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骨髓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浩 廖伟雄 +4 位作者 李冀 刘元林 张毅 朱恒 李众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0-505,共6页
目的:兔是再生医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之一,但目前大规模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却面临着收获细胞数量少和纯净度低等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培养骨髓栓而获得大量的具有更高增殖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目的:兔是再生医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动物之一,但目前大规模培养兔间充质干细胞却面临着收获细胞数量少和纯净度低等难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培养骨髓栓而获得大量的具有更高增殖活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骨髓栓法采用被胶原酶消化过的骨髓栓进行培养,骨髓细胞法用骨髓细胞直接贴壁培养以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的形态;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对获得的两种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并观察其分化能力;采用CCK-8法检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以成纤维细胞集落单位形成实验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分别对第1,2,3,4代收获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两种方法收获的细胞数量。结果: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均为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表型分析发现,骨髓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CD45阳性造血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多向诱导分化实验结果显示,骨髓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CCK-8实验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单位形成实验结果显示,骨髓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和集落形成能力(P<0.05);细胞计数显示,骨髓栓法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骨髓细胞法(P<0.05)。结论:骨髓栓培养法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纯净度和数量均优于以往的方法,相关发现将为开展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栓 干细胞微环境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在骨科-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以萌 张浩 +7 位作者 廖伟雄 苏祥正 张宁 李冀 王克涛 张恭谦 朱恒 李众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63-166,170,共5页
冲击波作为一种花费少,疗效显著的无创治疗手段,具有镇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冲击波在骨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近年来有学者使用冲击波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发现其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延... 冲击波作为一种花费少,疗效显著的无创治疗手段,具有镇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冲击波在骨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近年来有学者使用冲击波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发现其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延缓疾病的发展,为骨科-再生领域打开一扇大门。本文主要阐述冲击波的机械信号转导引起的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的细胞生物功能变化,介绍冲击波的应用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骨科 再生医学 机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建系及体外定向造血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兵 苑春慧 +3 位作者 江飞子 侯春梅 孙圣坤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哺乳动物的胚胎造血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变化。既往研究表明 ,12 9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系(embryonicstemcells,ES细胞 )的体外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胚胎造血。为研究C5 7BL 6小鼠来源的ES细胞系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特点 ,分离C... 哺乳动物的胚胎造血表现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变化。既往研究表明 ,12 9小鼠来源的胚胎干细胞系(embryonicstemcells,ES细胞 )的体外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胚胎造血。为研究C5 7BL 6小鼠来源的ES细胞系体外定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特点 ,分离C5 7BL 6小鼠 3.5天囊胚的内细胞团建立ES细胞系并采用常规方法鉴定 ,应用体外二步分化法形成拟胚体并进行集落培养 ,细胞化学染色和RT PCR鉴定造血前体细胞。结果表明 :所建ES细胞系MES 1符合建系标准 ,其体外分化后可在不同阶段的拟胚体中发现多种造血前体细胞的有序出现 ,包括原始红系前体细胞 ,永久红系前体细胞 ,混合集落形成细胞和粒单系集落形成细胞。RT PCR分析显示 ,拟胚体表达多种造血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和造血标记。结论 :自C5 7BL 6小鼠建立的ES细胞系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胚胎造血 造血前体细胞 造血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细胞淋巴瘤独特型DNA疫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凯励 张伟京 +3 位作者 原野 吴英 张明伟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09-615,共7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含人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的DNA疫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 ,为人B细胞淋巴瘤疫苗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PCR方法获得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含人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的DNA疫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情况 ,为人B细胞淋巴瘤疫苗的应用提供基础实验研究资料。本研究通过PCR方法获得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VH)基因片段 ,同时克隆小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3(MCP 3)作为免疫佐剂分子 ,进一步以重组PCR的方法获得MCP 3和VH基因的融合基因片段 ,构建DNA疫苗重组质粒。在体外以瞬时转染的方法证实以融合基因片段作为抗原基因的DNA疫苗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DNA疫苗质粒大量提取后免疫小鼠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抗体生成情况 ,并用LDH释放法测定CTL活性以检测抗独特型细胞免疫。结果表明 ,从接种疫苗第 8周开始小鼠体内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明显升高 ,并且抗体滴度可维持高水平至少至第 2 0周。在DNA疫苗免疫组中 5只免疫小鼠有 3只产生抗体。所诱导的抗体只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独特型抗原 ,而不识别人A5 4 9对照细胞。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未测到明显CTL反应的产生。结论 :以MCP 3与VH的融合作为抗原基因构建的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抗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抗独特型抗体 ,为DNA疫苗临床用于人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了初步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DNA疫苗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VH 肿瘤 免疫反应 淋巴瘤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AGM区永生化MSC样基质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妮 侯春梅 +4 位作者 要晖宇 廖丽 贺文艳 张毅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84-588,共5页
为了探讨小鼠胚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微环境对胚胎造血的作用,分离鉴定小鼠背主动脉(dorsalaorta,DA)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样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like stromal cells,MSC like stromal cells... 为了探讨小鼠胚胎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微环境对胚胎造血的作用,分离鉴定小鼠背主动脉(dorsalaorta,DA)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样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like stromal cells,MSC like stromal cells)并研究其生长特性、表面标志和间质分化能力。取E11.5小鼠胚胎,分离获得DA区细胞,转染质粒pSV3neo-SV40,筛选具有G418抗性的阳性细胞,挑取成纤维样细胞,传代培养并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关表面标志,诱导其向脂肪、成骨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20个细胞克隆多为成纤维样细胞。mDAF3和mDAF18可在体外传代50代以上,稳定表达G418抗性,细胞倍增时间约为24小时,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其表达CD29、CD44、CD105、Sca-1,弱表达CD34,CD45和CD31。结论:永生化的mDAF3和mDAF18具有MSC的表型特征和分化功能,提示小鼠胚胎DA区可能存在MSC,小鼠胚胎DA区MSC样基质细胞可为研究基质微环境对胚胎造血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支持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区 DA区 间充质干细胞 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新龙 刘兵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101-1105,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除了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节、多向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的特性外,还具有特异迁移到损伤和肿瘤部位的特性。然而,对于MSC迁移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因此深入理解MSC迁移的机制,有望发展新的治... 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除了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节、多向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的特性外,还具有特异迁移到损伤和肿瘤部位的特性。然而,对于MSC迁移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因此深入理解MSC迁移的机制,有望发展新的治疗肿瘤的策略,如利用MSC特异迁移到肿瘤部位的特性携带抗肿瘤蛋白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等。本文主要从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Toll样受体等介导的MSC体外迁移等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迁移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 武文卿 +5 位作者 丁丽 刘元林 毛宁 张毅 朱恒 宁守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4-589,共6页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的研究
8
作者 刘刚 张毅 +3 位作者 刘元林 何津 江小霞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 ,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 ,CFC含量和CD34+ 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 ,分别扩增了 12 2 .5± 4 .3,39.6± 2 .7和 11.8± 0 5 2倍 (P <0 .0 5 )。结论 :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扩增 CD34^+细胞 脐血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抑制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英文)
9
作者 李红 郭子宽 +10 位作者 李秀森 江小霞 朱恒 要辉宇 王晓燕 苏永丰 廖丽 刘元林 吴英 张毅 毛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将C57/BL脾脏细胞输注入受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受体小鼠或同时接受密质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细胞表面表达的活性分子。结果模...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将C57/BL脾脏细胞输注入受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建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受体小鼠或同时接受密质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细胞表面表达的活性分子。结果模型经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鼠脾脏CD11b+细胞表达的CD86和CD69减少,提示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度下降。此外,作为一种效应T细胞早期活化和发育的标记,CD3+CD69+细胞/CD3+细胞的比值降低,导致脾内CD3+细胞的绝对和相对数目减少。但是,在同系脾细胞输注模型中,CD11b+细胞表面的CD69和MHCⅡ表达以及CD3+细胞表面的CD69不受影响。结论 MSCs可以分3个阶段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望成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原呈递细胞 免疫调节 体内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以萌 张浩 +10 位作者 廖伟雄 苏祥正 李冀 王克涛 刘元林 毛宁 张毅 张宁 张恭谦 朱恒 李众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冲击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用普通培养液培养,成骨诱导组细胞用经典成骨诱导剂培养,冲击波组细胞用普通培养液... 目的:探讨冲击波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其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用普通培养液培养,成骨诱导组细胞用经典成骨诱导剂培养,冲击波组细胞用普通培养液培养,外加冲击波刺激。刺激后在镜下观察MSC形态;应用CCK-8检测冲击波组细胞和空白对照组MSC增殖能力的变化;第14天和28天分别用碱性磷酸酶和Von Kossa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能力。结果:CCK-8检测发现,冲击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酶和Von Kossa染色结果表明,冲击波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比成骨诱导组要高;空白对照组细胞染色呈现弱阳性。结论:冲击波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bfal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小三 于晓妉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近年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Cbfal是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形成过程中特异性转录调控因子。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al的表达和活化除了通过自身的反馈调控之外,还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及其所激活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成骨细胞内Cbf... 近年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Cbfal是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形成过程中特异性转录调控因子。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Cbfal的表达和活化除了通过自身的反馈调控之外,还受到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及其所激活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成骨细胞内Cbfal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与其转录调控活性的不一致提示,该转录因子的活化主要是通过蛋白修饰以及与其他相关蛋白间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特异性转录因子 CBFAL 成骨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永伟 张晋 +4 位作者 徐曼 赵静 刘元林 张毅 张孝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Wharton's Jelly,WJ-MSCs)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BM-MSC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 目的比较人脐带Wharton'sJelly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Wharton's Jelly,WJ-MSCs)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BM-MSCs)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治疗效果。方法分离鉴定人WJ-MSCs和BM-MSCs;小鼠随机分为MI组、WJ-MSC组、BM-MSC组,每组10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3h后分别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1×106WJ-MSCs和1×106BM-MSCs;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n=8),分离但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3h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小鼠心功能;天狼猩红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MI组相比,WJ-MSC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下降,肺重/体重比下降,心重/体重比下降,心肌间质胶原沉积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J-MSC组上述疗效与BM-MS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静脉移植WJ-MSCs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心脏重塑,其疗效与BM-MSCs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脐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新策略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唐博 朱恒 +1 位作者 周凡 张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3-548,共6页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是目前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的治疗策略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一旦患者被诊断为aGVHD,首...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是目前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的治疗策略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一旦患者被诊断为aGVHD,首选给予类固醇类激素治疗。但是,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则病人预后往往较差。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aGVHD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本文主要就aGVHD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最新策略,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细胞治疗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问题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喜梅 朱恒 +1 位作者 周凡 张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9-554,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各种恶性疾病或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各种恶性疾病或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其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胸腺、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各亚群和B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四个方面对cGVHD的发病机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ptin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宁红梅 张毅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4-237,共4页
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leptin的基本功能是调节能量代谢和摄食,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而脂肪细胞大量存在于骨髓,是造血微环境的基质细胞成分。Leptin及其受体不仅促进正常造血... 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与其受体结合后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leptin的基本功能是调节能量代谢和摄食,主要由脂肪细胞产生,而脂肪细胞大量存在于骨髓,是造血微环境的基质细胞成分。Leptin及其受体不仅促进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且能够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活性。Leptin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又称OB-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上均有表达。此外,leptin在体内能够通过促进微血管的形成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所有这些研究发现提示leptin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阻断leptin与leptin受体的作用可能成为某些白血病治疗的靶点。本文就leptin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leptin及其受体与正常造血、leptin及其受体与AML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LEPTIN受体 造血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来源的小鼠胎肝HPP-CFC肝上皮分化潜能的研究
16
作者 周军年 王韫芳 +11 位作者 要晖宇 贺文艳 陈海旭 李思霆 史岩 施双双 南雪 白慈贤 刘兵 岳文 毛宁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0-839,共10页
为研究胎肝中造血和肝上皮发育的关系,建立了小鼠胎肝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单克隆培养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在造血和肝诱导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单克隆来源的HPP集落细胞向造血和肝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采用... 为研究胎肝中造血和肝上皮发育的关系,建立了小鼠胎肝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单克隆培养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在造血和肝诱导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单克隆来源的HPP集落细胞向造血和肝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采用透射电镜(TEM)、巢式RT-PC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上皮细胞分化标志等方面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部分细胞具有肝细胞特异性的超微结构,并不同程度地表达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CK8,CK18)等肝上皮分化标志,同时还表达间质标志α-SMA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Flk-1.免疫磁珠分选表明:胎肝来源的HPP-CFC主要来自于CD45+细胞,CD45-细胞不具有形成造血细胞克隆的能力.在肝上皮细胞分化潜能上,流式分选获得的CD49f+/Sca-1+细胞与未分选细胞无明显差异.该模型的克隆源性通过细胞混合实验进行证明.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胎肝来源的HPP-CFC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的造血细胞向肝上皮细胞分化的单克隆模型,为研究胎肝中造血和非造血细胞的发育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肝上皮细胞 造血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被引量:43
17
作者 陈健琳 郭子宽 +4 位作者 徐晨 李欲航 侯春梅 毛宁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TGF-Β1 免疫反应 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通路参与小鼠骨实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的分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孔维霞 朱恒 +5 位作者 江小霞 李红 刘元林 吴英 张毅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81-98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骨片法分离培养C57/BL小鼠骨实质来源的MSC;取第4代MSC进行成骨诱导,利用Westernblot检测... 本研究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向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骨片法分离培养C57/BL小鼠骨实质来源的MSC;取第4代MSC进行成骨诱导,利用Westernblot检测在MSC向成骨分化过程中MAPK所包含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 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Jun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和p38通路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以及分别加入3种相应通路抑制剂PD98059、JNKII和SB203580后碱性磷酸酶(ALP)和钙沉积的相应变化。结果表明:MSC在向成骨分化过程中MAPK通路所包括的ERK、JNK和p38通路均发生活化;加入PD98059后,ALP的表达在诱导早期显著提高,而后无显著改变;加入JNKII后不影响ALP和钙的沉积;而加入SB203580后,可显著抑制MSC中ALP的表达和钙的沉积。结论:p38通路在MSC向成骨分化中起正调控作用,ERK通路可能在早期起负调控作用,而JNK通路在其中未见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通路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冷冻保存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秀森 范海涛 +2 位作者 原野 侯春梅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纯化、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在细胞原位冻存后通过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有无变化 ,以探讨这种原位冻存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扩增骨髓MSC ,将培养扩增的细胞用含 ...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纯化、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在细胞原位冻存后通过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有无变化 ,以探讨这种原位冻存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常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扩增骨髓MSC ,将培养扩增的细胞用含 10 %二甲亚砜、3 0 %胎牛血清、DMEM LG的细胞冻存体系 ,以不同的细胞贴壁密度在细胞培养瓶内原位冻存于 -70℃冰箱内。冻存后第 4,8和 12周在 3 8℃至 40℃的水浴中复苏冻存的贴壁细胞 ,通过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其多向分化功能以鉴定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MSC不经消化 ,直接在培养瓶内原位冻存于 -70℃低温冰箱 ,3个月内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 ,细胞仍具有向成骨、脂肪和成软骨细胞多向分化的能力。结论 :体外培养的骨髓MSC原位贴壁冻存于 -70℃ ,至少在 12周内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位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存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朝晖 刘雨潇 +4 位作者 李俊峰 赵岳 刘元林 童英 张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 研究辛二酞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SAHA 4~64 μmol·L-1与OC3/P细胞作用6,12,24或48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目的 研究辛二酞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SAHA 4~64 μmol·L-1与OC3/P细胞作用6,12,24或48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SAHA 4,16和64 μmol·L-1与OC3/P细胞孵育24 h,可引起OC3/P细胞皱缩,细胞贴壁不良,折光率减弱,活细胞数目减少,且随着SAHA浓度升高细胞形态改变更明显。瑞氏吉姆萨染色发现,SAHA 64 μmol·L-1与OC3/P细胞孵育24 h,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质凝集和核固缩。MTT法检测结果表明,SAHA 4~64 μmol·L-1对OC3/P细胞存活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时间和浓度效应关系,其中SAHA 64 μmol·L-1作用 6,12,24和48 h对OC3/P细胞存活的抑制率分别为(7.1±1.9)%,(14.6±2.0)%,(36.8±2.7)%和(83.3±3.0)%(r=0.891,P〈0.05),SAHA 4,8,16,32和64 μmol·L-1作用48 h对OC3/P细胞存活的抑制率分别为(28.8±1.2)%,(34.8±4.3)%,(52.3±2.8)%,(61.3±4.9)%和(83.3±3.0)%(r=0.966,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AHA 4,16和64 μmol·L-1作用48 h均可诱导OC3/P细胞凋亡(P〈0.05,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SAHA 4,16和64 μmol·L-1作用24 h,OC3/P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变化。结论 SAHA可抑制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OC3/P的存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二酞苯胺异羟肟酸 卵巢癌 紫杉醇 耐药细胞OC3 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