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内涵表征与可能风险 被引量:10
1
作者 包水梅 蒋悦 罗杨洋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
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高等教育研究加速数字化转向,但是数字技术在赋能高等教育研究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潜在风险。对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动因、表征及可能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数字技... 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助推高等教育研究加速数字化转向,但是数字技术在赋能高等教育研究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潜在风险。对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动因、表征及可能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发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数字技术的革新是推动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关键动因。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主要表现为:研究主体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化主体;研究客体从主观性问题逐渐向客观性问题转变;研究目的从探寻高等教育中的“因果关系”转变为探寻“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高等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潜在风险为:“数字利维坦”的出现、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可能出现的数字伦理与安全问题等。人们需要时刻保持对上述潜在风险的清醒认识,以使数字技术更高效地赋能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数字化转型 技术 价值理性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研究的存在价值——兼论大学治理中的经验与科学 被引量:12
2
作者 邬大光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3,共6页
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既是高等教育学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命题。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研究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其价值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彰显。但高等教育研究在不同的国家、... 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既是高等教育学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命题。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研究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其价值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彰显。但高等教育研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阶段,呈现出来的研究价值大不相同。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强国,既是高等教育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系统梳理中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历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引导我国高等教育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价值 经验研究 科学研究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学如何走向“成熟” 被引量:5
3
作者 邬大光 李君筱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独有的学科,作为学科建制在我国已有40年的学科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高... 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独有的学科,作为学科建制在我国已有40年的学科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成熟”的特征包括能够解释实践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引领高等教育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学“不成熟”有内外部原因,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命运与其成熟度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实践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的时代特征与知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邬大光 郭玉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时代特征 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国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大学教师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翁登朝 卢彩晨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启动“国优计划”,组织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然而,试点高校在执行“国优计划”过程中却面临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实践模式等诸多困难。研究发现,美国高水平... 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启动“国优计划”,组织高水平大学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然而,试点高校在执行“国优计划”过程中却面临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实践模式等诸多困难。研究发现,美国高水平大学通过兼顾目的与能力选拔学生、设置主次分明多元灵活的课程体系、设计层层递进构成闭环的实践模式、组建具有丰富经验的跨学科教师团队等举措实施教师教育。建议试点高校在实施“国优计划”过程中,兼顾考察申请者攻读目的与攻读能力、提高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灵活性、设计不断深化的实地实践模式、加强教师之间沟通协作,以确保新型教师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优计划 高水平大学 教师教育 实践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研究生教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评价
6
作者 包水梅 陈志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波动下降且区域间追赶效应明显;研究生教育数量稳步提升而质量发展呈“M”型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研究生教育数量与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全要素... 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波动下降且区域间追赶效应明显;研究生教育数量稳步提升而质量发展呈“M”型趋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研究生教育数量与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质量的促进效应更强,其中技术效率提升是主要作用路径。东部研究生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中部仅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且为负向,西部研究生教育数量与质量均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质量效应明显。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应强调高质量发展观,提升治理水平;扩大招生规模,优化专业结构;鼓励区域合作创新,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全要素生产率 效应评价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规划的生成过程与内在逻辑——基于美国加州1868—2023年系列教育规划的分析
7
作者 邬大光 苏睿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112,共12页
西方发达国家以制定教育规划的方式谋划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普遍做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尽相同,颁布后的规划产生的历史作用亦不尽相同。研究基于美国加州1868年至2023年间颁布的系列教育规划,采用历史制... 西方发达国家以制定教育规划的方式谋划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普遍做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尽相同,颁布后的规划产生的历史作用亦不尽相同。研究基于美国加州1868年至2023年间颁布的系列教育规划,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历史—结构—行动者”分析框架,剖析了《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生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路径依赖制约下的规划发展,在结构维度上表现为多种政治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行动者维度上表现为行动者偏好引导的利益博弈。加州高等教育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有3对值得关注的重要关系,它们分别是本土与现代、供给与需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本土与现代建构的价值体系是基本动力,供给与需求建构的实践机制是根本动力,计划与市场建构的管理模式是直接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 高等教育 总体规划 历史制度主义 内在逻辑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转型”: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
8
作者 黄巨臣 纪鹏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2,共9页
当前,高等教育学如何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为内核的当代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在“转型”中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这使得“转型”成为一个新的视角切入点、一种蕴含方法论意义的... 当前,高等教育学如何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为内核的当代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在“转型”中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这使得“转型”成为一个新的视角切入点、一种蕴含方法论意义的“方法”。以“转型”为方法助力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要阐释“转型”作为高等教育学方法的可能性,刻画高等教育学从表象到概念、从分散到整合以及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型”实践,进而分析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概念辨识、取向抉择、方法选用等困境。基于此,应在转型发展的整体视角中,通过创设学科概念、超越对立取向以及回归科学本质的策略来突破困境,形成当代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高等教育学 自主性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变迁与得失
9
作者 包水梅 蒋悦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萌芽与雏形、探索与形成、发展与强化、成熟与优化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剖析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发现:国家财税制改革、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体... 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萌芽与雏形、探索与形成、发展与强化、成熟与优化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剖析我国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发现:国家财税制改革、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体制变革等宏观结构要素,经济因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等非政治因素,以及项目制治理模式本身与高等教育行为主体的互动式影响共同构成推动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变迁的重要动力。总体上,项目制治理模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集中资源、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激发活力、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规范治理、保障国家利益的有效实现等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因碎片化问题制约高等教育整体治理,因强调技术治理的特征导致对高等教育价值理性的忽视,因与科层制双轨运行加剧了对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抑制。为此,我们需要对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限度保持清醒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规避其负面效应,以有效提升高等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效能,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治理 项目制 动力机制 成效 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 被引量:27
10
作者 邬大光 陈祥祺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11,共6页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转型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命题,也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是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深水区"与大学转型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转型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命题,也是新时代我国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转型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闯过"深水区"。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宏观背景出发,简略回顾西方高等教育历史上的"冰河期",列举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诸多现象,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深水区"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深水区"既是一种预警和危机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转型发展是闯过高等教育"深水区"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转型发展 深水区 冰河期
原文传递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大学转型发展——兰州大学发展论坛暨大学转型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鲁世林 张灏君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和未来世界对人的技能的需求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目标和治理。在大学治理方面,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和未来世界对人的技能的需求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目标和治理。在大学治理方面,大学需要在制度方面借鉴已有国内外成功经验,也需要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大学和大学治理,还需要思考大学治理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在技术应用方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和探索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当下重新评估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在具体实践方面,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类型的大学而言,大学转型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治理体系变革、育人范式改革、学科创新试点是实现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转型发展 大学治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基于近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包水梅 陈秋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7,共12页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1-2019年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中、东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的"V状"区域差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呈&qu...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教育综合指数法,对我国2001-2019年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中、东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明显的"V状"区域差异,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呈"√"状区域差异,"中部凹陷"现象突出,且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分化明显,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独领风骚,其他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偏低。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的问题,需加快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坚持高等教育特色、分类发展。促进各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个性化路径则包括: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加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扶志扶智;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支持,促进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高校区域联盟转型升级,促进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贡献率 西部地区 内涵式发展 高校区域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进路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正元 陈嘉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强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本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基,倡导治理现代化、分类发展和伦理意蕴,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变革...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强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本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基,倡导治理现代化、分类发展和伦理意蕴,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变革和完善的主要向度。目前,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尚存在行政力量主导、重教轻学、工具理性崇拜、管理价值至上等与高质量发展相悖的问题。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应树立多元主体共同评价的理念,突出学术权力的主体性地位;加强配套机制建设,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坚持建构主义评价观,健全多元分类的评价体系;遵循管理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完善评教结果的反馈与利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大学教学评价 行政导向 管理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变机制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包水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6,共7页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指从政府层面出台的通过集中资源、重点建设的形式调整教育资源与利益分配格局、追求卓越发展的系列政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可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变属于教育制度变迁过程;推动政策变迁的主体是由...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指从政府层面出台的通过集中资源、重点建设的形式调整教育资源与利益分配格局、追求卓越发展的系列政策。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可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演变属于教育制度变迁过程;推动政策变迁的主体是由政府、高校和专家学者共同构成的利益群体;变迁动力是国家利益最大化;政策变迁模式是以强制性变迁为主但融合了诱致性因素;政策演变遵循渐进性变迁,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未来深化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变革,需建立改革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提高政策运行的透明度;转换政府职能定位,重视大学发展的学术本位逻辑;出台配套制度与政策,构建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对改革本身的研究和反思,促进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相关决策的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理论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 变迁机制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学应该研究什么?——二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邬大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5,共6页
高等教育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类组织。把高等教育解读为“系统”,源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把高等教育解读为“组织”,源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活动和特性。在以往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作为“系统”... 高等教育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类组织。把高等教育解读为“系统”,源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把高等教育解读为“组织”,源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活动和特性。在以往关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作为“系统”的高等教育与作为“组织”的大学放在一起讨论,但这二者的微妙联系恰恰揭示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两个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作为“组织”的基本理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对作为系统的高等教育研究应重在完善与更新,而对作为组织的高等教育研究应重在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付诸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大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学习心理与学习收获的视角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雄鹰 黄海峰 +3 位作者 马树超 李昭君 秦晓晴 马垚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8-197,共10页
构建由学习性投入、学习心理和学习收获三个维度构成的大学生学习质量基本模型,研究兰州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发现,拔尖计划学生在学习性投入、学习心理和学习收获三个量表得分均高于50分的中间观测水平,总体学习质量良好。... 构建由学习性投入、学习心理和学习收获三个维度构成的大学生学习质量基本模型,研究兰州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发现,拔尖计划学生在学习性投入、学习心理和学习收获三个量表得分均高于50分的中间观测水平,总体学习质量良好。拔尖计划学生在学习投入、学习心理和学习收获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拔尖计划实施效果显著。紧抓建设"双一流"大学、"拔尖计划2.0"版本以及"成都宣言"发布的契机,未来兰州大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应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间的逻辑关联,重视教育过程的完整性与延续性,丰富课程形式,增强课程内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与潜力,提升学生学习力,继续创设有利于创新人才学习发展的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计划 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投入 学习心理 学习收获 兰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际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研究的热点及启示——基于AEHE 2011~2020年刊文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炜 韩淑萍 《教学研究》 2021年第2期47-56,共10页
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把握和借鉴国际前沿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教学评价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优化。通过对SSCI期刊“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评价与评估》)2011~2020年刊文的分... 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把握和借鉴国际前沿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教学评价理论的更新和实践的优化。通过对SSCI期刊“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评价与评估》)2011~2020年刊文的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集中于教学反馈、同伴/自我评价、评价主体的课程体验、学生评教、学术诚信等主题。研究明显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体验,突出实践研究,侧重评价活动中的具体问题等。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发展应在促进教学评价范式转变,加强教学评价实践和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 学生 研究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国际化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兰州大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红 张欣怡 梁洁 《高等理科教育》 2021年第5期28-34,共7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整体国际化能力较好,但国际化学术经历有待加强;校内资源及课余生活影响着留学生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其中“师生交流”和“与中国学生结对学习语言”是主要因素。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发挥来华留学生培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整体国际化能力较好,但国际化学术经历有待加强;校内资源及课余生活影响着留学生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其中“师生交流”和“与中国学生结对学习语言”是主要因素。中国高水平大学在发挥来华留学生培养优势的同时,应重视师生交流在国际化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导师及其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中外学生语言学习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合作,为留学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来华留学研究生 国际化素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军 张正娟 《教育与考试》 2020年第3期70-81,共12页
本研究以2014-2019年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研究为主题的622篇文献为基础,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针对发文量、发文期刊、机构、作者、被引、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高... 本研究以2014-2019年中国知网(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研究为主题的622篇文献为基础,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针对发文量、发文期刊、机构、作者、被引、关键词等维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研究平稳快速发展,研究主题多元,成果丰富;但是,稳定的核心作者合作关系和核心机构合作关系尚未建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教育等方面;未来该领域需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转型升级、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等研究领域的关注,注重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教育研究,以更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可视化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70年十人谈(笔会)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应强 邬大光 +7 位作者 眭依凡 卢晓中 别敦荣 龚放 陈洪捷 陈廷柱 王建华 史静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22-50,共29页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思想上体现出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在大学和政府关系上表现为自主性从失落到逐渐回归;在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上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取70年的经验教训,未... 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国家层面的思想上体现出从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特征;在大学和政府关系上表现为自主性从失落到逐渐回归;在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上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取70年的经验教训,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注意以下方面:走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藩篱,提升自身的成熟度和主体性;扎根中国大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大学校长专业化进程,实现“教育家办学”;继续探索较为理想和具有示范效应的院系设置模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还要支持和鼓励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注意淡化“排名”和“一流”在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思想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 教育家办学 院系设置调整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