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联动 良性循环──关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经济问题的思考
1
作者 刘欣 《财经理论研究》 1996年第4期1-3,共3页
一个地区、产业、行业的经济组织或体系的自组织能力,决定或制约着其与外部经济组织进行资源交换水平、规模和状态,一般来说,三个产业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呼盟经济要良性循环,应注重产业联动。
关键词 产业链 构建 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曲维护祖国统一的凯歌──记乌兰夫“单刀赴会”解决“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问题
2
作者 刘爱华 《前沿》 1995年第2期28-29,共2页
一曲维护祖国统一的凯歌──记乌兰夫“单刀赴会”解决“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问题刘爱华在内蒙古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乌兰夫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演出了一场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话剧,现节取一段以飨读者。1945年“八·一... 一曲维护祖国统一的凯歌──记乌兰夫“单刀赴会”解决“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问题刘爱华在内蒙古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乌兰夫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演出了一场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话剧,现节取一段以飨读者。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内蒙地区的东西傀儡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夫 蒙古人民 维护祖国统一 内蒙古 共和国 民族解放 蒙古族 政府 青年知识分子 蒙古民族
原文传递
论蒙古族民俗及其在当代的变迁 被引量:5
3
作者 明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3,共4页
蒙古族民俗有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 ,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因素 ,存在着不同作用的成分。经济发展对蒙古族习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冲击 ,使其处于不可避免的变迁之中。蒙古族民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游牧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结合 ,促进了... 蒙古族民俗有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自然根源 ,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因素 ,存在着不同作用的成分。经济发展对蒙古族习俗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冲击 ,使其处于不可避免的变迁之中。蒙古族民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游牧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结合 ,促进了蒙古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特别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对蒙古族传统民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 ,民俗的变迁明显加速 ,使当代蒙古族民俗的变迁呈现出灿烂动人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蒙古族 民俗 那达慕大会 蒙古袍 兴畜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理性思索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金秋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6-90,共5页
在西部大开发中 ,一方面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系统整体观 ;另一方面必须改变实践模式 ,确定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和软环境培育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优化发... 在西部大开发中 ,一方面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系统整体观 ;另一方面必须改变实践模式 ,确定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和软环境培育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选择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优化发展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建设 绿色经济 西部大开发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
5
作者 马尚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4-47,共4页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 ,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各民族 共同繁荣 西部大开发 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蒙古族妇女的传统道德观念
6
作者 明月 《北方经济(内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5,共4页
蒙古族妇女的传统道德观念,是草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包含的内容,形成的原因,具有科学的因素,对于继承优秀精神文明成果,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蒙古族妇女 传统道德观念 草原文明 科学因素 道德建设 游牧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探源
7
作者 刘笑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32-135,141,共5页
近年来大学生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发生了错位,这其中,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教育失误等原因。要想重构大学生与社会间和谐融洽的关系,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让“骄子”和祖国母亲融为一体,使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与社会的对应关系发生了错位,这其中,既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教育失误等原因。要想重构大学生与社会间和谐融洽的关系,需要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让“骄子”和祖国母亲融为一体,使大学生因社会而充实豪迈,社会因大学生而富有朝气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 探源 重构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渴望和平与期望发展的蒙古国人民 被引量:1
8
作者 宝音阿尔彬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27-32,共6页
历经战争、和平、牵制、动乱、变革的蒙古国人民,痛定思痛之后,深感独立、自主的神圣,和平的可贵,走上了崇尚和平之路。饱尝单一经济制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和计划型经济之苦的蒙古国人民,综观世界经济之后,醒觉国富民... 历经战争、和平、牵制、动乱、变革的蒙古国人民,痛定思痛之后,深感独立、自主的神圣,和平的可贵,走上了崇尚和平之路。饱尝单一经济制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和计划型经济之苦的蒙古国人民,综观世界经济之后,醒觉国富民强的自豪,发展的必要,决然选择了市场经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和平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信息化建设 被引量:6
9
作者 周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4-107,共4页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文明和知识的时代。邹家华同志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一文中指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我们能够牢牢地把握信息化这...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崭新文明和知识的时代。邹家华同志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一文中指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大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我们能够牢牢地把握信息化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社会科学领域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 社会科学研究 国民经济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产业 信息高速 计算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国共两党的民族政策实质之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明月 浩斯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39-47,共9页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没有可能付诸实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背叛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中国共产...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没有可能付诸实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背叛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但实现了孙中山先生追求的中华民族彻底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族主义 国民党 共产党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自然观辩证演进过程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任金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50-56,共7页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再到现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进过程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辩证图景,为当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自然 对立 统一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意识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苑秀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意识 社会价值 我国经济发展 科技劳动者 现实生产力 依靠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的价值 科学技术发展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党际关系的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3-16,共4页
新型党际关系是以为我国总体外交服务、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全方位发展关系、注入了经济因素为主要特征的党际关系。新型党际关系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
关键词 新型党际关系 特征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制理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志忠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65-70,共6页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以改造小农经济、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为政治导向的,这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单一经济要求为导向的合作社运动根本不同。“经济的道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的方法论原则,...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理论,认为这一理论是以改造小农经济、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为政治导向的,这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单一经济要求为导向的合作社运动根本不同。“经济的道路”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的方法论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的本质要求,成为社会主义农业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合作化不等于集体化,区别二者有助于再现和发展马列主义农业合作制思想及探索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农业合作制理论 集体化 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与斯宾诺莎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9-15,共7页
黑格尔因斯宾诺莎哲学的实体一元论克服了思维和存在分立的二元论 ,创立了具有辩证因素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哲学而予以高度评价。但又因其形而上学性而以“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加以扬弃。这一扬弃既是对斯宾诺莎哲学唯物主义的阉割 ,又是... 黑格尔因斯宾诺莎哲学的实体一元论克服了思维和存在分立的二元论 ,创立了具有辩证因素独立于神学之外的哲学而予以高度评价。但又因其形而上学性而以“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加以扬弃。这一扬弃既是对斯宾诺莎哲学唯物主义的阉割 ,又是其辨证法因素的全面深刻的发展。扬弃中的阉割反映了黑格尔世界观中的形而上学性 ,扬弃中的发展所创立的唯心辩证法成为人类思想的一项重大成果 ,扬弃中的一些认识论思想和原则对后人的思想认识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自因 规定即否定 实体即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被引量:3
16
作者 丛志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 2 0世纪 80年代全面、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发展观 ,并在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政府根据国情 ,参照全球《2 1世纪议程》 ,...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 2 0世纪 80年代全面、认真地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发展观 ,并在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政府根据国情 ,参照全球《2 1世纪议程》 ,郑重地制定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 ,指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大革命的失败 被引量:1
17
作者 明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国民党右派 中国共产 共产党人 陈独秀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中国革命 共产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 中国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央领导集体避免个人崇拜的几次努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凯民 李雪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26-31,共6页
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避免个人崇拜的出现做了不懈的努力。邓小平集大成,从政治体制上着手解决,然而崇拜的根除还有赖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 新中国 中央领导集体 避免个人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高娃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22-26,共5页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它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的逐步统一,理论和政策的不断充实;二是大胆实验、勇于实践和不断推广,制度日趋完善。5...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它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的逐步统一,理论和政策的不断充实;二是大胆实验、勇于实践和不断推广,制度日趋完善。5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的推广和实行,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其独具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及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区域自治 实施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列宁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笑燕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23-31,共9页
列宁认为要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革命,正是根据这一思想制定的一系列文化革命的措施,才有力地加快了苏维埃社会的建设进程。这种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触及文化局面的社会变... 列宁认为要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革命,正是根据这一思想制定的一系列文化革命的措施,才有力地加快了苏维埃社会的建设进程。这种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触及文化局面的社会变革总是浮浅而徒劳的,只有将改革由物质技术局面深入到人们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双层结构。通过现代化的教育芍科学手段实行革故鼐新的文化革命,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才具有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文化革命 知识分子 教育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