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寒颤、恶心、呼吸困难1例
1
作者 刘丽娜 张凤琴 刘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9期155-158,共4页
两性霉素B类药物是多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但两性霉素B制剂具有明显肾毒性,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酰... 两性霉素B类药物是多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但两性霉素B制剂具有明显肾毒性,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酰硫酸酯钠形成的胶体分散体,因胆固醇酰硫酸酯钠可抑制两性霉素B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从而降低与肾小管细胞膜上胆固醇的结合率,降低肾毒性,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较平稳,连续给药时血药浓度波动小,便于临床控制剂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吴斌 王聪庆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KWYZ)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D氨基半乳糖胺(DGaLN)所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乙肝宁为对照药,观察KWYZ的保肝作用。结果KWYZ能改善肝能的损害程度,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苦味叶下珠具有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肝损伤 叶下珠胶囊 保护作用 D-氨基半乳糖胺 复方苦味叶下珠 保肝作用 肝损伤模型 四氯化碳 损害程度 病理改变 对照药 乙肝宁 肝组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李惠新 王聪庆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方法对复方苦叶下珠胶囊保肝、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对制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本制剂具有保肝、抗病毒作用,未见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结论本制剂疗效确切,安... 目的研究复方苦味下珠胶囊的药效学和毒理学。方法对复方苦叶下珠胶囊保肝、抗病毒、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对制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本制剂具有保肝、抗病毒作用,未见明显急性和长期毒性。结论本制剂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 药效学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彩东 田薇 +1 位作者 梁云 吴斌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1-512,共2页
目的:制备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方中药物成分的提取,苦味叶下珠采用醇提法,黄芪和甘草采用水煎煮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苦味叶下珠,薄层扫描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结果:甘草酸单胺盐线性范围为2. 08... 目的:制备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方中药物成分的提取,苦味叶下珠采用醇提法,黄芪和甘草采用水煎煮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苦味叶下珠,薄层扫描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单铵盐的含量。结果:甘草酸单胺盐线性范围为2. 08μg~6 24μg ,加样回收率为99. 13 % ,RSD=0 .71 %。结论: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味叶下珠胶囊 制备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的新型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忠 杨建瑜 +1 位作者 李冲 贺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探索黄芪甲苷的新型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新型连续循环提取装置提取黄芪甲苷,以甲苷含量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新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提取黄芪甲苷新方法的最佳条件:溶剂循环3个周期,提取温度40℃,... 目的:探索黄芪甲苷的新型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新型连续循环提取装置提取黄芪甲苷,以甲苷含量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新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提取黄芪甲苷新方法的最佳条件:溶剂循环3个周期,提取温度40℃,蒸馏时间3h。结论:该提取新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循环提取法 黄芪甲苷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芪复肝颗粒中珠子草的鉴别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张伟 吴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建立珠芪复肝颗粒中珠子草的鉴别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珠子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以C18柱分离,柱温为室温,甲醇-0.1%磷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 目的建立珠芪复肝颗粒中珠子草的鉴别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珠子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以C18柱分离,柱温为室温,甲醇-0.1%磷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1.0 mL/min。结果薄层色谱中能鉴别出珠子草。没食子酸的线性范围为0.003 3~0.025 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1.2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珠芪复肝颗粒中珠子草的鉴别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芪复肝颗粒 珠子草 没食子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茵利胆灵合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王聪庆 李惠新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6期498-499,共2页
目的:制备金茵利胆灵合剂,制定质控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对处方中的菌陈、厚朴等进行鉴别,并以消炎利胆片作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临床治疗75例胆道疾病患者,总有效率达48.0%,明显优于对照组(37.3%)。结论:... 目的:制备金茵利胆灵合剂,制定质控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薄层层析对处方中的菌陈、厚朴等进行鉴别,并以消炎利胆片作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临床治疗75例胆道疾病患者,总有效率达48.0%,明显优于对照组(37.3%)。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可行,质量可控,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菌利胆灵 制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赭朴九味润燥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殿 邵长江 +2 位作者 张国福 贾忠 鞠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8-580,共3页
关键词 颗粒剂 成型工艺 成型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酶退黄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2 位作者 吴斌 王聪庆 李惠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研制降酶退黄合剂(JMTH),建立质量标准,观察其疗效。方法配制降酶退黄合剂,选择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设计合理, 制备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治疗组80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l... 目的研制降酶退黄合剂(JMTH),建立质量标准,观察其疗效。方法配制降酶退黄合剂,选择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该制剂设计合理, 制备工艺简单,疗效确切。治疗组80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酶退黄合剂制备简单, 质量可控,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酶退黄合剂 制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芪复肝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1 位作者 张伟 吴斌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确定珠芪复肝颗粒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成型率和流动性为指标,以提取物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辅料用量和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以淀粉:微晶纤维素=1∶1配比、提取物... 目的:确定珠芪复肝颗粒的成型(制粒)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成型率和流动性为指标,以提取物与辅料的比例、乙醇浓度、辅料用量和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优选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以淀粉:微晶纤维素=1∶1配比、提取物与辅料按3∶2的比例混匀,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干燥温度为60℃,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和溶化性好,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7%。结论:该成型工艺可行、稳定合理、重现性较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芪复肝颗粒 成型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亦佳 贾忠 +1 位作者 马建军 刘亚丽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肾功能正常的68例Graves病患者分为A组(^(131)I+碳酸锂)、B组(~131)I),于^(131)I治疗0、14d和6个月回访,测定... 目的通过对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肾功能正常的68例Graves病患者分为A组(^(131)I+碳酸锂)、B组(~131)I),于^(131)I治疗0、14d和6个月回访,测定FT3、FT4和TSH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治疗早期甲状腺激素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及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功能正常时,使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可以减少^(131)I剂量,改善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减少早发甲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 碘放射性同位素 碳酸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珠芪复肝颗粒的制粒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彩东 梁云 张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优化珠芪复肝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各参数作为判定依据,优化浸膏密度、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浓度等条件,以确定最佳条件。结果优选辅料比例为淀粉∶微晶纤维素=3∶2,浸膏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 目的优化珠芪复肝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各参数作为判定依据,优化浸膏密度、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浓度等条件,以确定最佳条件。结果优选辅料比例为淀粉∶微晶纤维素=3∶2,浸膏相对密度为1.20,浸膏粉与辅料用量为1∶1,80%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制备。成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临界相对湿度为67%。结论本法所制颗粒各项参数均较满意,性质稳定,不易返潮,制备工艺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珠芪复肝颗粒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连续萃取法及装置技术改造中药提取设备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继勇 张桂林 +1 位作者 贾忠 杨建瑜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目的:根据液-液连续萃取方法及装置专利对常规中药提取设备改造。方法:将常规中药提取设备分为提取子系统和浓缩循环子系统,并对浓缩子系统和提取子系统连接进行重新设计。结果:设备生产能力提高,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性生产工艺。结论:... 目的:根据液-液连续萃取方法及装置专利对常规中药提取设备改造。方法:将常规中药提取设备分为提取子系统和浓缩循环子系统,并对浓缩子系统和提取子系统连接进行重新设计。结果:设备生产能力提高,有利于建立环境友好性生产工艺。结论:系统运行操作简便,控制方式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连续萃取方法及装置 中药提取设备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颗粒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鞠洋 焦海胜 +2 位作者 张鸿燕 陈永林 贾忠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护肝颗粒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护肝颗粒三个剂量组小鼠均连续灌胃给药10 d,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 目的研究护肝颗粒对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对照,护肝颗粒三个剂量组小鼠均连续灌胃给药10 d,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护肝颗粒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并有效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护肝颗粒对小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颗粒 四氯化碳 肝损伤 保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味宝胶囊的生产工艺优化
15
作者 杨伟丽 祁梅 +2 位作者 贾忠 贺殿 王孝义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9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优化十味宝胶囊的提取及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以喷雾干燥粉成品的含水量为指标优化其喷雾干燥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2,10倍水提取2次,第1次提取4 h,第2次提取2 h;最佳喷... 目的:优化十味宝胶囊的提取及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以喷雾干燥粉成品的含水量为指标优化其喷雾干燥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2,10倍水提取2次,第1次提取4 h,第2次提取2 h;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50℃,排风温度为70℃,浸膏相对密度为1.05 g·ml^(-1)。结论:本试验确定的生产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宝胶囊 提取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氟康唑治疗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兴刚 王陶陶 +1 位作者 王茂义 马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尿路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2例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 目的探讨尿路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2例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32.3%、30.6%和30.6%。其他感染病原菌包括2株近平滑念珠菌和2株链状假丝酵母菌。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1~128μg/mL范围内均有分布,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17.7%(11/62)。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总体有效率为54.8%(34/62),200与400mg/d两种给药方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1%和56.7%。Logistics回归模型表明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与日剂量和MIC比值(Dose/MI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6,OR=1.006)。当Dose/MIC>200时,临床有效率可达73.3%。结论尿路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高,非白念珠在尿路感染中比例增加,氟康唑治疗尿路念珠菌感染的疗效与Dose/MIC值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实践中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尿路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流行病学 尿路念珠菌感染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测定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忠 袁继勇 吕东煜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建立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 ,以甲醇 -氯仿 -28 %氨水 (1∶1∶1)为展开剂 ,新配制的茚三酮的乙醇 -冰醋酸溶液为显色剂 ,测定波长为500nm。结果 :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的点样... 目的 :建立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 ,以甲醇 -氯仿 -28 %氨水 (1∶1∶1)为展开剂 ,新配制的茚三酮的乙醇 -冰醋酸溶液为显色剂 ,测定波长为500nm。结果 :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的点样量均在2μg~12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1=0. 9993、r2=0. 9996、r1a=0 .9991)。结论 :薄层扫描法可作为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中3组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硫酸庆大霉素 薄层扫描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芪复肝颗粒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云 李彩东 张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0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制定珠芪复肝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珠子草、甘草、黄芪进行鉴别。结果各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定性鉴别,能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关键词 珠芪复肝颗粒 TLC 珠子草 甘草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忠民 贾忠 +1 位作者 李喜香 高满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建立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ELSD为检测器,色谱柱C18(Alltech Hypersil ODS 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柱温:25℃;漂移管温度:100℃,载气量:2.6 L/min。结果... 目的:建立黄芪党参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ELSD为检测器,色谱柱C18(Alltech Hypersil ODS 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0 mL/min;柱温:25℃;漂移管温度:100℃,载气量:2.6 L/min。结果:回归方程y=1.5471x+2.6231(r=0.9996),黄芪甲苷在1.656~4.968μg/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结论:该法简便可靠,可为黄芪党参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党参颗粒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5
20
作者 贾忠 吴晶 +3 位作者 马建军 梁云 刘渊 王兴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68-471,共4页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易引起患者较明显的肝损害,联合应用这类药物,患者肝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探讨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研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监测非常必要。肝损害的发生...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易引起患者较明显的肝损害,联合应用这类药物,患者肝损害的问题更加突出。探讨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研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监测非常必要。肝损害的发生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嗜酒、慢乙酰化遗传表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等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可控的,应对抗结核药物加强监控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