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药效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1
作者 李志军 孙德智 +5 位作者 贾俊英 庄得凤 郭园 李旭新 包金花 杨恒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索科尔沁沙地不同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菌落及其药效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在科尔沁沙地设置连作栽培、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在测定不同栽培方式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和全... 目的 探索科尔沁沙地不同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菌落及其药效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在科尔沁沙地设置连作栽培、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在测定不同栽培方式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和全氮)及土壤酶活性基础上,通过高通量测序(16S rRNA)对不同栽培方式下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连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连作栽培的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显著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轮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菌落多样性显著低于仿野生栽培,而轮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菌落丰度显著高于仿野生栽培。连作栽培的蒙古黄芪根系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总多糖含量显著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结论 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不同栽培方式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菌落结构。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连作栽培(连续种植6年)后,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根际菌落的多样性和丰度较低,蒙古黄芪品质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蒙古黄芪 栽培方式 根际微生物
原文传递
芍药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2
作者 穆赢通 吕丽娟 +6 位作者 李晓杰 王俊杰 路景诗 贾俊英 青格乐 桑昊 张晓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1-3461,共11页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子层积过程中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为其休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种子的形态变化,测定营养物质、酶活性、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休眠解除过程分为下胚轴生长、胚芽膨大和上...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子层积过程中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为其休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种子的形态变化,测定营养物质、酶活性、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休眠解除过程分为下胚轴生长、胚芽膨大和上胚轴生长;初始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约28%。休眠解除过程脂肪、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整体下降,为萌发提供物质。脂肪在休眠解除中消耗最多,为主要供能物质。休眠解除过程分解营养物质的酶活性变化符合营养物质变化趋势,抗氧化酶活性整体增强;休眠解除过程中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ABA含量和GA/ABA比值显著下降,关键基因变化符合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芍药种子休眠解除须满足暖温-低温的变化,酶活性增强,营养物质分解为休眠解除提供能量,ABA含量显著下降是抑制萌发的主要激素。芍药种子休眠的解除需要能量代谢和激素共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种子 休眠 种子形态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干物质、芍药苷含量与不同花色植株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庄得凤 贾俊英 +3 位作者 郭园 李志军 孙德智 杨恒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研究赤芍干物质、芍药苷与5种花色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明确影响产量及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尔沁沙地筛选适合的优良品系。方法以移栽种植的4年生5种不同花色芍药为试材,调查植株地上、地下... 目的研究赤芍干物质、芍药苷与5种花色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形态特征的相关性,明确影响产量及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尔沁沙地筛选适合的优良品系。方法以移栽种植的4年生5种不同花色芍药为试材,调查植株地上、地下部形态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赤芍干物质、芍药苷与植株形态特性的相关性。结果5种花色芍药无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形态特征指标,粉色系均强于白色花芍药,单株根干物质范围为125.28~223.06 g,由高到低依次为深粉色>红粉色>白粉色>粉色>白色花芍药;芍药苷含量范围为2.58%~4.64%,白色花赤芍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花色赤芍,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色>粉色>深粉色>白粉色>红粉色花芍药;赤芍干物质与株高、茎粗、叶长、叶宽、鲜重、干鲜比、根条数、根长8个指标显著正相关;芍药苷与株高、叶长、叶宽、干鲜比、根长、根径粗6个指标显著负相关;芍药根的各指标与地上部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大小显著相关。结论从赤芍干物质和芍药苷含量考虑,深粉色和粉色花芍药更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尔沁沙地种植,可通过合理调控芍药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大小使赤芍提质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产量 芍药苷 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剪花序对丹参生物量分配、花器官生长和药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刚 王凌飞 +3 位作者 贾俊英 孙德智 李志军 杨恒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3,共8页
以一年生丹参为试材,采用对盛花期丹参进行1/3花序长度剪花(CI1/3)、1/2花序长度剪花(CI1/2)和完整花序长度剪花(CITotal)处理,以未剪花序正常生长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丹参植株生物量的变化、物质分配格局规律及花序生长状况的... 以一年生丹参为试材,采用对盛花期丹参进行1/3花序长度剪花(CI1/3)、1/2花序长度剪花(CI1/2)和完整花序长度剪花(CITotal)处理,以未剪花序正常生长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丹参植株生物量的变化、物质分配格局规律及花序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合理采用疏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花序长度剪花处理(CI1/3)显著增加了丹参植株生物量,1/2花序长度剪花处理(CI1/2)和完整花序剪花处理植株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不同花序长度剪花处理对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后28 d内,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CI1/3根系生物量的累积优势得到体现。剪花处理抑制了丹参花序生长,完整花序剪花处理在14 d后再生花序数持续增多,56 d后于CI1/2的花序数无明显差异。剪花序促进了丹参药材产量增加,对丹参酮类化合物、丹酚酸B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适度剪花处理可有效控制丹参植株花序再生,利于根系干物质积累,促进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剪花序 分配格局 药效成分
原文传递
不同花色芍药植株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5
作者 庄得凤 贾俊英 +3 位作者 李志军 郭园 孙德智 杨恒山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花色芍药植株的光合特性差异,为芍药的合理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盛花期,标记出深粉、红粉、粉、白粉、白5种花色芍药植株,对其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形态特征指标;次年春,测定植株根干... 目的:研究不同花色芍药植株的光合特性差异,为芍药的合理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盛花期,标记出深粉、红粉、粉、白粉、白5种花色芍药植株,对其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形态特征指标;次年春,测定植株根干重,并利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5种花色芍药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形态特征方面,深粉色花的植株在整体长势上强于其他花色植株,白色花的植株最弱。在根干重方面,深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根干重显著高于其他花色植株,白色花植株根干重最低。在芍药苷含量方面,白色花植株根的芍药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花色植株,其次为粉和深粉色花的植株,含量较低的为白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净光合速率与根干重显著正相关、与芍药苷含量负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芍药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花色芍药植株间,深粉和红粉色花的植株光合作用强,其根干重亦高,白色花植株根的芍药苷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光合特性 形态特征 干物质 芍药苷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种源变异及其对科尔沁沙地环境的响应
6
作者 李凯 王刚 +3 位作者 王凌飞 杨恒山 郭园 贾俊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 【目的】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材料,研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结果】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下部叶叶裂程度较明显,叶片革质化;北苍术叶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与可塑性指数均较大,围场县种源北苍术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扎鲁特旗种源北苍术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较大;阿荣旗、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较多,喀喇沁旗种源上表皮气孔数量极少、气孔密度较小,喀喇沁旗种源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源地;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光合能力较强。【结论】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的北苍术对科尔沁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叶片形态 解剖结构 适应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栽培华北蓝盆花药用部位代谢产物的分布模式
7
作者 张海辉 李旭新 +2 位作者 贾俊英 苏慧 李志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8期67-75,共9页
为解决栽培华北蓝盆花品质形成的差异问题,以野生华北蓝盆花和栽培华北蓝盆花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广泛靶向技术分析方法对野生华北蓝盆花和栽培华北蓝盆花药用部位代谢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华北蓝盆花中主... 为解决栽培华北蓝盆花品质形成的差异问题,以野生华北蓝盆花和栽培华北蓝盆花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广泛靶向技术分析方法对野生华北蓝盆花和栽培华北蓝盆花药用部位代谢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华北蓝盆花中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华北蓝盆花。野生华北蓝盆花花序中的代谢物与栽培华北蓝盆花中不同。野生华北蓝盆花中与非生物胁迫(干旱和盐分)相关的一些重要氨基酸的含量明显较高。栽培华北蓝盆花中苯丙氨酸和类黄酮合成上游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表明合成的次生代谢物的初始阶段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华北蓝盆花 栽培华北蓝盆花 代谢组学 代谢物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苍术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对水分调控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子诚 张瑞富 +4 位作者 王凌飞 贾俊英 郭园 李志军 孙德智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5期48-53,共6页
为探讨水分对北苍术幼苗的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对2年生北苍术进行水分调控。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北苍术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增大。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 为探讨水分对北苍术幼苗的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对2年生北苍术进行水分调控。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北苍术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增大。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先上升后下降。丙二醛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先降低后升高。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取样期均表现为土壤含水量为50%和60%时有较高的积累,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各处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北苍术苗期水分管理时,土壤含水量为50%~60%有利于促进北苍术根系生长、提升其水分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苍术 根系特征 生理特征 水分调控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种子转录组SSR特点分析
9
作者 穆赢通 路景诗 +3 位作者 贾俊英 张晓明 李晓杰 王俊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3,67,共6页
为了解芍药种子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对芍药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SSR位点分析与引物设计。结果表明,芍药种子转录组共获得63992条Unigene,总长64666285 bp,搜索得到11637个SSR位点,发生频率14.... 为了解芍药种子转录组中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本研究对芍药种子进行转录组测序、SSR位点分析与引物设计。结果表明,芍药种子转录组共获得63992条Unigene,总长64666285 bp,搜索得到11637个SSR位点,发生频率14.94%。在所有SSR位点中有6种重复类型,以单核苷酸(51.64%)和二核苷酸(32.48%)重复类型为主,其中A/T类型和AG/CT类型SSR位点数占SSR总数的71.03%。SSR重复次数范围为5~11次,其中以5次和10次为主。SSR序列长度主要集中在10~20 bp,占总数的84.04%。针对SSR位点,共有10925个SSR位点符合要求,成功率为93.88%,共设计出32775对引物。芍药种子转录组SSR位点丰富,该研究可为种质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优良品种选育和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种子 转录组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