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危险因素
1
作者 陆超凡 贺世豪 +6 位作者 赵久良 王迁 田新平 李梦涛 冷晓梅 李鸿斌 曾小峰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23-429,共7页
目的 了解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现状。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原发病特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新冠感染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5 468位受试者完整地填写了问卷,女性占84.5%,系统性红斑狼疮(33... 目的 了解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现状。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原发病特征、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新冠感染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5 468位受试者完整地填写了问卷,女性占84.5%,系统性红斑狼疮(33.7%)是最多的疾病类型,其中3 554人(65.0%)接种了至少1剂新冠疫苗,4 370人(77.9%)已感染新冠,231人(5.3%)因新冠住院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病是新冠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存在原发病相关的肺(OR 2.098,95%CI:1.546~2.847)、心脏(OR 1.625,95%CI:1.102~2.397)和胃肠道(OR 1.432,95CI:1.021~2.009)受累是新冠感染后需要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是其保护性因素(OR 0.681,95%CI:0.468~0.991,P<0.05)。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部分中国风湿病患者新冠感染相关的数据,接种疫苗、原发病脏器受累和治疗均可影响新冠感染风险或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 风湿免疫病 疫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达古拉 李鸿斌 《医学综述》 2012年第5期644-648,共5页
血管形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滑膜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它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过程。在RA患者滑液和血清中有VEGF表达,其表达与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因此,目前认... 血管形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炎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滑膜血管形成的主要因素。它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病理过程。在RA患者滑液和血清中有VEGF表达,其表达与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因此,目前认为抑制血管形成是治疗慢性炎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更是治疗RA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达古拉 李鸿斌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55-59,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以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形成为最主要的特点。他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和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因此,以VEGF及其受体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以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形成为最主要的特点。他对滑膜炎症的发展及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和血清中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因此,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将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结核感染的新方法——酶联免疫斑点法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桂芝 李鸿斌 肖镇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8期3047-3049,共3页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其主要原理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与CFP-10刺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使T细胞活化释放干扰素γ,根据活化T细胞数来判定是否存在结核感染,此技术因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而较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现就ELISPOT的技术原理、发展简史、操作步骤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法 结核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医本科专业生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君 王静 李志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2期122-123,共2页
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学科专业蒙医学,蒙医本科生对生理学这一内容抽象、概念多及难理解的学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都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为此,结合本... 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学科专业蒙医学,蒙医本科生对生理学这一内容抽象、概念多及难理解的学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都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为此,结合本校蒙医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就生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保证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保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 本科 生理学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谱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暘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7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性与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表现为外周动关节持续性和进行性滑膜炎,继而引起软骨破坏和骨侵蚀,造成关节畸形,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瓜氨酸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P抗体的历史背景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
7
作者 铁宁 李鸿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S6期31-3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 rthritis,RA)因其早期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进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故早期诊断是影响RA预后的决定因素。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一种较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 rthritis,RA)因其早期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进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故早期诊断是影响RA预后的决定因素。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一种较灵敏的标记物。本文就抗CCP抗体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CP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梅 李鸿斌 《医学综述》 2012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尽管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被证实参与了RA的关节炎性反应和组织破坏,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始终被认为是BA发病起始和进展的中心环节。不同亚群T...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尽管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被证实参与了RA的关节炎性反应和组织破坏,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始终被认为是BA发病起始和进展的中心环节。不同亚群T细胞在RA发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Th17细胞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并产生IL-17的Th细胞亚群,它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现就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在RA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泵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92例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侯慧 沈广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5期8747-8747,共1页
关键词 输注泵 关节炎 类风湿/治疗 关节炎 类风湿/护理 甲氨蝶呤/投药和剂量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实验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君 王静 +3 位作者 王星 孙艳宏 范晓梅 纳仁高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心肌肥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心肌肥厚组(OG)和假手术组(CG),每组10只。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心肌肥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心肌肥厚组(OG)和假手术组(CG),每组10只。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手术后按要求饲养8周后处死,采血并取心肌标本。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血清中TNF-α、IL-6含量增加(P<0.05);心肌中TNF-α、IL-6 mRNA表达增多(P<0.05)。结论TNF-α、IL-6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δ激动剂GW501516抑制ox-LDL或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静 王晓光 +3 位作者 史君 王星 李春跃 赵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77-2081,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ox-LDL或高糖诱发HUVECs凋亡,给予不同浓度GW501516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ox-LDL或高糖诱发HUVECs凋亡,给予不同浓度GW501516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ox-LDL或高糖对HU-VECs生长活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GW501516干预后观察细胞生长活性的变化。结果: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是21.30%,不同浓度GW501516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7.47%、9.72%和3.94%,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22.65%,不同浓度GW501516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20.23%、17.01%和9.38%,结果显示GW501516可抑制ox-LDL或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MTT结果显示,GW501516可使ox-LDL或高糖对HUVECs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GW501516可抑制ox-LDL或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并减弱ox-LDL或高糖对HU-VECs活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GW501516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风湿病患者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旗 李鸿斌 赵静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8-580,共3页
风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或是由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erosis factor,TNF)治疗等原因,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除活动性肺结核外,很多患者表现为痰菌阴性、无症状的潜在结核病感染(latent tube... 风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或是由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erosis factor,TNF)治疗等原因,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除活动性肺结核外,很多患者表现为痰菌阴性、无症状的潜在结核病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来诊断LTBi。传统的筛查结核感染的方法是皮肤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s kin test,TST),此种方法诊断结核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从而导致结核病的漏诊、误诊,给临床医生诊治结核带来很多难题,这就要求有一种更为可靠的方法来替代T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患者 结核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tuberculosis 抗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系统紊乱 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娅 李小峰 +30 位作者 黄慈波 王国春 栗占国 张卓莉 张晓 肖卫国 戴冽 王永福 胡绍先 李鸿斌 巩路 刘斌 孙凌云 张缪佳 曾小锋 赵岩 张烜 史群 张文 李梦涛 冷晓梅 侯勇 王迁 沈敏 苏金梅 徐东 费允云 李永哲 孙菲 孙媛媛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据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据发病年龄<30岁,30~59岁,≥60岁将患者分为3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x2检验对不同年龄发病的pSS患者行组间对比。结果 pSS患者发病高峰期在40~49岁(32.3%),其次是50~59岁(24.9%)及30~39岁(21.3%),<30岁发病组及≥60岁发病组均占10.8%。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30岁发病组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60岁发病组女性比例低(P<0.05),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的时间间隔短(P<0.05),口干发病率高(P<0.05),反复腮腺肿大出现率低(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与<30岁发病组比较,≥60岁发病组口干发病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结论随发病年龄增长,pSS患者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关节炎的发生率增高,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发病年龄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伴肺间质纤维化及心脏附壁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暘 霍丽珍 冯媛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血栓形成 肺间质纤维化 原发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附壁 心脏 内蒙古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过程中外周血CGRP NPY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君 王静 +1 位作者 王星 李春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41-644,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从心血管压力负荷增加到心肌肥厚形成的全过程中外周血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参照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外周血NPY和... 目的:探讨从心血管压力负荷增加到心肌肥厚形成的全过程中外周血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参照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外周血NPY和CGRP的浓度,电子天平称量左心室重,计算心重指数(LVW/BW)。结果:①模型组NPY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心重指数呈正相关;②模型组CGRP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心重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血浆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比例失衡参与了压力负荷增加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二者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雪梅 李鸿斌 肖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21-326,366,共7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正常偶联失衡的结果。这种失衡与细胞老化、细胞凋亡、关节内局部炎症因子和压力机制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瑜林 李鸿斌 肖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我国患病人数高于8 000万,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仍然以关节置换为主。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或体内特定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骨髓基质、肌腱及韧带等组织,随着组织工程学...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我国患病人数高于8 000万,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仍然以关节置换为主。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或体内特定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骨髓基质、肌腱及韧带等组织,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组织的定向分化技术已经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性关节炎 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格纳肉芽肿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报告
18
作者 梁旗 李鸿斌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897-897,900,共2页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胸闷、气短,无其他伴随症状,半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在外院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发病后乏力、消瘦,食欲、睡眠差。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精神...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胸闷、气短,无其他伴随症状,半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在外院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发病后乏力、消瘦,食欲、睡眠差。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巩膜黄染,左下腹压痛(+),双下肢轻度浮肿,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6×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纳肉芽肿 急性胰腺炎 双下肢浮肿 并发 入院查体 白细胞计数 实验室检查 伴随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村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达古拉 李鸿斌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531-1532,F0003,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名为嗜酸粒细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e lympho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病。我国学者金显宅等在1937年对7例病例进首次...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又名为嗜酸粒细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e lymphogranuloma),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累及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病。我国学者金显宅等在1937年对7例病例进首次描述,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肿",1948年,由日本学者Kimura对此疾病做出系统的研究和解释,因此将该病命名为"木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病 文献复习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淋巴肉芽肿 浅表淋巴结 原因不明 细胞多 ly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肾炎尿液标记物研究进展
20
作者 石鑫岳 李鸿斌 肖镇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器官脏器受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肾功能衰竭是SLE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尿液是一种易获得,易保存的无创性生化标记物。因此,用尿液标记物反应狼疮肾炎(LN)...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体内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多器官脏器受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肾功能衰竭是SLE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尿液是一种易获得,易保存的无创性生化标记物。因此,用尿液标记物反应狼疮肾炎(LN)的活动性、病理分级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发现尿液标记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Lipocalin-2等对LN的诊断、分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尿液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