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红火蚁发生扩散现状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圆圆 何瞻 +6 位作者 龙秀珍 李菁 高旭渊 曾宪儒 韦德卫 谭道朝 于永浩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0,共8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危险性极高、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生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05年在广西首次发现入侵以来,红火蚁已对当地的人畜健康、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危险性极高、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生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05年在广西首次发现入侵以来,红火蚁已对当地的人畜健康、农林生产、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呈现扩散速度加快、疫情发生加重的趋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广西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现状、防控措施研究进展及工作举措,分析了红火蚁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控对策建议,以期为广西的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红火蚁 发生 扩散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2
作者 凌金锋 黄荣 +5 位作者 董丁铭 孔广辉 习平根 李敏慧 彭埃天 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然而刺盘孢属真菌Colletotrichum spp.侵染所致的荔枝炭疽病严重影响了荔枝的生产和果实采后贮运。荔枝炭疽病为害荔枝叶、枝梢、花穗和果实,症状复杂,病原种类多样,迄今已报道了5个复合种共22个种,其中,盘长孢状刺盘孢复合种C.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为优势种群。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每年4—6月为我国荔枝炭疽病的爆发期。本文从荔枝炭疽病病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根据其侵染过程对已报道的刺盘孢属真菌的致病因子进行了归纳,对荔枝炭疽病的防控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荔枝炭疽致病机制研究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荔枝炭疽菌 优势种群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致病机理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在三种特色小宗作物上降解行为及安全评价研究
3
作者 王思威 王潇楠 刘艳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吡唑醚菌酯在黄皮、番石榴、火龙果这3种特色小宗作物上的安全性。依据“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了一年四地的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了吡唑醚菌酯在... 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价吡唑醚菌酯在黄皮、番石榴、火龙果这3种特色小宗作物上的安全性。依据“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了一年四地的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了吡唑醚菌酯在3种水果上的残留消解与最终残留量,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UP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在黄皮全果、黄皮果肉、番石榴、火龙果全果、火龙果果肉添加浓度为0.01~5.0 mg/kg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4%~107%、80%~96%,93%~100%,83%~91%、9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9%~3.8%、2.7%~5.3%、3.0%~10.7%、1.1%~4.3%、2.2%~6.3%,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以250 mg/kg的剂量施用3次,黄皮、番石榴和火龙果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2.8~4.8 mg/kg、0.36~1.0 mg/kg、0.48~1.40 mg/kg,半衰期分别为8.8~11.4 d、5.6~13.9 d、3.0~3.8 d;黄皮、番石榴采收间隔期为7、10 d,火龙果采收间隔期为5、7 d时,黄皮全果、黄皮果肉、番石榴、火龙果全果、火龙果果肉中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24~2.8 mg/kg、0.016~0.73 mg/kg、0.20~0.46 mg/kg、0.12~3.6 mg/kg、<0.010~0.072 mg/kg。膳食风险评估发现,吡唑醚菌酯风险商(RQ)为77.0%,表明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研究结果为指导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3种特色小宗作物上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RL)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黄皮 番石榴 火龙果 农药残留 残留消解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4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和绿僵菌作为防控红火蚁生物农药的潜力及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农向群 王广君 +3 位作者 王以燕 张蕾 高琼华 于永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3-461,共9页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已从南美洲入侵到北美洲、亚洲多个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我国扩散至12个省区500多个市县,严重为害农林业生产,威胁人居安全和生态平衡。为了实现对红火蚁的可持续治理,需要引入和加强生物防治的作用。...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已从南美洲入侵到北美洲、亚洲多个国家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我国扩散至12个省区500多个市县,严重为害农林业生产,威胁人居安全和生态平衡。为了实现对红火蚁的可持续治理,需要引入和加强生物防治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总体现状,以及针对红火蚁研发的详细进展,包括优良菌株选育、规模化生产、产品剂型、登记注册及防控应用等,分析了白僵菌、绿僵菌制剂防控红火蚁的优势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讨论和展望了真菌杀虫剂防控红火蚁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真菌杀虫剂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平腹小蜂滞育幼虫的表型研究
6
作者 肖俊健 袁龙宇 +2 位作者 夏玥 李敦松 赵灿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 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老熟幼虫体重逐渐减轻,体长逐渐缩短,体宽无显著变化,体色灰度值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相较于非滞育个体,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滞育老熟幼虫体腔内脂滴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出现表皮附近脂滴聚集现象,表明脂质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期间主要的能源物质,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脂质被逐渐消耗。而脂滴向日本平腹小蜂老熟幼虫表皮附近大量聚集,有助于增强滞育个体的抗冻能力。本文为深入研究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平腹小蜂 滞育 生物学表型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在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祁云 孙大元 +5 位作者 刘平平 张景欣 蒲小明 沈会芳 胡学应 林壁润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177,共8页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 针对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补贴目标不明确、监管不足和挤占挪用等难题,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生态补偿机制。该机制2014—2020年在广东省的27个县推行实践,53.47万户农户参加,实施面积达34.02万公顷,发放补贴金额达16406.57万元。结果表明:(1)项目实现补贴精准发放;(2)有效引导农户形成良好的种植习惯;(3)该机制协调项目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和监管补贴流程;(4)项目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项目实施前分别减少30.6%和30.9%,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头;(5)该机制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在广东省财政支持下继续在省内推广应用。该项目的实践成效可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种植业 面源污染治理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褪绿病毒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8
作者 伍维兰 聂三妹 +5 位作者 张坤 鲁洲 李战彪 季英华 郭灵芳 章松柏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97-201,213,共6页
为建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RT-PCR技术克隆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利用Gateway技术将其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将纯... 为建立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的快速检测技术,通过RT-PCR技术克隆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利用Gateway技术将其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CP作为抗原免疫日本大耳兔制备ToCV CP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显示ToCV CP多克隆抗体的效价为1∶12 800;Western blot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ToCV CP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田间ToC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ToCV) 外壳蛋白(CP)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华鼢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秦姣 姚丹丹 +4 位作者 裴帅帅 郭淑红 冯志勇 秦萌 田洪岭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11-115,共5页
近年来中华鼢鼠在一些省份再次进入种群高发期,为加强中华鼢鼠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总结分析了中华鼢鼠的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暴发成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对中华鼢鼠的种群... 近年来中华鼢鼠在一些省份再次进入种群高发期,为加强中华鼢鼠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总结分析了中华鼢鼠的生态学特性、危害特征、暴发成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对中华鼢鼠的种群监测和危害评估工作的建议,以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探索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有效控制中华鼢鼠种群数量,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研究旨在为中华鼢鼠的防治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鼢鼠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匙羹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勇 赖旭辉 +2 位作者 李春梅 姚琼 刘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89-95,共7页
文章综述了匙羹藤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匙羹藤在农业实践、植物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作用,从化学成分分析到药理机制探讨,回顾了有关匙羹藤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匙羹藤中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活性物质对于匙羹藤在降血糖、抗氧... 文章综述了匙羹藤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匙羹藤在农业实践、植物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作用,从化学成分分析到药理机制探讨,回顾了有关匙羹藤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匙羹藤中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活性物质对于匙羹藤在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方面产生药理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文章分析了匙羹藤作为天然生物农药或生长调节剂的潜力,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匙羹藤提取物中的总三萜皂甙、黄酮甙、花色素等成分对农业害虫的杀灭作用、对天敌的吸引作用以及抑制与害虫抗药性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为绿色植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匙羹藤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植物资源,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内容,也为解决现代农业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羹藤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应用 天然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丰花草对华南丘陵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泰劼 张纯 +1 位作者 郭文磊 田兴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7期26-36,共11页
为了明确华南丘陵果园种植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对土壤的生态效应,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了丘陵荔枝园种植阔叶丰花草对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阔叶丰花草处理显... 为了明确华南丘陵果园种植阔叶丰花草(Borreria latifolia)对土壤的生态效应,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了丘陵荔枝园种植阔叶丰花草对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阔叶丰花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与清耕对照相比,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香农和辛普森指数多样性指数,但对真菌的α多样性影响不显著。细菌Chao1和谱系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速效钾呈正相关,而真菌香农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荔枝园土壤检测到44个细菌门类,其中酸杆菌门(23.63%~34.87%)、变形菌门(20.62%~28.57%)、绿弯菌门(9.64%~23.85%)为优势细菌门;检测到13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55.97%~69.67%)、担子菌门(7.28%~10.94%)、球囊菌门(1.15%~3.41%)为优势真菌门。从真菌属水平来看,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古根菌属相对丰度占20.91%,与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优势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综上所述,华南丘陵果园种植阔叶丰花草可提高土壤营养水平,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丰花草 丘陵果园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古根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晓兵 朱晓峰 +3 位作者 崔一平 林群 谭伟斌 彭埃天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68-73,共6页
火龙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是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稀水果之一。随着火龙果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火龙果溃疡病、茎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果园大面积暴发,造成较为严... 火龙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是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稀水果之一。随着火龙果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火龙果溃疡病、茎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果园大面积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难点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病虫害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支撑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创建、实践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大元 胡学应 +6 位作者 朱明鲲 李冬娴 林壁润 张景欣 沈会芳 蒲小明 杨祁云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5期88-95,共8页
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地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导致在实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智力支撑是指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含农资经营... 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地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导致在实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智力支撑是指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含农资经营者)的培训,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现代化人才。本文介绍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构建的智力支撑模式的实践与推广情况,并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介绍智力支撑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世界银行贷款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专家库形成智力支撑模式,建立以省、市、县专家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项目建设与培训,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技术问题;建立以镇农技人员为主体、每个项目实施村聘用2名村级助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项目技术示范和指导;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镇技术指导员和村技术助理的积极性。实践结果证明,智力支撑模式可有效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参加项目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实现节本增收、种植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农资店经营更加规范。本项目通过构建智力支撑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量,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理和技术人才,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支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服务体系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高脂膜和营养膜对克拉玛依多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阮玉兰 骆思佳 +13 位作者 李岳峰 吴妍慧 黎念家 彭小明 蔡典贤 罗闽 卢都都 王欢庆 陈彦 彭学春 董章勇 喻国辉 孙昀皓 邢珏珺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97-102,共6页
本研究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光合高脂膜和光合营养膜对旱稻(Zea mays L.)、玉米(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清水处理,而处理组则在特定生长阶段施用光合高脂膜和... 本研究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光合高脂膜和光合营养膜对旱稻(Zea mays L.)、玉米(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清水处理,而处理组则在特定生长阶段施用光合高脂膜和营养膜,再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采收期测收其产量,以此评估光合高脂膜和光合营养膜对旱稻、玉米及棉花的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光合高脂膜和光合营养膜处理下,能显著改善旱稻的株高、抽穗数、剑叶长、穗长、穗粒重等农艺性状;改善玉米的茎粗、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等农艺性状;也能显著改善棉花棉铃数、株高等农艺性状,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旱稻、玉米及棉花的产量,其中棉花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光合高脂膜和光合营养膜能有效改善作物的农艺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及抗逆性,为干旱地区作物生产提供新的农业技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玉米 棉花 农艺性状 产量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农业区蝶类群落及其携粉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娓 彭孝含 +3 位作者 徐安乐 徐齐云 韩群鑫 李志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研究农业区蝶类群落的携粉特征可为揭示蝶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功能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7-8月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农业区的28个调查样区开展蝶类群落调查并分析其携粉特征。结果表明,携粉蝴蝶种类比例为89.71%,携粉蝴蝶个体数量比例... 研究农业区蝶类群落的携粉特征可为揭示蝶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功能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7-8月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农业区的28个调查样区开展蝶类群落调查并分析其携粉特征。结果表明,携粉蝴蝶种类比例为89.71%,携粉蝴蝶个体数量比例为78.88%。凤蝶科、粉蝶科、斑蝶科和珍蝶科的携粉蝴蝶种类比例高于其他各科;凤蝶科与斑蝶科的携粉蝴蝶个体数量比例高于其他各科。从不同携粉部位来看,翅(腹面)携粉的蝴蝶种类比例最高,足部携粉的蝴蝶个体数量比例最高,而腹部携粉的蝴蝶种类比例和个体数量比例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传粉昆虫 蝶类群落 携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ZKY01防控花生果腐病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欣莹 邢珏珺 +4 位作者 苗爽 秦迪 邓小银 李华勇 喻国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目的】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的花生果腐病是广东花生重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花生果腐病筛选出生防菌并对其开展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和田间防控效果评估,以期为花生果腐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 【目的】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的花生果腐病是广东花生重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针对花生果腐病筛选出生防菌并对其开展鉴定、生理生化测试和田间防控效果评估,以期为花生果腐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从实验室保存的生防芽胞杆菌中筛选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活性的菌株,然后结合16S rDNA、gyrA和gyrB序列扩增结果和系统发育分析开展菌株鉴定,并测定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和Biolog-GN板碳源利用能力,利用MSgg、BGM1、BGDM培养基测定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测定菌株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生防菌株ZKY01对花生果腐病病原菌Fusarium sp.G15、F.oxysporum R5和F.solani R4.2具有较好的广谱拮抗活性,平板抑菌率分别为72.23(±3.36)%、54.14(±10.33)%和69.37(±2.17)%;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KY01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能在3%~10%NaCl溶液中正常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0~50℃,能利用50种碳源;能在MSgg、BGM1和BGDM液体培养基上形成稳定的薄皮。田间防效测试结果显示,ZKY01可湿性粉剂苗期淋施,对镰刀菌引起的花生果腐病防治效果达到95.14%。【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ZKY01在镰刀菌引起的花生果腐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理生化特性 生物被膜 花生 果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越冬稻螟种类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芊 龙丽萍 +6 位作者 吴锋 程学江 吴碧球 李成 黄所生 黄凤宽 凌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 【目的】水稻螟虫在广西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明确广西稻螟的越冬情况及其空间分布型,了解水稻螟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其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桂东北、桂西北、桂东南、桂西南和沿海地区,共27个市(县)进行越冬螟虫调查,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将稻桩带回室内仔细剥查鉴定螟虫种类及数量,分析螟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本次越冬调查结果表明,广西越冬螟虫种类有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其中大螟和二化螟为优势种。三化螟主要分布在纬度23°-25°,其他螟虫在广西越冬未呈现明显规律。空间分布参数表明,除13、20和22号田块大螟呈均匀分布外,其他田块螟虫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大部分田块螟虫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结论】在广西,越冬螟虫呈聚集分布,大螟和二化螟为田间越冬优势种群,台湾稻螟次之,三化螟零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螟虫 越冬 空间分布型 田间调查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和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蒲小明 张景欣 +4 位作者 沈会芳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杨祁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8,231,共9页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 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细菌性软腐病菌Dickeya zeae的复合侵染为害给香蕉产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有必要建立相关病害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PCR)检测技术。本文基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1,FOC1)基因组contig 438区间(35 631-37 693 bp)(GenBank:AMGP01000438.1)和4号生理小种(F.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基因组contig 195区间(4 028-6 126 bp)(GenBank:AMGQ01000195.1)存在160 bp插入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扩增引物FOC-F/-R,同时以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D.zeae的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the subunit B of gyrase gene)(GenBank:JQ284039)序列设计特异扩增引物gyrB-F/-R。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本技术可在一次PCR扩增反应内同时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和细菌性软腐病菌;多重PCR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的DNA浓度最低限为0.1 ng/μL,细菌性软腐病菌的灵敏度为103cfu/mL;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检测香蕉发病组织中的香蕉枯萎病菌和细菌性软腐病菌,也可用于香蕉种苗和田间土壤带病菌的监测,为香蕉种植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 玉米迪基氏菌 多重PCR 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发生种类、分布及动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亚飞 李正刚 +4 位作者 蓝国兵 佘小漫 于琳 丁善文 何自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3,275,共10页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 为了监测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在广东的发生与扩散动态,2003年-2021年,本课题组对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进行了长期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州、湛江、惠州等14市均有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发生,危害的寄主植物有番茄、南瓜、甘薯等24种,其中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从14市采集的病样中共鉴定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21种,其中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YLCGd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oLCGdV)、黄蝉曲叶病毒(Allamanda leaf curl virus,AllLCV)、广东雾水葛花叶病毒(Pouzolzia mosaic Guangdong virus,PouMGDV)、十萼茄黄花叶病毒(Lycianthes yellow mosaic virus,LyYMV)5种病毒为新种;同时,发现危害不同寄主的病毒种类存在差异,危害同一作物的病毒种类也存在动态变化。本文明确了广东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分布广、种类多、危害重,为全省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传双生病毒 广东 发生 分布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转录因子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秀红 黄金玲 +2 位作者 覃丽萍 刘峥嵘 刘志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 为明确番茄接种根结线虫后基因种类和表达量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规律,利用RNA-seq对未接种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6、12、24和48 h的番茄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并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6、12、24和48 h分别有350、390、580、115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分别为11、11、19、50个。这些转录因子属于15个家族,其中数量最多的为MYB家族和bHLH家族(均为20个),其次是ERF家族19个、WRKY家族15个、bZIP家族9个。南方根结线虫侵染过程差异表达最明显的主要为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其中Solyc03g005520、Solyc02g094270和Solyc09g066350显著上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9.16、6.49和6.33;Solyc02g079280、Solyc12g100140和Solyc04g072460显著下调,接种后48 h log2FC分别为-2.60、-1.72和-1.70。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随机选取基因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ERF、WRKY、MYB和bHLH家族转录因子可能参与番茄与南方根结线虫互作,在番茄响应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转录因子 南方根结线虫 线虫侵染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