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免疫激发针对肾母细胞瘤CTL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政 段跃强 +2 位作者 罗德炎 王希良 刘贵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4,259,共4页
目的将鼠源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针对肾母细胞瘤CTL效应。方法人工合成WT1基因一段序列,含有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 目的将鼠源肾母细胞瘤WT1基因一段序列(WT1y)构建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小鼠和体外细胞模型初步研究所激发的针对肾母细胞瘤CTL效应。方法人工合成WT1基因一段序列,含有HLA-A*2402锚定残基的9个氨基酸。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WT1y。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分离脾淋巴细胞,FCM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CD8;将分离的脾淋巴细胞与小鼠肾母细胞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其体外溶解组织相容性抗原型别一致的外源性靶细胞能力。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免疫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体外具有较强溶解靶细胞的功能。结论WT1基因的DNA疫苗初步研究具有很强的CTL效应,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 小儿肾母细胞瘤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小鼠小肠微皱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洁 高杰英 +2 位作者 常昕 赵新荣 胡白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小肠Peyer’s集合淋巴小结滤泡相关上皮中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表面特性。方法 常规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免疫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微皱褶细胞的粘膜面具有许多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和微皱... 目的 观察正常小鼠小肠Peyer’s集合淋巴小结滤泡相关上皮中微皱褶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表面特性。方法 常规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免疫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结果 微皱褶细胞的粘膜面具有许多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和微皱褶 ,基部胞膜向顶部呈穹隆状突起 ,形成“口袋”样结构 ,其内含有B、T淋巴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顶部胞质内终末网不发达 ,有许多小泡 ;荆豆凝集素UEA 1可特异性地与微皱褶细胞结合。结论 微皱褶细胞是分布于Peyer’s集合淋巴小结圆顶区表面滤泡相关上皮中的一种特化的上皮细胞 ,利用标记的凝集素UEA 1可作为鉴别微皱褶细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皱褶细胞 M细胞 Peyer's集合淋巴小结 PP结 荆豆凝集素UEA-1 淋巴细胞 免疫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双价痢疾工程菌苗不同粘膜免疫途径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辉 高杰英 +4 位作者 石辛甫 邢丽 彭虹 舒翠莉 陈志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途径、接种剂量及侵袭蛋白表达对两株双价痢疾工程菌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滴鼻、灌胃和对照组 ,分别以不同剂量免疫 3次 ,间隔 2周 ,3次免疫后 7d收集血清、小肠、鼻咽、肺、阴道冲洗液 ,EL 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 目的探讨免疫途径、接种剂量及侵袭蛋白表达对两株双价痢疾工程菌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滴鼻、灌胃和对照组 ,分别以不同剂量免疫 3次 ,间隔 2周 ,3次免疫后 7d收集血清、小肠、鼻咽、肺、阴道冲洗液 ,EL 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福氏、宋内氏 L PS- Ig A和 Ig G。结果 4× 10 7CFU菌苗经鼻途径免疫即可诱导多个粘膜部位以及血清双价特异性抗体显著增高 ;菌苗剂量增加 2 0、2 0 0倍时经灌胃免疫诱发较为局限的粘膜特异性抗体增高。结论鼻粘膜免疫不仅诱导多个粘膜部位 (特别是生殖道 )以及系统免疫的抗体反应 ,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菌苗 侵袭蛋白 滴鼻免疫 灌胃免疫 细菌性痢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基因免疫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
4
作者 刘楠 孙秉中 +4 位作者 冯琦 高杰英 罗振革 彭虹 刘永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 研究 bcr- abl融合基因免疫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 ia CML )中的作用以及探讨CML 基因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设计两条引物扩增 bcr-abl融合位点两侧约 490 bp大小的 c DN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 ,将其克隆... 目的 研究 bcr- abl融合基因免疫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 ia CML )中的作用以及探讨CML 基因免疫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设计两条引物扩增 bcr-abl融合位点两侧约 490 bp大小的 c DN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 ,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通过电穿孔法转染至 p815细胞 ,应用 G418筛选建立稳定的靶细胞 ,同时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肌肉免疫 BAL B/ c小鼠以获取特异的效应细胞 ,乳酸脱氢酶 (L DH)法检测特异性杀伤率 .结果  1PCR扩增出可用于基因免疫的位于 bcr- abl融合基因位点两侧的490 bp大小的 c DNA,序列测定除第 45 2位碱基 C突变为 T外其余序列均正确 ;2构建了重组真核高效表达载体 ,命名为pc DNA/ bcr- abl;3G418梯度筛选建立了稳定表达该融合基因的细胞系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到该细胞系有 bcr- abl m RNA水平的表达 ;4bcr- abl基因免疫后的小鼠能有效诱导出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cyte,CTL) .结论 位于融合位点两侧的 bcr- abl基因肌肉免疫小鼠能够诱导特异性 CTL ,杀伤 b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ABL 电穿孔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肿瘤 白血病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N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5
作者 王英 王希良 +4 位作者 曾政 田光 赵光宇 石辛甫 马丽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选取SARS CoVN蛋白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N ,并在体外转染COS 7细胞的基础上免疫Balb/c小鼠 ,测定血清总IgG水平及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感染SARS病毒的VeroE6细胞中扩增得到约 12 6 9b... 目的 选取SARS CoVN蛋白编码基因为研究对象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N ,并在体外转染COS 7细胞的基础上免疫Balb/c小鼠 ,测定血清总IgG水平及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感染SARS病毒的VeroE6细胞中扩增得到约 12 6 9bp的片段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N ,转染COS 7细胞后 ,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 ;免疫Balb/c小鼠后 ,用ELISA方法测血清总IgG水平 ,MTS/PES比色法测定脾T淋巴细胞增殖 ,ELISPOT法测定CD8+ T淋巴细胞的活性。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 ,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 ;细胞免疫化学鉴定结果显示 :重组质粒可在COS 7细胞中表达有免疫原性的SARS CoVN蛋白 ;免疫小鼠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滴度的抗体 ;T淋巴细胞增殖及CTL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SARS CoV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 真核表达质粒 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痢疾候选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粘膜免疫应答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亚东 高杰英 +3 位作者 彭虹 邢丽 曾关富 刘育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痢疾疫苗诱导粘膜产生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提供免疫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本室构建的两株福氏2a、宋内氏双价痢疾候选疫苗FS-2117与FS-5416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分离小鼠PP结(Pe... 目的探讨痢疾疫苗诱导粘膜产生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提供免疫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本室构建的两株福氏2a、宋内氏双价痢疾候选疫苗FS-2117与FS-5416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分离小鼠PP结(Peyerspatches)与脾脏中的CD4+T细胞并以MTT法检测其对疫苗不同抗原成分的增殖反应。结果(1)口服痢疾疫苗可诱导PP结中的CD4+T细胞产生显著的增殖反应,而未对脾脏中的CD4+T细胞产生刺激作用;(2)皮下注射痢疾疫苗能使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产生显著的增殖反应,但未见PP结中的CD4+T细胞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3)痢疾疫苗可能有多种抗原成分参与了刺激肠粘膜PP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口服痢疾候选疫苗可有效地诱导肠道粘膜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产生可能依赖多种抗原成分的共同作用。PP结中CD4+T细胞的特异性活化可能是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疫苗 细菌性痢疾 肠粘膜 免疫学
原文传递
中和性马抗体对SARS-CoV感染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倪兵 王希良 +12 位作者 王莉 赵光宇 石辛甫 张松乐 张良艳 罗德炎 黎万玲 姜曼 毛丽伟 何仰东 肖宇 高闻达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马抗SARSCoV中和性抗体是否对SARSCoV感染有防治作用。方法用SARSCoV(BJ01株)免疫马匹,从免疫马血清中制备IgGs及其F(ab’)2片段。通过细胞病变法(CPE)、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在体外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检测F(ab’)2... 目的探讨马抗SARSCoV中和性抗体是否对SARSCoV感染有防治作用。方法用SARSCoV(BJ01株)免疫马匹,从免疫马血清中制备IgGs及其F(ab’)2片段。通过细胞病变法(CPE)、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在体外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检测F(ab’)2片段对SARSCo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作用。再在Balb/c小鼠体内模型中,用CPE法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该抗体的保护性效应。结果CPE、MTT和PFU三种方法证实来自三匹马的血清F(ab’)2的中和滴度均达到1∶1600以上。体内实验证实,50μg的F(ab’)2片段可以完全中和1×104TCID50SARSCoV。结论马抗SARSCoV抗体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中和SARSCoV和预防其感染宿主细胞,为马抗体将来在大的灵长类动物或人体内进行实验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抗血清 免疫 中和抗体 SARS-C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岚 高杰英 +1 位作者 张德添 周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观察抗痢疾杆菌膜蛋白IpaB和LPS的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膜抗原的单抗处理痢疾杆菌后进行HeLa细胞入侵及阻断实验,观察不同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的作用。结果:观察到抗菌膜蛋白IpaB的单抗和... 目的:观察抗痢疾杆菌膜蛋白IpaB和LPS的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HeLa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膜抗原的单抗处理痢疾杆菌后进行HeLa细胞入侵及阻断实验,观察不同膜抗原单抗对痢疾杆菌入侵的作用。结果:观察到抗菌膜蛋白IpaB的单抗和LPS的单抗均不能阻断细菌的入侵且能促进细菌的入侵,单抗作用后受感染的HeLa细胞胞内肌动蛋白极性分布现象更为显著,入侵的细菌数量明显增多。结论:提示痢疾杆菌的膜蛋白和LPS单抗所识别的表位,均具有使细胞骨架发生改变、调节S.flexneri2a 12菌进入HeLa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 HELA细胞 痢疾杆菌 抗原 细胞骨架 LPS 观察 入侵 细菌数量 菌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价志贺菌苗滴鼻免疫对小鼠NALT、GALT和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3 位作者 彭虹 徐辉 邢丽 石辛甫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9-203,共5页
本文是探讨滴鼻免疫对NALT、GALT和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及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周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 本文是探讨滴鼻免疫对NALT、GALT和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及淋巴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FSM 2 117或FS 5 416 4× 10 7CFU/只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 ,间隔 2周 ,3次免疫后 7d活杀 ,分离NALT、鼻通道、脾、小肠PP及MLN淋巴细胞 ,采用BA ELISPOT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LPSIgA和IgG分泌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是两株菌苗经鼻内免疫都诱发了NALT、NP、GALT内 (PP、MLN、LPL )以及代表系统免疫反应的脾淋巴细胞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LPSIgA、IgG ASC的显著增加 (P <0 0 1) ;NALT、NP和PP淋巴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 ,其中以CD4+T细胞增加为主 ;FSM 2 117免疫组的脾细胞中B2 2 0 +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而FS 5 416免疫组的脾细胞中CD3+T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说明两株菌苗经鼻粘膜免疫均可诱导鼻粘膜局部、GALT及系统免疫反应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志贺菌苗 滴鼻免疫 NALT GALT 脾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双价志贺疫苗滴鼻免疫小鼠后粘膜免疫与系统免疫应答持续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舒翠莉 高杰英 +3 位作者 彭虹 王华 陈洁 石辛甫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0,共3页
本文探讨双价志贺疫苗滴鼻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变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PBS、FSM-2117和FS-5416(菌量为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次)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间隔2... 本文探讨双价志贺疫苗滴鼻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的变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PBS、FSM-2117和FS-5416(菌量为5×106、1×107、4×107和4×107CFU/只/次)经滴鼻途径免疫小鼠.间隔2周,4次免疫后7、30和90d活杀,收集鼻咽、肺、肠、生殖道冲洗液和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LPS IgA和IgG.结果是两株疫苗经鼻内免疫后,诱发鼻咽、肺、胃肠道和生殖道等不同粘膜部位及血清中特异性抗福氏、宋内LPS IgA、IgG的显著增加(P<0.01).特异性抗体水平虽然在免疫后的30、90 d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PBS对照组水平.故认为两株双价志贺疫苗滴鼻免疫小鼠后能有效诱导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并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疫苗 滴鼻免疫 抗原特异性抗体 持续免疫应答 细菌性疾病 粘膜上皮
原文传递
伤寒减毒活疫苗Ty21a免疫前后小鼠肠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华 高杰英 +1 位作者 周洁 李海民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15,共4页
以基因表达谱芯片对Ty2 1a免疫前后小鼠肠细胞 (包括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将 490条经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出的与小鼠Ty2 1a免疫相关的cDNA制备成表达谱芯片 ;利用免疫前后小鼠肠细胞的mRNA... 以基因表达谱芯片对Ty2 1a免疫前后小鼠肠细胞 (包括肠粘膜上皮细胞和肠上皮间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将 490条经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出的与小鼠Ty2 1a免疫相关的cDNA制备成表达谱芯片 ;利用免疫前后小鼠肠细胞的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 ,将Cy3和Cy5两种荧光分别标记到两种组织的cDNA上 ,制备成cDNA探针 ,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 ,单点重复 2次实验 ,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判定基因是否在上述两种细胞群中有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 98条 ,其中 92条为表达上调基因 ,6条为表达降低基因。提示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高通量进行基因表达模式研究的方法 ,可同时定量研究大量的基因表达水平 ,从而鉴定可能参与免疫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矩阵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TY21A 肠细胞 免疫 伤寒减毒活疫苗
原文传递
双价志贺菌苗灌胃免疫小鼠后肠粘膜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辛甫 彭红 +3 位作者 徐辉 邢丽 陈志华 高杰英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25,共4页
为了观察两株福氏、宋内双价志贺菌苗 (Ipa ,Ipa+ )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及为研制有效腹泻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应用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BA ELISPOT方法 ,检测了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gutasso ciated... 为了观察两株福氏、宋内双价志贺菌苗 (Ipa ,Ipa+ )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及为研制有效腹泻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应用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BA ELISPOT方法 ,检测了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gutasso ciatedlymphoidtissues ,GALT )中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 (Payer’spatches ,PP )、肠系膜淋巴结 (mesentericlymphoidnode ,MLN )T淋巴细胞亚群和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变化 (ASC )及小肠局部和系统的特异性抗体变化。发现两株双价菌苗株均可引起肠粘膜GALT诱导部位CD4+ 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分泌细胞明显升高 ;同时局部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说明双价志贺菌苗灌胃免疫小鼠后 ,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早期以体液免疫为主 ,灌胃不仅可诱导局部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也可诱导系统的抗体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志贺菌苗 GALT T细胞亚群 ASC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灌胃 肠粘膜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微皱褶细胞(M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洁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粘膜病原体侵入机体的过程是病原体与粘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 :位于淋巴滤泡上皮中的特化的粘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 (M细胞 )是大多数粘膜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靶细胞。本文对M细胞的存在部位、起源发育。
关键词 粘膜 微皱褶细胞 M细胞 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伤寒减毒活疫苗Ty21a免疫后小鼠小肠微皱褶细胞数量变化的观测
14
作者 陈洁 高杰英 +2 位作者 彭虹 舒翠莉 王华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3,106,共3页
本文拟建立一种分离滤泡相关上皮 (FAE )的稳定方法 ,并对微皱褶细胞 (M细胞 )的可诱导性作初步探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1或 2 2只 ,以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Payer结中的FAE ... 本文拟建立一种分离滤泡相关上皮 (FAE )的稳定方法 ,并对微皱褶细胞 (M细胞 )的可诱导性作初步探讨。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11或 2 2只 ,以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采用Percoll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小肠Payer结中的FAE ,经荧光标记的凝集素 (UEA1 FITC )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伤寒沙门菌Ty2 1a免疫组与PBS对照组之间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说明伤寒沙门菌Ty2 1a可诱导微皱褶细胞 (M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减毒活疫苗 TY21A 小肠 微皱褶细胞 数量变化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小鼠Semcap2在HeLa细胞的表达及对派伊尔结淋巴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王华 高杰英 +3 位作者 彭虹 石辛甫 易绍琼 王岚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5-375,共1页
RT PCR扩增获得mSemcap2全长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用DNA重组法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1 Semcap2。将重组质粒利用电穿孔法转入HeLa细胞中 ,通过G4 18进行压力筛选。稳定表达mSemcap2的细胞株与PP结 (Peyer... RT PCR扩增获得mSemcap2全长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用DNA重组法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1 Semcap2。将重组质粒利用电穿孔法转入HeLa细胞中 ,通过G4 18进行压力筛选。稳定表达mSemcap2的细胞株与PP结 (Peyer’spatch )淋巴细胞共培养 2d后通过FACS观察其对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是mSemcap2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成功的表达。稳定表达mSemcap2基因的细胞株可改变与之共培养的PP结淋巴细胞的表型 ,使B2 2 0 + 细胞增多。说明mSemcap2分子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相关 ;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获得为深入研究mSemcap2的功能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Semcap2 HELA细胞 真核表达 PP结 淋巴细胞表型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以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小儿肾母细胞瘤新型疫苗的研制
16
作者 王政 段跃强 +2 位作者 罗德炎 王希良 刘洲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对小儿肾母细胞瘤以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新型疫苗进行初步研究,为该肿瘤的治疗以及替代手术后放疗和化疗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编码小儿肾母细胞瘤WT1表位肽HLA-A*2402、HLA-A*2402x,将其融合到乙型肝炎... 目的对小儿肾母细胞瘤以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新型疫苗进行初步研究,为该肿瘤的治疗以及替代手术后放疗和化疗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编码小儿肾母细胞瘤WT1表位肽HLA-A*2402、HLA-A*2402x,将其融合到乙型肝炎核蛋白基因片段上,运用棒状杆菌表达系统对融合蛋白进行表达。结果细胞病变显示病毒重组,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的表达,电镜下可观察到目的蛋白。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WT1表位肽HLA-A*2402、HLA-A*2402x融合到乙型肝炎核蛋白基因片段上可以产生融合病毒样颗粒,该融合蛋白的制备将为小儿肾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 疫苗 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