的肺癌并脑转移瘤患者45例,患者分别接受磁共振平扫和T_(1)对比增强... 目的探讨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_(1)对比增强序列(CE-T_(1)_SPACE)在肺癌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3.0 T MRI扫描的肺癌并脑转移瘤患者45例,患者分别接受磁共振平扫和T_(1)对比增强快速小翻转角梯度回波2 d序列(CE-T_(1)_fl2d)、T_(1)对比增强磁化准备超快速梯度回波序列(CE-T_(1)_MPRAGE)和T_(1)对比增强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CE-T_(1)_SPACE)检查,由2名高年资医生对磁共振图像判读,测量转移灶长径大小,将所有病灶分为<3 mm、3~10 mm、>10 mm,记录病灶的部位;比较3种序列对不同长径、不同部位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的差异。结果CE-T_(1)_fl2d、CE-T_(1)_MPRAGE和CE-T_(1)_SPACE序列对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检出率依次升高(分别为70.0%、89.7%、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_(1)_fl2d、CE-T_(1)_MPRAGE和CE-T_(1)_SPACE序列对长径<3 mm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45.2%、78.6%、97.6%)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_(1)_fl2d序列对于3~10 mm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低于CE-T_(1)_MPRAGE和CE-T_(1)_SPACE序列(分别为87.0%、98.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_(1)_fl2d、CE-T_(1)_MPRAGE和CE-T_(1)_SPACE序列脑凸面表浅区(分别为62.2%、91.1%、100.0%)、灰白质交界区(分别为79.7%、94.6%、100.0%)的检出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_(1)_fl2d、CE-T_(1)_MPRAGE序列对于小脑及脑干区转移灶检出率低于CE-T_(1)_SPACE序列(分别为46.4%、60.7%、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_(1)_fl2d序列对于基底节区检查率低于CE-T_(1)_SPACE序列(分别为66.7%、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T_(1)_SPACE序列对肺癌脑转移瘤病灶检出率优于CE-T_(1)_fl2d、CE-T_(1)_MPRAGE序列,尤其是<3 mm、脑凸面表浅区、灰白质交界区、小脑及脑干区转移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SPACE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RNS认知图式教育对乳腺癌MRI增强检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3
作者 李建红 杜勇 +1 位作者 丁体英 王春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应用LEARNS模式下认知图式教育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采集2023年1月31日-7月31日在某院接受MRI增强扫描检查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8月1日-2024年2月29日在该院接受MRI增强扫描检...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应用LEARNS模式下认知图式教育的效果。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采集2023年1月31日-7月31日在某院接受MRI增强扫描检查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8月1日-2024年2月29日在该院接受MRI增强扫描检查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LEARNS模式下认知图式教育,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病耻感水平、应对方式、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坚韧性、力量性及乐观性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50.575,44.798,19.077,86.704;P<0.001);研究组社会排斥、经济不安全感、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17.492,10.741,13.396,18.143,33.372;P<0.001);研究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32.750,34.481;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93,P<0.05)。结论:在乳腺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应用LEARNS模式下认知图式教育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病耻感水平,促进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LEARNS模式 认知图式教育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不同匹配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金灿 曹强 +1 位作者 赵晓东 王春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同匹配区血流灌注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PWI-DWI匹配情况对受试者分为四组,PWI>DWI组39例,PWI=DWI组16例,PWI<DWI组8例,PWI-DWI正常组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PWI-DWI)不同匹配区血流灌注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PWI-DWI匹配情况对受试者分为四组,PWI>DWI组39例,PWI=DWI组16例,PWI<DWI组8例,PWI-DWI正常组9例。分析治疗前后为四组患者与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及NIHSS评分、ADL评分的关系。结果72例患者中,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患者rCBV、rCBF、rMTT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内分析显示PWI>DWI组患者治疗后rCBV、rCBF参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rMTT参数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PWI>DWI组患者NIHSS评分依次低于PWI=DWI组、PWI<DWI组、PWI-DWI正常组,PWI-DWI正常组患者ADL评分低于PWI<DWI组、PWI=DWI组,PWI>DWI组患者ADL评分高于PWI=DW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作者简介金灿(1990-),女,河南信阳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论PWI-DWI不同匹配可用于指导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治疗后PWI>DWI者血流灌注改善较好,PWI>DWI和PWI-DWI正常者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血流灌注 NIHSS评分 ADL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与瘢痕憩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金灿 王金周 王春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267-2270,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及瘢痕憩室(C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SP和未怀孕的CSD患者各30例患者,均行MRI和宫腔镜检查,分析MRI在CSP与CSD诊断中的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CSP患者中的检出28例,其中有24例表现为囊状信号,处在... 目的探讨MRI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及瘢痕憩室(CS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CSP和未怀孕的CSD患者各30例患者,均行MRI和宫腔镜检查,分析MRI在CSP与CSD诊断中的检出情况。结果MRI检查CSP患者中的检出28例,其中有24例表现为囊状信号,处在子宫下段前壁瘢痕位置,4例孕囊呈混杂包块影,位置向宫腔突出且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MRI图像均可观察到手术瘢痕,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发现孕囊连接处瘢痕不规则团片状强化。MRI检查CSD患者中对病灶的检出29例,其中有6例憩室呈裂隙状,MRI影像呈线条样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见其与宫腔相连;17例憩室为楔形,显示为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见病灶底连接宫腔;4例患者呈T2WI凹陷形高信号与宫腔连接;2例病灶呈囊状T2WI高信号、T1WI等高信号,存在积血患者可见T2WI分层像。结论MRI检查在剖宫产后CSP与CSD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瘢痕妊娠 瘢痕憩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扫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诊断及损伤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付馨 王珍 高迎紫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1637-1638,共2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诊断及损伤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分娩后6~8周的初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POP-Q及MRI动态扫描评估,探讨MRI动态扫描诊断及量化盆底损伤程度的价值。结果经阴道分娩组的前... 目的探讨MRI动态扫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诊断及损伤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分娩后6~8周的初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POP-Q及MRI动态扫描评估,探讨MRI动态扫描诊断及量化盆底损伤程度的价值。结果经阴道分娩组的前盆腔及中盆腔脱垂率均高于剖宫产组,最大负压状态下盆腔器官至PCL的距离低于剖宫产组,盆腔活动度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MRI动态扫描诊断产后早期盆底损伤的价值较高,并可量化盆底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扫描 盆腔器官脱垂 诊断 损伤程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