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情况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楠楠 邵艳清 +3 位作者 霍婷 邢文华 李树文 刘文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4200-4203,共4页
目的:为了解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2013年1-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为对象,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调... 目的:为了解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营养支持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2013年1-1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住院患者为对象,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调查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营养风险状况并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432例纳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中,入院时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1.57%,其中脊柱外科为12.40%,微创脊柱外科为10.44%;出院时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44%,其中脊柱外科为23.60%,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脊柱外科为13.74%,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有营养风险的50例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88.00%,无营养风险的382例患者中仍有14.14%接受了额外的营养支持。有营养风险且接受了营养支持的44例患者平均能量摄入为(9.84±8.10)k J/(kg·d),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占比分别为10.16%和9.55%;所有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未发现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者。结论:我院脊柱外科和微创脊柱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发生率总体较低,出院时前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升高。而部分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并无适应证,且营养支持方式选择值得商榷,营养支持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微创脊柱外科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骶骨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康志杰 曹振华 +15 位作者 许阳阳 张云凤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仝铃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亮亮 李濛濛 杜奕霏 林琳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0-846,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获取1例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影像资料,将连续扫描的脊柱CT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T_(11)-S_(1)。随后将建立好的模型以“Stl”格式导入3-Matic软件进行椎间盘的重建,得到具有纤维性的椎间盘模型。将完善的模型继续导入Hypermesh软件,对椎体、髓核、纤维环、韧带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后将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观察T_(11)-S_(1)各椎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并分析各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L_(1)节段在后伸、前屈、旋转(左、右)、侧屈(左、右)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大于其他椎体,L_(1)椎体前屈时的活动度最大,为2.18°;L_(5)节段后伸工时的活动度最小,为0.12°;(2)L_(2)-L_(3)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L_(3)-L_(4)、L_(4)-L_(5)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小于后伸时(P<0.05),L_(1)-L_(2)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L_(1)-L_(2)、L_(2)-L_(3)、L_(3)-L_(4)、L_(4)-L_(5)、L_(5)-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侧屈时(P<0.05);(3)T_(11)-L_(12)、L_(1)-L_(2)、L_(2)-L_(3)、L_(3)-L_(4)、L_(4)-L_(5)节段前屈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T_(12)-L_(1)、L_(3)-L_(4)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小于右旋转时(P<0.05),T_(11)-T_(12)、L_(1)-L_(2)、L_(2)-L_(3)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T_(11)-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髓核应力均大于右侧屈时;(4)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椎体活动度最小值位于后伸工况下的L_(5)椎体,为预防骨折建议避免后伸体位的运动;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发病时,纤维环及髓核最大应力部位在L_(1)-L_(2)节段,部位固定且不会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后期手术治疗、矫正畸形应着重松解该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压力,避免纤维环破裂、髓核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骶骨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应用解剖与在微创术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聪 银和平 +3 位作者 李志军 胡继平 杨建国 武海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通过解剖标本和影像资料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探讨关节突关节作为腰椎微创术中重要解剖定位标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新鲜成年人体腰椎标本10具20侧,共计80个节段。腰椎X线影像资料50例,200个节段。以关节突关节... 目的通过解剖标本和影像资料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探讨关节突关节作为腰椎微创术中重要解剖定位标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新鲜成年人体腰椎标本10具20侧,共计80个节段。腰椎X线影像资料50例,200个节段。以关节突关节最高点(Highest point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HP)作为测量中心,从微创手术应用解剖的角度,分别观测HP与手术相关结构的距离和角度。结果 HP至腰神经距离随椎间隙向下,数值逐渐增大,而角度趋于变小;HP至邻近椎间盘的距离,向下逐渐增大;HP和相邻椎间盘中平面垂直距离为0.8~1.5 mm,HP垂直高度位于椎间盘厚度范围内。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具备位置稳定、显露简单、容易辨认、对应关系易于掌握、准确性高的特点。是理想的解剖标志。在临床腰椎后路微创手术中可发挥一定的解剖定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解剖定位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算法的FFRCT测量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郑兰华 王爱贞 刘美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迭代算法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技术(FFRCT)测量系统诊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 目的:观察基于迭代算法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计算技术(FFRCT)测量系统诊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支合并血管病变(MVD)的急性STEMI患者98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FFRCT组(49例)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组(49例)。FFRCT组以FFRCT为诊断依据,根据FFRCT检查结果执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CAG组以CAG为指导处理梗死相关血管。观察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PCI手术操作细节和(或)技术指标以及相关资源利用指标,观察随访两组心绞痛发作和主要的心脏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相关生存预后指标,主要观察终点为随访24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衰、卒中、主要的MACE、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等。结果:FFRCT组行非梗死相关血管PCI处理占比为55.10%(27/49);两组PCI术后手术操作细节/技术指标比较,FFRCT组手术用时为(65±10)min,较CAG组(60±8)min有所延长,支架总长度为(31±10)mm,短于CAG组(36±10)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2、-6.710,P<0.05),两组造影剂用量、平均支架直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AG组比较,FFRCT组随访24个月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主要终点事件、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5.273、6.091、5.804,P<0.05)。结论:多支合并MVD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过程中使用基于迭代算法的FFRCT测量系统检查指导血运重建,其安全性、有效性值得肯定,在降低PCI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方面较CAG指导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迭代算法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计算技术(FFRCT)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病情交班新模式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于英楠 翟田敏 +1 位作者 聂晓英 刘美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199-200,共2页
探讨SBAR病情交班新模式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科室成立专业小组,先行培训、学习,自行设计并制定SBAR病情交班新模板,并传授全科室人员正确使用新模式进行交接班。结果:提高护士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医生的满意度。结论:SBA... 探讨SBAR病情交班新模式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科室成立专业小组,先行培训、学习,自行设计并制定SBAR病情交班新模板,并传授全科室人员正确使用新模式进行交接班。结果:提高护士掌握知识的能力,提高医生的满意度。结论:SBAR病情交班新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医护间沟通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护士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加了医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报告模式 晨交班 医护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修复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 被引量:32
6
作者 白明 银和平 +1 位作者 李树文 杜志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7期7545-7549,共5页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引起相关并发症。目的:观察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使用骨填充网袋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纳...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引起相关并发症。目的:观察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使用骨填充网袋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及MRI显示所有椎体后壁有不同程度破损,其中男19例21个椎体,女21例28个椎体,年龄50-87岁;对40例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骨填充网袋推送骨水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发生,无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获得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中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渗漏 骨填充网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树文 银和平 +4 位作者 吴一民 白明 杜志才 武海军 孟格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1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51例,男469例,女382例;年龄16~75岁,平...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1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51例,男469例,女382例;年龄16~75岁,平均42.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3个月。突出间隙:L3,424例,L4,5418例,L5S1409例。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其中单侧下肢症状者729例,双侧下肢症状者122例,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肌力、反射异常及肌肉萎缩4项检查至少2项出现异常,神经牵拉试验阳性,CT或MRI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吻合。851例患者未同时合并腰椎失稳、椎管狭窄患者,未包括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记录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依据Mac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87.5%(745/851),与开放手术相似。1例因设备故障中转为切开手术,1例术后11d因突发心肌梗塞死亡,2例于术后1h内出现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硬脊膜损伤28例,发生率3.29%(28/851)。神经根牵拉伤38例,发生率4.46%(38/851);腹膜后血肿1例,不完全性马尾损伤2例,不完全性神经根断裂2例。结论:熟练的镜下止血技巧、精细的操作是预防MED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防治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中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和粘合两种方法修复山羊腰椎间盘纤维环缺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宇鹏 银和平 +4 位作者 吴一民 李树文 杜志才 白明 孟格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4156-4161,共6页
背景:目前,切除椎间盘后绝大多数不予以行纤维环修复,这是导致术后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缝合法及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法修复山羊腰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效果。方法:取6只6月龄山羊的L_(1/2)-L_(6/7)椎间盘,共36个椎间盘... 背景:目前,切除椎间盘后绝大多数不予以行纤维环修复,这是导致术后椎间盘再次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缝合法及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法修复山羊腰椎间盘纤维环缺损的效果。方法:取6只6月龄山羊的L_(1/2)-L_(6/7)椎间盘,共36个椎间盘,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椎间盘。麻醉下钝性剥离山羊肌肉至椎间盘纤维环,显露L_1-L_7椎体,用小圆刀在各椎间盘分别做切长4 mm平行于终板的纤维环切口,髓核钳抓取少量髓核(约0.1 g),按术前随机选中的间盘分别进行纤维环切口缝合1针(缝合组)、粘合剂粘合(粘合组);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前及术后12周拍腰椎X射线片及MRI,计算腰椎间盘高度指数,评价腰椎退变情况。术后12周处死山羊,对缺损处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1)术后12周椎间盘高度指数缝合组>粘合组>对照组;(2)腰椎MRI T2WI改良Pfirrmann评分缝合组<粘合组<对照组;(3)组织学Masuda退变评分缝合组<粘合组<对照组;(4)缝合组修复处细胞超微结构优于粘合组、对照组,粘合组优于对照组;(5)结果说明,直接缝合法及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均可有效修复纤维环缺损,且直接缝合法优于粘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环修复 山羊 缝合 粘合剂 椎间盘高度指数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数字化模板的建立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振华 银和平 李树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5017-5023,共7页
背景:按照骨折治疗的AO原则,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趋势是尽早切开关节囊,清除血肿,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不必缝合关节囊,可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的安放位置是维持稳定构型的关键,但置钉准确性受个体差异,置... 背景:按照骨折治疗的AO原则,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趋势是尽早切开关节囊,清除血肿,解剖复位,加强内固定,不必缝合关节囊,可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的安放位置是维持稳定构型的关键,但置钉准确性受个体差异,置钉定位影像设备二维性及术者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临床上急需一种实用性强花费较小且易于推广使用的辅助置钉方法。目的:构建骨颈骨折中空加压螺钉立体模型,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精确建立导航模板并验证。方法:18例志愿者知情同意后,连续螺旋CT进行双侧股骨上端加密扫描。将Dicom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导入Image-ware12.1软件,数字化设计最佳穿刺通道,三维重建股骨颈螺钉三维立体模型。提取解剖学形态,建立反向模板,3D生物打印实物模板,进行手术模拟验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建立了股骨颈三维模型及空心钉内固定模型,设计出了数字通道及螺钉最佳穿刺途径,制作出导航模板。模拟手术中置钉位置全部在最佳钉位。生成的三维模型与导航模板体外贴附良好,成功穿刺后断层证明穿刺通道位置较准确。提示成功构建了数字仿真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三维模型,逆向工程及3D生物打印导航模板技术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精确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股骨颈数字解剖模型 3D生物打印技术 个性化定位导航模板 空心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术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美霞 于英楠 +1 位作者 聂晓英 翟田敏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对比运用椎间盘镜后路摘除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7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术治疗,... 目的:对比运用椎间盘镜后路摘除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7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2,t=45.052,t=7.613,t=6.307;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6、t=0.979、t=0.547;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神经损伤率和椎间隙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52,x^2=0.339,x^2=2.021;P>0.05)。结论:椎间盘镜后路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短,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较快,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后路摘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佩戴式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兰华 王爱贞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对基于体感(Kinect)交互技术支持的可佩戴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根据... 目的:对基于体感(Kinect)交互技术支持的可佩戴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根据临床指南要求均行个体化目标康复管理,开展早期正确的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康复训练随访期间佩戴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支持的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训练随访。患者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康复效果评定,采用以文献为基础自行制定的功能训练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自主训练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的WOMAC量表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WOMAC量表评分=3.716,F=2.364;FHSS评分=4.198,F=2.637;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WOMAC量表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WOMAC量表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t=3.557;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的训练依从性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χ^(2)=5.601;P<0.05)。结论:运用基于Kinect系统的佩戴式关节活动度评估仪,显著促进患者自主训练依从性并强化训练效果,对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 功能训练 体感(Kinect)系统 关节活动度评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9和GDF-5共同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志才 银和平 +4 位作者 李树文 武海军 白明 曹振华 孟格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53-2958,共6页
背景:移植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将SOX-9和GDF-5共同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向髓核细胞转化,以期获得更大的髓核诱导和促增殖效应。目的:探讨SOX-9和GDF-5基因共同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 背景:移植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将SOX-9和GDF-5共同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向髓核细胞转化,以期获得更大的髓核诱导和促增殖效应。目的:探讨SOX-9和GDF-5基因共同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提取、分离、纯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5组体外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分别为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SOX-9转染组、GDF-5转染组、共转染组。转染后第14天采用RT-PCR检测SOX-9,GDF-5和Ⅱ型胶原的m 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髓核细胞标记物KRT19表达。结果与结论:共转染组SOX-9 m RNA表达高于转染SOX-9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共转染组GDF-5m RNA表达高于转染GDF-5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共转染组Ⅱ型胶原表达高于转染SOX-9组、转染GDF-5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OX-9转染组及GDF-5转染组KRT19呈阳性表达,共转染组呈强阳性表达,可见被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且双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能力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明显高于单基因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转染 SOX9转录因子 生长分化因子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髓核细胞 SOX-9 GDF-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兴华 玉海 +3 位作者 杨学军 吴一民 杨鹏 佟健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慢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姿势控制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13例CNSLBP患者,采用Neuro Com平衡测训系统检测患者姿势控制,观察男性和女性患者稳定极限(l...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慢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患者姿势控制的性别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13例CNSLBP患者,采用Neuro Com平衡测训系统检测患者姿势控制,观察男性和女性患者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LOS)、单脚站立测试(Unilateral Stance,US)、平衡感觉统合测试临床改良版(modified Clinical Test of Sensory Interaction on Balance,mCTSIB)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LOS、US、mCTSIB参数与男、女患者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活动VAS、Tampa恐惧运动量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的相关性。结果 LOS参数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反应时间低于女性,运动速度、终点偏移、最大偏移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方向控制无显著差异(P>0.05);US参数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患者闭眼和睁眼状态下左脚和右脚站立测试重心移动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mCTSIB参数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患者T1、T2、T3、T4状态下重心移动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静息VAS、运动VAS、TSK、ODI与LOS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女性静息VAS评分、ODI与LOS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女性运动VAS、TSK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运动速度、终点偏移、最大偏移呈负相关(P<0.05),与方向控制不存在相关性(P>0.05);男性、女性患者静息VAS、运动VAS、TSK、ODI与LOS参数和mCTSIB参数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NSLBP患者静息姿势控制与性别因素无关,女性CNSLBP患者的动态姿势控制能力较差,对女性CNSLBP制订康复方案时应重视改善患者动态姿势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身体姿势 控制能力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杨 银和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35-638,共4页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近年脊柱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首先选择手术治疗。但术中所造成的神经并发症一直是患者及医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在不断提高其手术技术...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近年脊柱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首先选择手术治疗。但术中所造成的神经并发症一直是患者及医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在不断提高其手术技术的同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它能为医生提供客观量化的神经检测指标,一定程度上指导术者操作,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术中神经损伤。术中神经生理技术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怀尔德潘菲尔德和赫伯特·贾斯帕的使用电生理技术切除致癫痫的皮层^([1]),自上世纪70年代,唤醒技术首次应用于脊髓监测开始^([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测技术如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中^([3-4]),据国外文献报道:术中电生理监测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患者住院时间^([5])。现就目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各类技术的基础和优缺点及在脊柱外科术中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椎间盘退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健 银和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1-765,共5页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约为1亿人,但在2007年,该统计数字已经迅速达到约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患者数量将达到3.80亿人[1、2]...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约为1亿人,但在2007年,该统计数字已经迅速达到约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患者数量将达到3.80亿人[1、2]。据我国卫生部统计国内糖尿病患者现有约1.14亿并以每年120万例的数目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糖尿病联盟 椎间盘退变 统计数字 患者数量 卫生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雅慧 翟田敏 +2 位作者 于英楠 聂晓英 张婷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制定护理干预。方法总结3 500例腰间盘突出症,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3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0.14%,低...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制定护理干预。方法总结3 500例腰间盘突出症,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3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0.14%,低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0.17%)。讨论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继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所以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不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低于0.17%,易被忽视,然而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诱发因素,制定护理干预,对术后病人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美霞 王连双 高美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应用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0例,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结...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12年12月我科应用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0例,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PKP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解除患者疼痛及活动不便情况,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 压缩性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降低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的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田敏 于英楠 +1 位作者 刘美霞 赵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用品管圈降低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用品管圈降低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疼痛"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我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了规范化的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治疗和护理,使术后中重度疼痛有77%降低到21.6%。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腰椎失稳症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进行管理控制,降低了术后疼痛,提高了疗效,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该活动同时增加了医生护士的主动管理能力,便于更好的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腰椎失稳症 糖尿病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格栋 银和平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1年第5期259-264,共6页
目的观察矿化胶原复合骨水泥即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C-PMMA)骨水泥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对比。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 目的观察矿化胶原复合骨水泥即矿化胶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C-PMMA)骨水泥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对比。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创脊柱外科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矿化胶原复合骨水泥组(MC-PMMA)166例及单纯骨水泥(PMMA)14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骨折,分别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随访时间等情况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可推注时间、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值、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推注时间,MC-PMMA组长于PMMA组(t=14.762,P=0.0001)。临床疗效评价术后第1天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VSA评分、ODI、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MC-PMMA组低于PMMA组(χ^(2)=5.298,P=0.021)。术后骨水泥渗漏率PMMA组高于MC-PMMA组(χ^(2)=6.74,P=0.009)。结论应用MC-PMMA骨水泥与PMMA骨水泥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在止痛效果及伤椎高度恢复方面二者效果相近,但应用前者可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超声肺功能仪预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的分析研究
20
作者 王爱贞 郑兰华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高精度超声肺功能仪与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评估儿童肺功能的差异性,研究术前超声肺功能仪检测对肺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预测评估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癌拟行开胸肺切除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 目的:探讨高精度超声肺功能仪与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评估儿童肺功能的差异性,研究术前超声肺功能仪检测对肺癌肺切除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预测评估特点。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癌拟行开胸肺切除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超声肺功能检测仪和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肺功能正常组(91例)、肺功能轻度异常组(35例)和肺功能重度异常组(32例)。①比较两种肺功能仪获取的肺通气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流量(FEF%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pred);②根据3组术后发生PPC情况再将患者分为PPC组和无PPC组,比较两组超声肺功能各指标的异同;分析术前超声波肺功能仪测量结果与PP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肺功能仪与压差传感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FVC%pred、FEV1%pred、FEF%pred、FEF25%pred、FEF50%pred和FEF75%pred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0,t=4.211,t=3.989,t=4.527,t=4.639,t=-11.277;P<0.05),而FEV1/FVC、MMEF%pred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7,t=0.528;P>0.05)。肺功能重度异常组PPC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2,χ^(2)=5.301;P<0.05),正常组与轻度异常组间PP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5)。超声肺功能术前检测异常率与PPC的发生显著相关(r=0.457,P<0.05);回归分析显示,MVV%、DLCO%-PPo、FEV1/FVC%、DLCO%pred与PPC发生显著相关(OR=2.18,OR=1.56,OR=2.62,OR=1.93;P<0.05)。结论:高精度超声肺功能仪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肺功能检测参数值与压差式肺功能参数值有差异性,术前超声肺功能测量核心指标与肺切除术后PPC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预测结果对于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肺功能仪 肺切除手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