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作物收入保险差异化费率厘定研究——以甘肃省十个地区春小麦产量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宗军 刘博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8-25,共8页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农业收入保险规避逆向选择、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选取甘肃省1999年至2019年10个地市州春小麦的单产数据以及价格数据,通过参数法确定春小麦的单产和价格的边缘分布,采取Copula函数建立单产与价格的联合分布...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农业收入保险规避逆向选择、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选取甘肃省1999年至2019年10个地市州春小麦的单产数据以及价格数据,通过参数法确定春小麦的单产和价格的边缘分布,采取Copula函数建立单产与价格的联合分布,依照蒙特卡罗仿真获得期望收入数据,最终计算出在70%~100%保障水平下甘肃省十个地区春小麦收入保险的费率。结果显示不同区域之间的费率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提出健全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农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分区域费率厘定、实行多样化保费补贴政策和建立立体化风险分散体系等推进农作物收入保险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收入保险 COPULA函数 蒙特卡罗仿真 费率厘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时间周期SIRS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渐近传播速度
2
作者 王双明 李尚芝 王杰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6,共16页
利用渐近传播速度理论,研究了一类模拟时间周期变化传播环境中疾病传播的SIR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渐近传播性质。区别于已有针对SI二维系统的传播速度的结果,该模型中R仓室无法解耦于整个系统,为此需要克服高维和非自治性耦合带来的困... 利用渐近传播速度理论,研究了一类模拟时间周期变化传播环境中疾病传播的SIR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的渐近传播性质。区别于已有针对SI二维系统的传播速度的结果,该模型中R仓室无法解耦于整个系统,为此需要克服高维和非自治性耦合带来的困难,以证明高维系统渐近传播速度的存在性。首先,借助单调系统渐近传播速度的抽象理论和比较原理证明了染病者I仓室在疾病未入侵区域的传播性质,以此结论为基础,利用整体解结合最大值原理进一步验证了恢复者R仓室在未入侵区域具有类似的传播性质。其次,分别对I和R方程运用比较原理结合一致持久思想和最大值原理分析了其在疾病已入侵区域的一致持久性。由此,得到了划分这两个变化区域的渐近传播速度阈值,即证明了整个系统渐近传播速度的存在性。最后,利用数值方法进一步模拟了时间周期传播环境下疾病已入侵区域更具体的传播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周期 SIRS传染病模型 渐近传播速度 比较原理 一致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甘肃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文 王璐琪 赵云腾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101,共15页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甘肃为例,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G1法进行博弈组合赋权并计算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 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以甘肃为例,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2011~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和G1法进行博弈组合赋权并计算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甘肃2011~2020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耦合协同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同,总体空间发展格局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南地区>南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为主要类型,河西和陇中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陇东南及南部民族地区。根据实证结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应从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重视县域发展四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5
4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6,共14页
基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18年中国31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经济增长质量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 基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18年中国31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经济增长质量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行量化,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1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经济增长质量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三系统综合水平都相对较高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三系统综合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全国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从空间演变来看,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但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3)在全国层面,政府能力、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增长及劳动力质量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则不利于三系统的协调发展。(4)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经济增长质量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