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文
王璐琪
赵云腾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101,共15页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甘肃为例,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G1法进行博弈组合赋权并计算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甘肃为例,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G1法进行博弈组合赋权并计算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甘肃2011~2020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耦合协同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同,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南地区>南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要类型,河西和陇中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陇东南及南部民族地区。根据实证结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应从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重视县域发展四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题名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文
王璐琪
赵云腾
机构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甘肃金融协同创新中心
兰州
财经
大学
会计
学院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101,共15页
基金
2022年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甘肃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研究”(2022QB-108)
2023年甘肃省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专项(23JRZA430)
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高质量投资的激励机制研究”(2022CXZX-7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甘肃为例,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G1法进行博弈组合赋权并计算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甘肃2011~2020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耦合协同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同,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南地区>南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要类型,河西和陇中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陇东南及南部民族地区。根据实证结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应从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重视县域发展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自相关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improv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甘肃为例
李文
王璐琪
赵云腾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