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办好理科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于安丽 黄飞跃 +2 位作者 谭镇 唐宁 黄国生 《大学化学》 CAS 1998年第2期14-17,共4页
以如何办好理科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主题,结合兰州大学的实际,围绕如何发挥理科大学优势,办好应用化学专业问题,对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和教师队伍建设5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理科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化学成份分析研究——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当归根挥发油成份 被引量:31
2
作者 陈耀祖 陈能煜 +1 位作者 马学毅 李海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镇静、解痉等作用.分析其化学成份对研究其药理作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自1924年开始,即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我们从生药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甘肃岷县收购的)根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7种成份,其中32种为...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镇静、解痉等作用.分析其化学成份对研究其药理作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自1924年开始,即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我们从生药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甘肃岷县收购的)根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7种成份,其中32种为首次自岷县当归中发现.挥发油自当归根碎片中水蒸汽蒸馏获得,得率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份分析 水蒸汽蒸馏 岷县当归 当归根 活血化瘀 甘肃岷县 挥发油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3
作者 樊兴君 尤进茂 +2 位作者 谭干祖 俞贤达 焦天权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85-295,共11页
微波促进有机化学反应是一个新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有机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共引用文献68篇。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有机合成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州漏芦中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捷恺 张永红 +2 位作者 张自义 程东亮 张国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84-2088,共5页
从祁州漏芦的根中分离得到 7个蜕皮甾酮化合物 ,采用近代光谱方法鉴定其为 ajugasterone C-2 ,3;2 0 ,2 2 -diacetonide( 1 ) ;2 5 -deoxy-9( 1 1 ) -dehydro-2 0 -hydroxyecdysone-2 0 ,2 2 -monoacetonide( 2 ) ;ajugasteroneC-2 0 ,2... 从祁州漏芦的根中分离得到 7个蜕皮甾酮化合物 ,采用近代光谱方法鉴定其为 ajugasterone C-2 ,3;2 0 ,2 2 -diacetonide( 1 ) ;2 5 -deoxy-9( 1 1 ) -dehydro-2 0 -hydroxyecdysone-2 0 ,2 2 -monoacetonide( 2 ) ;ajugasteroneC-2 0 ,2 2 -monoacetonide( 3) ;ajugasterone C ( 4 ) ;rhapontisterone C( 5 ) ;ecdysterone( 6 ) ;1 1 α-hydrox-yecdysterone ecdysterone( 7) .其中化合物 1和 2是在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到的新化合物 ,化合物 3是首次在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祁州漏芦 蜕皮甾酮 中药 二维核磁共振谱 分离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6
5
作者 白银娟 李瑜 +1 位作者 师彦平 胡幼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62-465,共4页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莲蒿 倍半萜 黄酮 香豆素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枝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嘉明 陈耀祖 +1 位作者 李伯刚 王明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3-104,共2页
从灰枝紫菀全草中分得7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甙,菠甾醇,豆甾烷醇,3β羟基20,24二烯达玛烷,以及用晶体衍射确定了表木栓醇的结构。除菠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中药 灰枝紫菀 甾醇 三萜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芽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玉波 赵静峰 +2 位作者 李干鹏 杨靖华 李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 (KnoxiacorymbosaWilld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 从红芽大戟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4个黄酮醇苷成分 ,分别鉴定为 ... 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 (KnoxiacorymbosaWilld .)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鉴定。结果 从红芽大戟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4个黄酮醇苷成分 ,分别鉴定为 :槲皮素 7 O α L 阿拉伯糖 3 O β D 6″ 乙酰基吡喃葡糖苷 (quercetin 7 O α L arabinosyl 3 O β D 6″ acetylglucopyranoside ,1 ) ;山奈酚 7 O α L 阿拉伯糖 3 O β D 吡喃葡糖苷 (kaempferol 7 O α L arabinosyl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 ,2 ) ;槲皮素 3 O β D 吡喃葡糖苷 (quercetin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 ,3) ;槲皮素 3 O β D 6″ 乙酰基吡喃葡糖苷 (quercetin 3 O β D 6″ acetylglucopyranoside,4 )。 结论 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芽大戟 化学成分 植物药 理化性质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毛泡根部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戎 丁立生 +1 位作者 陈能煜 王明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研究灰毛泡根部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酸乙酯萃取 ,正相和反相硅胶 (MCI ,Rp 18)柱色谱分离 ,并通过波谱技术 (13 CNMR ,DEPT ,1HNMR ,FABMS)及标准样品对照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 ,分别为 2α ,19α ... 目的 研究灰毛泡根部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酸乙酯萃取 ,正相和反相硅胶 (MCI ,Rp 18)柱色谱分离 ,并通过波谱技术 (13 CNMR ,DEPT ,1HNMR ,FABMS)及标准样品对照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 ,分别为 2α ,19α 二羟基 3 羰基乌索 12 烯 2 8 酸 (Ⅰ )、2 羰基坡曼酸 (Ⅱ )、覆盆子酸 (Ⅲ )、蔷薇酸 (Ⅳ )、2α ,3α ,19α 三羟基齐墩果 12 烯 2 8 酸 (Ⅴ )、2 ,3 O 异丙叉蔷薇酸 (Ⅵ )、坡曼酸 (Ⅶ )、2α ,3β 二羟基羽扇豆烷 2 0 (2 9) 烯 2 8 酸 (Ⅷ )、儿茶素 (Ⅸ )和胡萝卜苷 (Ⅹ )。结论 这是首次报道该植物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毛泡根部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萃取 甲醇提取物 波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梗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游志鹏 廖玫江 +1 位作者 石玉瑚 陈耀祖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55-457,共3页
从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epedunculata)根中分离出一个新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为南五内酯酸(kadsulactoneacid,I),同时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南五内酯(I)、(+)... 从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longepedunculata)根中分离出一个新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为南五内酯酸(kadsulactoneacid,I),同时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南五内酯(I)、(+)安五脂素(II)、二氢愈疮木脂素(IV)、d表加巴辛(V)和β谷甾醇(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梗南五味子 南五内酯酸 南五内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海棠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嘉岷 陈耀祖 +1 位作者 李伯刚 王明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5-296,共2页
从秋海棠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TLC、熔点测定、1HNMR和13CNMR鉴定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甙、豆甾醇、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甙和4′,5,7-三羟基酮-6-O-β-D-吡喃葡萄糖甙,均为首次从... 从秋海棠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TLC、熔点测定、1HNMR和13CNMR鉴定为β-谷甾醇、β-香树素、胡萝卜甙、豆甾醇、豆甾醇-3-β-D-吡喃葡萄糖甙和4′,5,7-三羟基酮-6-O-β-D-吡喃葡萄糖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秋海棠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O_4-Na_2SO_3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对乙酰氨基酚 被引量:9
11
作者 熊迅宇 唐玉海 +1 位作者 王楠楠 武世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对KMnO4-Na2SO3体系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在该发光体系中,对乙酰氨基酚在1.0×10-8-1.0×10^-5g/m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酸性条件下,对乙酰氨基酚对KMnO4-Na2SO3体系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新方法。在该发光体系中,对乙酰氨基酚在1.0×10-8-1.0×10^-5g/m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R)为2.0×10^-9g/mL,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6%。本方法应用于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对乙酰氨基酚 KMNO4 Na2S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构新颖的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校刚 史彦莉 力虎林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合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I)及其还原产物二茂铁乙烷基吡啶硫醇(FcC2′PyC4SH,Ⅱ).再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金电极表面形成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单分子膜,通过循环伏安法探讨了这种自组装膜与结构相关的电化学响应.
关键词 二茂铁乙烯基吡啶硫醇 自组装膜 电化学 二茂铁乙烷基吡啶硫醇 分子自组装技术 金电极 单分子膜 循环伏安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栓酮化学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兰 岳祥军 +3 位作者 陈耀祖 潘宣 吴勇杰 唐富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7-69,共3页
木栓酮化学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何兰,岳祥军,陈耀祖潘宣,吴勇杰,唐富天(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兰州730000)关键词木栓酮,甲氧基亚甲基木栓烷,木栓甲醛,羟甲基木栓烷,乙酰氧甲基木栓烷,抗炎活性木栓... 木栓酮化学结构修饰及其抗炎活性何兰,岳祥军,陈耀祖潘宣,吴勇杰,唐富天(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兰州医学院药学系兰州730000)关键词木栓酮,甲氧基亚甲基木栓烷,木栓甲醛,羟甲基木栓烷,乙酰氧甲基木栓烷,抗炎活性木栓酮具有抗炎活性及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栓酮 紫菀属 化学结构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叶西番莲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余继华 李干鹏 +2 位作者 赵静峰 梅双喜 李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7-28,37,共3页
从镰叶西番莲 (Passiflorawilsonii)的藤茎中分离到 6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 ,分别确定为 :glut 5 en 3β ol(Ⅰ )、maslinicacid(Ⅱ )、pachysandiol(Ⅲ )、friedelin(Ⅳ )、ergosterolepidioxide(Ⅴ )和β 谷甾醇 (Ⅵ )。
关键词 镰叶西番莲 化学成分 三萜 甾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西藏香茶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兆琳 王明奎 +2 位作者 陈宁 李元宗 陈耀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唇形科植物香茶菜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民间一直用作抗菌消炎药使用,近年来发现,香茶菜属植物有抑制肿瘤和抗癌活性,其活性成分是二萜。我们对采自西藏的3种香茶菜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rifolia(Batal)Hara... 唇形科植物香茶菜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民间一直用作抗菌消炎药使用,近年来发现,香茶菜属植物有抑制肿瘤和抗癌活性,其活性成分是二萜。我们对采自西藏的3种香茶菜的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rifolia(Batal)Hara; Litte leaf Rabdosia]油中分出84个峰,鉴定了27个,占总面积的60%;从川藏香茶菜(Rabbosia Pseudo-irrarata C.Y.Wu,Szechwan-Tibet Rabdosia)油中分出72个峰,鉴定了39个,占总面积的82.5%;从皱叶香茶菜[Rabdosia rugosa(Wcll.)Hara,Wrinkted leaf Rabdosia]中分出了90个峰,鉴定了39个,占总面积的62.1%。3种香茶菜的分析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菜 挥发油 GC/MS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被引量:32
16
作者 胡金锋 沈凤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3期77-91,共15页
甘草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本文概述了10种甘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对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甘草 豆科 化学成分 黄酮类 三萜类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舌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兰 程东亮 潘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83-484,共2页
从小舌紫菀Asteralbescens根中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出10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出其中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豆甾-△ ̄(7.22)-双烯-3β-棕榈酸酯、木栓酮、D-木栓-14-浠-3-醇和豆甾醇,均为首次从... 从小舌紫菀Asteralbescens根中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出10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出其中4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豆甾-△ ̄(7.22)-双烯-3β-棕榈酸酯、木栓酮、D-木栓-14-浠-3-醇和豆甾醇,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小舌紫菀 化学成分 木栓酮 豆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萜皂甙Tanguticoside A的NMR碳氢化学位移全指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滕荣伟 钟惠明 +1 位作者 陈昌祥 王德祖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9-394,共6页
应用2D NMR 技术如:DQFCOSY、HMQC、HMBC、ROESY,特别是HMQCTOCSY技术,对三萜皂甙Tanguticoside A 的1H 和13CNMR
关键词 NMR HMQC TOCSY 碳氢化学位移 三萜皂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点红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高建军 程东亮 刘小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从一点红全草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为simiral,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和蜂蜜酸。
关键词 一点红 simiral 脂肪酸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筋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丁立生 陈耀祖 吴凤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89-290,共2页
从岩筋菜根部乙醇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三个结晶,经光谱方法鉴定为金腰素乙,22,23-二氢波菜甾酮和波菜甾醇及22,23-二氢波菜甾醇的混合物。
关键词 岩筋菜 化学成分 金腰素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