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实验室资源的教学科研共享初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仁懿 袁建立 史小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5-288,共4页
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是当前高校主要的两类实验室,其功能及服务对象相对独立。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两类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受到限制,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及服务效益较差。利用生态学仪器设备季节性与便携性的特点,在"基础生态学... 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是当前高校主要的两类实验室,其功能及服务对象相对独立。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两类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受到限制,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及服务效益较差。利用生态学仪器设备季节性与便携性的特点,在"基础生态学大实验"的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对生态学实验室资源的共享进行了初步实践,以期促进生态学实验室资源的教学科研共享。通过总结该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及其他学者在设备资源共享上的经验,在学校构建共享平台的环境条件下,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增强共享意识、相互协作,以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服务能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教学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建立 冯虎元 《高等理科教育》 2014年第6期64-67,共4页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最后对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起到一定的指导...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最后对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专业 本科生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生态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建立 储诚进 《高等理科教育》 2013年第5期46-50,共5页
文章全面对比了中美两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我国生态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在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课程设置的系统性、教学环节的多样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结... 文章全面对比了中美两国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我国生态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在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课程设置的系统性、教学环节的多样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今后着力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专业 本科生培养方案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设“生态学通识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能性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建立 《高等理科教育》 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文章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生态教育的实质,全面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开设"生态学通识课"的重要性,提出开设"生态学通识课"是国家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需求,但... 文章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生态教育的实质,全面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开设"生态学通识课"的重要性,提出开设"生态学通识课"是国家发展需求、个人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需求,但存在普及但不系统、了解但不甚了解、求知但不认知的问题。目前高校师资队伍雄厚、课程体系完善、科学研究的支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容易实现等客观条件为开设生态学通识课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通识课 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仁懿 徐当会 +2 位作者 杨智永 杨莹博 王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3,共5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 通过对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植被的取样调查以及N、P添加试验,分析群落水平的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讨论了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对亚高寒草甸养分限制类型的指示作用。添加试验结果显示,N添加以及N+P添加显著增加生物量,而P添加降低群落生物量,表明亚高寒草甸植被限制类型主要为N限制。2008、2009年群落N∶P比分别为11.57、9.83,低N∶P比值验证了该地区的N限制类型。两年群落N含量分别为20.34mg/g和16.03mg/g,高于前人提出的N限制临界值13mg/g;群落N-P散点落于标准曲线P%=0.15+0.065N%之下。综上所述,低群落N∶P比正确指示亚高寒草甸主要为N限制,而湿地生态系统的N、P临界值以及最佳N-P标准曲线不能有效地预测该地区的养分限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化学计量学 亚高寒草甸 氮限制 N、P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亚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仁懿 史小明 +2 位作者 李文金 王刚 郭睿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15-20,共6页
通过生长季后期及初期分别设置N-P养分添加实验,探讨甘南亚高寒草甸群落及不同功能群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并确定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养分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养分添加量的增加,群落生物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项拟合亚高寒草... 通过生长季后期及初期分别设置N-P养分添加实验,探讨甘南亚高寒草甸群落及不同功能群生物量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并确定提高生产力的最佳养分添加量。结果显示,随着养分添加量的增加,群落生物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项拟合亚高寒草甸最佳N添加量为16.58 g·m^(–2),最佳P添加量为4.50 g·m^(–2),最佳N-P共添加量为N=18.47 g·m^(–2)、P=7.39 g·m^(–2)。N、P养分添加存在交互作用,对群落生物量的促进作用N-P共添加>N添加>P添加。各添加处理下禾草均能做出积极的响应,其中N-P共添加对禾草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大;杂草生物量随生长季后期养分添加量下降,而随生长季初期养分添加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莎草生物量在单一N添加处理下随添加量上升;P添加促进、而N添加及N-P共添加抑制豆科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生物量 养分添加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典型荒漠植物相互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建立 郑凯 王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0-746,共7页
我们调查了安西荒漠保护区内相邻的4种典型植物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个体大小与相对距离,通过对10种组合的个体大小与距离的回归分析... 我们调查了安西荒漠保护区内相邻的4种典型植物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个体大小与相对距离,通过对10种组合的个体大小与距离的回归分析,研究其彼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4种植物大小与距离之间是正相互关系,即竞争关系;种内竞争的重要性高于种间竞争的重要性,且竞争物种之间存在不对称性。此结果表明,物种间的这种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物相互作用 竞争 荒漠 安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