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兴隆洼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及其所提出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璇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66-69,65,共5页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同志执笔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公布了一种以往未知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这是我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也是... 《考古》一九八五年第十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杨虎、朱延平同志执笔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公布了一种以往未知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兴隆洼文化。这是我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突破,也是我国北方燕山南北考古的一项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新石器时代考古 遗址 遗存 发现与研究 红山 内蒙古 金龟 敖汉旗 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蒙古政教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图门其其格 斯林格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蒙古的政教关系以 1 989年底开始的“民主改革”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从 1 92 1年人民革命胜利以来 ,蒙古的政教关系经历了由相互协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敌视的几个阶段 ,此后 ,以政压教的关系一直持续到 2 0世纪80年代末期。 1 990... 蒙古的政教关系以 1 989年底开始的“民主改革”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从 1 92 1年人民革命胜利以来 ,蒙古的政教关系经历了由相互协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敌视的几个阶段 ,此后 ,以政压教的关系一直持续到 2 0世纪80年代末期。 1 990年之后 ,随着蒙古国内“民主改革”的发展 ,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政教关系依法得到健康发展。但政教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国家如何处理与佛教的传统关系的问题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 ;三是如何协调各宗教间的关系问题。随着蒙古国内传统宗教的恢复发展和非传统宗教的壮大 ,政教关系更趋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政教关系 历史 现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移民实边”对蒙古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卢明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55-60,共6页
鸦片战争以前,保持蒙古社会的封禁状态,是清政府治理蒙古的基本政策。禁止开垦蒙地。限制商业资本的自由活动,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禁止开垦牧地,是保持以游牧为基础的蒙古封建领主制所不可缺少的政策。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这一... 鸦片战争以前,保持蒙古社会的封禁状态,是清政府治理蒙古的基本政策。禁止开垦蒙地。限制商业资本的自由活动,是这一政策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禁止开垦牧地,是保持以游牧为基础的蒙古封建领主制所不可缺少的政策。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这一政策,虽然是从巩固其自身的封建专制统治利益出发而制定的。但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势,在客观上却都起到了巩固国家边防和稳定蒙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在鸦片战争以前长达二百余年的时期里,蒙古封建主及其武装力量,遵从清胡统治者的约束、调遣,成为清王朝北部边疆不设防的“以蒙古为屏藩”的可靠的同盟军和保证清朝大统一的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移民实边” 蒙古王公 蒙古社会 蒙古地区 蒙旗 札萨克 东三省 放垦 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秘史》、《史集》、《红史》所录蒙古世系之异同 被引量:1
4
作者 苏鲁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65-67,共3页
浩如烟海的藏文文献中,涉及蒙古族的记载,数量极为可观。更为珍贵的是,许多史料译自现已失传的蒙文文献。这些史料可补蒙、汉文献之不足,亦可与蒙、汉文献互相参证。藏文名著《红史》中所录蒙古世系就是一个例证。为方便起见,列表如下:
关键词 《史集》 世系 《蒙古秘史》 异同 藏文文献 伯克 汉文献 蒙文文献 《黄金史》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对蒙古地区反封建斗争的巨大影响
5
作者 卢明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62-67,50,共7页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后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的回民起义,风起云涌,规模巨大,起义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地区、新疆的伊犁、喀什噶尔、... 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后期,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地区的回民起义,风起云涌,规模巨大,起义的浪潮迅速波及到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阿拉善、额济纳旗,以及漠北喀尔喀蒙古的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地区、新疆的伊犁、喀什噶尔、塔尔巴哈台等蒙古族地区。回民起义同蒙、维,撒拉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凝为一体,给予清朝统治者和西北以及蒙古地区的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这一斗争,从同治元年延续到光绪三年(1862—1877),使清廷朝野上下惴惴不安。清朝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斗争,在蒙古各部盟旗进行了频繁的兵员、驼马等军事征调,它给蒙古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回民起义 喀尔喀蒙古 蒙古地区 阿拉善 起义军 反封建斗争 同治年间 德勒克多尔济 乌里雅苏台 伊克昭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纳古单夫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4-71,共8页
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纳古单夫蒙古人从远方传说中的“化铁熔山”走出“额尔古涅昆”的深山密林,祖居蒙古大草原以来,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蒙古人说自己是“马背上生,马背上长”;其他民族则说蒙古人是“骑马的民族”,... 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纳古单夫蒙古人从远方传说中的“化铁熔山”走出“额尔古涅昆”的深山密林,祖居蒙古大草原以来,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蒙古人说自己是“马背上生,马背上长”;其他民族则说蒙古人是“骑马的民族”,“马上行国。”①的确,爱马与善骑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人 骑兵 蒙古民族 远古传说 感情 艺术 古代 历史传统 草原
全文增补中
论元曲中的蒙古族作家
7
作者 舒正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5-88,共4页
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杂剧作家和剧本,钟嗣成《录鬼簿》著录元杂剧四百五十八种,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五百三十五种,《元史类编》云当时文人才士辈所撰杂剧,计五百四十九种,皆“精审于字之阴阳,韻之平仄,可以被管弦,协律吕”... 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杂剧作家和剧本,钟嗣成《录鬼簿》著录元杂剧四百五十八种,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五百三十五种,《元史类编》云当时文人才士辈所撰杂剧,计五百四十九种,皆“精审于字之阴阳,韻之平仄,可以被管弦,协律吕”。这其中既有汉族作家、也有色目作家,同时有蒙古族作家,《录鬼簿续编》所记之杨景贤,即蒙古人。该书《杨景贤传》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家 元杂剧 杨景贤 《录鬼簿续编》 协律 时文 平仄 蒙古族 元代 蒙古人
全文增补中
论蒙古国政教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图门其其格 斯林格 哈达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蒙古国的政教关系以1990年的"民主改革"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从1921年人民革命胜利以来,蒙古国的政教关系经历了由相互协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敌视的各个阶段,此后,政压教的关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之后,随着... 蒙古国的政教关系以1990年的"民主改革"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时期。从1921年人民革命胜利以来,蒙古国的政教关系经历了由相互协作、利用到相互排斥、敌视的各个阶段,此后,政压教的关系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之后,随着蒙古国内"民主改革"的发展,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政教关系依法得到健康发展。但蒙古国政府在如何处理与佛教的传统关系、协调各宗教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政教关系将趋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政教关系 历史 现状 问题
原文传递
清代绥远城八旗官兵换防制度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蒙林 暴丹妮 《满族研究》 2018年第4期22-26,52,共6页
绥远城八旗驻防设置之初,无换防之责,只有巡察周边牧厂和卡伦之举。从乾隆二十一年起,时有赴乌里雅苏台换防,每三年轮换一次,每次50人。光绪初年,绥远城八旗官兵又赴科布多城换防。为刺激八旗官兵的积极性,清廷制定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绥远城八旗驻防设置之初,无换防之责,只有巡察周边牧厂和卡伦之举。从乾隆二十一年起,时有赴乌里雅苏台换防,每三年轮换一次,每次50人。光绪初年,绥远城八旗官兵又赴科布多城换防。为刺激八旗官兵的积极性,清廷制定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换防官兵为漠北草原的政治安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绥远城 八旗官兵 换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原吕布及其诛董卓探讨
10
作者 舒振邦 舒顺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具有"飞将"之称的吕布,据《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其祖籍就在古地名为"高阙"(今五原县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东南,汉史称为"北河"(约当... 具有"飞将"之称的吕布,据《三国志》、《后汉书》、《后汉纪》、《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其祖籍就在古地名为"高阙"(今五原县西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东南,汉史称为"北河"(约当今乌加河,亦作五加河)所流经的五原地区。其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就在他能顺应当时"百姓",包括"士女"、"士卒"、"士庶"、"夷狄"等各族人民群众的要求,诛戮了恶贯满盈,祸及天下的董卓,一举结束了关东豪族及各州郡讨伐董卓的大混战,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西北和东南地区的统一与经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原 九原 吕布 董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赫雄都的兴废——统万风云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玉春 《西部资源》 2010年第2期50-51,共2页
在陕蒙交界的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中国古代十六国后期大夏国的国都统万城以其独特的历史丰姿矗立了近1600年。当我们走近这座古城时,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10万劳作者那宏大的劳动场面,古城的筋骨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兴衰成败的历史烽烟。
关键词 统万城 赫连勃勃 毛乌素沙地 匈奴 公元 无定河 北魏 十六国 城墙 夏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恰克图买卖城中俄边镜贸易的兴衰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明辉 《经济.社会》 1990年第4期104-111,共8页
关键词 中国 俄国 边境贸易 《恰克图条约》 兴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坦汗宗教法规述略
13
作者 奇格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33-36,共4页
明代北方蒙古社会著名的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1507年—1583年)在万历六年青海仰华寺大会以后,实行了政教并行政策,以治理他所控制的广大地区。在政令上,他制定了《阿勒坦汗法典》,在教令上,他制定和宣布了《十善福经教法》,以打击珊蛮... 明代北方蒙古社会著名的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1507年—1583年)在万历六年青海仰华寺大会以后,实行了政教并行政策,以治理他所控制的广大地区。在政令上,他制定了《阿勒坦汗法典》,在教令上,他制定和宣布了《十善福经教法》,以打击珊蛮教、推行喇嘛教。这两部法规,是阿勒坦汗晚年施行政教并行政策的两大台柱,二者缺一不可。阿勒坦汗所颁布的宗教法规很少为人所知,笔者欲略加考述,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坦汗 宗教法规 库图克台 达赖喇嘛 蒙古人 僧伽 巴克什 《蒙古源流》 佛教 蒙古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轮千辐》
14
作者 乔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89-92,74,共5页
〔作者〕蒙古编年史《金轮千辐》一书的本名是:在学术界通称为《金轮千辐》.编年史的作者,是内蒙古扎鲁特部的高僧固什·答哩麻.〔成书年代〕为一七三九年.〔版本〕一九五八年,西德波恩大学著名蒙古学家瓦尔特·海西希教授将《... 〔作者〕蒙古编年史《金轮千辐》一书的本名是:在学术界通称为《金轮千辐》.编年史的作者,是内蒙古扎鲁特部的高僧固什·答哩麻.〔成书年代〕为一七三九年.〔版本〕一九五八年,西德波恩大学著名蒙古学家瓦尔特·海西希教授将《金轮千辐》的一种抄本用照相影印形式,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版.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历史 西藏 成吉思汗 蒙文文献 抄本 阔端 蒙古学 史料 史著 喀尔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辉煌的摇篮
15
作者 胡玉春 《西部资源》 2009年第5期43-44,共2页
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有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自古以来充满神秘自然色彩和人文故事的大兴安岭。当你走进这个神秘之地的时候,一定要前往这座山岭北段顶峰的东端,那里可以纵观奇险的峰峦,也可感悟蔽日松桦那幽深隐秘的情感。
关键词 拓拔鲜卑 大兴安岭北段 嘎仙洞 拓跋鲜卑 乌洛侯 东北地区 内蒙古 鄂伦春自治旗 嫩江流域 何秋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长贵 晓克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共3页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根源。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对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文化的阶级根源及无产阶级先进文化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和未来以及共产党建党学说等...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有着源远流长的理论根源。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对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文化的阶级根源及无产阶级先进文化 ,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和未来以及共产党建党学说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植根于《宣言》所贯穿的根本思想之中 ,它不仅涵盖了《宣言》的根本思想 ,在科学总结我党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对《宣言》的根本思想和党建学说进行了新的概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理论根源 《共产党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我国的铜石并用时代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6-48,共3页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 铜石并用时代也叫“红铜时代”、“金石并用时代”.原为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合体字(拉丁文aeneus——“纯铜的”,希腊文——“石”).原意就是既出铜器又出石器的时代.这里的铜专指红铜,即天然铜,它质软,不适于制造大型工具,因此这一时代石器仍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并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遗址 考古学文化 红铜器 略述 天然铜 文物考古工作 龙山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卑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18
作者 舒傅之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45-50,共6页
鲜卑和乌桓一样,属于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比较大的部落集团。汉初,东胡部落联盟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乌桓余众退保乌桓山,鲜卑则远奔辽东塞外的鲜卑山。从此,隐身匿迹,“未有名通于汉”。因此,《史记》、《汉书》都未提及鲜卑,更未提及鲜卑... 鲜卑和乌桓一样,属于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比较大的部落集团。汉初,东胡部落联盟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乌桓余众退保乌桓山,鲜卑则远奔辽东塞外的鲜卑山。从此,隐身匿迹,“未有名通于汉”。因此,《史记》、《汉书》都未提及鲜卑,更未提及鲜卑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而王沈《魏书》和范晔《后汉书》的《鲜卑传》历记述的鲜卑,都是从它出现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时开始的。关于鲜卑的早期事迹及其中原内地的联系,除了提到它是”东胡之支”或东胡之余”而外,别的根本没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 护乌桓校尉 经济文化联系 匈奴 《魏书》 鲜卑族 鲜卑人 辽东 赵武灵王 农耕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史研究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永真 刘蒙林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38,共4页
本文结合当前民族史研究的需要,提出:应重视民族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研究、应注重对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应加强对汉族史的研究,应注重对民族史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借鉴和运用,应加强对民族史研究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关键词 民族史 民族关系史 汉族史
原文传递
两汉北方重要建制“度辽将军”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天明 《北方文物》 1988年第3期81-86,共6页
“度辽将军”始设于西汉昭帝时期,东汉复置,并将其作为建制固定下来。它在两汉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历史中,曾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古代北方和东北地区民族史研究中,“度辽将军”都是一项颇有意义的课题。笔者... “度辽将军”始设于西汉昭帝时期,东汉复置,并将其作为建制固定下来。它在两汉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历史中,曾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古代北方和东北地区民族史研究中,“度辽将军”都是一项颇有意义的课题。笔者不揣谫陋,草成此文。望读者匡其谬误,补其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将军 匈奴族 中国古代史 护乌桓校尉 民族史研究 民族事务 后汉书 古代北方 北方民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