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铝/钛合金凝固细化的RE中间合金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白慧怡 华连庚 +3 位作者 李一鸣 夏苏晋 任慧平 计云萍 《科技风》 2025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选择Al-Ce/La中间合金,设计质量分数为50%的Ce/La含量,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炉制备中间合金,在铸造AlSi7Mg合金和选区激光熔化工业纯钛中分别添加微量Al-Ce/La中间合金,以考察其凝固细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 针对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选择Al-Ce/La中间合金,设计质量分数为50%的Ce/La含量,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炉制备中间合金,在铸造AlSi7Mg合金和选区激光熔化工业纯钛中分别添加微量Al-Ce/La中间合金,以考察其凝固细化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得到Al-49.09%Ce/La中间合金,结合微观表征与热力学计算,发现其中的稀土中间相只有Al_(11)Ce_(3)/Al_(11)La_(3)。微量Al-Ce/La合金添加能够细化AlSi7Mg合金的宏观组织;在SLM成形CP-Ti中添加微量Al-49.09%La合金粉末,粗大的柱状晶变为等轴晶+柱状晶,晶粒细化。研究工作为铝合金与钛合金的凝固细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e合金 Al-La合金 凝固细化 ALSI7MG合金 工业纯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钛合金表面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的正交优化
2
作者 张博君 李涛 +3 位作者 郭洪 王志斌 杜艳华 韩强 《电镀与涂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在铀钛合金基体上直流电镀Zn–Ni合金,以提高铀钛合金的耐蚀性。[方法]以镀层外观为评价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电流密度、温度和pH进行优化,分析了较优工艺条件下所得Zn–Ni合金镀层的外观、形貌、元素组成、物相及耐... [目的]在铀钛合金基体上直流电镀Zn–Ni合金,以提高铀钛合金的耐蚀性。[方法]以镀层外观为评价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电流密度、温度和pH进行优化,分析了较优工艺条件下所得Zn–Ni合金镀层的外观、形貌、元素组成、物相及耐蚀性。[结果]电镀Zn–Ni合金的较优工艺条件为:pH 4.8或5.2,电流密度3 A/dm^(2),温度55℃。较优条件下所得Zn–Ni合金镀层都较为致密,由大小基本一致的微米级球状晶粒组成,都是单一的γ相结构。pH为4.8时所得Zn–Ni合金镀层比pH为5.2时具有更佳的耐蚀性。[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铀钛合金表面电镀Zn–Ni合金的大规模生产及产品耐蚀性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钛合金 电镀 锌−镍合金 耐蚀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对含稀土空冷贝氏体油套管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韩强 高智敏 +3 位作者 贾欣 李涛 孙昭琦 代从伟 《金属热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共7页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 对比研究了添加稀土Ce和不同回火工艺对空冷贝氏体油井管钢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析出行为及硬度的影响,采用热膨胀仪对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相变点进行了测定,使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回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第二相进行观察分析,使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对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采用洛氏硬度计对试验钢回火后的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200、450和650℃回火不同时间后,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稀土贝氏体钢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650℃回火60 min时,贝氏体钢中的第二相为(Fe,Cr)_(3)C和Cr_(23)C_(6)型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回火时间的延长,稀土和非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在450℃回火120 min时发现二次硬化现象,且稀土贝氏体钢的硬度高于非稀土贝氏体钢。稀土Ce的加入对贝氏体钢具有提高相变点温度,推迟珠光体转变,提高硬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贝氏体钢 回火工艺 油套管 组织性能 稀土
原文传递
A36钢快速回火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佃臣 邢淑清 +1 位作者 李慧清 麻永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42-143,145,共3页
对A36钢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进行快速回火处理与普通回火处理,测定低温冲击韧度;用JEM2100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变化和碳化物的分布,研究A36钢快速回火是否可以取代传统回火工艺。结果表明:高温快速回火与传统回火的组织基本一致,且... 对A36钢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进行快速回火处理与普通回火处理,测定低温冲击韧度;用JEM2100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变化和碳化物的分布,研究A36钢快速回火是否可以取代传统回火工艺。结果表明:高温快速回火与传统回火的组织基本一致,且快速回火40 s后的A36钢中的碳化物细小,分布也很均匀,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6钢 快速回火 热模拟 低温冲击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镧对Fe-Ni-Al马氏体时效钢中碳化物析出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周桐 王海燕(导师) +4 位作者 华连庚 曹悦 邢磊 姚柯 于大威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熔炼制备了未添加和添加质量分数0.02%镧的Fe-Ni-Al马氏体时效钢,并进行了900℃×0.5 h的固溶处理以及500℃不同时间(0,0.25,0.50,1.00,2.00,3.00,4.00 h)的等温时效处理,研究了稀土镧对试验钢的马氏体组织和析出相演变以及拉伸性... 熔炼制备了未添加和添加质量分数0.02%镧的Fe-Ni-Al马氏体时效钢,并进行了900℃×0.5 h的固溶处理以及500℃不同时间(0,0.25,0.50,1.00,2.00,3.00,4.00 h)的等温时效处理,研究了稀土镧对试验钢的马氏体组织和析出相演变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试验钢中马氏体组织出现了回复现象,(Nb,Mo)C析出相长大并聚集;镧的添加可以促进马氏体组织回复和碳化物析出,细化碳化物尺寸并抑制其在晶界处聚集;延长时效时间后,未添加镧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增大,断后伸长率减小,而添加镧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增大,而这归因于(Nb,Mo)C的大量析出起到的强化作用以及镧的添加对马氏体组织回复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镧 马氏体时效钢 等温时效 (Nb Mo)C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氟和磷的研究
6
作者 王振华 文明 +2 位作者 王涛 徐伟民 公衍行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 白云鄂博矿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具有工业价值可回收的元素众多。为选择性提取白云鄂博矿中的氟、磷,实验采用NaOH的液固反应体系,主要探究了球磨时间、初始NaOH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对白云鄂博矿中氟、磷浸出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优的浸出条件为:球磨时间5 h,初始NaOH浓度700 g/L,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液固比4∶1。氟浸出率达92.92%,磷浸出率达到63.87%。经XRD、SEM及FIRT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中的含氟、磷矿物几乎全部被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新能源汽车用含Ce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孔祥兵 任慧平 +2 位作者 金自力 李涛 吴忠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采用SEM、EBSD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含Ce新能源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0℃退火后,试验钢边部和中心部位均能观察到再结晶组织及亚晶组织,α线织构中的{112}<110>取向密度最高,γ线织构中的{111}<... 采用SEM、EBSD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含Ce新能源无取向电工钢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800℃退火后,试验钢边部和中心部位均能观察到再结晶组织及亚晶组织,α线织构中的{112}<110>取向密度最高,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较弱,退火板存在少量η织构;830~920℃退火后,温度越高,再结晶越充分,α线织构取向密度下降,γ线织构取向密度增加,η织构基本消失;试验钢在950℃退火后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48.29μm,γ线织构中的{111}<112>取向密度最高,为1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CE 组织 织构 退火处理
原文传递
常化工艺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子博 任慧平 +3 位作者 吴忠旺 金自力 赵小龙 罗晓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7,122,共7页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通常需要在冷轧前对热轧板进行常化处理,来改善热轧钢板的组织和织构,避免瓦垅状缺陷,提高最终成品板的磁性能。论述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变化以及织构演变的影响,同时对1000℃常化温度下保温...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通常需要在冷轧前对热轧板进行常化处理,来改善热轧钢板的组织和织构,避免瓦垅状缺陷,提高最终成品板的磁性能。论述了常化工艺对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变化以及织构演变的影响,同时对1000℃常化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对热轧板的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进行对比。结论表明,热轧板经过常化处理后,发生再结晶行为,组织更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相同常化温度下适当增加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热轧板的晶粒大小;常化处理减弱了热轧板中不利的织构组分,增强有利于磁性能的{110}<001>织构,使热轧板的磁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电工钢 热轧板常化处理 织构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70管线钢在内蒙古土壤中的腐蚀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佃臣 宋义全 +1 位作者 李涛 李晓刚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0,共3页
在内蒙古五个地区土壤现场将X70管线钢埋片两年.观察腐蚀产物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并用EDS和XRD分析腐蚀产物,计算X70管线钢在各试验站的两年腐蚀率.研究结果表明:经两年在五地区埋设的X70管线钢腐蚀率相差很大,其中巴盟地区腐蚀率最大为8.... 在内蒙古五个地区土壤现场将X70管线钢埋片两年.观察腐蚀产物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并用EDS和XRD分析腐蚀产物,计算X70管线钢在各试验站的两年腐蚀率.研究结果表明:经两年在五地区埋设的X70管线钢腐蚀率相差很大,其中巴盟地区腐蚀率最大为8.3 g/dm^2·a.X70管线钢在内蒙古五地区土壤中腐蚀两年的腐蚀率小于一年的腐蚀率.腐蚀产物主要是Fe_3O_4和Fe_3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腐蚀 X70管线钢 腐蚀率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两阶段轧制变形与时效下超细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微观组织演变
10
作者 邢磊 王成猛 +3 位作者 高雪云 马才女 翟亭亭 王海燕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对含铜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两阶段轧制变形及时效处理,形成了超细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双相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合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细晶强化与纳米相析出的协同强化... 对含铜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两阶段轧制变形及时效处理,形成了超细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双相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合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细晶强化与纳米相析出的协同强化增韧机理。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变形和时效处理,得到具有良好的强塑性结合的超细晶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其晶粒平均尺寸为1.23μm。随着时效时间延长,细小的第二相弥散析出并均匀分布,使得实验钢的屈服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轧制变形 双相钢 超细晶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功率对FeCoCrNiAl_(0.3)Mo_(0.1)合金涂层质量及组织的影响
11
作者 赵勇桃 胡雨晴 +3 位作者 胡帅 吴银虎 杨泽华 王瑞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6-250,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得到FeCoCrNiAl_(0.3)Mo_(0.1)合金涂层,研究了激光功率(800、1000、1200W)对涂层质量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000W激光功率下,涂层有裂纹、气孔缺陷,1200W下涂层未发现明显缺陷。不同激光功...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得到FeCoCrNiAl_(0.3)Mo_(0.1)合金涂层,研究了激光功率(800、1000、1200W)对涂层质量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800、1000W激光功率下,涂层有裂纹、气孔缺陷,1200W下涂层未发现明显缺陷。不同激光功率下涂层组织均为柱状枝晶,但经比较分析发现1200W下的组织更细小均匀;对涂层进行成分分析发现,Fe含量远高于名义值,Al含量远低于名义值,涂层由底部至顶部Fe、Cr元素平均含量逐渐减少,其他元素含量逐渐增多,且晶间Mo、Cr含量高于晶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功率 FeCoCrNiAl_(0.3)Mo_(0.1)合金涂层 质量 组织
原文传递
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与作用
12
作者 任慧平 计云萍 +3 位作者 高雪云 瞿伟 刘香军 金自力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27-36,共10页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共生矿,搞清稀土在钢中的传承规律,清晰认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及机理,是有效利用稀土资源的关键。文章总结作者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围绕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稀土对钢冶金质量的影响和稀土... 白云鄂博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共生矿,搞清稀土在钢中的传承规律,清晰认识稀土在钢中的作用及机理,是有效利用稀土资源的关键。文章总结作者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围绕白云鄂博矿稀土在钢中的传承、稀土对钢冶金质量的影响和稀土在钢中的微合金化作用进行了综述。相关基础研究工作,能够丰富稀土在钢中作用的认识,也能够为白云鄂博矿稀土资源在钢中的高质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 稀土 传承 冶金质量 微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50W470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13
作者 吴忠旺 何宇峥 +5 位作者 张慧敏 董瑞 孙婷婷 刘朋成 金自力 任慧平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79-84,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了卷取温度对50W470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工艺下的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卷取会促进热轧板中心层变形组织向无畸变等轴... 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了卷取温度对50W470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工艺下的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卷取会促进热轧板中心层变形组织向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转变,经过740℃卷取的促进效果要好于600℃卷取,热轧板经过高温卷取后有利织构{100}+{110}占比升高,不利织构{111}占比减少。高温卷取板经过常化后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变形组织消失,常化后的740℃卷取板较600℃卷取板有利织构{100}+{110}占比更多,不利织构{111}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无取向硅钢 组织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后续工艺流程中的织构演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文科 吴忠旺 +5 位作者 任慧平 张慧敏 郭欢 赵小龙 罗晓阳 狄彦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共5页
基于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制备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热轧、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阶段织构的主要组成和Goss织构的分布。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是高斯织构的起源,在过渡区{100}、{110}和{111}三种面织构都有一定的占比... 基于采用低温加热工艺制备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板坯,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热轧、常化、冷轧和初次再结晶阶段织构的主要组成和Goss织构的分布。结果表明,热轧板的表层是高斯织构的起源,在过渡区{100}、{110}和{111}三种面织构都有一定的占比,中心形变区域占比最多的是{100}<110>立方织构。常化板的表层存在较多的{110}<112>黄铜织构和{110}<001>Goss织构,过渡区和中心形变区都有较多的{114}<418>织构,中心形变区占比最多的是{112}<110>α线织构。冷轧织构以{112}<110>α织构为主,还有较多的{100}<110>织构。经过脱碳退火和渗氮工艺后,初次再结晶以{114}<418>织构和{111}<112>γ线织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低温加热 织构
原文传递
含铜钢中铜偏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惠云 方琪 +2 位作者 孙伟 熊东东 金自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26,共5页
铜作为一种非碳化物形成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材料中。一方面,铜的加入和随后的热处理会导致热脆现象,恶化钢的热加工性能;另一方面,铜在钢中的偏聚会改善钢材的耐腐蚀性能。本文对含铜钢中铜偏聚的现象进行总结,在简要介绍铜在钢中偏... 铜作为一种非碳化物形成元素,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材料中。一方面,铜的加入和随后的热处理会导致热脆现象,恶化钢的热加工性能;另一方面,铜在钢中的偏聚会改善钢材的耐腐蚀性能。本文对含铜钢中铜偏聚的现象进行总结,在简要介绍铜在钢中偏聚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加热温度、变形以及合金元素对铜偏聚的影响。钢中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并对加热制度和变形工艺进行优化,可以控制铜在钢中的偏聚行为,优化材料的性能,可对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钢 偏聚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终轧温度下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与织构
16
作者 乔鹏飞 吴忠旺 +3 位作者 张慧敏 金自力 任慧平 郭欢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57,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与织构。结果表明,终轧温度高则热轧板晶粒聚集长大的倾向性越强,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就强,晶粒越粗大;终轧温度低时,热轧过程中... 采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研究了不同终轧温度下高强无取向电工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与织构。结果表明,终轧温度高则热轧板晶粒聚集长大的倾向性越强,发生动态再结晶的能力就强,晶粒越粗大;终轧温度低时,热轧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形变储存能在常化过程中得到释放,再结晶能力更强;热轧板沿厚度方向,表层的织构主要为高斯织构({110}<001>),中心层主要为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常化板沿厚度方向织构基本对应热轧板,终轧温度升高有利织构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轧温度 无取向电工钢 组织 织构
原文传递
预备组织对中锰钢临界退火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坛 李昊彧 +1 位作者 定巍 李岩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7,共10页
针对低碳中锰钢(0.2C-5Mn-0.5Si-1.5Al)设计了一种引入预备组织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利用SEM、EPMA、XRD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预备组织对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热轧钢中引入珠光体相,成功构建了由铁素体、马氏体和... 针对低碳中锰钢(0.2C-5Mn-0.5Si-1.5Al)设计了一种引入预备组织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利用SEM、EPMA、XRD和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预备组织对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热轧钢中引入珠光体相,成功构建了由铁素体、马氏体和珠光体组成的多相预备组织,实现了碳(C)和锰(Mn)元素在该预备组织中的差异化富集。进一步经过冷轧及临界退火处理后,获得了形貌、尺寸具有差异化的两种残留奥氏体(块状和板条状),其在拉伸试验中展现出在较大的应变范围内的协同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具有预备组织的试样在临界退火工艺为700℃保温5 min时获得最佳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超过1000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48%,强塑积接近50 GPa·%。与未引入预备组织的退火试样相比,本研究所采用的热处理制度不仅使得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分布更为合理,而且在保持高强度水平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伸长率,从而获得更为优异的强塑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珠光体 残留奥氏体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水热反应pH值对镁锂合金表面制备Al/Li-LDHs薄膜的影响
18
作者 李瑞红 宋延程 +4 位作者 张欣芳 王天丰 李桐 何旭 王海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Mg-5Li-1Al(LA51)镁合金表面上制备Al/Li-LDH膜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阻抗测试(EIS)、极化曲线等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探究了水热反应pH对Al/Li-LDH膜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水热反应pH使Al/Li...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Mg-5Li-1Al(LA51)镁合金表面上制备Al/Li-LDH膜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阻抗测试(EIS)、极化曲线等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探究了水热反应pH对Al/Li-LDH膜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水热反应pH使Al/Li-LDH膜层的尺寸增大,耐蚀性先增强然后减弱;当水热反应pH为11.5时,Al/Li-LDH膜层致密性最好,电荷转移电阻R ct最大,腐蚀电流密度J corr最小,腐蚀速率最小(0.1 g/m^(2)·a),耐蚀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LDH薄膜 反应参数 pH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Ce)对Fe经Bain转变路径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19
作者 高雪云 邢磊 +2 位作者 樊文波 于洋 王海燕 《包钢科技》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探究稀土(RE)对铁基合金相变的影响在含稀土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驱动力和最小能量路径两方面研究了La和Ce对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对形成能的计算表明,RE取代部分Fe原子增加了fcc-Fe的稳定性... 探究稀土(RE)对铁基合金相变的影响在含稀土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驱动力和最小能量路径两方面研究了La和Ce对钢马氏体相变的影响。对形成能的计算表明,RE取代部分Fe原子增加了fcc-Fe的稳定性,降低了bcc-Fe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马氏体相变驱动力。同时,对固态微动弹性带方法的分析表明,在含RE的体系中,当相变沿着Bain转变路径进行到c/a比为1.14的FM态时,会出现一个额外的能垒,这与RE原子轨道与近邻Fe原子轨道之间的杂化导致磁矩骤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稀土 广义固态微动弹性带 马氏体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过程中钢板不同晶体学变形机制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慧平 李一鸣 毛卫民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和机械孪生共存的金属多晶体中,不同类型滑移系以及孪生系开动的临界分切应力会有所差异,由此导致其塑性行为非常复杂.传统上借助检测退火金属滑移系和孪生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以获得不同塑性机制的开动关系,但所获得的... 变形过程中位错滑移和机械孪生共存的金属多晶体中,不同类型滑移系以及孪生系开动的临界分切应力会有所差异,由此导致其塑性行为非常复杂.传统上借助检测退火金属滑移系和孪生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以获得不同塑性机制的开动关系,但所获得的临界分切应力和不同塑性机制的开动关系往往无法准确地与真实塑性行为相对应,也很难合理预测晶粒取向的演变和织构的形成.以具备多种类型滑移系以及孪生系为变形机制的低碳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轧制变形过程为例,借助反应应力模型分析并准确模拟了其变形行为和织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变形机制临界分切应力以不同速率提高,并导致之间临界分切应力比值的复杂变化,且滑移系临界分切应力提升的速率明显高于孪生系.在模拟中考虑到这些变化有助于合理地揭示金属多晶体内在的塑性变形机制,并追踪织构形成过程.各晶粒间的交互作用会逐渐改变晶界区域应力与应变保持连续的方式,即相关的交互作用边界条件参数也会逐渐改变.塑性变形行为还会涉及到许多具体的内外部变形条件的持续改变;需仔细捕捉并在理论模型中追随这些复杂的变化以便精确预测变形行为和变形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滑移系 孪生系 加工硬化 取向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