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临床贫血患者给予血常规检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90例贫血患者作为试验组,依据贫血种类不同,分为A1组(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A2组(缺铁性贫血30例)、A3组(溶血... 目的探讨对临床贫血患者给予血常规检验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收治的90例贫血患者作为试验组,依据贫血种类不同,分为A1组(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A2组(缺铁性贫血30例)、A3组(溶血性贫血30例);同时期选择9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展开血液检测,对试验组与参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比较;并比较A1组、A2组与A3组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RBC、Hb、RDW、MCH、MCV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MCV水平低于A1组、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MCV水平高于A2组、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RDW水平低于A2组、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工作有效开展,对患者是否发生贫血以及贫血类型可以进行有效判断,表现出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贫血 血常规检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振 王芳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均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均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HBV-DNA水平(4 799.32±12.55)×10^3 copy/ml,相比对照组HBV-DNA水平(0.61±0.02)×10^3 copy/ml较高(P<0.05)。结论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能够对HBV-DNA水平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检出乙型病毒肝炎,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物 阳性表型 血清标本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霞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5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贫血患者,抽选56例,根据其贫血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8名作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3组体检者...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贫血患者,抽选56例,根据其贫血类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8名作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3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分析3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可知,通过分析3组受检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可知,参照组受检者与A组患者在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方面的数据[(4.22±0.58)×10^12、(37.34±3.39)pg、(346.16±6.07)%与(4.09±0.49)×10^12、(39.08±3.91)pg、(343.23±4.24)%]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的各项数据[(3.18±0.41)×10^12、(25.01±3.37)pg、(288.61±10.14)%],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2、13.649、25.768、7.537、14.423、22.120,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参照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指数为(129.06±3.68)g/L,明显高于A组与B组患者的(85.11±7.99)g/L和(102.02±10.9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7,12.346,P=0.000、0.000);且B组患者其指数(102.02±10.99)g/L明显高于A组患者(85.11±7.9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5,P=0.000);同时,参照组受检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标(14.05±1.09)%明显低于A组患者(21.07±7.96)%与B组患者(17.03±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3、2.030,P=0.000、0.047);此外,参照组受检者(91.16±7.89)fL与B组患者(79.13±6.88)fL红细胞平均体积数值明显低于A组患者(100.09±6.76)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11.499,P=0.000、0.000);且参照组受检者(91.16±7.89)fL数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79.13±6.88)f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1,P=0.000)。结论血常规检验方式可有效鉴别受检者贫血情况和贫血类型,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且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受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感染中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芳 任振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感染中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方法分析并统计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使用的各类抗生素,并且统计4种主要的致病菌耐药率,对各类抗生素用药频度、4种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进行分析,观察抗生素总使用率、预防与治疗感染...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感染中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方法分析并统计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所使用的各类抗生素,并且统计4种主要的致病菌耐药率,对各类抗生素用药频度、4种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进行分析,观察抗生素总使用率、预防与治疗感染情况以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情况。结果2016年抗生素DDDS明显高于2014年和2015年(P<0.05);2016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明显较2014年与2015年高(P<0.05)。结论抗生素DDDS对细菌耐药性有极大影响,医院需要将抗生素管理的力度加大,以此将细菌耐药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感染 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100例妇科疾病患者,该次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直接对... 目的研究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100例妇科疾病患者,该次实验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8月—2019年8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直接对患者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实验组由责任护理人员采用方法抑制阴道分泌物的流出,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尿常规红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白细胞的检出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检出人数为45例、4例、10例、20例、对照组的检出人数分别为22例、0例、0例、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26、4.167、11.111、13.318,P<0.05)。②两组患者之间的蛋白质、pH值、比重以及尿糖数值对比,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分别为(7.68±2.05)、(7.21±0.14)、(1.31±0.42)、(3.14±1.23),对照组的各项数据分别为(10.27±3.22)、(7.48±0.02)(1.06±0.39)(6.4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8、13.500、3.084、13.132,P=0.000、0.000、0.000、0.000)。结论阴道分泌物将会影响到患者的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因此在检查之前应该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处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抑制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排出,可以极大程度上地提高检查结果以及检查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便利,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临床检查 影响 对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6
作者 邢清梅 张印明 +1 位作者 马怀安 韩友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目的再评价尼可地尔治疗经皮冠脉介入(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系统评价。方法在9个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JBI系统评价和证据应用报告数据库、Ca... 目的再评价尼可地尔治疗经皮冠脉介入(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系统评价。方法在9个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JBI系统评价和证据应用报告数据库、Campbell协作网)检索尼可地尔治疗PMI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基于文献纳排标准,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和提取文献,应用PRISMA声明、AMSTAR2量表和GRADE工具分别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12篇文献的PRISMA评分介于11.0~23.5分,高、中、低质量报告分别为5篇、6篇、1篇;12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质量;纳入3个结局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共24个证据体,高、中、低、极低质量证据体分别为1个、10个、6个和7个。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对PCI术后CK-MB和cTNI的疗效可能存在获益,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PCI术后LVEF值(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LVEF,对CK-MB和cTNI的疗效可能存在优势,为尼可地尔治疗PMI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经皮冠脉介入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运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49-51,共3页
分析分级检验方法应用于血脂生化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内于我院行血脂生化检验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所有检验者均收集2份血液样本,分别行拉网式检验(对照组)以及分级检验(观察组),将2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进行... 分析分级检验方法应用于血脂生化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内于我院行血脂生化检验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所有检验者均收集2份血液样本,分别行拉网式检验(对照组)以及分级检验(观察组),将2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检验所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阳性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检验所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体蛋白B以及载体蛋白Al水平、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检验方法应用于血脂生化检验中,可显著提高血脂阳性检出率,相较于拉网式检验具更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