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再生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盛开 聂宇(综述) 高秉仁(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综述动物心肌损伤后再生的潜力及所涉及可能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新进展,展望人类心肌细胞丢失后再生的途径。以MeSH词“Regeneration”“Heart regeneration”“Cardiac regeneration”为对象在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 综述动物心肌损伤后再生的潜力及所涉及可能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新进展,展望人类心肌细胞丢失后再生的途径。以MeSH词“Regeneration”“Heart regeneration”“Cardiac regeneration”为对象在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语种限定为“英语”,时间限定为2012-2017年,检索心脏再生的相关文献,并手工检索补充部分重要文献。结果显示,不同物种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低等脊椎动物(如:斑马鱼)心肌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持续再生能力,哺乳动物(如:小鼠)心脏在特定条件下也可持续再生,但能力逐渐下降。炎症、非编码RNA、基因调控元件、信号传导、细胞表型转化等在心脏再生中作用重大。心脏再生针对心肌细胞丢失是一种可行的修复策略,其应用前景广阔,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生 增殖 再生医学 心肌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并发房颤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盛开 赵启明 高秉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n=37)和窦律组(n=61).收集...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n=37)和窦律组(n=61).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心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患者年龄、术后24 h LVEF大于窦律组,术后24h血清BNP、hs-CRP水平高于窦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术后24h LVEF、术后24 h BNP、术后24 h hs-CRP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868、1.285、1.784、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清BNP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5 (95%CI0.794~0.915),血清BNP最佳临界值为107.28 pg/m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35%、82.11%,准确度为75.29%.结论 血清BNP水平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h内及时检测可作为预测房颤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冠状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