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正压式防护口罩对微生物气溶胶防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柯 胡凌飞 +4 位作者 靳爱军 李劲松 曹杰 李娜 李光熙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研究一种正压送风式防护口罩对病毒和细菌气溶胶的防护效果。方法制备粘质沙雷菌和噬箘体ΦX174悬液,分别作为细菌和病毒的替代物,发生微生物气溶胶,用空气动力学粒子分析仪检测粒子直径,用Andersen六级采样器采集微生物气溶胶样本... 目的研究一种正压送风式防护口罩对病毒和细菌气溶胶的防护效果。方法制备粘质沙雷菌和噬箘体ΦX174悬液,分别作为细菌和病毒的替代物,发生微生物气溶胶,用空气动力学粒子分析仪检测粒子直径,用Andersen六级采样器采集微生物气溶胶样本,检测正压式防护口罩在不同送风气流的条件下对微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结果实验所发生的粘质沙雷菌和噬箘体ΦX174的气溶胶粒子数量中值直径为1.8μm左右,该正压式防护口罩对气溶胶总粒子和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防护效率均达到99%以上,送风气流对该正压式防护口罩的微生物气溶胶防护效率有显著影响,气流速度越大,防护效率越高。结论该正压式防护口罩对细菌和病毒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使用该正压式防护口罩时应尽可能选择使用较高的送风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式 防护口罩 微生物气溶胶 防护效率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L-4实验室设施和关键设备生物防护风险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凌飞 靳爱军 +4 位作者 张柯 刘波波 杜涛 李劲松 李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在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BSL-4)实验室内,用生物学方法对实验室设施和关键设备进行气溶胶防护效果测试,为BSL-4实验室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用粘质沙雷菌和噬菌体ΦX174代替高致病性微生物发生气溶胶,通过安德森采样器定... 目的在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BSL-4)实验室内,用生物学方法对实验室设施和关键设备进行气溶胶防护效果测试,为BSL-4实验室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方法用粘质沙雷菌和噬菌体ΦX174代替高致病性微生物发生气溶胶,通过安德森采样器定量采样法来测试设施和关键设备的生物防护效果。结果所测试的设施设备对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达到99.9%以上,其中气密门和正压防护服在模拟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依然达到超过99.99%的防护效率。结论在所测试的BSL-4实验室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发生生物泄漏风险的概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微生物气溶胶 风险评估 设施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L-3实验室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对室内环境生物污染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靳爱军 胡凌飞 +4 位作者 张柯 杜涛 刘波波 李劲松 李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对BSL-3实验室内常见的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进行模拟,定量研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析各种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为相关实验操作的风险评估和人员防护提供参考。方法用粘质沙雷菌和噬菌体ΦX174作为替代微生物,在BSL-3实验室对6... 目的对BSL-3实验室内常见的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进行模拟,定量研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分析各种实验活动的风险程度,为相关实验操作的风险评估和人员防护提供参考。方法用粘质沙雷菌和噬菌体ΦX174作为替代微生物,在BSL-3实验室对6种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进行模拟,通过空气和表面采样检测,对实验活动的生物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6种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都会产生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气溶胶。注射攻毒实验动物意外喷出可产生浓度达10~4 CFU/m^3的气溶胶,培养瓶意外坠落和冻干粉意外洒落产生的气溶胶浓度可达103 CFU/m^3(PFU/m^3),吹吸混匀、离心时离心管破裂及超声裂解产生的气溶胶浓度为10~100 CFU/m^3(PFU/m^3)。结论 BSL-3实验室内实验活动及意外事故产生的气溶胶浓度不可忽视,会引发生物污染与人员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L-3实验室 微生物气溶胶 实验操作 意外事故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S_IME307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分析
4
作者 王灿 刘慧莹 +4 位作者 高明明 米丽媛 喻鑫婷 米志强 柏长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45-2056,共12页
目的以实验室保存菌株Pa175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噬斑法分离并鉴定噬菌体;PEG8000浓缩NaCl沉淀法纯化噬菌体;蔗糖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噬菌体,经... 目的以实验室保存菌株Pa175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噬斑法分离并鉴定噬菌体;PEG8000浓缩NaCl沉淀法纯化噬菌体;蔗糖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噬菌体,经磷钨酸负染染色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蛋白酶K/SDS法提取噬菌体DNA,对提取的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1株裂解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S_IME307,该噬菌体可以形成透明且有晕环的噬菌斑,全基因组大小为51545 bp。透射电镜结果显示vB_PaS_IME307的头部呈正二十面体形状,直径(66±2)nm,尾长(116±2)nm;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噬菌体为Mccleskeyvirinae病毒属,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vB_PaS_IME307在pH=4.0~11.0、60℃以下能够保持较高活性,感染周期约为60 min,其中包括10 min潜伏期和50 min暴发期,其暴发量为150 PFU/cell。结论噬菌体vB_PaS_IME307具有宿主特异性,对温度和pH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具有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及其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屠叶清 郑蕊 +1 位作者 罗德炎 王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60,共5页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是一类主要在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蛋白,其碳水化合物识别域可与多种病原体结合。近年随着人们对病毒感染免疫研究的深入,DC-SIGN在其中扮演的多方面作用逐渐被挖掘。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分子,DC-SIGN在固有免疫... 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是一类主要在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的跨膜蛋白,其碳水化合物识别域可与多种病原体结合。近年随着人们对病毒感染免疫研究的深入,DC-SIGN在其中扮演的多方面作用逐渐被挖掘。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分子,DC-SIGN在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介导病毒顺式和反式感染。本文从DC-SIGN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配体入手,介绍其在不同物种中的同源物,最后综述其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研究和治疗DC-SIGN相关病毒感染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凝集素 DC-SIGN(CD209) 流感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恙虫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牛华 熊小路 辛德莉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6期490-493,共4页
恙虫病是经恙螨叮咬传播,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精确和快速的实验室诊断... 恙虫病是经恙螨叮咬传播,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精确和快速的实验室诊断对于恙虫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恙虫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庄滢潭 刘芮存 +6 位作者 陈雨露 杨岑玥 余岩 王涛 王友亮 宋亚军 滕越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4-222,共19页
极端微生物是指在高/低温、高/低p H、高盐、高压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特殊的生存条件导致其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和代谢途径,并可产生功能特殊的酶类和活性物质.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端微生物作为一类特殊... 极端微生物是指在高/低温、高/低p H、高盐、高压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特殊的生存条件导致其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和代谢途径,并可产生功能特殊的酶类和活性物质.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极端微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在生物医疗、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极端微生物相关研究也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极端环境及极端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回顾,综述了极端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机制及其酶的应用,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极端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此外,由于极端微生物和极端酶的特殊性和高效性,本文还探讨了极端微生物开发过程中的挑战,以及其在航空航天与国防安全领域的综合应用潜力,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微生物 极端酶 极端环境 适应机制 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3种MALDI-TOF MS微生物鉴定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柳婷婷 夏苏苏 +4 位作者 宋合兴 佟雪梅 辛文文 王景林 康琳 《军事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目的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3个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MS(包括IVD和RUO)、德国布鲁克公司的Biotyper和国内融智生物科技公司的QuanID]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鉴定效果。方法采用直涂法... 目的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3个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MS(包括IVD和RUO)、德国布鲁克公司的Biotyper和国内融智生物科技公司的QuanID]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鉴定效果。方法采用直涂法对33个属75个种共121株常见致病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每个菌株做3个平行鉴定。结果QuanID系统对121株菌株的种、属鉴定率分别达98.3%和100%,未鉴定率与鉴定错误率为0。Biotyper系统的种、属鉴定率分别达90.9%和95.9%,未鉴定率为0,鉴定错误率为4.1%。VITEK MS系统的IVD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85.1%和88.4%,未鉴定率为9.1%,鉴定错误率为2.5%。RUO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76.0%和86.8%,未鉴定率为13.2%,鉴定错误率为0.8%。结论QuanID与Biotyper数据库的容量优于VITEK MS,且对致病微生物的种、属鉴定准确率更高。这些数据库在质谱致病微生物学鉴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致病微生物 鉴定 数据库
原文传递
人皮肤微生物对蚊虫嗅觉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红霞 赵腾 +1 位作者 吴家红 李春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8,共5页
蚊虫是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蚊虫防制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皮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对蚊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望为蚊虫控制提供新方法。本文就人皮肤微生物的组成、... 蚊虫是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媒介。蚊虫防制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皮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对蚊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有望为蚊虫控制提供新方法。本文就人皮肤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产生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对蚊虫嗅觉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新型蚊虫驱避剂和引诱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嗅觉行为 人皮肤微生物 挥发性物质 引诱
原文传递
山东省部分地区媒介蜱类携带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程 张明珠 +10 位作者 叶润泽 王宁 王百惠 林哲韬 王晓阳 刘婧 徐晴 高婉迎 崔晓鸣 赵琳 曹务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10-218,共9页
为探究山东省部分地区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本研究对2021—2022年在山东省7个地区采集的游离和寄生蜱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5种常见蜱传病原体进行PCR检测,统计其病原体的自然携带情况,并对阳性样本的病原体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为探究山东省部分地区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本研究对2021—2022年在山东省7个地区采集的游离和寄生蜱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并对5种常见蜱传病原体进行PCR检测,统计其病原体的自然携带情况,并对阳性样本的病原体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蜱虫样本包括2属4种,分别包括长角血蜱145只、嗜群血蜱2只、铃头血蜱2只和血红扇头蜱5只。PCR检测结果显示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34份,总阳性率为22.08%;携带无形体样本29份,总感染率为18.83%;泰勒虫和伯氏疏螺旋体总感染率分别为5.84%和0.65%,所有样本均没有检测到回归热螺旋体感染。结果提示,长角血蜱为山东省内优势蜱种,不同蜱种内存在较高病原体感染率,应加强当地对蜱虫监测和防控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原体 分子流行病学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缺失株体外生物学特性和对小鼠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鹏博 陆灏 +7 位作者 曹超越 蒋南 张丽丽 赵月峨 鹿建春 周冬生 胡凌飞 杨文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探索caf1基因缺失对鼠疫耶尔森菌体外生物学特性与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12a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缺失株,并通过PCR技术对caf1基因缺失验证.比较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缺失株和野生株201在生... 目的探索caf1基因缺失对鼠疫耶尔森菌体外生物学特性与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12a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缺失株,并通过PCR技术对caf1基因缺失验证.比较鼠疫耶尔森菌caf1基因缺失株和野生株201在生长速率、液体培养状态、聚集情况等体外生物学特性和对小鼠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CR扩增结果证实,caf1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体外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与野生株相比,caf1基因缺失株的形态学和生长速率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自凝聚率升高.肺递送途径LD50分析表明,caf1的缺失导致鼠疫耶尔森菌气溶胶感染小鼠半数致死剂量显著降低.结论不同途径感染结果表明,caf1基因缺失株相较于野生株,在肺递送、滴鼻、皮下、尾静脉注射4种途径下对BALB/c小鼠的毒力均降低.caf1基因的缺失导致鼠疫耶尔森菌自凝聚率升高,对BALB/c小鼠致病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菌 caf1基因 CRISPR/Cas12a 毒力 自凝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中溴氰菊酯和生物丙烯菊酯抗性发展与击倒抗性基因频率之间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锋林 李春晓 +1 位作者 董言德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使用溴氰菊酯和生物丙烯菊酯对采自北京的淡色库蚊蚊株进行抗药性筛选,筛选时,4龄幼虫被置于LC 50浓度值的水体中饲养。经过7代的不间断筛选,蚊虫对溴氰菊酯和生物丙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12.9倍和4.8倍,对应敏感株,抗性倍数分别为... 使用溴氰菊酯和生物丙烯菊酯对采自北京的淡色库蚊蚊株进行抗药性筛选,筛选时,4龄幼虫被置于LC 50浓度值的水体中饲养。经过7代的不间断筛选,蚊虫对溴氰菊酯和生物丙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上升了12.9倍和4.8倍,对应敏感株,抗性倍数分别为217.8倍和41.6倍。PCR检测结果显示,kdr抗性基因的频率在逐代上升。F 7代时,溴氰菊酯筛选株和生物丙烯菊酯筛选株的kdr抗性基因频率已分别上升至98.96%和97.87%。结果表明,Phe1014的抗性纯合子频率和抗性杂合子频率均与LC 50值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本文证明了高浓度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筛选会使Phe1014突变频率快速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溴氰菊酯 生物丙烯菊酯 杀虫剂 抗药性 击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微生物气溶胶杀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于龙 李娜 +5 位作者 靳爱军 张柯 胡凌飞 李亮亮 曹杰 于洋 《中国消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2-904,908,共4页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气溶胶的灭活效果。方法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在密闭气溶胶暴露柜内分别发生细菌和病毒气溶胶,采用六级Andersen采样器采集柜内空气,评价该空气消毒机对人工发生的细菌和病毒气溶胶的灭活...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气溶胶的灭活效果。方法使用气溶胶发生器在密闭气溶胶暴露柜内分别发生细菌和病毒气溶胶,采用六级Andersen采样器采集柜内空气,评价该空气消毒机对人工发生的细菌和病毒气溶胶的灭活效果。结果该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噬菌体Phi X174气溶胶的净化效率(除菌率)分别为99.98%、99.98%和99.95%。结论该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对密闭空间内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气溶胶灭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空气消毒机 微生物气溶胶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丽 邵宗体 +12 位作者 段兴德 江佳富 贾娜 张云 何志海 李玉琼 刘正祥 浦恩念 陈星 刘洪波 蒋宝贵 高子厚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7-864,共8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小型兽类 无形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IMA模型的南京地区蚊虫侵害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燕群 张守刚 +6 位作者 陆墨原 张艳 潘衍宇 王冲 吴起新 姚美雪 李成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基于南京地区蚊虫侵害密度,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方法,为进一步防控蚊媒病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2019年蚊虫密度进行预测。结果:拟合后的预测模型为ARIM... 目的:基于南京地区蚊虫侵害密度,建立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方法,为进一步防控蚊媒病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2019年蚊虫密度进行预测。结果:拟合后的预测模型为ARIMA(2,1,0)(1,1,0)_(12),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模型预测拟合后R^(2)=0.907。结论:模型预测的拟合效果较好,说明ARIMA模型适用于开展蚊虫侵害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侵害 季节性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北部地区家畜无形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明国 江佳富 +7 位作者 高子厚 贾娜 汤丽 何志海 张青 张云 王帆 杜春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8-684,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家畜无形体感染状况,为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15个县市采集部分家畜血液样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测定扩得基因片段DNA序列并对其做同源性比对,以确定...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家畜无形体感染状况,为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15个县市采集部分家畜血液样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测定扩得基因片段DNA序列并对其做同源性比对,以确定无形体种类。结果共采集1791头牛、羊、犬、马、驴的血样,PCR扩增阳性503份,其中牛、羊和犬的阳性率分别为41.08%(228/555)、38.10%(240/630)、6.29%(35/556)。测定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73株序列(14.51%)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226株序列(44.93%)属绵羊无形体(A.ovis),137株序列(27.24%)属边缘无形体(A.marginale),48株序列(9.54%)属血小板无形体(A.platys),16株序列(3.18%)属牛无形体(A.bovis),3株序列(0.60%)属山羊无形体(A.capra)。其中牛样本检出6种无形体,以边缘无形体为主;羊样本检出5种无形体,以绵羊无形体为主,未检测到山羊无形体;犬样本仅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15个县市中有12个县市的家畜样本检出无形体基因,盈江县阳性率最高(95.65%),主要是边缘无形体。对人致病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基因分别从牛(30份)、羊(8份)、犬(35份)样本检出,对人致病的山羊无形体从3份牛样本检出,这2种人兽共患病原体感染的家畜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德钦和香格里拉地区。结论云南省西北部地区部分县(市)无形体感染的家畜主要是牛、羊,其次是犬,无形体种类丰富,需加强当地人无形体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西北部地区 家畜 无形体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口岸截获的粉蝇属DNA条形码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鹃 邓耀华 +3 位作者 张子龙 赵彤言 李深伟 田桢干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使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干制标本的物种鉴定通常比较困难。本文按照《国境口岸医学媒介昆虫DNA条形码鉴定操作规程》对上海口岸截获的粉蝇属干制标本进行DNA条形码研究。经BOLD System v4比对,结果显示所得序列分别属于5个种:粗野粉... 使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干制标本的物种鉴定通常比较困难。本文按照《国境口岸医学媒介昆虫DNA条形码鉴定操作规程》对上海口岸截获的粉蝇属干制标本进行DNA条形码研究。经BOLD System v4比对,结果显示所得序列分别属于5个种:粗野粉蝇Pollenia rudis、伪粗野粉蝇P.pediculata、游荡粉蝇P.vagabunda、匈牙利粉蝇P.hungarica和Pollenia sp.。引入1条COⅠ序列作为外群对全部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NJ树),结果显示不同物种各自聚为一支。因此,COⅠ条形码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的不足,提高蝇类干制标本鉴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DNA条形码 粉蝇属 国境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辛烯-3-醇对我国稻田区主要媒介蚊种的引诱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春晓 阎婷 +3 位作者 董言德 褚宏亮 黄谊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88-91,共4页
1-辛烯-3-醇对蚊虫等吸血昆虫具有广谱引诱作用。本研究通过调配引诱剂中1-辛烯-3-醇的含量,测试不同1-辛烯-3-醇浓度下引诱剂对我国稻田区主要媒介蚊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现场引诱效果。目的在于提高现有捕蚊装置对三带喙库蚊和中... 1-辛烯-3-醇对蚊虫等吸血昆虫具有广谱引诱作用。本研究通过调配引诱剂中1-辛烯-3-醇的含量,测试不同1-辛烯-3-醇浓度下引诱剂对我国稻田区主要媒介蚊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现场引诱效果。目的在于提高现有捕蚊装置对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引诱能力。结果显示,6.3%~20%1-辛烯-3-醇粉剂均可显著提高捕获器对两种蚊虫的捕获效率,其中15%的浓度可提高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捕获效果达3倍以上,引诱效果明显,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辛烯-3-醇 三带喙库蚊 中华按蚊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耐药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德福 安慧 +10 位作者 张健 赵禹宗 张明 郭佳佳 冯娇 刘雪飞 李春 白凤翎 李钰金 殷喆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1-317,324,共8页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给水产品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临床和养殖业者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耐药性副溶血弧菌的大量出现。耐药性副溶血弧菌可以通过...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给水产品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临床和养殖业者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导致耐药性副溶血弧菌的大量出现。耐药性副溶血弧菌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文献报道关于副溶血弧菌耐药谱分析的较多,但关于耐药基因和相关移动元件、耐药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副溶血弧菌耐药性的情况及其耐药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耐药 质粒 移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对我国三带喙库蚊潜在分布区的预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庆 杜雨彤 +5 位作者 邢丹 贾楠 谢静文 王明 张恒端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03-211,共9页
为探讨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利用MaxEnt模型结合19个与三带喙库蚊生存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对其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其高... 为探讨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利用MaxEnt模型结合19个与三带喙库蚊生存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对其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其高适生区面积266.29万km^(2),中适生区面积153.77万km^(2);在SSP126气候情景模式下,三带喙库蚊高适生区在2021-2040和2041-2060年将分别增加到362.81万和356.67万km2。测试集AUC值为0.978,说明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影响我国三带喙库蚊适生区分布的环境因子中,贡献率前4位的因子为最暖季度降水量(51.6%)、等温性(19.1%)、降水量季节性变化(13.0%)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7.8%);刀切法分析结果显示最暖季度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对三带喙库蚊的分布状况影响最大。预测结果表明,我国三带喙库蚊的适生区有向西北地区扩张的趋势,2041—2060年东南沿海地区三带喙库蚊高适生区将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潜在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