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剑 张钲 +1 位作者 白明 李华承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糖控制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1~4月间在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接受PCI的91例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40~82岁...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糖控制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1~4月间在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接受PCI的91例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例;年龄40~82岁,术后均给予血糖干预,随访6个月后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91例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及血糖控制不良两组,观察两组在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差别。结果 91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组为34例,平均HbA1c为6.09%±0.39%,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2.9%),再发心绞痛1例(2.9%),血糖控制不良组为57例,平均HbA1c为8.13%±1.55%,进行再次血运重建1例(1.8%),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3.5%),再发心绞痛7例(12.3%),心力衰竭3例(5.3%),两组MACE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例(22.8%)比2例(5.9%),P=0.035]。结论血糖控制水平理想与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预后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 被引量:2
2
作者 康宏 张钲 +3 位作者 汪涛 潘明 李琦 白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旨在探讨MTWA的临床意义。方法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利用渐量修正技术监测陈旧性心梗患者83例(Ⅰ组,依试验过程中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Ⅰa、Ⅰb组),健康人群90例(Ⅱ组)... 目的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旨在探讨MTWA的临床意义。方法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利用渐量修正技术监测陈旧性心梗患者83例(Ⅰ组,依试验过程中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Ⅰa、Ⅰb组),健康人群90例(Ⅱ组)的MTWA,分析各组之间MTWA的差异及MTWA与心梗部位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导联组间MTWA除aVR导联三组间无差异外,余导联均有差异;②Ⅰa组与Ⅱ组除aVL导联外余各导联MTWA值无差异(P>0.017);Ⅰa组与Ⅰb组Ⅱ、Ⅲ、aVF导联MTWA值有差异(P<0.017),余各导联MTWA值无差异(P>0.017);Ⅱ组与Ⅰb组各导联MTWA值有差异(P<0.017)。③Ⅰb组不同部位心梗的相关导联MTWA值有差异。结论MTWA可作为陈旧性心梗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T波电交替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平板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毒素α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涵翔 张钲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淋巴毒素α(LT-α)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坏死、分化。目前,LT-α的功能、遗传差异及与冠心病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LT-α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LT-... 淋巴毒素α(LT-α)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员,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细胞坏死、分化。目前,LT-α的功能、遗传差异及与冠心病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阐述了LT-α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LT-α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毒素Α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被引量:9
4
作者 唐梅 张钲 +2 位作者 伏静媛 宁金民 王银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与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以JAK2/STAT3为靶向的信号传导在VSMCs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酪氨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大鼠VSMCs,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与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以JAK2/STAT3为靶向的信号传导在VSMCs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酪氨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大鼠VSMCs,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凋亡;W estern b lot检测JAK2、STAT3、cyc lin D1、BCL-2的表达及相关蛋白磷酸化活性。结果AG490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SMCs增殖,促进其凋亡。P-JAK2、P-STAT3、cyc lin 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了AG490对VSMCs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最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 lin D1、BCL-2影响VSMCs的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录作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 酪氨酸激酶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阿托伐他汀抗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梅 张钲 +1 位作者 宁金民 王银娣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非调脂作用机制与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分别将阿托伐他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MTT法检...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非调脂作用机制与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其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分别将阿托伐他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 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Cyclin D1、Bcl-2的表达及磷酸化活性。结果阿托伐他汀及AG490 都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大鼠VSMCs增殖水平,促进其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阿托伐他汀及AG490处理VSMCs后p-JAK2、p-Stat3、Cyclin D1、Bcl-2蛋白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 (P<0.05),并且联合组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独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VSMCs非调脂作用机制与癌基因Star3信号通路高度相关,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联合应用则具协同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JAK2/Stat3下游靶基因Cyclin D1、Bcl-2影响其增殖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管平滑肌细胞 酪氨酸激酶 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病理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梅 张钲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STATs)信号转导途径是当前心血管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增殖性疾病发病的核心环节,对其与STAT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将为揭示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血管重塑等病理机制提供新... 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STATs)信号转导途径是当前心血管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血管增殖性疾病发病的核心环节,对其与STAT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将为揭示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血管重塑等病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以此信号通路为靶点,探讨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子病理生理学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信号传导子及激活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信号转导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冠脉临界病变金标准: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钲 《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54-55,共2页
<正>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时管腔狭窄在50%~70%之间的病变。这种临界病变是否影响心肌血流灌注、是否需要干预治疗,仅凭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均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因为前者只能显示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廊,它通过管腔形... <正>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指冠脉造影时管腔狭窄在50%~70%之间的病变。这种临界病变是否影响心肌血流灌注、是否需要干预治疗,仅凭冠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均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因为前者只能显示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廊,它通过管腔形态的改变来间接反映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病变,只能提供冠脉的一些形态学信息。后者是属血管腔内判别冠脉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 PCI 冠脉临界病变 FFR 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冠状动脉夹层一例
8
作者 杨发萍 马晓红 +3 位作者 唐彩霞 王静 朱友琦 任海燕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患者29岁,孕2产1,因“停经39+2周,突发左胸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气促1h”于2021年8月28日11∶10到我院产科急诊就诊。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图1);随后即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 患者29岁,孕2产1,因“停经39+2周,突发左胸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气促1h”于2021年8月28日11∶10到我院产科急诊就诊。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超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图1);随后即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室间节段性运动减低(室间隔),急性心肌梗死不排除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可能,心包积液(微量),左房扩大,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彩色血流示二尖瓣返流(中量),三尖瓣返流(少量)。于11∶58急诊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返流 急性心肌梗死 二尖瓣返流 窦性心律 胸前区 冠状动脉夹层 彩色血流 左房扩大
原文传递
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通路调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唐梅 张钲 +2 位作者 伏静媛 宁金民 王银娣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通路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关系,明确VSMCs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tat3水平变化及MTT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通路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的关系,明确VSMCs增殖的信号转导过程。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Stat3水平变化及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BclxL的表达。结果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后,大鼠VSMCs中Stat3水平明显下降(P<0.01),同时其增殖水平降低,而相应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转染正义寡核苷酸组变化不明显。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的VSMCs中Stat3、pStat3、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而BclxL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通路与大鼠VSMCs增殖高度相关,可能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影响其增殖,而阻断此通路则可抑制V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 细胞运动 印迹法 蛋白质 平滑肌细胞 血管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子 信号通路 激活子3
原文传递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以COX-2/JAK2/STAT3为靶向的信号转导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梅 张钲 +2 位作者 伏静媛 宁金民 王银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8-431,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凋亡的关系,明确COX-2抑制剂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鼠VSMCs,运用MTT法... 目的:研究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凋亡的关系,明确COX-2抑制剂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鼠VSMCs,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VSMCs中COX-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CyclinD1、Bcl-2的表达及磷酸化活性。结果:鼠VSMCs中COX-2mRNA呈高表达,NS-398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SMCs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加入NS-398的VSMCs中COX-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同时P-JAK2、P-STAT3、Cyclin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VSMCs作用与COX-2mRNA水平相关,癌基因Stat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了NS-398对VSMCs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最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Bcl-2影响VSMCs的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环氧化酶2抑制剂 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蓓蓓 张钲 白锋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总结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不置入支架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6~9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 目的:总结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不置入支架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即刻及术后6~9个月临床疗效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9.01%(100/101),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术后6~9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5.65%(88/92),发生稳定型心绞痛者2.17%(2/92),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17%(2/92),MACE发生率1.09%(1/92)。结论:分叉病变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不置入支架的手术策略,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