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矿业集团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情况调查
1
作者 高妍 贾兴泽 +4 位作者 张文 曹梅娜 赵婷丽 邢亚萍 徐立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某矿业集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某矿业集团住院治疗的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其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分别为39.52%、28... 目的探讨某矿业集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某矿业集团住院治疗的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其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分别为39.52%、28.23%和31.45%,同时达到3者控制目标的占7.26%。血糖方面:有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在50~59岁患者HbA1c控制达标率最低;糖尿病病程越长的患者HbA1c控制达标率越低。血压方面:女性收缩压(SBP)控制达标率高于男性(P<0.05);SBP控制达标率随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有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SBP控制达标率高于未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P<0.05);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SBP控制达标率高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P<0.05);中心性肥胖患者舒张压达标率低于无中心性肥胖患者(P<0.05)。血脂方面: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三酰甘油控制达标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P<0.05);无糖尿病家族史LDL-C控制达标率较有糖尿病家族史高(P<0.05);中心性肥胖患者TG达标率低于无中心性肥胖患者(P<0.05)。结论某矿业集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均不理想,应根据人口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可能影响其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血压 矿业
原文传递
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何艳丽 祖秀光 +1 位作者 乔福斌 徐佳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C组)和曲...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A组)、曲美他嗪治疗组(B组)、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C组)和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组(D组),每组31例。A组予以常规的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B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连续用药6个月,C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1.5μg/kg静脉冲击后,继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D组给予曲美他嗪20 mg tid(连续用药6个月)+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 5μ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连续滴注48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检查。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组治疗后与A组和B组的临床心功能分级状况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组与C组临床心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结果经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中加用曲美他嗪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提升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或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对冠脉造影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立宾 薛红 +3 位作者 吴晓 胡亚茹 甄胜达 张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2期127-128,共2页
目的通过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PCI术后,观察ISR相关因子变化,探讨疏血通注射对冠脉造影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0-2013年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 目的通过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PCI术后,观察ISR相关因子变化,探讨疏血通注射对冠脉造影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10-2013年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疏血通缓慢静点,连续治疗2周。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DD)、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内皮素(ET1)、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La)及血清高敏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通过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2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DD、INR、ET1、TXB2、hs-CRP水平明显减低,PAI-1、PT、APTT、6-keto-PGFLa水平明显升高;各项指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疏血通在PCI术后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内皮功能、纤溶活性,抑制炎性增生,从而可预防冠脉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对于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在应用疏血通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冠脉造影 支架内再狭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降浊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韩辉 巩浩然 +2 位作者 张艳锋 李文英 高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降浊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浊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检测两组的白介素18(interle... 目的探讨参芪降浊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浊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检测两组的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比较两组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8、IL-1β、Hcy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18、IL-1β、Hcy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5-HT、BDNF、NE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5-HT、BDNF、NE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升高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提高,研究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参芪降浊汤可提高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递质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降浊汤 血管性痴呆 痰浊阻窍证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 炎症反应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水平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荣 田泽君 +1 位作者 张翼 马会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脂肪酸水平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Langendorff),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离... 目的:观察脂肪酸水平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Langendorff),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离体心脏分别给予含低和高两种浓度脂肪酸(0.2 mmol/L和1.2 mmol/L棕榈酸)的K-H灌流液(均含11 mmol/L的葡萄糖),并于复灌开始时给予AMPK阻断剂compound C,观察两种浓度脂肪酸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AMPK在其中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即单纯普通K-H液灌流,葡萄糖为唯一能量来源)相比,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的左心室发展压(LVDP)在低脂肪酸组较高,在高脂肪酸组则较低,该变化均被compound C减弱或逆转。结论:在低浓度脂肪酸时以优先利用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源,而高浓度脂肪酸则优先利用脂肪酸,这种葡萄糖与脂肪酸的相对水平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恢复有影响,即低者有益高者有害,其机理与激活心肌AMPK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新型能量代谢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 脂肪酸 缺血/再灌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法小肠X线造影观察肝硬化病人小肠功能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继伟 汪燕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动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小肠常规X线造影方法,观察40例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和40例无肝病者(对照组)的小肠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小肠明显胀气例数、造影剂到达回盲瓣的时间提前或延迟例数增多,...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动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小肠常规X线造影方法,观察40例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和40例无肝病者(对照组)的小肠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小肠明显胀气例数、造影剂到达回盲瓣的时间提前或延迟例数增多,差异有显著性(χ2=13.43~48.32,P〈0.05)。结论肝硬化导致小肠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肠 X线透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诊断颊黏膜下脂肪瘤1例
7
作者 宋丽平 方玲 +1 位作者 张吉平 宋海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87-887,共1页
患者,男性,46 岁,发现左面颊部肿胀1年,近1个月酒后肿胀明显.查体,左面颊部触之质地柔软,较对侧饱满,但未触及明确肿物,无明显压痛,皮肤颜色及温度无改变,口腔内无龋齿及其他口腔病变,同侧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关键词 脂肪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小肠CT影像的变化
8
作者 宋继伟 汪燕 石连臣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73-373,共1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CT影像的变化。方法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观察43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无肝病对照者小肠影像改变。结果观察组小肠管壁增厚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系膜血管紊乱或增生4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小肠CT影像的变化。方法应用飞利浦256层iCT观察43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无肝病对照者小肠影像改变。结果观察组小肠管壁增厚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系膜血管紊乱或增生41例,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1.47,P<0.05)。观察组肠周间隙模糊伴渗出23例,对照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57,P<0.05)。观察组黏膜下血管异常2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4.98,P<0.05)。结论肝硬化病人CT下小肠血管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小肠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联合黛力新治疗内科慢性病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海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7期4088-4089,共2页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联合黛力新治疗内科慢性病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120例慢性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研究组加强心理护理并口服黛力新,全部患者采...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联合黛力新治疗内科慢性病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120例慢性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研究组加强心理护理并口服黛力新,全部患者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和HAMD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评定一次。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联合黛力新对内科慢性病伴抑郁症患者有显著疗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并发症 抑郁症/护理 心理护理 蒽类/治疗应用 氟哌噻吨/治疗应用 复方合剂/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细胞焦亡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梦蕾 马梦茜 刘茂东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4-97,共4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的病理性自杀方式,主要由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或半胱氨酸蛋白酶4/5/11(Caspase-4/5/11)依赖性介导,伴随产生大量炎性因子,致使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焦亡信号传导途径主要包括经典焦亡途径和非经... 细胞焦亡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的病理性自杀方式,主要由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或半胱氨酸蛋白酶4/5/11(Caspase-4/5/11)依赖性介导,伴随产生大量炎性因子,致使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焦亡信号传导途径主要包括经典焦亡途径和非经典焦亡途径,炎性小体生成和打孔蛋白Gasdermin D(GSDMD)活性激活是细胞焦亡途径的关键物质。研究证实细胞焦亡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入研究细胞焦亡作用机制及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将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半胱氨酸蛋白酶1/4/5/11 炎性小体 GSDMD 肾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