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路径研究
- 1
-
-
作者
艳春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5年第5期017-020,共4页
-
文摘
语言不仅是人类互动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媒介。在多元民族地区,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能力,不仅是推动民族间交流融合的关键,更是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而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能够便捷地获取现代信息和先进技能。基于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中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同时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学习提升路径展开探究,旨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作用,助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
-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
提升路径
-
分类号
H10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蒙古语和朝鲜语数词“一”“二”比较研究
- 2
-
-
作者
道如娜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满语研究》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
文摘
古代蒙古语数中存在过*hüregele等表示“一”语义的词语,与harban“十”等数词具有同源关系。朝鲜语hot、*hΛd、*kodon、*hopon与蒙古语qad、γooni、*γaboni、*γabon具有同源关系,且中世纪朝鲜语səri/sazi“两者之间”、seoro“相互”与*sə~seo、seumeul“二十”之*seu亦是同源的词语。蒙古语yar之*ya对应于朝鲜语数词yeoseos“六”、yeodeorb“八”之*yeo“两,二”;蒙古语jirin“二”、jüyirey“双”之原始形式*dirin、*dübir与古代朝鲜语*dupul“二”具有同源关系。
-
关键词
蒙古语
朝鲜语
数词
-
Keywords
Mongolian
Korean
numerals
-
分类号
H5
[语言文字]
-
-
题名母语与语言安全问题——纪念第十二个国际母语日
被引量:6
- 3
-
-
作者
达.巴特尔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
文摘
母语是语言问题的核心,也是国家语言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母语的活力是民族的活力,母语的使用是民族的象征,母语的发展也是民族的兴旺。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母语,关注语言和谐,关注国家语言安全问题。
-
关键词
母语
语言安全
语言资源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与蒙古族族源有关的匈奴语若干词汇新释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楚伦巴根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2期87-94,共8页
-
文摘
关于蒙古族的族源问题,更具体地说是关于古代的匈奴人与现代的蒙古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自从蒙古族史学家拉西朋斯克最早认为匈奴人即是蒙古人,以及俄国杰出的学者、东方学家H·R·俾丘林第一次提出匈奴、东胡均为蒙古族的前身之后,已不再是什么新问题了。日本著名的蒙古学家白鸟库吉研究匈奴语一些词汇的结果,也证明了匈奴人就是早期的蒙古族或者蒙古族的前身。这些研究为蒙古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选择了几个与蒙古族族源有关的匈奴语词汇,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同时结合历史学、文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等诸学科重新予以解释,以便进一步证实匈奴人和蒙古人之间的缘源关系。
-
关键词
匈奴语
蒙古族族源
匈奴人
蒙古人
蒙古学
词汇
白鸟库吉
民俗学
研究领域
民族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蒙古语历史发展及其方言形成概述
- 5
-
-
作者
卜.图力更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33-38,46,共7页
-
文摘
蒙古语是世界上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慢长的历史过程。 追溯蒙古语的形成自然要从阿尔泰语系谈起。阿尔泰语学者们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构拟和设想了原始蒙古语起源于阿尔泰语言共同体(或阿尔泰原始语),由阿尔泰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和原始朝鲜语;由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语言共同体和蒙古—满洲—通古斯语共同体;由蒙古—满洲—通古斯共同体又分化为原始蒙古语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由原始蒙古语(或共同蒙古语)形成了中世纪蒙古语。最后,从中世纪蒙古语又进一步分化为现代蒙占语,莫戈勒语、达斡尔语和蒙古尔语等等。
-
关键词
蒙古语
原始蒙古语
语言共同体
方言
满洲
阿尔泰语言
突厥
通古斯语
中世纪
历史比较语言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汉语新词词典对比分析
- 6
-
-
作者
达.巴特尔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
文摘
通过对八部汉语新词词典的整体结构、词条结构、符号系统和选词问题的对比分析,呼吁辞书界,语文界规范辞书编纂术语和辞书编纂程序。提倡使用标准符号,出版标准辞书。
-
关键词
汉语
新词
词典
整体结构
词条结构
符号系统
-
分类号
H16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修辞和修辞学的“三点一线”基本原理概述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色.苏雅拉图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2-115,共4页
-
文摘
修辞学发展至今,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对修辞和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做一次总结性的归纳与概括,使之更加清晰更加条理化呢?我以为是可以的。 全面而系统地深入考察修辞和修辞学,我们会发现,人们,尤其是语言大师们竭尽其能,精心运用语言的全部过程,其实只是如何将语言运用中的“三个点”完美地协调到“一条线”上,使之成为有机的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古今中外的修辞学家们为之潜心研究的实质,也不过上述三个点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点就是笔者在蒙古语修辞学研究中经常提及的:内容,表达,效果。 “内容”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表达”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形式:“效果”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反馈或言语目的实现形式。于是我们又可以分别换称三个点为“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效果”。
-
关键词
修辞学
言语交际信息
表达效果
表达内容
表达方式
-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