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娟 聂丰静 朱清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88例行椎管内麻醉。...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7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88例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留观时间、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心率)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 h的认知功能评分[(27.16±1.42)分]高于对照组[(25.64±1.62)分],留观时间[(10.83±3.64)min]短于对照组[(15.53±3.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8、9.059,P均<0.05)。麻醉10 min和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更高且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全身麻醉方式,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更适合采取椎管内麻醉方式,可保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风险,麻醉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麻醉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新坦 刘成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异丙酚麻醉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异丙酚麻醉维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定向力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 研究组丙泊酚用量(88.26±23.37)mg少于对照组的(109.08±23.74)mg,意识消失时间(30.26±9.37)s、苏醒时间(287.51±18.93)s、定向力恢复时间(341.17±10.97)s均短于对照组的(37.08±10.74)、(335.65±19.28)、(441.45±15.84)s,不良反应发生率3.2%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1.22±0.13)分低于对照组的(3.11±0.12)分, Ramsay评分(4.21±0.45)分高于对照组的(2.37±0.54)分(P<0.05)。气管插管之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结束手术时(T3)时,研究组的HR、MAP、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镇痛时间更长,可以缓解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使患者尽快苏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老年高血压 手术麻醉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杜新坦 刘成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0.25%罗哌卡因麻醉方法,实验组应用0.2%罗哌卡因麻醉...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0.25%罗哌卡因麻醉方法,实验组应用0.2%罗哌卡因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手术前后基础生命体征有关指标(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拔管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3.36±0.85)min以及苏醒时间(20.36±4.12)min比对照组的(16.63±1.21)、(33.96±5.48)min更短(P<0.05)。术后3、9 h,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2.62±0.74)、(2.23±0.82)分,低于对照组的(3.31±0.81)、(3.36±1.11)分(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两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治疗方法时,使用0.2%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比0.25%罗哌卡因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手术 疼痛评分 基础生命体征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快通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一辰 孙义伟 +1 位作者 刘成彪 徐艳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61-9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快通道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选择OPCABG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在快通道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选择OPCABG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Dex 0.6μg/kg,然后以0.5μg·kg^-1·h^-1泵注至合拢胸骨;C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 min(T0)、注射Dex或0.9%氯化钠溶液后5 min(T1)、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手术开始(T3)、锯胸骨(T4)、第一支桥血管吻合前(T5)、最后一支桥血管吻合完毕(T6)、合拢胸骨(T7)时的心率、MAP,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去氧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阿托品的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VAS评价术后8 h、24 h痛觉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患者心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D组患者T1~T7的心率明显减低,两组患者T5~T7时点MA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患者T1~T7时点的心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手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快通道麻醉下行OPCABG患者,Dex有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提供良好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快通道麻醉 血流动力学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