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蒋涛涛 郑婷 +3 位作者 黄子龙 翟少朋 崔慧慧 王满侠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应用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检索2002~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1.R2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别生成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并对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应用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检索2002~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1.R2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别生成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348篇原始研究和综述,包括7 176篇参考文献;在近二十年,Mirelman A、悉尼大学分别是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和机构,且作者和机构间有积极的合作;美国和意大利是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者,具有良好的中心性;关键词共现频率前5位为gait、people、rehabilitation、balance、motor,且关键词rehabilitation具有良好的中心性;研究的前沿为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未来研究趋势为虚拟现实技术对非运动障碍的康复疗效和相关治疗方案的明确。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非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可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虚拟现实 CITESPACE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无创监测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2
作者 武承凤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124-127,共4页
颅脑损伤发生后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而颅内压升高又会引发各种临床症状,进而易造成患者预后差,可能发生致残、致死等情况,因此临床高度重视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且有效的颅内压监测。现阶段,临床针对颅内压监测主要分为有创... 颅脑损伤发生后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而颅内压升高又会引发各种临床症状,进而易造成患者预后差,可能发生致残、致死等情况,因此临床高度重视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且有效的颅内压监测。现阶段,临床针对颅内压监测主要分为有创、无创两种方式,其中有创颅内压监测手段是较为公认的金标准,监测信息最为精确;而无创颅内压监测手段则还在研究和探索中。由于面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合适的颅内压监测工具不仅有利于病情监测,还能减少患者痛苦。基于此,现就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无创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检测患者颅内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 无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单侧视神经DWI高信号为影像表现的大动脉炎合并海绵窦综合征1例
3
作者 周然 王浩玥 +1 位作者 刘晓燕 张文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4-456,共3页
患者男性,47岁。既往诊断为大动脉炎,本次发病以左眼球固定、突出、视力丧失为主要表现。眼眶磁共振成像提示左侧视神经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对应表观弥散系数低信号,提示左侧视神经急性梗死,结合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诊断为海绵窦综合征。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急性病 梗死 视神经疾病 弥散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细胞外囊泡在多发性硬化疾病诊断中的新进展
4
作者 张志勔 李晓玲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6期373-378,共6页
细胞外囊泡(EV)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可以稳定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其表面与亲代细胞含有共同的特异性标志,可以作为高度敏感性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 细胞外囊泡(EV)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可以稳定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其表面与亲代细胞含有共同的特异性标志,可以作为高度敏感性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近年来MS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EV可以用来协助明确MS的临床诊断、甄别临床分型、监控疾病复发、推测疾病预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EV在M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多发性硬化 诊断 疾病分型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