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驻京某部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汤芳 吴晓明 +5 位作者 张泮河 李春芝 杨淑梅 左曙青 赵秋敏 曹务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部队 肾综合征出血热 血清抗体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作用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艳楠 童贻刚 +2 位作者 米志强 李璞媛 柏长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1-826,共6页
细菌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或常规消毒剂杀死,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被膜,与其他抗菌物质联用作用效果明显增强。然而,应用噬菌体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同样... 细菌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或常规消毒剂杀死,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可以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被膜,与其他抗菌物质联用作用效果明显增强。然而,应用噬菌体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近几年噬菌体作用于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为临床防控细菌生物被膜感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噬菌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DOX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达龙 吕焕章 +4 位作者 黄丰 尹立新 万永玲 郭军华 吴德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结果 LY980 5 0 3在 4 .0 μmol·L- 1(非细胞毒剂量 )能大部逆转人乳腺癌耐Dox细胞株MCF/Dox对Dox的耐药性 ;药物蓄积实验表明 ,LY980 5 0 3能显著增加MCF/Dox细胞内Dox蓄积 ;10 μmol·L- 1LY980 5 0 3作用 96h能明显抑制MCF/Dox细胞mdr 1基因表达水平。将MCF/Dox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 ,接种后d 4 2 ,合用LY980 5 0 3(2 0 0mg·kg- 1·d- 1×3,ig)的移植瘤体积 (0 .34± 0 .19)cm3较单用Dox的移植瘤体积 (0 .90± 0 .32 )cm3显著缩小。结论LY980 5 0 3在体外及体内均能有效逆转MCF/Dox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芴醇衍生物 LY980503 乳腺癌 多药耐药 细胞株 MCF/DOX 多柔比星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输血感染的HIV/AIDS患者HIV-1耐药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路新利 赵宏儒 +7 位作者 张玉琪 赵翠英 李韩平 白广义 李巧敏 陈志强 李保军 刘丽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经输血感染的HIV-1遗传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其对抗HIV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经输血感染HIV-1的患者37例,从血浆提取HIV-1 RNA,运用RT-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电泳阳性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 目的研究经输血感染的HIV-1遗传基因突变特征,分析其对抗HIV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经输血感染HIV-1的患者37例,从血浆提取HIV-1 RNA,运用RT-PCR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电泳阳性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结果提交到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HIV-1的耐药突变情况。结果 37例患者中共20例发生耐药突变,其中19例为病毒学或免疫学失败。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蛋白酶抑制剂(PIs)位点突变,主要位点突变为V32AV,但未引发PIs耐药。有23例患者发生了反转录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包括M184V、TAMs、Q151M复合体、K103N、Y181C等,其中20例HIV-1遗传基因的突变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发生率为54.1%(20/37)。结论经血液感染HIV-1患者在参加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发生率较高,应适时进行耐药监测,及时更新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突变 抗药性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琪 何诚 +1 位作者 朱虹 端青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 鹦鹉热衣原体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衣原体免疫学机制研究表明其主要引发Thl细胞调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发病率。基因工程疫苗,如重组亚单位苗、核酸疫苗、细茵载体苗等也都在深入研究中。同时,人们也在筛选特异性的抗原,构建各种疫苗载体及选择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鹦鹉热衣原体 疫苗 免疫机制 免疫佐剂 免疫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S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宇 倪兵 +5 位作者 李晋涛 李艳秋 黎万玲 王希良 姜曼 吴玉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1期2932-2933,F003,共3页
目的:克隆表达SARS-CoVS蛋白,构建SARS全长基因疫苗。方法:从SARS病毒的总cDNA中以PCR方法扩增编码人SARS-CoVS1和S2蛋白的编码序列,再将二者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然后进一步将S1和S2连接到pVAX1中。酶切和... 目的:克隆表达SARS-CoVS蛋白,构建SARS全长基因疫苗。方法:从SARS病毒的总cDNA中以PCR方法扩增编码人SARS-CoVS1和S2蛋白的编码序列,再将二者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然后进一步将S1和S2连接到pVAX1中。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采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用Western检测S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方法分别扩增出了1900bp和18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两片段插入pVAX1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经序列测定证实该插入片段为SARS病毒S蛋白编码序列。将重组子转染VeroE6细胞,收集细胞总蛋白,Western检测获得特异蛋白带。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了SARS-CoVS蛋白,为其作为SARS基因疫苗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S蛋白 全长基因 克隆 SARS病毒 基因疫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强制配套安全装备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英 傅江南 +1 位作者 王贵杰 李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随着SARS、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生物的传播,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内建设了大量相关等级的(BSL-2/3)实验室,为防止病原生物研究的扩散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工程案例设计者和建设者对该类实验室配套设... 随着SARS、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生物的传播,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内建设了大量相关等级的(BSL-2/3)实验室,为防止病原生物研究的扩散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工程案例设计者和建设者对该类实验室配套设备情况不了解,不能满足此类实验室零泄漏要求等,造成严重后果并导致了巨大浪费。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和处理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的配套设备常规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近几年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专用设备领域研发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实验室 装备 双扉灭菌器 高效过滤器 传递窗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株的耐药调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达龙 吕焕章 +5 位作者 黄丰 尹立新 万永玲 张秀国 郭军华 吴德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8-780,784,共4页
目的:研究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细胞毒实验显示,4μmol·L-1LY980503能大部分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MCF/ADM和K562/ADM对阿霉素的... 目的:研究本芴醇衍生物LY98050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细胞毒实验显示,4μmol·L-1LY980503能大部分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MCF/ADM和K562/ADM对阿霉素的耐药性,10μmol·L-1LY980503能完全逆转MCF/ADM和K562/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药物蓄积实验表明,LY980503能显著增加MCF/ADM细胞内阿霉素蓄积。结论:LY980503在体外能有效逆转多药耐药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芴醇 多药耐药逆转剂 MCF-7 K562 肿瘤化疗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与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平 钟辉 +6 位作者 石成华 李杰之 张艳红 李楚芳 时运林 马清钧 曹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使用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 (CTB)与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融合蛋白 (AWTE)免疫恒河猴 ,研究其免疫应答并观察对食蟹疟原虫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 0 ,1 4 ,2 8天分别通过鼻腔和肌肉注射免疫恒河猴 ,第 3次免疫后2周 ,抗CTB抗体平均滴度... 使用重组霍乱毒素B亚基 (CTB)与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融合蛋白 (AWTE)免疫恒河猴 ,研究其免疫应答并观察对食蟹疟原虫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 0 ,1 4 ,2 8天分别通过鼻腔和肌肉注射免疫恒河猴 ,第 3次免疫后2周 ,抗CTB抗体平均滴度可达 1∶5 1 2 (鼻腔免疫 )和 1∶1 0 0 0 0 (肌肉免疫 ) ;肌肉免疫后抗疟原虫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鼻腔免疫组。用 1 2 5× 1 0 8个食蟹疟子孢子攻击 ,对照组 5只恒河猴在攻击后 1 0~ 1 4d全部感染 ,其中 1只在攻击后 2 1d死亡 ,另 4只重度感染 ,感染持续 30d以上。鼻腔免疫组的 5只动物均在攻击 2 0d后出现原虫 ,其中 3只轻度感染 ,感染持续 4d后即恢复 ,其余 2只感染持续 36d以上。肌肉注射组 3只未受感染 ,其余 2只在攻击后 1 9d后轻度感染 ,感染 4d后即完全恢复。以上结果表明 ,使用霍乱毒素B亚基为载体蛋白构建的重组疟疾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疫苗 霍乱毒素B亚基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艾滋病治疗药物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岩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抗艾滋病毒药 药物 艾滋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肽库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志国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3年第1期79-83,共5页
噬菌体肽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的建立对许多领域的技术进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噬菌体肽库 构建 筛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对喹啉类抗疟药多药耐药现象及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远国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39-249,共11页
氯喹(CQ)的抗药性在东南亚的泰-柬边境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出现,从这两个地区开始蔓延,至今在世界大多数的疟疾流行区氯喹已失去其一线抗疟药的地位,更令人失望的是对氯喹产生抗药的疟原虫对其它含有喹啉环的抗疟药如甲氟喹、氨酚喹以及... 氯喹(CQ)的抗药性在东南亚的泰-柬边境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出现,从这两个地区开始蔓延,至今在世界大多数的疟疾流行区氯喹已失去其一线抗疟药的地位,更令人失望的是对氯喹产生抗药的疟原虫对其它含有喹啉环的抗疟药如甲氟喹、氨酚喹以及奎宁均产生抗药性(Wernsdorfer,199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药现象 喹啉类抗疟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桂鑫 王海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9年第6期350-354,共5页
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技术作为噬菌体展示和抗体组合文库两种技术的集成,自1990 年建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该技术在抗体基因扩增、载体构建、筛选方法和亲和力成熟等方面的进... 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技术作为噬菌体展示和抗体组合文库两种技术的集成,自1990 年建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的许多领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该技术在抗体基因扩增、载体构建、筛选方法和亲和力成熟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抗体库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dCAM-1分子:免疫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赖燕来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有关MAdCAM 1分子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目前虽属初级阶段 ,但至少已知它与淋巴归巢、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发育、淋巴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本文拟就其上述功能作一讨论。
关键词 MADCAM-1 GALT 分子生物学 免疫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恒河猴试验性繁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岩松 裴相元 +11 位作者 彭传贵 周吉盛 田克恭 耿志贤 李善如 王冬平 江其辉 郑亚平 达文亮 战大伟 于瑞英 张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共8页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 分生 群养 离乳 饲养 生物学特性 次年 恒河猴 观察 人工
全文增补中
丙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系统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旭 程远国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由于缺少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系统,因此对其生活周期、感染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严重阻碍了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制。HCV复制子仅能在Huh7等极少数细胞中短暂复制且量低。1999年建立了亚基因组复制子,使人们有机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缺少丙型肝炎病毒(HCV)细胞培养系统,因此对其生活周期、感染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严重阻碍了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制。HCV复制子仅能在Huh7等极少数细胞中短暂复制且量低。1999年建立了亚基因组复制子,使人们有机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但须人为引入碱基突变。最近建立的全基因组复制子无须引入突变且可形成病毒粒子,是一项重大突破。本文概述了HCV细胞培养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复制子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芋螺毒素研究进展
17
作者 左艳敏 王筱婧 +2 位作者 王东兴 钱秋玉 程远国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7期603-605,共3页
ω-芋螺毒素是自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中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毒素,具有高亲和力、高度专一性的特点。它能特异性地阻断电压敏感型Ca2+通道,在离子通道亚型鉴定、神经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ω-芋螺毒素是自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中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毒素,具有高亲和力、高度专一性的特点。它能特异性地阻断电压敏感型Ca2+通道,在离子通道亚型鉴定、神经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多肽化学、药物药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对其基本组成进行简要介绍,并综述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合成方法两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对当前ω-芋螺毒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芋螺毒素 药代动力学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芋螺毒素药理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筱婧 林焕冰 程远国 《齐鲁药事》 2011年第8期471-474,共4页
ω-芋螺毒素是自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中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毒素。具有分子质量小、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特点。它能特异性地阻断电压敏感型Ca2+通道,在神经生物学中作为分子探针,并在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 ω-芋螺毒素是自海洋腹足纲软体动物芋螺中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毒素。具有分子质量小、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特点。它能特异性地阻断电压敏感型Ca2+通道,在神经生物学中作为分子探针,并在新药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蛋白质化学、药理学、电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ω-芋螺毒素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芋螺毒素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29对布鲁氏菌侵袭和巨噬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小艳 赵忠鹏 +1 位作者 张良艳 王希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CIP29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巨噬细胞凋亡和布鲁氏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细胞中获取CIP29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质粒载体pET28a和eGFP,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IP29和真核表达质粒eGFP-CIP29,原核表达质粒用于制... 目的研究CIP29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对巨噬细胞凋亡和布鲁氏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细胞中获取CIP29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质粒载体pET28a和eGFP,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IP29和真核表达质粒eGFP-CIP29,原核表达质粒用于制备CIP29抗体,用于后续CIP29蛋白的检测;真核表达质粒用于转染巨噬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IP29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Annexin-Ⅴ/PI双染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布鲁氏菌侵袭试验检测其对布鲁氏菌入侵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获得了CIP29基因,构建的表达质粒pET28a-CIP29和eGFP-CIP29经测序和双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将pET28a-CIP29转化BL21中,CIP29蛋白得到了表达,制备了特异性抗体,经ELISA检测效价达1∶25600。进一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eGFP-CIP29,转染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其定位于核内,但也有部分扩散之胞质中,CIP29可诱导细胞的凋亡,但对布鲁氏菌侵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获得CIP29重组蛋白,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CIP29瞬时高表达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CIP29 布鲁氏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抗肿瘤药物偶合物的组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瑾 马红霞 程远国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多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可通过靶向分子及肿瘤细胞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显著减少传统药物全身毒副作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 多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可通过靶向分子及肿瘤细胞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显著减少传统药物全身毒副作用,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的组成及近几年来的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HPMA-抗肿瘤药物偶合物 靶向药物 药物运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