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俊芳 武秀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297-297,共1页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2013年于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统计对比2012、2013年度相关指标。结果2012~2013年分别接待患者320、305人次;2012年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2013年于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统计对比2012、2013年度相关指标。结果2012~2013年分别接待患者320、305人次;2012年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分(72.1±15.3)分低于2013年(85.2±10.2)分,患者满意度(83.2±15.2)分低于2013年(89.2±4.2)分,康复治疗伤害、患者意外伤害、护患纠分别为8、5、8例次,共11例次,低于2013年1、0、2次,共3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康复医学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医护治一体化模式,提升了护士综合护理水平,提升了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安全隐患,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减少因治疗护理事故造成的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治一体化模式 康复医学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素质培养对康复医学科病房管理的作用探讨
2
作者 张俊芳 武秀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6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培养护士素质对提升康复医学科病房管理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某院康复科护士培训前后相关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养后患者满意度、康复医师评价、护士自评分值分别为83.9±10.9分、89.6±5.6分、87.... 目的:探讨培养护士素质对提升康复医学科病房管理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某院康复科护士培训前后相关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培养后患者满意度、康复医师评价、护士自评分值分别为83.9±10.9分、89.6±5.6分、87.1±11.2分高于培养前73.2±11.8分、84.2±7.3分、73.0±1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期间收集意见建议123条,涉及病房环境42条、护理内容38条、管理内容43条,被采纳53条。结论:培养康复科护士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康复医学科病房管理与持续化质量改进水平,保障治疗护理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素质培养 康复医学科 病房管理
原文传递
康复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俊芳 武秀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379-379,共1页
目的分析康复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对康复科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住院部安全因素调查,结合文献分析改进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结果患方主诉不安全因素140例次,人均2.8例;护士113例次,人均3.7... 目的分析康复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方法通过对康复科护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住院部安全因素调查,结合文献分析改进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结果患方主诉不安全因素140例次,人均2.8例;护士113例次,人均3.77例次;患方主诉集中在人力资源不足(32/50)、护士安全意识不足(27/50)、护士年龄过低(42/50),护士主诉集中在质量控制(15/30)、环境设施(18/30)、人力资源(23/30)、患者依从(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提出意见283条,被采纳162条;2012年9月~2013年3月不良事件发生率0.23次/人高于2013年9~2014年3月0.0125/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与护理路径逐渐完善的当下,建立和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发挥护士自我效能是发现、消除康复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住院患者 不安全因素 护理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佳红 葛永玲 赵凤玲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7期550-552,共3页
目的分析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实验室、脑彩超和结构影像学因素,发病1周内死于严重脑水肿导致颞叶沟回疝的患者为死亡组,共42... 目的分析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实验室、脑彩超和结构影像学因素,发病1周内死于严重脑水肿导致颞叶沟回疝的患者为死亡组,共42例,其余存活者为存活组,共23例。结果经单变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病48 h内出现的昏迷程度加重(Glasgow评分下降)、体温、血糖、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脑梗死范围、脑血流和颅内压变化6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行多元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在昏迷、脑梗死范围≥3个脑叶和颅内压增高变化3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asgow评分进行性下降、脑梗死范围≥3个脑叶和血流速度下降、血管搏动指数(PI)值进行性增加3项因素可能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致死性脑水肿的早期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致死性脑水肿 早期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