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草地干湿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及入渗对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9
1
作者 石明明 王晓敏 +4 位作者 陈奇 韩炳宏 周秉荣 肖建设 肖宏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9-58,共10页
为厘清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2015-2017年的降水和不同土层(5、10、20、30和40 cm)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及入渗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草原,生长季沼泽草甸降... 为厘清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2015-2017年的降水和不同土层(5、10、20、30和40 cm)土壤水分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原和沼泽草甸生长季土壤水分变化及入渗对降水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于草原,生长季沼泽草甸降水频次较高,小降水事件占比较大。草原和沼泽草甸土壤水分对降水事件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小降水事件(≤5 mm)仅增加了草原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对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各层土壤含水量均起到微弱的补充;草原5~10 mm的降水事件明显增加了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而>10 mm的降水事件才可明显补充1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沼泽草甸>5 mm的降水事件对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较上层(0~30 cm)明显。土壤水分增量不仅受降水事件大小和强度的显著影响(P<0.001),同时受降水前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和降水期间气温的显著影响(P<0.05)。相比草原,沼泽草甸土壤中湿润锋运移较快;小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多;大降水事件发生时,沼泽草甸0~40 cm土壤剖面蓄水量增加较少。结果表明,草原大降水事件(>10 mm)占比较大的特征对于土壤剖面蓄水具有重要作用,沼泽草甸高频次降水和雨水渗透更快更深的特征,有利于土壤更频繁获取和有效地保持水分资源。该研究结果可为理解高寒草地区域尺度上复合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维持对降水格局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降水事件大小 高寒草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凝结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天骄 张智起 +2 位作者 张立旭 徐炜 贺金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8,共13页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气象条件、地形环境和植被属性等因素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凝结水产量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凝结水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补给来源,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气象条件、地形环境和植被属性等因素对凝结水形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对凝结水产量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植被生长、生物土壤结皮、小型动物、微生物和地表水热平衡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凝结水产量变化对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组成和过程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长时间序列的凝结水观测数据分析,(2)系统探讨凝结水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影响,并(3)完善气候变化背景下凝结水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综述、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凝结水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过程 生态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共同驱动青海海南、海北州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范晓敏 井新 +2 位作者 肖博文 马小亮 贺金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30,共14页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是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提升的基础。高寒地区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热点,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脆弱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在高寒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中的作用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是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和提升的基础。高寒地区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热点,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脆弱区。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在高寒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中的作用尚缺少系统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海南、海北州为案例,评估了2000-2015年7项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多服务性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各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从2000到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南部增加,北部减少的趋势。食物供给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相对贡献=34%),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77%),水质净化(氮保留、磷保留)、土壤保持、水源供给、水源涵养受降水变化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分别为63%、48%、74%、86%和75%),生态系统多服务性受降水变化影响最大。本研究中,除土壤保持外,气候(降水、温度)变化对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多服务性的作用随土地利用变化而变化(交互作用,P<0。001)。结果表明,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应关注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作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配置,以提升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服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多服务性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人口密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与GIS技术的高寒草地干旱生态风险动态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文龙 蔡栋 +4 位作者 苏文亮 魏巍 朱高峰 赵志刚 许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31-1543,共13页
干旱风险研究是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本研究结合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以甘南州为研究区,计算了研究区1955-2014 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选取适合监测甘南... 干旱风险研究是环境研究的前沿热点。本研究结合GIS 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以甘南州为研究区,计算了研究区1955-2014 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选取适合监测甘南州高寒草地干旱的最佳时间尺度的SPEI,并且基于SPEI 指数、干旱风险概率模型,进行了干旱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基于SPEI 指数监测高寒草地的最优值为SPEI6;2)Morlet 连续小波分析的结果显示出研究区高寒草地呈现明显的以3-6 年为短周期的“干-湿”变化;3)在空间分布上,近15 年以来高寒草地生长季干旱发生的区域主要在甘南州的东部,而西部相对来说发生干旱的频率较低。整体而言,近15 年间整个研究区干旱呈现逐渐减弱的状态;4)未来干旱风险较高区域在碌曲县南部和玛曲县南部,尤其是玛曲湿地周围。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的草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SPEI 甘南州 干旱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5
作者 殷建鹏 高金龙 +5 位作者 冯琦胜 葛静 侯蒙京 孟宝平 杨淑霞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22-1029,共8页
北方草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掌握北方草地资源的整体状况、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10.0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环境,将Flex框架与WebGIS... 北方草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更是我国北方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掌握北方草地资源的整体状况、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ArcGIS Server 10.0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环境,将Flex框架与WebGIS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中国北方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在网页上快速浏览、查询、管理北方草地资源的功能,构建了一个全面、准确、高效的草地资源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推动了我国数字草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地 信息管理系统 Flex框架 ARCGIS SERVER SQL 2008 WEBGIS 数字草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贵州省草地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聂祥琴 杨胜会 +9 位作者 杨琴 张淑炜 陈可可 陈关飞 程华 赵学春 董瑞 李舟 魏建洲 金宝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29-35,共7页
以贵州省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贵州省天然草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贵州省草地面积约178.51万公顷,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10,主要分布于西... 以贵州省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贵州省30米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了贵州省天然草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贵州省草地面积约178.51万公顷,约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10,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和兴义等市。草地主要分布于低温、高湿和高海拔的条件下,与人类活动强度相关性较小。贵州省草地是森林植被遭到人为破坏后形成的次生草地,在温度较高、海拔较低的区域,经过人类破坏后形成的草地,可以迅速向灌木和林地演替,在温度较低、降水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正向演替困难,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次生草地,形成草地主要分布于温度较低、海拔较高,湿冷的环境空间格局。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贵州省草地资源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天然草地 群落演替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3 位作者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BP-ANN 精度评价 遥感技术 趋势分析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对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鑫 罗欢 +6 位作者 许雪梅 马爱霞 尚振艳 韩天虎 牛得草 文海燕 李旭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93,共11页
植物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SOC)最重要的来源,凋落物的品质决定新碳(C)进入到土壤中形成SOC的数量和稳定性。本研究选取陇中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品质的凋落物(AS:铁杆蒿茎秆、SR:长芒草根、SL:长芒草叶片和SAL:苦豆子叶片),将凋落物与土... 植物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SOC)最重要的来源,凋落物的品质决定新碳(C)进入到土壤中形成SOC的数量和稳定性。本研究选取陇中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品质的凋落物(AS:铁杆蒿茎秆、SR:长芒草根、SL:长芒草叶片和SAL:苦豆子叶片),将凋落物与土壤共同培养,研究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对SOC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品质凋落物(AS和SR)相比,高品质凋落物(SL和SAL)因其较高的易分解可溶物含量和较低的碳氮比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解速率。分解2年后,各处理SOC含量均显著增加,高品质凋落物处理下SOC的增幅和新C形成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品质凋落物,说明高品质凋落物分解后对SOC固存有较高的贡献。各处理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无显著影响。分解2年后,<0.053 mm土壤团聚体SOC含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升高,高品质凋落物处理较低品质凋落物处理下<0.053 mm土壤团聚体具有更高的SOC含量和新C形成效率;说明与低品质凋落物相比,高品质凋落物分解后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矿质结合态S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化学组成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草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仁平 郭靖 +1 位作者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75,共10页
植被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最客观、最敏感的指示器,研究新疆草地物候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土地覆盖动态产品(MCD12Q2)物候数据对新疆地区2001-2014年间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 植被物候是反映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最客观、最敏感的指示器,研究新疆草地物候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土地覆盖动态产品(MCD12Q2)物候数据对新疆地区2001-2014年间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草地植被物候多年均值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呈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拔每升高1000m,返青期推迟13d,枯黄期提前7d,生长季长度缩短20d;2)新疆不同草地类型的返青期在第100~136天,枯黄期在第256~291天,生长季长度为122~190d;3)新疆草地返青期整体呈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0.11d·yr^(-1),草地枯黄期呈推迟趋势,推迟速率为0.14d·yr^(-1),生长季长度呈延长趋势,延长速率为0.25d·y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草地 物候 时空变化 MCD12Q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关振寰 刘国华 贺金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03-717,共15页
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草地开发与气候变化,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目前中国采取的草地保护措施使草地局部退化有所改善,但并未遏制总体退化趋势。为此,需要完善草地保护技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我国草地实际问题,从... 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草地开发与气候变化,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目前中国采取的草地保护措施使草地局部退化有所改善,但并未遏制总体退化趋势。为此,需要完善草地保护技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我国草地实际问题,从广义和狭义草地保护出发,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2000–2019年草地保护技术相关文献,对比世界范围与中国同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草地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影响力虽排名世界第三,但引用频次较低。相比国外技术发展,我国在保护草地资源方面需要完善国家公园建设标准、推广栽培草地建植、增加智能刈割研发、加强生物饲料菌种筛选、改良传统围栏;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需要降低技术成本,增大适用范围。草地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中国草地更好地发挥其牧业基地、生态屏障、文化传承和基因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保护 有害生物防治 CiteSpace软件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PSM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昌胜 武延琴 +2 位作者 李芙凝 周雪 唐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87-2095,共9页
草地流转有利于优化草地资源配置和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青海和甘肃两省牧区的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草地流转对牧... 草地流转有利于优化草地资源配置和促进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青海和甘肃两省牧区的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草地规模和收入水平下草地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效应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1)草地转入有助于提高牧民家庭收入,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2)草地转入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6576元,可促使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47.25%;草地转出对牧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处理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3)草地转入对较大规模和高收入水平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更大,低收入和草地面积较小的牧户无法从草地流转中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可能扩大牧民收入差距。据此提出,应当发挥草地流转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在草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草地流转中租金的确定机制,保护低收入牧户在草地流转中的利益,提高草地流转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 草地流转 家庭收入 倾向得分匹配 组群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草地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帆 李元淳 +1 位作者 王新 朱剑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1458,共8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影响了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为揭示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海省海北州选择3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完整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严重影响了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为揭示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青海省海北州选择3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完整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个退化梯度,于2020年8月对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同时采集植物样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1)草地的盖度、高度和地上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2)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功能群的分配发生显著变化,物种逐步从以禾草类为优势转变为以杂类草为优势的群落;3)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深层土壤根系生物量占比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群落结构发生颠覆性变化,且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出现严重衰退。因此,针对该区域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应考虑草地物种组配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步恢复的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功能群 随机区组 退化梯度 高寒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联户经营对牧民非农就业与收入的影响:基于青海与甘肃牧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周雪 董芮彤 +3 位作者 秦昌胜 唐增 王丽佳 张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24-2535,共12页
联户经营是青藏高原常见的经营方式,通过联户可以节约劳动力。但该经营方式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是继续留滞牧区成为闲置劳动力,还是向非农部门转移,并通过非农就业提高牧民收入?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仍然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甘肃和青海牧... 联户经营是青藏高原常见的经营方式,通过联户可以节约劳动力。但该经营方式所产生的剩余劳动力是继续留滞牧区成为闲置劳动力,还是向非农部门转移,并通过非农就业提高牧民收入?这一问题在青藏高原仍然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甘肃和青海牧区357户牧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回归和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了联户经营对牧户非农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联户经营可有效促进牧户非农就业,并通过增加牧民非农收入显著提高家庭收入水平(P<0.01),但作为一种自发组织存在,联户经营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本研究建议,应加强优化牧民合作组织行为,正规化牧民合作组织,提升规模效益;推动牧区非农产业发展,增加适宜非农工作岗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户非农就业 联户经营 家庭收入 内生转换Probit回归 处理效应模型 反事实框架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的关系: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3
14
作者 井新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4-1111,共18页
近10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BEMF)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领域新兴的热点研究方向。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是指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功能的能力,受到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简要回顾了生... 近10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BEMF)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领域新兴的热点研究方向。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是指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重生态系统功能的能力,受到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文简要回顾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研究历史,侧重介绍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量化方法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的主要趋势,包括生物多样性维度、时空尺度和全球变化驱动因子等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同时,回顾了近5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新方向;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别,提出了生态系统多服务性(ecosystem multiserviceability,EMS)概念。最后简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服务性(BEMS)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全球变化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鑫萍 张祖欣 +1 位作者 陈大立 胡小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0-946,共7页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218~5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立地条件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垂穗披碱草种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梁坤伦 贾存智 +3 位作者 孙金豪 王明艳 傅华 毛祝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从青海、甘肃和四川境内的高原地区收集10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在4℃低温下处理8、24和72 h,以25℃环境生长苗为对照,以材料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为依据,评价种质耐寒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参试材料叶片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阿坝县和... 从青海、甘肃和四川境内的高原地区收集10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在4℃低温下处理8、24和72 h,以25℃环境生长苗为对照,以材料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为依据,评价种质耐寒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参试材料叶片相对膜透性逐渐增大,阿坝县和若尔盖种质在低温胁迫8 h时叶片电导率高于对照143%和318%;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增加,但低温胁迫下含量均低于对照;参试材料中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其中,阿坝种质游离脯氨酸和若尔盖种质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在72 h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95%和20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增强后减弱,玛曲和碌曲种质中SOD活性在24 h时增加最显著,分别高于对照147%和148%,刚察种质在低温胁迫下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220%。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种质材料苗期耐寒性发现,碌曲、卓尼县和阿坝县种质耐寒性最强;若尔盖种质耐寒性中等;临潭县、刚察县、夏河县、舟曲县、合作市和玛曲县种质耐寒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耐寒性 生理指标 隶属函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段珍 吴凡 +1 位作者 闫启 张吉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香豆素是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并对... 香豆素是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答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所涉及的关键酶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并对香豆素目前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香豆素生物合成及其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生物合成 关键酶基因 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磷肥对黄花草木樨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骆凯 张吉宇 王彦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119,共8页
适宜的种子生产技术是保证优良品种成功推广的重要基础。2014-201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研究了不同株距(30、45、60cm)以及不同施磷肥量(0、40、80、120kg·hm-2 P2O5)对黄花草木樨两个品种‘天水’和‘Norgold’种子产量及产量构... 适宜的种子生产技术是保证优良品种成功推广的重要基础。2014-2016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研究了不同株距(30、45、60cm)以及不同施磷肥量(0、40、80、120kg·hm-2 P2O5)对黄花草木樨两个品种‘天水’和‘Norgold’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肥量以及二者的互作极显著影响黄花草木樨的实际种子产量(P<0.01)。‘天水’在60cm株距和80kg·hm-2施磷肥条件下,两年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为1234kg·hm-2;而对于‘Norgold’,2015和2016年皆为45cm株距、80kg·hm-2施磷肥条件下的种子产量最高,分别为1613和1428kg·hm-2。通径分析表明,对种子产量影响最大的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为生殖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草木樨 株距 磷肥量 种子产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栓质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丽 杨海莉 +1 位作者 王沛 王锁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18-1231,共14页
木栓质是一种以甘油酯-酚类为基本单元的生物聚酯,包含聚脂肪族和聚芳香族两个结构域。典型的聚脂肪族聚酯包括ω-羟基脂肪酸、α,ω-双羧基酸、脂肪酸和伯醇,阿魏酸则是聚芳香族的主要成分。木栓质通常沉积于特定组织的细胞壁,例如根... 木栓质是一种以甘油酯-酚类为基本单元的生物聚酯,包含聚脂肪族和聚芳香族两个结构域。典型的聚脂肪族聚酯包括ω-羟基脂肪酸、α,ω-双羧基酸、脂肪酸和伯醇,阿魏酸则是聚芳香族的主要成分。木栓质通常沉积于特定组织的细胞壁,例如根内皮层、外皮层、周皮、种皮以及其他的边缘组织,形成木栓层。木栓层作为一种保护性屏障,不仅在控制根系径向水分及营养元素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有效抵御病原菌和有毒气体的入侵。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及遗传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木栓质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本文在概述木栓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化学组成和超微结构、木栓质单体的跨膜转运及其聚合组装的基础上,重点对木栓质合成途径及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中的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讨论,为通过改变植物根系适应性结构特征以改良作物及牧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栓质 细胞壁 超微结构 化学成分 木栓质合成途径 非生物胁迫 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莹 魏代红 +1 位作者 张卫国 卫万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738-2743,共6页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种群数量增加时往往会在地面造成大量土丘,这些土丘会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原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高原鼢鼠一直是草地生态学研究和草原生产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于高原鼢鼠属于营地下生活的鼠种,相较于其他地面鼠,研究技术难度更大,特别是对其种群数量的测定一直是难点。目前,利用与鼢鼠实际数量高度相关的地上土丘数量作为表示其种群密度的相对指标,是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高原鼢鼠在不同季节和生长阶段产生鼠丘的数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地采用地面土丘数量来代表鼠群密度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不同季节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数量、大小及分布格局等基本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地上土丘数量、体积和聚集度等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2)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扰动主要集中在秋、春两季。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鼢鼠土丘的聚集度与土丘密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地上土丘 土丘性状 季节性差异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