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创新路径思考
1
作者 张铁亮 赵玉杰 +2 位作者 刘文婧 张艳伟 贺泽英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监测评估是研判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手段,科技则是监测评估的支撑利器。多年来,我国借助监测评估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加强风险预警防范,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 监测评估是研判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手段,科技则是监测评估的支撑利器。多年来,我国借助监测评估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加强风险预警防范,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在梳理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发展现状与特点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科技创新的方向、路径与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测评估 科技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棉花转产区土壤和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彭祎 赵玉杰 +4 位作者 王璐 贺泽英 张艳伟 耿岳 刘潇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78-2686,共9页
为评估棉花转产地区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风险,在新疆传统棉花种植区域(阿克苏市、沙雅县、新和县和库车县),采集94对农产品-土壤样品,40个农田地膜残留样品,进行17种PAEs含量水平分析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土壤样品中1... 为评估棉花转产地区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风险,在新疆传统棉花种植区域(阿克苏市、沙雅县、新和县和库车县),采集94对农产品-土壤样品,40个农田地膜残留样品,进行17种PAEs含量水平分析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土壤样品中17种PAEs累积含量范围为0~1 622μg·kg^(-1),平均含量180.2μg·kg^(-1),检出率95.7%,阿克苏地区农产品样品中17种PAEs累积含量范围为0~2430.1μg·kg^(-1),平均含量190.6μg·kg^(-1),检出率93.6%。阿克苏地区残膜量0.1~42.1 kg·hm^(-2),残膜膜厚5.6~6.85μm,破碎度6.4~30.3 mg·块^(-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产品ΣPAEs与土壤ΣPAEs呈正相关(R=0.529,P<0.01),土壤、蔬果中的ΣPAEs和棉花种植时间上未发现相关性(P>0.05),土壤ΣPAEs和农膜残留量呈正相关(R=0.767,P=0.044),和破碎度(R=0.778,P<0.01)及农膜厚度(R=0.786,P=0.021)呈负相关,提示南疆棉花转产区PAEs污染关键控制点是降低农田残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农产品 地膜 风险控制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在蚯蚓-土壤体系中的立体选择性吸收、消除和转化
3
作者 王加福 付纪强 +3 位作者 王济世 张艳伟 耿岳 贺泽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3,共11页
为了全面探究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在蚯蚓-土壤系统中的对映选择性环境行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手性苯醚甲环唑的生物富集、消除动力学以及降解路径。通过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FC-MS/MS)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的4种立体异构体并使其达到... 为了全面探究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在蚯蚓-土壤系统中的对映选择性环境行为,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手性苯醚甲环唑的生物富集、消除动力学以及降解路径。通过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SFC-MS/MS)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的4种立体异构体并使其达到基线分离。在富集阶段观察到显著的对映选择性,其中(2R,4R)-苯醚甲环唑和(2R,4S)-苯醚甲环唑优先在蚯蚓体内积累。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了5种转化产物(TPs),分别为3-氯,4-羟基苯醚甲环唑、CGA-205374、CGA-205375、3-氯,4-羟基CGA-205375和CGA-71019(1,2,4-三氮唑)。揭示了苯醚甲环唑在蚯蚓和土壤中的主要转化途径为水解和羟基化。此外,产生了具有显著对映选择性的手性转换产物3-氯,4-羟基苯醚甲环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对映选择性 生物富集 转化产物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在农田土壤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冰聪 马杰 +3 位作者 刘勇 张潇雨 陈雅丽 翁莉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土壤氮素流失对土壤生产力、地下水环境以及氮素整体循环造成巨大影响,这些流失的氮素形态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由于氮素形态易转化且土壤环境因素繁杂,氮素迁移过程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研究... 土壤氮素流失对土壤生产力、地下水环境以及氮素整体循环造成巨大影响,这些流失的氮素形态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由于氮素形态易转化且土壤环境因素繁杂,氮素迁移过程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研究中土壤氮素迁移淋失、转化淋失的机制,以及迁移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措施、作物类型、气候是影响氮素迁移的主要宏观因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有机质、土壤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为主要微观影响因素;土壤硝化-反硝化、同化、矿化相关微生物和酶调控氮素转化间接影响氮素迁移。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氮素形态和不同土壤条件中的氮素迁移特征的比较,发现氮素迁移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模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对氮素迁移的影响也存在研究空白。本文对土壤氮素迁移转化的机制进行探讨、总结,可为改善氮肥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迁移 淋失 形态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筛选值在镉污染稻米产地环境评价与分类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祖光 周其文 +4 位作者 赵玉杰 刘潇威 张铁亮 王夏晖 李志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28-2337,共10页
为科学地进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以稻田镉(Cd)污染为例,以全国典型稻米产区土壤与稻米Cd含量对应样点数据为基础,以土壤Cd与稻米Cd非对应性超限值情况即误判率为判定参数,分析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稻米产地环境... 为科学地进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以稻田镉(Cd)污染为例,以全国典型稻米产区土壤与稻米Cd含量对应样点数据为基础,以土壤Cd与稻米Cd非对应性超限值情况即误判率为判定参数,分析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对稻米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及类别划分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株潭、广东北部等区域采用筛选值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存在较多误判情况。在高误判区,采用实地采样多参数分析混合线性建模的方式筛选影响稻米富集Cd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除土壤Cd全量及pH等因子外,土壤钙(Ca)也对稻米富集Cd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及类别划分时,对于以筛选值为依据误判率较高的区域,应加入其他土壤关键因子进一步研究,以避免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影响因子 产地类别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在环境微界面物质运移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希媛 滕辉 +3 位作者 赵玉杰 陈春梅 余光辉 管冬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49-1660,共12页
土壤、沉积物、水体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和作用形成了多种环境微界面。这些环境微界面是物质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而高度时空异质性的界面特征使得对其中化学反应信息的捕捉变得极其复杂且困难。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以其原位测量元素生... 土壤、沉积物、水体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和作用形成了多种环境微界面。这些环境微界面是物质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而高度时空异质性的界面特征使得对其中化学反应信息的捕捉变得极其复杂且困难。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以其原位测量元素生物有效态和高空间分辨率等优势,适用于研究化学异质性的界面过程。本文系统总结了DGT技术在环境微界面的物质运移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一是一维物质浓度测定;二是二维化学分布成像;三是与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ET)、平衡式孔隙水采样器(Peeper)和平面光极(PO)等技术联用同步获取多种溶质分布信息。现有研究证据表明,DGT适合在亚毫米(几十至几百微米)至毫米尺度研究环境微界面营养盐和污染物运移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可与其他化学成像技术结合研究物质跨界面运移的驱动因子和动力学特征。最后,在DGT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扩展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像技术 营养盐 污染物 沉积物-水界面 植物根际 时空高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渗滤液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坤 赵玉杰 庄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23-1530,共8页
选取济南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检测生活垃圾渗滤液和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ECs)的浓度水平,分析渗滤液中ECs分布特征和去除效果,探讨其对地下水环境中ECs污染的贡献,并根据风险商值(HQs)对ECs进行生态风... 选取济南市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检测生活垃圾渗滤液和填埋场周边地下水中43种新兴有机污染物(ECs)的浓度水平,分析渗滤液中ECs分布特征和去除效果,探讨其对地下水环境中ECs污染的贡献,并根据风险商值(HQs)对EC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渗滤液中共检测到11种ECs,检出频率为11.8%~100.0%;(2)物化预处理单元对ECs表现出显著“负去除”效果,经过两级碟管式反渗透(DTRO)和紫外消毒单元后最终出水中仅可检测到6种ECs,检出质量浓度比进水减少了82.7%~100.0%(辛基酚(OP)除外);(3)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ECs,包含磺胺嘧啶(SDZ)、磺胺二甲嘧啶(SDM)、磺胺甲基异噁唑(SMX)、阿奇霉素(AZI)、壬基酚(NP)、双酚A(BPA)和OP,检出质量浓度为2.1~38.9 ng/L。地下水下游ECs污染明显比上游严重,污染程度大体随监测井与填埋场距离减少而增加;(4)HQs结果显示,BPA、NP和OP处于高风险等级,SMX处于中等风险等级,能对地下水中敏感生物构成不同程度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处理 去除效果 生态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斯威 米长虹 +1 位作者 师荣光 杨琰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农业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户收入,既高度依赖于资源环境又反作用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通过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在2000—2019年发表的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1174篇英文和1043篇... 农业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户收入,既高度依赖于资源环境又反作用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通过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在2000—2019年发表的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1174篇英文和1043篇中文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沿、热点和趋势,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沿聚焦在食物系统弹性与粮食安全、农业生态集约化与可持续集约化、都市农业与农业多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4个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农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农业系统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析“气候-土地-水-能源-粮食”耦合机制,系统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调控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 农业集约化 生态系统服务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促进水铁矿胶体迁移及离子阻滞效应:实验与模型计算
9
作者 马杰 冯冰聪 +3 位作者 刘勇 陈雅丽 翁莉萍 李永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39-4246,共8页
研究了饱和砂柱中FHC与P及FHC与P/Na(Ca)的共迁移.结果表明,吸附在FHC上的P为其表面提供了负电荷,从而促进了石英砂柱中FHC的迁移.pH 6.0和8.0时,对FHC迁移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pH 4.0时,P对FHC迁移没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P(10mg/L)对... 研究了饱和砂柱中FHC与P及FHC与P/Na(Ca)的共迁移.结果表明,吸附在FHC上的P为其表面提供了负电荷,从而促进了石英砂柱中FHC的迁移.pH 6.0和8.0时,对FHC迁移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pH 4.0时,P对FHC迁移没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P(10mg/L)对FHC迁移促进作用更强.Na离子(1和10mmol/L)和Ca离子(0.5mmol/L)可导致P-FHC的沉积.Na离子通过提供离子强度对P-FHC迁移起到阻滞作用,但这种阻滞作用相对较弱.而Ca离子不仅通过离子强度,还通过增加胶体体系中电荷分布的异质性,以及在高pH值下与P反应产生沉淀后再与FHC之间发生异质聚集,阻滞FHC的迁移,而且其阻滞作用相对较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环境中阴离子促进胶体和纳米颗粒迁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铁矿胶体 粒径 ZETA电位 DLVO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LDHs-DGT用于土壤环境无机砷提取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润祺 王震 +4 位作者 田佩宁 张闯闯 戴礼洪 王玉姣 赵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93-1904,共12页
为有效测量土壤环境中的砷污染,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为结合膜的梯度扩散薄膜设备(LDHs-DGT)。对设备的基本性能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探究,对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As(Ⅲ)和As(Ⅴ)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探究了不... 为有效测量土壤环境中的砷污染,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为结合膜的梯度扩散薄膜设备(LDHs-DGT)。对设备的基本性能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探究,对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As(Ⅲ)和As(Ⅴ)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探究了不同水分管理下的不同深度砷的形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在较宽的pH(4~8)和离子强度(CNaNO_(3)<0.7 mol·L^(-1))范围内对As(Ⅲ)和As(Ⅴ)进行有效的提取和检测,其中,LDHs结合膜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μg·cm^(-2)和85μg·cm^(-2),结合膜在6 h内实现全解离;且LDHs-DGT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特性,As(Ⅲ)和As(Ⅴ)在结合膜上没有明显的竞争吸附效应,对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DGT设备的实用性。综上所述,LDHs-DGT具有制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检测效果好等特点,可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三价砷 五价砷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s-DGT的环境中活性态Cr原位提取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田佩宁 王震 +3 位作者 张润祺 张闯闯 周其文 赵玉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71-2382,共12页
为原位监测土壤Cr的形态变化,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以纳米Mg/Al双层氢氧化物(Mg/Al-LDHs)作为结合膜的梯度扩散薄膜(LDHs-DGT)装置,并通过ICP-MS和超痕量六价铬分析仪联用,实现对环境中活性态Cr含量及Cr(Ⅲ)、Cr(Ⅵ)的原位提取、测定。实验... 为原位监测土壤Cr的形态变化,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以纳米Mg/Al双层氢氧化物(Mg/Al-LDHs)作为结合膜的梯度扩散薄膜(LDHs-DGT)装置,并通过ICP-MS和超痕量六价铬分析仪联用,实现对环境中活性态Cr含量及Cr(Ⅲ)、Cr(Ⅵ)的原位提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中LDHs结合膜对Cr(Ⅲ)和Cr(Ⅵ)均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其最大吸附量分别是181.27μg·cm^(-2)和176.29μg·cm^(-2),该装置可在pH为5~8、离子强度小于50 mmol·L^(-1)的环境中对Cr(Ⅲ)和Cr(Ⅵ)实现准确提取,能够有效避免干扰离子对装置的影响,空白背景值为4.9 ng,方法检出限为0.22 ng·mL^(-1),Cr(Ⅲ)和Cr(Ⅵ)在扩散膜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3.58±0.02)×10^(-6)cm^(2)·s^(-1)和(7.03±0.09)×10^(-6)cm^(2)·s^(-1)。LDHs-DGT可以高效侦测土壤活性态Cr的时空变化态势,并能对Cr(Ⅲ)和Cr(Ⅵ)的价态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活性态 检测技术 梯度扩散薄膜(DGT)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影 张晋东 +2 位作者 吴艳丽 杨琰瑛 周材权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了解畜牧业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以便于为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科学使用和合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综述了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对畜禽、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强调未来应关注畜禽粪便的二次污染在周围环境以及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散机制研究,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科学控制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分布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乡村地域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成 杨琰瑛 +4 位作者 师荣光 李昂 武文豪 夏维 米长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农户生计方式不仅决定了农户的收入,还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获取于桥水库流域512份农户生计的一手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 农户生计方式不仅决定了农户的收入,还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获取于桥水库流域512份农户生计的一手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收入结构划分农户生计策略,分析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特征,并利用多元回归方程解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农户生计非农化成为普遍现象,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生计策略占比分别为29.5%和42.6%。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存在显著差异:纯非农和非主农辅农户的总生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纯非农型农户。不同乡村地域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明显差异。经济作物区农户的总生计资本、自然资本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传统粮产区的金融资本最低。水库周边区生计策略主要为纯非农型,山地林木区和城镇周边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传统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主要是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文化旅游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和农主非辅型。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破碎化程度、土壤肥力、劳动力占比、家庭人口平均年龄、交通工具和家庭人均收入等指标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差异主要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相关。最后,提出基于乡村地域特征的农户生计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 农户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饮用水源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识别与防控上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14
作者 胡献刚 王张佳 +4 位作者 邓鹏 于福波 穆莉 王赛 周启星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8-1853,共16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产生并进入环境中.这些ECs往往具有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ECs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自然环境中ECs的存在情况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产生并进入环境中.这些ECs往往具有生物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ECs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自然环境中ECs的存在情况复杂,传统的分析方法在ECs风险的识别与预测上费时费力.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使用已有的数据训练模型,以更好地预测和发现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由于ML能够深入了解参数之间复杂的关系,近年来,ML在ECs风险识别与防控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传统技术与ML结合能够降低计算成本,并通过优化和减少实验次数来节省实验时间和能源消耗.ML在ECs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毒性预测、识别分类、性质评估与辅助去除.本文梳理了ML在典型ECs(纳米材料、微纳米塑料、抗生素抗性基因、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情况与挑战.在毒性研究中,ML的使用能够减少动物实验,但是该领域目前普遍存在数据较少的情况,部分模型使用的数据集较小,数据质量较低,模型应用范围有限.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环境问题都适用ML,没有必要过度依赖ML.复杂的ML模型通常伴随着可解释性的不足,使得研究者难以理解ML如何得出特定的预测结果,这对于解释和理解EC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是一个挑战.在ML中,除了模型算法本身,训练数据的质量决定着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准确性.因此今后应重点提升ECs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并建立统一完善的数据库,形成适合ECs研究的研究体系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新污染物 纳米材料 抗生素 微塑料 内分泌干扰物
原文传递
QuEChERS-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227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9
15
作者 贺泽英 张艳伟 +2 位作者 王雯雯 吕美玲 徐亚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2-2025,共4页
本文开发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土壤中227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方法.对QuEChERS前处理的提取方式、提取时间、缓冲盐、净化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227种农药在2—... 本文开发了基于QuEChERS前处理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土壤中227种农药残留的高通量方法.对QuEChERS前处理的提取方式、提取时间、缓冲盐、净化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227种农药在2—200μg·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绝大部分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农药回收率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0%.根据不同添加浓度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数据确定了本方法的定量限在2—20μg·kg-1之间,78.4%的农药定量限可低至2μg·kg-1.最后将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满足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大批量快速筛查和准确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QUECHERS 农药残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295
16
作者 陈雅丽 翁莉萍 +2 位作者 马杰 武晓娟 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19-2238,共20页
基于不同源解析方法中所采用的数据类型的差异性,归纳总结了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解析的源排放清单法以及不同受体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土壤中的重金属源解析研究仍主要以定性的传统多元统计方法为主,且不同源解析方法得到的源解... 基于不同源解析方法中所采用的数据类型的差异性,归纳总结了常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解析的源排放清单法以及不同受体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土壤中的重金属源解析研究仍主要以定性的传统多元统计方法为主,且不同源解析方法得到的源解析结果基本一致,能够相互印证、互相支持。现阶段,我国土壤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同时也普遍存在Cu、Zn、Pb、Hg的污染。其中,Cd、Cu、Zn主要来自于施肥等农业活动,部分地区还来源于工业活动,甚至以其为主;Hg则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及其产生的大气沉降,局部地区叠加高Hg农药的贡献;Pb的来源则比较复杂多样;As、Cr、Ni则主要受土壤母质控制。总体看来,源排放清单法具有适用于不同尺度的优势,应加强源排放量数据和重金属土壤淋滤量数据的收集,以便计算重金属浓度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先进的统计学方法在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应进一步开展,以便探讨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将上述多种源解析方法联用并加强污染源贡献的定量研究仍是未来开展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工作的方向。此外,大气沉降作为很多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应加强对不同区域大气沉降中重金属初始来源的解析研究,为进一步从源头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源解析 源排放清单法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昂 米长虹 +3 位作者 杨琰瑛 师荣光 胡斯威 李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0-178,共9页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综合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居民福祉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综合指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居民福祉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居民福祉水平增幅高达307.3%;(3)2000-2020年京津冀县域尺度上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显著改善,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区及唐津沧(唐山、天津、沧州)沿海地区;(4)2000-2020年京津冀居民福祉低值区由西北山区转移至东南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居民福祉水平及改善速率滞后于西北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福祉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昂 杨琰瑛 +2 位作者 师荣光 胡斯威 米长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8-957,共10页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居民福祉的持续改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然而人们对福祉的内涵理解并不统一,生态环境对居民福祉的贡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深入认识居民福祉与生态服务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居民福祉的内涵、特征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随后探讨了居民福祉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指出:居民福祉具有多维性、地域性和尺度效应;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福祉测度的主要趋势;农户生计方式为深度解析居民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研究应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规范不同尺度的福祉评价体系,深入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的耦合机制,将居民福祉纳入生态管理和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 主观福祉 客观福祉 人-地关系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典型污染区稻田剖面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武晓娟 陈雅丽 +4 位作者 马杰 彭皓 廖仲彬 翁莉萍 李永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13-1924,共12页
为探究长株潭地区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对该区有机肥施用区、沼液灌溉区、铅锌矿污染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已知污染源区... 为探究长株潭地区不同污染源影响下稻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对该区有机肥施用区、沼液灌溉区、铅锌矿污染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剖面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风险评价,并利用已知污染源区的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对未知污染源区的土壤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0~10 cm)土壤中Cd、Pb、Cu、Zn、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54.5、43.6、158.6、106.2和23.3 mg/kg.相对于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和Zn均有累积,且Cd平均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随着土壤深度增加,Cd、Pb、Zn和Cr在次表层(10~20 cm)土壤也有累积,其平均含量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6.9%、19.8%、101.4%和67.0%;在深层(80~100 cm)土壤中,Zn和Cr的平均含量仍分别比当地背景值高出30.4%和48.4%.②Cd、Pb的单项污染指数高值集中在表层土壤,部分采样点呈轻微或轻度累积,少数采样点呈中度累积;Zn以轻微累积和中度累积为主,极少数采样点为重度累积,个别采样点存在污染风险;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为重度或中度累积.③有机肥施用区TOC含量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沼液灌溉区TOC含量则与可氧化态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铅锌矿污染区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Zn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而工业污染区则只有可交换态Pb含量与可交换态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研究显示,污染源的不同造成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及其主要赋存形态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借助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程度、主要赋存形态及其相关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行初步识别,为源头防治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土壤 重金属 形态分析 长株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聚类与随机森林的稻米富集镉影响因素筛选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新蕾 赵玉杰 +8 位作者 刘潇威 周其文 王夏晖 李志涛 朱智伟 张铁亮 王祖光 张璠 孙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4-1801,共8页
以湖南省某县为例,通过空间聚类筛选研究热点区,并对热点区筛选的土壤样品进行多参数检测获取分析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锁定影响稻米富集Cd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高、高低聚类区稻米Cd富集系数差异达9倍,低低、低高聚类区稻米C... 以湖南省某县为例,通过空间聚类筛选研究热点区,并对热点区筛选的土壤样品进行多参数检测获取分析数据,通过随机森林回归锁定影响稻米富集Cd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高、高低聚类区稻米Cd富集系数差异达9倍,低低、低高聚类区稻米Cd富集系数差异达16倍;影响稻米富集Cd的最主要因素为Ca、pH、Mn,其次是Fe、Si,再次是Zn、DOC、Cl、K、P、Mg、S、Cd、Na、Cu,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最后是SOM影响程度最小。通过调控Ca含量可显著影响土壤pH,进而影响稻米对Cd的吸收。随着土壤Fe、Mn的升高稻米Cd含量呈指数下降。土壤Si含量与土壤Fe、pH等均呈负相关,Si含量增加,稻米Cd含量相应升高。有机质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双变量空间聚类与随机森林相结合可以有效筛选出稻米富集Cd的土壤主控因子,从而为稻米Cd污染的修复治理及污染源解析热点筛查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空间聚类 随机森林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