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登才 刘斌 +5 位作者 张丽华 史敏 苏勤军 杨艳丽 钱震 哈英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诊断结核病并有抗酸染色结果的914例(男485例,女429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病理诊断结核病并有抗酸染色结果的914例(男485例,女429例)患者的病理资料。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G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14例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1.95%(292/914)。支气管结核和肠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8.24%(41/85)和58.06%(18/31),高于肺结核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值分别为5.777、7.159,P值均G0.05);结核性胸膜炎(19.78%,18/91)、脊柱结核(16.52%,19/115)和关节结核阳性率(12.00%,6/50)低于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33.33%,72/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676、10.640和8.916,P值均G0.05)。男、女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0.93%(150/485)和33.10%(142/429),性别对抗酸染色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4,P〉0.05)。结论抗酸染色仍是诊断结核病的有效确切手段,病变部位不同,抗酸染色阳性率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染色与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秋菊 刘斌 +4 位作者 邢传平 苏勤军 董亮 钱震 高自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3例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及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的表达,并比较两者不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3例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及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的表达,并比较两者不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SA和CD44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肠黏膜组织和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P<0.05);在结直肠癌中,CD4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χ2=8.375,14.284,7.948,均P<0.05);ESA与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χ2=16.918,15.195,10.395,7.681,均P<0.05);ESA的表达与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4,P=0.000).结论:ESA与CD44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密切相关,同步检测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评价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上皮特异抗原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CD326 CD44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53、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董亮 钱震 +4 位作者 施蓉蓉 张丽华 张登才 马法库 王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19-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53、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onTM法检测13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53、HER-2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37例中,p53、HER-2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53、HER-2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onTM法检测13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53、HER-2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37例中,p53、HER-2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61.3%(84/137)、29.2%(40/137)和76.6%(105/137);p53、HER-2和Ki-67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大体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p53在肿瘤大小、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HER-2在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改良Dukes分期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Ki-67在肿瘤大小、不同浸润深度及改良Dukes分期组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p53与Ki-67呈正相关(r=0.201,P<0.05),Ki-67与HER-2、p53和HER-2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HER-2和Ki-67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有利于对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为今后结直肠腺癌的个性化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癌 P53 HER-2 KI-6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顾立萍 刘斌 +4 位作者 邢传平 高自芳 苏勤军 钱震 董亮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nm t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癌组织中Dnm t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Dnm 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nm t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70例胃癌组织中Dnm t1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Dnm t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各组间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0,P<0.01);低分化腺癌较高分化腺癌组织阳性表达信号明显增强,但在不同分化程度各组间Dnm t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Dnm t1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溃疡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与有无脉管侵犯有关(P<0.05)。结论:Dnm 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Dnm t1蛋白可成为早期诊断胃癌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甲基化转移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与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彩兰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张登才 史敏 钱震 董亮 哈英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和核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肺癌中PgP、ToPo-Ⅱ、GST-π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58...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和核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肺癌中PgP、ToPo-Ⅱ、GST-π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58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1%、79.1%、72.3%;其中ToPo-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织(P<0.05),PgP、GST-π在三种癌中的表达无差异;三种耐药基因的共表达在淋巴结有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而与癌症类型无相关性;Ki-67的表达与三种耐药基因无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的耐药与多种耐药基因蛋白介导有关,联合检测肺癌中多种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对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及防止耐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及CerbB-2、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军平 刘斌 +2 位作者 孟晓燕 杨艳丽 苏勤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81-22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GST-π、Topo-Ⅱ及CerbB-2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GST-π、Topo-Ⅱ及CerbB-2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与肿瘤的Lauren分型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的分化、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g-p、Topo-Ⅱ和GST-π以及检测CerbB-2、ki-67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CERBB-2 KI-67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状棘球蚴病16例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邢传平 刘斌 +2 位作者 李宁 钱震 董亮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53-35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泡状棘球蚴病变组织切片进行CD20、CD3、CD45RA、CD45RO、CD5染色,部分病例做了EMA、CD68、CK标记。结果:泡状棘球蚴病见于肝、脑、肺、胰腺和淋巴结等器官,免疫组化结果提... 目的:探讨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16例泡状棘球蚴病变组织切片进行CD20、CD3、CD45RA、CD45RO、CD5染色,部分病例做了EMA、CD68、CK标记。结果:泡状棘球蚴病见于肝、脑、肺、胰腺和淋巴结等器官,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病变内散在浸润淋巴细胞中有T细胞和B细胞,泡球囊肿内生发上皮与角质膜不表达CK和EMA,增生的组织细胞表达CD68和EMA。结论:泡状棘球蚴病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综合防治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泡状棘球蚴病 临床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钱震 苏勤军 孙晓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探讨DOG1、CD117和CD34等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 目的探讨DOG1、CD117和CD34等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5%和5%。结论 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大大提高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良恶性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指导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表达 临床病理分析 CD117表达 GIST 阳性率 免疫组化检测 CD34 组织学类型 胃肠间质瘤 S-100 辅助诊断 伊马替尼 高敏感性 联合应用 恶性程度 病理意义 靶向药物 SMA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CD44^+/ki-67^-癌干细胞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军平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史敏 钱震 董亮 张彩兰 哈英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3483-3488,共6页
目的:观察CD44+/ki-67-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10例正常肠黏膜,15例腺瘤,59例结直肠癌标本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CD44和ki-67的表... 目的:观察CD44+/ki-67-结直肠癌干细胞的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10例正常肠黏膜,15例腺瘤,59例结直肠癌标本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中CD44和ki-67的表达,定位CD44+/ki-67-肿瘤细胞,观察、计数并与对应的HE染色切片进行形态学比较,讨论CD44+/ki-67-癌干细胞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44+/ki-67-肿瘤细胞的数量占肿瘤细胞0.1%-25.0%,平均5.82%,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体基底膜侧或者在共壁腺体的共壁侧,呈散在分布,核的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较深,胞浆较少,与正常肠黏膜隐窝底部干细胞形态较一致,与肿瘤浸润深度(χ2=1.851,P<0.05)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χ2=-4.113,P<0.01).结论:CD44+/ki-67-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的标志,这为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也是预测肿瘤转移和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细胞周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CD44 KI-67 SW6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震 韩军平 +2 位作者 李金华 周志强 董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288-2290,共3页
目的:探讨DOG1、CD117等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 目的:探讨DOG1、CD117等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SMA、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中DOG1、CD117、CD34阳性率为97.5%、92.5%、80%。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7.5%和5%。结论:DOG1和CD117的联合应用在GIST的诊断中可以提高敏感性,但是DOG1和CD117表达与GIST的危险程度无关。DOG1蛋白是一种较为敏感和特异的GIST辅助诊断抗体,对指导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免疫组化 DOG-1蛋白 CD11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万东君 牛廷献 +3 位作者 王春雨 付学锋 杨艳丽 罗晓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0-42,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中度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按相同的剂量静脉给予内毒素(6μg/kg)制作MODS模型,24h后麻醉处死绵羊,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内毒素致绵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理学变化特征。方法将16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中度海拔组和高海拔组,按相同的剂量静脉给予内毒素(6μg/kg)制作MODS模型,24h后麻醉处死绵羊,观察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中度海拔和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脾脏、肠粘膜均出现明显炎性改变,高海拔MODS组绵羊肺脏、肝脏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中度海拔MODS组。结论高海拔地区MODS的病理损伤较中度海拔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高海拔地区 绵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传平 刘斌 +1 位作者 李天真 董亮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对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本质的认识 ,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对 3例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肿瘤进行多种免疫学标记。结果 :临床上多发于...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对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本质的认识 ,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方法 :对 3例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肿瘤进行多种免疫学标记。结果 :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妇女 ,初始为孤立性无痛性肿块。肿瘤组织由小裂样淋巴细胞、单核样B细胞、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 ,浸润生长 ,形成淋巴上皮病变 ,浸润脂肪组织。免疫组织学染色CD4 5( +)、CD2 0 ( +)、CDw75( +)、轻链κ( +)、λ( +)、bcl- 2 ( +)、CD3( - )、CD4 5RO( - )、EMA( - )。证实肿瘤来源于B细胞。治疗以肿块切除后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为宜。结论 :该肿瘤可发生于正常存在MALT粘膜组织 ,也可发生在正常不存在MALT粘膜器官组织中 ,与感染和自身过度免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瘤 临床病理 误诊 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 被引量:6
13
作者 哈英娣 刘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142-2144,共3页
目的:了解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Ki-67,CD3和CD5,TdT,CD20。结果: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前上纵膈包膜完整的肿... 目的:了解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10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Ki-67,CD3和CD5,TdT,CD20。结果: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前上纵膈包膜完整的肿瘤,由上皮细胞岛和梭形细胞束构成。上皮细胞岛CKp阳性,Vimentin阴性,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CKp和EMA阴性。瘤组织CD3,CD5,TdT和CD20阴性。Ki-67核阳性细胞指数<5%,肿瘤无坏死。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性胸腺瘤 前纵膈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彩兰 刘斌 +6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史敏 韩军平 钱震 董亮 哈英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005-3009,共5页
目的:观察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组织中CD44+,ALDH+,CD44+/ALDH+的表达.结果:CD44,AL... 目的:观察癌干细胞CD44+/ALDH+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仪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组织中CD44+,ALDH+,CD44+/ALDH+的表达.结果:CD44,ALA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和伴不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均P<0.05);在结直肠癌中,CD44和ALDH1的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CD44+/ALDH+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和伴不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均P<0.05),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率增加.结论:CD44+/ALDH+可作为结直肠癌干细胞有价值的标志物,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和预防复发转移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CD44+ ALDH+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震 董亮 +3 位作者 张登才 苻莉 史敏 张丽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6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D44在正...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取6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制成48点共3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D44在正常喉黏膜组几乎不表达,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组呈高表达(78.26%);Ki-67在正常喉黏膜组仅基底细胞散在表达,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组呈高表达(86.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和Ki-6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CD44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有关(P<0.05)。CD44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CD44和Ki-67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可为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帮助,也可为喉鳞癌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CD44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震 邢传平 刘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原发于脾脏并累及肝脏,于确诊4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 目的:探讨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原发于脾脏并累及肝脏,于确诊4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散在阳性、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脾脏 肝脏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传平 刘斌 +2 位作者 李宁 哈英娣 钱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研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 2 4例原发于胃的MALT淋巴瘤 ,石蜡切片 ,HE染色 ,组织病理学观察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结果 :本组发病男女比为 2∶1,年龄 19~ 82岁 ,平均 5 1.5 6岁。术前... 目的 :研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 2 4例原发于胃的MALT淋巴瘤 ,石蜡切片 ,HE染色 ,组织病理学观察 ,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结果 :本组发病男女比为 2∶1,年龄 19~ 82岁 ,平均 5 1.5 6岁。术前均作胃镜活检。形态学表现高恶性 3例 ,低恶性 2 1例中 2例临床为高恶性。结论 :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表现、胃镜与影像学检查不能与胃癌鉴别 ,正确诊断依赖病理活检。早诊断早治疗 ,包括外科治疗、放疗、化疗 ,同时辅以抗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n ,HP)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传平 刘斌 +1 位作者 李宁 苏勤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肠道淋巴瘤20例,应用多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免疫组化S-P方法标记观察。结果: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2~78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以腹胀、下腹疼痛,腹内可触及包块为... 目的:进一步认识肠道原发性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肠道淋巴瘤20例,应用多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免疫组化S-P方法标记观察。结果: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2~78岁,平均53岁。临床表现以腹胀、下腹疼痛,腹内可触及包块为主要症状。发生部位回盲部8例、小肠7例、结肠4例、直肠1例。形态表现MALT型淋巴瘤19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MALT型淋巴瘤表现6例;肠病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肠道淋巴瘤以MALT型最多见,临床上很难与肠癌鉴别,早期诊断依赖肠镜活检,预后与规范化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哈英娣 李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352-354,共3页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肿瘤由梭形...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区和星形细胞黏液样区构成,1例有典型的巨形菊形团样结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组织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阴性,Vimentin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巨菊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类癌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传平 刘斌 +1 位作者 苏勤军 杨艳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6例阑尾类癌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4-57岁,平均33.60岁。发生部位近端2例,中段2例,末端2例。典型类癌3例,杯状细胞类癌1例,管状类癌1例,混...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6例阑尾类癌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4-57岁,平均33.60岁。发生部位近端2例,中段2例,末端2例。典型类癌3例,杯状细胞类癌1例,管状类癌1例,混合性类癌-腺癌1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NSE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3例做了右半结肠切除术并化疗,随访10-36个月,均健在。结论:阑尾类癌组织形态特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确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类癌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