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组件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志诚 王亚辉 +3 位作者 吴露露 王召阳 王晶晶 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2-398,共7页
局部阴影遮挡严重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通过光伏组件的变比例遮挡以及特定比例下变化遮挡部位的方式对上述问题开展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光伏组件受到阴影遮挡的比例越大,输出特性越差,10%为遮挡比例的转折点,超过之后特性曲线下降斜... 局部阴影遮挡严重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通过光伏组件的变比例遮挡以及特定比例下变化遮挡部位的方式对上述问题开展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光伏组件受到阴影遮挡的比例越大,输出特性越差,10%为遮挡比例的转折点,超过之后特性曲线下降斜率陡增,当组件被遮挡20%以上时,最大输出功率Pm接近于零,特性曲线已不完整。分析10%遮挡面积下不同遮挡方式对输出特性和发电量的影响,光伏组件的Pm随单体电池被遮挡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给出不同遮挡方式下组件的功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局部阴影 I-V特性 P-V特性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阴影遮挡影响光伏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吴露露 王亚辉 +2 位作者 澈力格尔 王晶晶 田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4-776,共3页
研究了局部阴影遮挡对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对光伏组件在不同比例局部阴影遮挡,以及光伏系统在10%的阴影遮挡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系统中的任意一块光伏组件的遮挡都会使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衰减... 研究了局部阴影遮挡对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对光伏组件在不同比例局部阴影遮挡,以及光伏系统在10%的阴影遮挡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系统中的任意一块光伏组件的遮挡都会使整个系统的输出功率衰减;当光伏组件有超过10%部分被遮挡时,光伏系统的输出功率损失达85%以上,输出功率损失随着遮挡面积增大而增大;集中遮挡造成的功率损失大于分散遮挡,遮挡越分散对光伏系统造成的功率衰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阴影遮挡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光电空气隙膜蒸馏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洪玲 杨晓宏 +2 位作者 田瑞 李洪建 李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针对传统苦咸水淡化中的高能耗问题,设计太阳能光热-光电空气隙膜蒸馏耦合系统。实验研究系统运行稳定性,系统连续9、24 h运行工况下热电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系统获得温度和膜通量随太阳辐照度的变化,理论计算集热面积与膜面积最优匹配... 针对传统苦咸水淡化中的高能耗问题,设计太阳能光热-光电空气隙膜蒸馏耦合系统。实验研究系统运行稳定性,系统连续9、24 h运行工况下热电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系统获得温度和膜通量随太阳辐照度的变化,理论计算集热面积与膜面积最优匹配。研究表明:系统白天连续9 h运行最大膜通量为5.84 kg/(m2·h),总产水量为1.80 kg,实际日产水量达43.47 kg/(m2·h),单位产水热耗为495.3 kWh/m3;连续24 h运行最大膜通量13.07 kg/(m2·h),总产水量为2.99 kg,实际日产水量为71.95 kg/(m2·d),单位淡水热耗为1095.1 kWh/m^3;系统在2种工况下均稳定运行,因此,按照系统连续9 h的产水量,需5.67 m2的太阳集热器配备0.1248 m2的平板膜和实际产水7.42 L/d满足3口之家6 L的日常饮用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热-光电 空气隙膜蒸馏 光热参数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气强化膜蒸馏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俊虎 吴顺利 +3 位作者 杨晓宏 田瑞 刘常友 闫文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在已有的真空膜蒸馏实验平台基础上增加鼓气装置,研究了原料液温度、流量以及鼓气强度和鼓气方式对膜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鼓气作用可以使膜通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原料液温度、流量和鼓气强度共同决定鼓气膜蒸馏传质过程.... 在已有的真空膜蒸馏实验平台基础上增加鼓气装置,研究了原料液温度、流量以及鼓气强度和鼓气方式对膜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鼓气作用可以使膜通量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原料液温度、流量和鼓气强度共同决定鼓气膜蒸馏传质过程.膜通量随原料液流量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原料液流量和温度相同时,膜通量随鼓气流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温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间歇鼓气较连续鼓气过程强化效果更为明显,在鼓气时间相同时,鼓气间隔时间越长,膜通量越大;在鼓气间隔时间相同时,随着鼓气时间的增加,膜通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气 膜蒸馏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膜蒸馏组件耗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俊虎 杨晓宏 +2 位作者 田瑞 席魁 魏文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自行研制的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系统上,分析并计算了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系统的能耗.半导体制冷性能和膜通量在热液高温区域都随热液温度陡增,但一味地增加热液温度会带来系统的额外能耗.在相同热液温度下,膜通量的变化趋势与系统吨水能耗... 在自行研制的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系统上,分析并计算了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系统的能耗.半导体制冷性能和膜通量在热液高温区域都随热液温度陡增,但一味地增加热液温度会带来系统的额外能耗.在相同热液温度下,膜通量的变化趋势与系统吨水能耗的变化趋势相反.热液温度75℃,输入电流8A增大到12A时的系统吨水能耗几乎呈线性增长,能耗的增量基本维持在8.5%.为确定半导体制冷与膜蒸馏系统匹配时的最优耦合工况,给出了两项判定准则,即最佳匹配工况准则和最佳吨水能耗准则.对比两种判定准则发现,两者的经济性指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膜蒸馏组件 能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制冷的膜蒸馏组件设计及可行性实验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宏 田瑞 +1 位作者 李思岩 杨胜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5-129,共5页
膜蒸馏组件进行浓缩和提纯需提供冷、热温差,设计了采用半导体制冷的膜蒸馏组件冷腔,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空气隙膜蒸馏组件.半导体组件冷腔热端采用肋片箱体式水冷散热,在一定流量下,测试了热电堆为3片、6片、8片及9片,电压为4~9 V时冷腔... 膜蒸馏组件进行浓缩和提纯需提供冷、热温差,设计了采用半导体制冷的膜蒸馏组件冷腔,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空气隙膜蒸馏组件.半导体组件冷腔热端采用肋片箱体式水冷散热,在一定流量下,测试了热电堆为3片、6片、8片及9片,电压为4~9 V时冷腔表面及热端散热水域温度等制冷性能.结果表明:当输入电压一定时,半导体片数越多,制冷表面温度越低,9片9V时,温度已达到零下,为-6.1℃;6片热电片,电压5~7 V时制冷表面温度可维持6.5~8.3℃,低于10℃,且消耗的功率较小,满足膜蒸馏所需冷端要求.实验工作为研究半导体制冷组件在太阳能膜蒸馏装置的工程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半导体制冷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翼型风力机叶片综合性能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雄飞 汪建文 +4 位作者 代元军 朱晓婷 车飞 苗磊 范振红 《自动化应用》 2013年第11期76-77,98,共3页
以自制新翼型风力机风轮为研究对象,在B1/K2直流式低速风洞完成自制新翼型风力机的功率特性测试实验,采用丹麦B&K公司结构动态测试系统完成风轮结构动态特性实验,并与国内某公司同型号传统翼型的风力机进行气动特性、结构动态特性... 以自制新翼型风力机风轮为研究对象,在B1/K2直流式低速风洞完成自制新翼型风力机的功率特性测试实验,采用丹麦B&K公司结构动态测试系统完成风轮结构动态特性实验,并与国内某公司同型号传统翼型的风力机进行气动特性、结构动态特性的对比分析,为下一步系统研究新翼型的气动特性和设计综合性能较优的风轮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 综合性能 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太阳能空气隙膜蒸馏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建 杨晓宏 +3 位作者 田瑞 谭娅婷 邓洪玲 史盼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47-2553,共7页
研究太阳能空气隙膜蒸馏系统膜通量的变化规律,对膜通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无量纲化分析。实验中从膜结构、实验操作条件与热工质的流体特性3个方面来考虑模型的建立,根据π定理的因次一致性建立太阳能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的无量纲预测模型... 研究太阳能空气隙膜蒸馏系统膜通量的变化规律,对膜通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无量纲化分析。实验中从膜结构、实验操作条件与热工质的流体特性3个方面来考虑模型的建立,根据π定理的因次一致性建立太阳能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的无量纲预测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求解与验证。结果表明:膜通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96,标准误差t为0.06,模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膜蒸馏 影响因子 π定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光电中空纤维真空膜蒸馏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白炳林 杨晓宏 +2 位作者 田瑞 史盼敬 李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17-3526,共10页
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中空纤维膜蒸馏系统,太阳能光热采用面积1.82 m2真空管集热系统,光伏发电采用面积1.63 m2多晶硅电池板。实验方面,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热料液在不同流动方式时膜通量的差异;研究了在不同跟踪方式下太阳辐... 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中空纤维膜蒸馏系统,太阳能光热采用面积1.82 m2真空管集热系统,光伏发电采用面积1.63 m2多晶硅电池板。实验方面,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热料液在不同流动方式时膜通量的差异;研究了在不同跟踪方式下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在管程流动的膜通量大于壳程的膜通量,且进口料液温度取50~70℃之间为宜;自动跟踪下膜组件入口温度比非跟踪高2~3℃,可以延长膜蒸馏系统运行时间1~2 h,且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自动跟踪方式最大膜通量8.89 kg/(m2·h)远高于非跟踪方式时4.26 kg/(m2·h)。理论方面,分析了以水为工质的中空纤维膜蒸馏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建立了传热传质理论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辐照强度、膜表面温差、膜丝内表面传热系数、传热与传质通量的定量关系,计算了膜面温度与理论膜通量,对比了实验值与理论值。系统运行稳定,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高,性能可靠,为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光电系统 真空膜蒸馏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制冷的膜蒸馏组件的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席魁 杨晓宏 +1 位作者 田瑞 魏文龙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5,共7页
设计了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组件的冷腔,设计后的冷腔不仅强化了半导体的散热,并使结构趋于简化,易于实现小型化。实验研究了膜蒸馏组件冷腔冷却水流量及半导体输入功率对铝冷壁壁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后的冷腔在半导体通电4分钟后铝... 设计了半导体制冷膜蒸馏组件的冷腔,设计后的冷腔不仅强化了半导体的散热,并使结构趋于简化,易于实现小型化。实验研究了膜蒸馏组件冷腔冷却水流量及半导体输入功率对铝冷壁壁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后的冷腔在半导体通电4分钟后铝冷壁壁面温度达到稳定,维持在(7±0.5)℃;冷腔经3.5小时运行后基本稳定在(5±0.8)℃;半导体的输入功率和半导体热端冷却水流量对膜通量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半导体输入电流的增大膜通量的增幅在减小。说明半导体内部产生的热量影响了半导体的制冷性能,进而影响了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膜蒸馏组件 膜通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多目标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达 杨晓宏 +2 位作者 田瑞 胡俊虎 魏文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971-6980,共10页
基于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系统,为研究该系统机理与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得到变量与目标值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代入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变量与目标间的协同效应;其次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Par... 基于热电制冷膜蒸馏实验系统,为研究该系统机理与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actor regression,SVR)得到变量与目标值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代入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变量与目标间的协同效应;其次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Pareto解集,并进行解集分析;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目标权值与TOPSIS方法排序,获得了系统运行最优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热端进料温度对该系统中各项目标值有较大影响,制冷器输入电流并非越大越好,要适时与其它工况相匹配。经NSGA-II和MOPSO可得出该系统存在最优工况点,最优工况为:热端进料温度为75℃、冷却水流量为698.1L/h、制冷器输入电流为8.44A,在此最优工况下对应目标值为:热电制冷膜蒸馏系统耦合度为0.77、系统能耗为273.09W、膜通量为13.98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热电制冷 支持向量机 响应面分析 多目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形状对太阳能烟囱系统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贾靖 聂晶 +3 位作者 王静文 苏昊 闫素英 高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不同太阳能烟囱(SC)形状对系统集热特性影响不同。建立10°圆形SC数值模拟模型和试验台架,将系统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二者相对误差值小于4%,数值模拟方法正确;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0°圆形、0°方形和10... 不同太阳能烟囱(SC)形状对系统集热特性影响不同。建立10°圆形SC数值模拟模型和试验台架,将系统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二者相对误差值小于4%,数值模拟方法正确;采用相同的数值模拟方法对0°圆形、0°方形和10°方形SC模型进行计算,将不同系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系统结构蓄热层表面温度场均匀性和受烟囱阴影影响不同,10°方形蓄热层表面温度场受烟囱阴影影响最小;对比烟囱内流体速度,10°方形具有更高速度梯度,更有利于确定涡轮机的位置;不同系统烟囱内部流体总焓差不同,10°方形SC系统总焓差较大;相比于0°圆形SC系统,其他3个SC系统的集热效率分别提高了11.328%、43.705%和66.061%,质量流量提升了59.36%、8.39%和3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烟囱 集热棚形状 集热棚倾角 集热效率 数值模拟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AsP软件对风力机发电量的预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代元军 汪建文 +1 位作者 温彩凤 刘雄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WAsP软件准确求解风力机发电量的方法。首先,利用WAsP OWC Wizard工具对欲安装风力机地区一年的风速资料进行分析,得到风谱图;其次,在给定地区的数字地图上建立模拟风力机站;然后,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特性,采用WAsP Turb... 提出了一种利用WAsP软件准确求解风力机发电量的方法。首先,利用WAsP OWC Wizard工具对欲安装风力机地区一年的风速资料进行分析,得到风谱图;其次,在给定地区的数字地图上建立模拟风力机站;然后,根据风力发电机的功率特性,采用WAsP Turbine Editor工具拟合输出功率特性曲线;最后,通过实例详细阐述风力机发电量的计算方法。由于这种计算方法完全建立在风场风谱图和风力机自身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因此得到的风力机发电量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在WAsP软件的协助下,计算过程可以得到很大简化,能够满足工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软件 风谱图 功率特性 年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组件发电性能的自动除尘系统运行时间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枭 澈力格尔 +1 位作者 韩雪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11-219,共9页
该文针对自动除尘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遮挡对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影响规律和系统运行后除尘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指导光伏组件自动除尘系统运行开启时刻与持续时间的设置,以实现最优化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在横向(清扫毛刷运行过程... 该文针对自动除尘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遮挡对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影响规律和系统运行后除尘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进而指导光伏组件自动除尘系统运行开启时刻与持续时间的设置,以实现最优化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在横向(清扫毛刷运行过程平行于水平面)和纵向(清扫毛刷运行过程倾角等于光伏组件安装倾角)各运行周期中,清扫毛刷每经过一排电池组均会使光伏组件输出参数按V形规律变化,自动除尘系统上行时清扫装置对光伏组件的动态遮挡面积相对下行过程增加1.6150%后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低谷值下降40%左右;自动除尘系统运行效果随积灰量呈正相关变化;各类光伏组件的除尘过程应避开光伏组件有功率输出的时间段进行,根据地区与季节的不同定在日出之前10 min开始运行,可实现最优的除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除尘 沉积物 发电量 自动除尘系统 光伏组件 积灰量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雪 王志敏 +1 位作者 田瑞 齐井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65-2270,共6页
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其中吸收器选用腔体式,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因素对热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线沿轴向入射角度、抛物面反射率、光... 以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研究对象,其中吸收器选用腔体式,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种因素对热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线沿轴向入射角度、抛物面反射率、光线沿径向入射角度、直接太阳辐照度、吸收器吸收率、抛物面与吸收器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腔体式 数值模拟 正交分析法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集热性能试验的集热棚倾角优选 被引量:5
16
作者 聂晶 田瑞 +3 位作者 蔡琦龙 高虹 郭子睿 张维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229,309,共7页
选取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集热特性为研究对象,针对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在不同集热棚倾角的集热特性进行试验测试。对不同集热棚倾角下蓄热层温度场及集热棚内竖直平面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参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能烟囱集... 选取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集热特性为研究对象,针对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在不同集热棚倾角的集热特性进行试验测试。对不同集热棚倾角下蓄热层温度场及集热棚内竖直平面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参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能烟囱集热棚倾角为0°~40°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呼和浩特地区10°集热棚倾角在春夏秋季不同太阳辐照强度GHI(global horizontal irradiance)下,蓄热层温度场温度存在最大值且均匀性最佳;竖直平面温度场温度分布最佳;竖直平面内Gr数最大。得出在10°集热棚倾角下太阳能烟囱集热棚内各项集热性能具有最优值。此试验研究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实现太阳能烟囱搭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温度 太阳能烟囱 集热棚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近膜面流场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枭 李春丽 +1 位作者 邱广明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7,共7页
该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1、1.5、2.5 mm 3种不同曝气孔径下不同曝气强度对近膜面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中分别研究了以上3种曝气孔径在所给定不同曝气强度下近膜面湍流强度值和液相平均速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膜面... 该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1、1.5、2.5 mm 3种不同曝气孔径下不同曝气强度对近膜面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中分别研究了以上3种曝气孔径在所给定不同曝气强度下近膜面湍流强度值和液相平均速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膜面液相平均速度值随曝气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当曝气强度在24~140 L/h范围内时,湍流强度值随曝气强度呈正相关变化;曝气强度为140 L/h时,随曝气孔中心轴线高度的增大,湍流强度处于高低起伏的波动变化状态,这种波动更有利于膜污染的控制。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最佳曝气强度为140 L/h。该研究为优化膜生物反应器内流场进而改善膜污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测试 速度 湍流强度 曝气孔径 曝气强度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梯度树状肋相变储热系统强化传热机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欣宇 杨晓宏 +3 位作者 张燕楠 徐佳锟 郭枭 田瑞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399-4409,共11页
设计了双碟式光热-光电储热发电系统,针对相变储热系统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六纵肋、雪花型肋、梯度树状肋相变储热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石蜡蓄释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非稳态传热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分析石蜡熔化和凝固的传热机理... 设计了双碟式光热-光电储热发电系统,针对相变储热系统传热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六纵肋、雪花型肋、梯度树状肋相变储热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石蜡蓄释热过程进行模拟。通过非稳态传热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变化分析石蜡熔化和凝固的传热机理。结果表明,石蜡熔化过程伴随着热传导与自然对流的协同作用,凝固过程对流换热微弱以热传导为主。从场协同的角度分析,采用梯度树状肋使空间温度分布更均匀,可提高流体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协同程度。石蜡熔化温度分别为315、340、360 K,完全熔化时间依次为224、374、703 s;完全凝固时间依次为3439、1089、842 s。可见,随着熔化温度的升高,完全熔化时间增长,完全凝固时间缩短。因此,在选择相变材料时要综合考虑熔化温度、蓄释热初温和终温及储热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相变储热 梯度肋 蓄释热 传热 场协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与补偿 被引量:3
19
作者 闫素英 陈壮 +3 位作者 赵晓燕 马靖 吴玉庭 田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6-213,共8页
针对严寒地区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严重的问题,该文以呼和浩特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太阳位置的变化,理论分析并计算了沿水平南北轴放置的线性菲涅尔集热器自东向西跟踪过程的末端损失,得到其... 针对严寒地区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严重的问题,该文以呼和浩特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太阳位置的变化,理论分析并计算了沿水平南北轴放置的线性菲涅尔集热器自东向西跟踪过程的末端损失,得到其变化规律及补偿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一天中末端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太阳方位角变化趋势相反,正午时刻末端损失最大,早晨和傍晚时刻末端损失最小;不同季节相同时间段内的末端损失,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和秋季几乎相等;镜场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反射镜北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补偿末端损失,在夏至前后正午,当镜场北端抬高20°时,末端损失减少至集热器长度的1/10左右,瞬时集热效率达到65.9%,与反射镜调节前相比,正午瞬时集热效率提高54.5%,下午时间段内瞬时集热效率提高2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减小严寒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末端损失 严寒地区 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 反射镜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发电机在离网型风电系统中运行特性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温彩凤 汪建文 +2 位作者 代元军 刘雄飞 车飞 《中国测试》 CAS 2011年第5期63-67,共5页
通过实验分析法,针对某400W风力发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了能准确、有效地对发电机的特性参数进行综合测试,搭建了"发电机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平台,系统采取VVVF交交变频器自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通过实验分析法,针对某400W风力发电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为了能准确、有效地对发电机的特性参数进行综合测试,搭建了"发电机特性综合测试系统"平台,系统采取VVVF交交变频器自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驱动发电机的运转方式,并配备专业化的EDA9033G数据采集器和JW-1型扭矩仪,实现了对发电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转速、转矩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显示、存储等功能。依据实验所得数据,拟合了发电机空载特性、输出特性、效率特性、外特性及转矩特性曲线。通过分析各曲线,对该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性能做出了评价,并以提高离网型风电机组的风能捕获效率为依据,提出了永磁发电机应具有的最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离网型风力发电 运行特性 测试曲线 最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