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
作者 李燕 梁昭红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行维持性透析的ESRD患者183例,根据有无并发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并发组(92例)和未并发组...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行维持性透析的ESRD患者183例,根据有无并发心血管疾病将其分为并发组(92例)和未并发组(9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校准度曲线图评价列线图模型校正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年龄≥60岁、糖尿病病史、贫血患者比例及透析龄、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磷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贫血、透析龄、尿酸、血磷水平均为影响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敏感度为80.43%,特异度为79.12%;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33,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度较好。结论年龄≥60岁、贫血、透析龄、尿酸、血磷水平均为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能更加直观地预测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且预测价值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心血管疾病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衰时BNP与心脏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燕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7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心衰病人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心衰病人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BN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和预后影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记录左室收缩末径(LVEDs)、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主要参数。比较各组BNP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Ⅱ级、Ⅲ级、Ⅳ级不同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en等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0.05);BNP与LVEDD、LVEDS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BNP作为心衰诊断的参考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28pg/mL,灵敏度为91.32%,特异度为77.29%。结论BNP与糖尿病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状态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心功能的敏感指标。BNP与心衰患者的LVEDD、LVEDS、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心脏重构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 糖尿病 肾病 心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NGAL和KIM-1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苏筠霞 许筠 +3 位作者 李建华 苏建平 刘明龙 魏玉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因子-1(KIM-1)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低(BX1)、中(BX2)、高剂量(BX3)复方萆薢汤组,采用...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因子-1(KIM-1)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低(BX1)、中(BX2)、高剂量(BX3)复方萆薢汤组,采用氧嗪酸钾制作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分组给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别嘌呤醇、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10 g·kg-1·d-1、20 g·kg-1·d-1、40 g·kg-1·d-1]灌胃,于给药后每隔1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并于每次取血前1天留取24 h尿液,检测尿NGAL和KIM-1的含量。结果:(1)自治疗第2周起,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UA、BUN、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大鼠血清UA、BUN、Scr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效果相当(P>0.05);(2)与模型组比较,自治疗第1周起,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尿NGAL和KIM-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随剂量的增加降低明显,但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之间NGAL和KIM-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UA、BUN、Scr的水平,降低NGAL和KIM-1在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的表达,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萆薢汤 尿酸性肾病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苏筠霞 徐筠 +2 位作者 苏建平 李建华 刘明龙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于采血前24小时留取2组患者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定量。结果:复方萆薢汤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改善明显(P<0.05),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复方萆薢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提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尿酸性 UA BUN Cr L-FABP 复方萆薢汤 别嘌呤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牛春波 李建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6期2204-2206,共3页
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在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滤出清蛋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增多,导致肾小管及间质的纤... 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在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滤出清蛋白、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增多,导致肾小管及间质的纤维化,最终引起肾脏功能衰竭[2-3]。DN 是一种多因素参与诱发的疾病,发病机制包含多种不同的细胞、分子及其相关因素[4],目前已知的机制有高血糖状态、血流动力学改变、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等,但具体机制仍未详细阐明。本文就DN 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在慢性肾病一体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元春 李侃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红细胞生成素(EPO)传统意义上是一种调控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慢性肾病(CKD)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是肾性贫血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纠正贫血的临床治疗中发现,EPO对减轻肾功能损害和降低心血管... 红细胞生成素(EPO)传统意义上是一种调控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慢性肾病(CKD)患者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 EPO)是肾性贫血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在纠正贫血的临床治疗中发现,EPO对减轻肾功能损害和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潜在益处。通过对EPO生物学效应和CKD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分析发现,EPO可以发挥细胞保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延缓CKD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主要探讨EPO对心肾功能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脏病 贫血 细胞保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危险因素叠加效应致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1例分析
7
作者 王兴东 李波霞 +2 位作者 张建萍 何思润 安海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2期162-166,共5页
碘对比剂(ICM)为应用广泛的诊断性药品之一,临床常用于CT血管增强造影、CT灌注和体腔、关节、脊髓造影等。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ICM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碘对比剂(ICM)为应用广泛的诊断性药品之一,临床常用于CT血管增强造影、CT灌注和体腔、关节、脊髓造影等。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ICM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AKI)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源性肾损伤的常见致病原因。CI-AKI的发病因素较多,确切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仅对症支持治疗而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CI-AKI发病率与潜在的危险因素有关,合并多个危险因素时,其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危险因素的普通患者。临床中CI-AKI造成不良影响包括提高入院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伴随病死率的升高等。因此,CI-AKI的防治重点在于ICM使用前的风险评估及干预、使用后的评估和及早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对比剂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伤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岩 李建华 +1 位作者 梁昭红 王荣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2-1055,105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姜黄素抑制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UUO组、治疗组(UUO+姜黄素),造模后1...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姜黄素抑制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UUO组、治疗组(UUO+姜黄素),造模后10d,用放射免疫法分析测定各组肾脏中Ang-Ⅱ、ET-1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10天UUO组血浆、肾组织Ang-Ⅱ、ET-1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治疗组较UUO组血浆、肾组织Ang-Ⅱ、ET-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在梗阻性肾病中,姜黄素可通过降低肾组织内Ang-Ⅱ、ET-1的表达,一方面改善肾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另一方面其可能是姜黄素下调TGF-β1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Ang—Ⅱ ET-1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鹏 肖萍 +6 位作者 陈青锋 杨彦麟 赵桂玲 王立明 周萍 何强 魏喜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3例,其中轻度患者161例、中度患者48例、重度患者77例、重症肝炎患者37例;健康者(对照组)39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 目的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3例,其中轻度患者161例、中度患者48例、重度患者77例、重症肝炎患者37例;健康者(对照组)39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随肝脏功能的恶化逐渐下降。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可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受PTA、肝功能等多因素影响,而年龄、性别、血糖、病毒载量、肾功能等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影响较小或无影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受PTA影响较大,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受白蛋白影响较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主要与肝脏病变情况密切相关;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脂 影响因素 多重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水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rURAT1 rOAT1和rOCT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双金 周燕 +1 位作者 魏玉辉 苏筠霞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48-1651,1657,共5页
目的考察茯苓水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体1(r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rOAT1)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rOCT2)表达的影响,探讨茯苓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机制。方法将右侧肾脏摘除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考察茯苓水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体1(r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rOAT1)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rOCT2)表达的影响,探讨茯苓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机制。方法将右侧肾脏摘除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阳性对照组,茯苓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28d,实验期间定期检测血尿酸和血清肌酐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rURAT1、rOAT1和rOCT2的表达。结果茯苓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rOAT1和rOCT2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升高,而其rURAT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水提物通过调节肾脏组织中rURAT1、rOAT1和rOCT2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排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茯苓 尿酸转运体1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 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β_2-微球蛋白、瘦素清除率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苏军霞 刘天喜 +2 位作者 滕铁楠 梁昭红 纪元春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瘦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瘦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观察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6个月后β_2-MG和瘦素的浓度与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以及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首次透析前后血清β_2-MG和瘦素浓度无变化;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_2-MG和瘦素浓度较透析前降低(P<0.05);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清β_2-MG和瘦素浓度较血液透析组低(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_2-MG和瘦素清除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经6个月透析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比血液透析模式能较好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毒素,能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Β2-微球蛋白 瘦素 透析并发症 营养状况 透析充分性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蛋白A免疫吸附与血浆分离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1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振霞 杨梅 +5 位作者 陈兰兰 纪元春 张彩云 杨爱丽 赵桂玲 刘天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38-740,共3页
蛋白A免疫吸附与血浆分离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蛋白A免疫吸附是基于分子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特征亲和层析原理,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特异性地与免疫球蛋白Fc段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特定吸附材料去除血浆中致病因子的一种新型血... 蛋白A免疫吸附与血浆分离联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蛋白A免疫吸附是基于分子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特征亲和层析原理,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特异性地与免疫球蛋白Fc段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或特定吸附材料去除血浆中致病因子的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分离 蛋白A免疫吸附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临床风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宋琼 吴蓉 李建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的临床风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83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2次及2次以上入院,将患者分为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的临床风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83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2次及2次以上入院,将患者分为再入院组和未再入院组,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结果 83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中有42例6个月内再入院,再入院率为50.6%,再入院原因为心血管并发症14例(33.3%)、感染11例(26.2%),消化道症状8例(19.0%),血管通路不畅5例(11.9%),呼吸衰竭2例(4.8%),脑卒中2例(4.8%)。再入院组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使用率明显高于未再入院组,城乡居民医保占比例高于未再入院组,入院时血红蛋白低于未再入院组,入院时血磷、氨基末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未再入院组,出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再入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通路、氨基末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出院时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为50.6%,再入院率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管通路、氨基末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和出院时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以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病人再入院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肾颗粒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A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明龙 曾永祥 +3 位作者 卢守燕 李建华 刘天喜 赵建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生黄芪、丹参、川芎、大黄和鳖甲)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制备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TGF... 目的:探讨复肾颗粒(生黄芪、丹参、川芎、大黄和鳖甲)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制备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分为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ng/mL)、干预1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100μg/mL)、干预2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500μg/mL)、干预3组(TGF-β1 5 ng/mL+复肾颗粒1 mg/mL)。培养12、24、48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V型胶原蛋白(Col IV)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K1 mRNA的相对含量,Western-bloting法检测TAK1蛋白表达。结果:TGF-β1组细胞的增殖及Col IV含量、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增殖和Col IV的含量、TAK1表达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P<0.01)。结论:在体外试验中,复肾颗粒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HK-2细胞增殖过程中TAK1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某些抑制因子抑制TAK1转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肾颗粒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肾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宇 李建华 +1 位作者 杨淑芳 刘天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666-1666,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维生素E 微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侃 李建华 +3 位作者 曹冬妮 苏筠霞 刘天喜 王荣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hEPO(12.5、25、50 IU/ml)预处理HUVEC 24 h,以50 ng/ml TNF-α诱导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ELISA法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SCGE法(又称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结果:TNF-α作用HUVEC 24 h后细胞生存率和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hEPO以浓度依赖方式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CytC的浓度,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指数,减少DNA损伤(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CytC的浓度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07,P<0.05);CytC的浓度与Cas-pase-3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rhEPO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 线粒体凋亡通路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叶彩霞 李建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八珍汤对存在促红素抵抗的气血两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所观察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八珍汤;同时选取20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中药八珍汤对存在促红素抵抗的气血两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所观察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八珍汤;同时选取20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hs-CRP、TNF-α、IL-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血肌酐(CREA)、尿素氮(BUN)明显降低,同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清铁蛋白(SF)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八珍汤加减能改善气血两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减少促红素抵抗,且能发挥中药本身提升血红蛋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促红素抵抗 微炎症状态 八珍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葵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明龙 卢守燕 +1 位作者 梁昭红 李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8期706-708,755,756,共5页
目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黄葵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UO组)、黄葵治疗组及缬沙坦治疗组,术后7、14、21 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HE及Ma... 目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黄葵对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UO组)、黄葵治疗组及缬沙坦治疗组,术后7、14、21 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HE及Masson染色观察UUO大鼠梗阻侧肾脏病理变化,原位杂交、RT-PCR及Western-bloting检测肾组织TAK1的表达。结果:在UUO术后第7天梗阻侧肾脏出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并随着时间的进展而明显;在不同时限内模型组及治疗组TAK1表达较假手术组比较均增高(P<0.01),经黄葵干预后,梗阻侧肾组织间质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且TAK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葵可能通过下调TAK1表达,从而减轻间质纤维化的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 黄葵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琼 李侃 +2 位作者 吴蓉 苏筠霞 李建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87-1089,共3页
急性肾损伤(AKI)指在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尚无肾衰竭和已有肾衰竭的不同损伤阶段,其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h内突然降低,至少2次血清肌酐(Scr)升高的绝对值≥0.3mg/dL(26.5μmol/L);或SCr较前一... 急性肾损伤(AKI)指在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尚无肾衰竭和已有肾衰竭的不同损伤阶段,其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h内突然降低,至少2次血清肌酐(Scr)升高的绝对值≥0.3mg/dL(26.5μmol/L);或SCr较前一次升高50%;或持续6h以上尿量〈0.5mL/(kg·h)。近年来AK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与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患者炎症因子、内皮功能与心脏功能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筠霞 王文革 +3 位作者 刘明龙 陈飞 李建华 刘天喜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情况,探讨高尿酸在慢性肾衰竭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将68例CKD患者分为CKD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CKD组(B组),以20例健康体检...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情况,探讨高尿酸在慢性肾衰竭发病中的机制。方法将68例CKD患者分为CKD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CKD组(B组),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尿酸、hs-CRP和vWF浓度,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各组患者尿酸与hs-CRP、vWF水平变化,A组与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及收缩末期容量、短轴缩短率及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降低显著多于B组(P<0.05),但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D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尿酸与hs-CRP、vWF水平、心脏损伤情况呈正相关,说明尿酸在慢性肾脏疾病中发挥了不良作用,高尿酸血症是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特别是左心室壁肥厚,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室壁运动减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心脏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