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提升社科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1
作者 屈虹 暴丹妮 《前沿》 2020年第4期125-129,共5页
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人才等方面的约束,内蒙古社科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出发,对学术期刊的特征和构成进行分析,结合发展中的问题,应当从优化基础资源、培育学术竞争力、树立学术期... 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人才等方面的约束,内蒙古社科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从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出发,对学术期刊的特征和构成进行分析,结合发展中的问题,应当从优化基础资源、培育学术竞争力、树立学术期刊品牌等方面,提升内蒙古社科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性 社科期刊 核心竞争力
原文传递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方法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靳虹舒 《传媒论坛》 2020年第20期10-11,共2页
本文分析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现状,探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的阻碍及成因。认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现已发展成熟的融合方法在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本文分析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现状,探究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的阻碍及成因。认为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现已发展成熟的融合方法在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普及,第二阶段紧跟未来发展趋势,尝试进行集群化发展、建设服务型期刊及树立品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新媒体融合 融合方法 未来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通束缚内蒙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堵点
3
作者 毛伟华 《北方经济》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直以来,内蒙古经济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式发展模式一直困扰着内蒙古经济发展。然而,当生产力水平跃...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直以来,内蒙古经济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式发展模式一直困扰着内蒙古经济发展。然而,当生产力水平跃升到一种新的质态,为内蒙古传统产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机遇。由此,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打通束缚内蒙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公共服务、创新人才短缺、人文环境等堵点,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堵点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城市形象的传播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静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20-121,共2页
内蒙古城市形象的传播现状 目前,城市形象的传播大多借助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以网络、数字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在当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中,传统媒体仍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影响,但新媒体以互动式的传播优势以及传播... 内蒙古城市形象的传播现状 目前,城市形象的传播大多借助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以网络、数字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在当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中,传统媒体仍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影响,但新媒体以互动式的传播优势以及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动态化和立体化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城市形象及城市文化的传播与介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传播 内蒙古 传统媒体 传播方式 传播渠道 传播优势 城市文化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3年《中国蒙古学(蒙古文)》蒙古语言文字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5
作者 额尔敦塔娜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国际交流学术期刊。2005~2023年,《中国蒙古学(蒙古文)》共发表学术论文3469篇,其中有关蒙古语言文字研究的论文699篇,占全部... 《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蒙古学(蒙古文)》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国际交流学术期刊。2005~2023年,《中国蒙古学(蒙古文)》共发表学术论文3469篇,其中有关蒙古语言文字研究的论文699篇,占全部论文的20.3%。一直以来,《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承担着传播优秀学术成果,推动中国蒙古学学术交流与创新,以及培养蒙古语言学学者等重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 学术论文 统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中的传布及其“本土化”演变
6
作者 双宝 那仁毕力格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6,共12页
藏传佛教演变为卫拉特人集体信仰时,古老的萨满信仰并未销声匿迹,而是通过与藏传佛教之间的适度融合,仍旧保留有一些萨满文化要素。这一融合过程不单在仪式、仪轨等领域相互吸收各自信仰文化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 藏传佛教演变为卫拉特人集体信仰时,古老的萨满信仰并未销声匿迹,而是通过与藏传佛教之间的适度融合,仍旧保留有一些萨满文化要素。这一融合过程不单在仪式、仪轨等领域相互吸收各自信仰文化中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要素,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基于蒙古人文化心理特征,以蒙古人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并建构本民族的佛教文化,以期创建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蒙古宗教"。尽管传播并发展"蒙古宗教"确实也遇到过一些藏族僧人的非议,加之清朝的宗教政策一定程度上对"蒙古宗教"的产生构成无形的阻力,这一点可以从顺治朝两位蒙藏高僧之间的冲突中管窥一二。不过,我们抛开清朝政府的政策因素不说,就单论内齐托音一世、咱雅班第达纳木海嘉木措两位卫拉特高僧为蒙古佛教文化的成长与繁荣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后人去称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卫拉特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根而生的姊妹刊 并肩前行的发展路——纪念《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与《蒙古语文》杂志创刊70周年
7
作者 额尔敦塔娜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5年第1期141-149,234,235,共11页
1954年在呼和浩特创刊的《蒙古语文》杂志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学术刊物。截止1960年停刊,先后以《蒙古语文》《蒙古历史语文》《蒙古语言文学历史》为名出版。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恢复该刊并更名为《蒙古语言文学... 1954年在呼和浩特创刊的《蒙古语文》杂志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学术刊物。截止1960年停刊,先后以《蒙古语文》《蒙古历史语文》《蒙古语言文学历史》为名出版。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恢复该刊并更名为《蒙古语言文学》,2005年更名为《中国蒙古学》。同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恢复该刊时沿用了创刊名称《蒙古语文》。因此,《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与《蒙古语文》杂志是名副其实的同根而生、并肩前行的姊妹刊.各有特色的学术双胞胎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蒙古学(蒙古文)》杂志 《蒙古语文》杂志 创刊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问题研究
8
作者 屈虹 陈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5-257,265,共4页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 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探索与实行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是为了增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保障农民收入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具有必要性,通过对乡村振兴和“三权分置”的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研究与农村实地调查,总结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成效,针对“三权分置”中承包地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尚不明确、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流转“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解决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下数字零工的劳动形态、困境及其逻辑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鲁彦楷 张立伟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字零工,促进了灵活就业。由于就业模式的不同,可将数字零工大致分为以共享平台为媒介进行供需匹配、通过在线劳动力市场从事众包就业和以自身影响力提供粉丝需要这三类。当前,此劳动群体还面临着劳动... 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数字零工,促进了灵活就业。由于就业模式的不同,可将数字零工大致分为以共享平台为媒介进行供需匹配、通过在线劳动力市场从事众包就业和以自身影响力提供粉丝需要这三类。当前,此劳动群体还面临着劳动者职业保障建设不完善、劳动者“过劳”、平台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增大、情绪剥削等困境,使当下数字零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面临着极大挑战,究其本质,在于劳动的异化。平台经济时代,数字零工在平台算法的监督下进行劳动,而劳动和资本也存在着特殊性。基于此,有必要在厘清数字零工生存困境生成逻辑的同时明晰其内在本质,需要政府以人为本,完善数字零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平台须关注零工长期需求,建立完整的健康管理机制;数字零工要树立法律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零工 灵活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那达慕文化为例
10
作者 萨其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30-132,140,共4页
提出了以那达慕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以及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融合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对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那达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 提出了以那达慕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以及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融合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对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那达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 那达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草原题材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以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为倒
11
作者 萨日娜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3期97-103,211,212,共9页
要讲好中国各民族故事,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草原题材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为蓝本,艺术表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人民的大爱与担当,... 要讲好中国各民族故事,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草原题材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为蓝本,艺术表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人民的大爱与担当,生动描绘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为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刻展现了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用草原题材电影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草原题材电影 《海的尽头是草原》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
12
作者 莫日根高娃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6期143-151,共9页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能够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针对目前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统筹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公平性的挑战、教学方法的滞后以及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影响教育质量提升、阻碍教育体系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应探索教育理念目标的与时俱进、教育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教育制度机制的改革创新、教育合作交流的拓展深化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质量教育体系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屈虹 《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是遗产保护理论。源于其具有的遗产价值,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面对城市化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扰,应坚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是遗产保护理论。源于其具有的遗产价值,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面对城市化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扰,应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健全法律法规,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提高传统村落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传统村落 遗产保护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元时期后妃结局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傲日格勒 乌日古木拉 《西部蒙古论坛》 2023年第2期12-20,M0003,共10页
元朝历代皇帝都有为数众多的后妃。元朝作为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既保留了游牧民族政权的众多习俗和体例,又继承了中原王朝的诸多制度。其中,皇后称制之制,则是最典型的游牧政权制度。因元朝皇后称制之制的合法性和立储制度的不完... 元朝历代皇帝都有为数众多的后妃。元朝作为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既保留了游牧民族政权的众多习俗和体例,又继承了中原王朝的诸多制度。其中,皇后称制之制,则是最典型的游牧政权制度。因元朝皇后称制之制的合法性和立储制度的不完善,整个元朝的皇位更替几乎都伴随着血雨腥风。蒙元时期,参与汗位争夺战的前朝后妃,作为皇位争夺战的牺牲品,多不得善终。蒙古汗国时期和元朝前期,前朝后妃按蒙古传统习俗被就地惩罚。至元朝中后期,前朝后妃则被贬到东安州并赐死。整个蒙元时期,对参与争夺汗位之战的前朝后妃的处置制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体现了蒙元时期的“二元体制”,即“草原法”和“汉法”的博弈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后妃 出居 东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立伟 《传播与版权》 2020年第6期20-22,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出现了几次重大技术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出现了几次重大技术突破,从根本上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将聚焦于“受众体验”;赢利模式也将逐步清晰。当前,在深入把握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健全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夯实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赢利基础,提升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整体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 发展趋势 产业链效率 赢利基础 受众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期刊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困境及策略
16
作者 张立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3-104,共2页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期刊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期刊出版样态,期刊出版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我国期刊出版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在行业标准、版权保护、集群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给期刊出版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期刊出版样态,期刊出版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前,我国期刊出版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在行业标准、版权保护、集群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走出期刊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困境,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出版 网络信息技术 行业标准 版权保护 集群创新 人才培养 期刊产业 数字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人的自然认识与生态伦理思想考述
17
作者 萨其拉 那仁毕力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一直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保护生态系统的合理运行。“天人合一”和“必依山川”是古人认识自然的起点,在自然法则中生活的古人不断积累、沉淀着可持续利用自然资... 一直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保护生态系统的合理运行。“天人合一”和“必依山川”是古人认识自然的起点,在自然法则中生活的古人不断积累、沉淀着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合理保护生态系统的知识,逐渐形成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相谐互惠、共生同存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在古人“与物同体”“爱惜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上,也在理路上体现了自然万物“同根同源、互惠互利、共生同存”的生态哲学的深层含义,还在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上呈现出“以古鉴今”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 自然认识 生态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道德伦理思想考述
18
作者 那仁毕力格 王玉琳 萨其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87,共6页
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道德思想既有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又有人与人和谐相处、交融相谐的社会伦理道德意涵。法律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社会行为准则。古代惯例和习惯法是当时主要的行... 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道德思想既有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又有人与人和谐相处、交融相谐的社会伦理道德意涵。法律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社会行为准则。古代惯例和习惯法是当时主要的行为准则,是法律的前身。古代社会生活惯例逐渐发展成习惯法,在习惯法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律令和法典。律令、法典、社会治理行为包含法律道德伦理意识,在社会生活规范行为上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各民族 法律道德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19
作者 毛伟华 张立伟 《新西部》 2025年第3期83-89,共7页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国有企业需要走好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具有其他所有制企业所...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国有企业需要走好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具有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备的创新优势与潜力,其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资源有效整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来完成。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分类型进行有侧重的创新发展,避免“一刀切”现象。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创新转型下功夫,努力争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优势 数字化转型 资源有效整合 交易成本 国际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大亨《北虏风俗》版本考述
20
作者 乌日古木拉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5年第1期169-175,238,共8页
萧大亨《北虏风俗》(亦称《夷俗记》)是一部详细记载明代蒙古风俗习惯的汉籍,其内容由《自序》、20则内容、《达延罕后裔世袭》三个部分组成。万历二十二年(1594),萧大亨自刻本被首次刊刻,其标题为“北虏风俗”。万历三十八年(1610),陈... 萧大亨《北虏风俗》(亦称《夷俗记》)是一部详细记载明代蒙古风俗习惯的汉籍,其内容由《自序》、20则内容、《达延罕后裔世袭》三个部分组成。万历二十二年(1594),萧大亨自刻本被首次刊刻,其标题为“北虏风俗”。万历三十八年(1610),陈继儒将《北虏风俗》的20则内容析出,收录于《宝颜堂秘笈》中,改题为“夷俗记”。从此之后,该书便有了两种题目下的两种不同版本系统.即一种为《北虏风俗》版本系统,另一种为《夷俗记》版本系统。迄今为止.两种版本系统共有13种版本,其中3种版本已亡佚,现存的10种版本中4种属《北虏风俗》版本系统,6种则属《夷俗记》版本系统。在两种不同版本系统中,《北虏风俗》版本系统的各版本内容更为完整.较好地保留了原书文本原貌,因此具有更高的版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大亨《北虏风俗》 《夷俗记》 版本 万历二十二年(1594)萧大亨自刻本 《宝颜堂秘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