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猪FSHβ、ESR和OPN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1
作者 刘静雯 马海明 +8 位作者 刘付穗 陈文武 王开明 陈博赫 刘晓林 易磊 徐信 刘财洪 邓秋纯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本试验通过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s,ESR)基因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的多态性对大白猪每窝的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等繁... 本试验通过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s,ESR)基因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基因的多态性对大白猪每窝的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基因都存在多态性(AA、AB和BB);FSHβ基因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ESR和OPN基因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FSHβ和ESR基因的猪种群体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平衡,OPN基因的猪种群体偏离哈迪-温伯格定律平衡;在FSHβ基因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大白猪在窝产木乃伊胎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AA基因型大白猪的窝产仔数最多,窝产健仔数最少;在ESR基因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大白猪在窝产仔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窝产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方面,由高至低的母猪基因型排列为AB> AA>BB;在OPN基因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大白猪在繁殖性状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 0.05),但在窝产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方面,母猪基因型的排列为BB> AA> AB;合并基因型与繁殖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FSHβ和ESR合并基因型的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AAAB,FSHβ和OPN合并基因型的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BBBB,ESR和OPN合并基因型的最优分子标记组合为ABBB。FSHβ、ESR和OPN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繁殖性状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大白猪分子育种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Β基因 ESR基因 OPN基因 繁殖性能 相关性分析 大白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子岭猪与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miRNA-mRNA共调控网络分析
2
作者 刘晓林 许栋 +11 位作者 刘付穗 陈文武 王开明 肖镧林 陈博赫 易磊 刘财洪 刘静雯 徐信 付显创 马海明 邓秋纯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非编码核糖核酸(ribonucleiacid,RNA)小分子,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本研究对沙子岭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组织表达谱芯片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两个猪种的mi RNA与信使RNA(messengerRNA,...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非编码核糖核酸(ribonucleiacid,RNA)小分子,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本研究对沙子岭猪和大约克夏猪背最长肌组织表达谱芯片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这两个猪种的mi RNA与信使RNA(messengerRNA,m RNA)的差异表达特征及其调控网络。试验通过小RNA测序共鉴定出307个mi RNA,其中9个显著差异表达(5个上调,4个下调),并分别在沙子岭猪和大约克夏猪中鉴定出4个和5个特异性mi RNA;转录组分析显示鉴定出553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其中341个上调,212个下调。整合分析发现8个差异表达mi 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DEMs)与59个DEGs形成70对调控关系,构建了关键共调控网络。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o,GO)富集分析表明,靶基因显著参与肌肉收缩调控、脂肪酸氧化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通路分析揭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Fox O(Forkhead box O,FoxO)信号通路和铁死亡等代谢调控途径的显著富集,其中MAPK14基因同时参与内分泌抵抗与免疫调控,ACOX1基因在丙酸和碳代谢中发挥双重作用。这些发现系统解析了沙子岭猪与大约克夏猪肌肉组织在电生理特性、能量代谢和分子调控水平的关键差异,为解析猪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最长肌 MIRNA芯片 Solexa测序沙子岭猪 约克夏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精液在岔路黑猪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3
作者 吕玉华 何孟纤 +6 位作者 徐皆欢 张树山 戴建军 张德福 娄起华 冯景松 谈永松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3年第6期10-12,17,共4页
为恢复浙江宁波瑞农牧业有限公司岔路黑猪原保种场2个家系,保护其遗传资源多样性。2023年3月,利用上海市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中保存了3年的岔路黑猪冷冻精液,对岔路黑猪原保种场进行家系的复原。同年7月,2个家系分别顺利产仔11头和8头。... 为恢复浙江宁波瑞农牧业有限公司岔路黑猪原保种场2个家系,保护其遗传资源多样性。2023年3月,利用上海市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中保存了3年的岔路黑猪冷冻精液,对岔路黑猪原保种场进行家系的复原。同年7月,2个家系分别顺利产仔11头和8头。本研究成功为浙江宁波瑞农牧业有限公司岔路黑猪原保种场恢复了2个家系,保证了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路黑猪 冷冻精液 家系复原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定梅山猪与杜长大猪的肉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尾龙 张莺莺 +8 位作者 王洪洋 黄济 刁玉段 周杰珂 谈永松 卫金良 曹传闺 卞益 甘叶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6-67,共2页
为探明梅山猪和杜长大猪的肉质区别,特对梅山猪、杜长大猪的屠宰性能、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屠宰性能上,杜长大猪的胴体斜长、瘦肉率均显著高于梅山猪,背膘厚显著低于梅山猪;在肉质性状上,梅山猪的肌内脂肪含量、肉色... 为探明梅山猪和杜长大猪的肉质区别,特对梅山猪、杜长大猪的屠宰性能、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屠宰性能上,杜长大猪的胴体斜长、瘦肉率均显著高于梅山猪,背膘厚显著低于梅山猪;在肉质性状上,梅山猪的肌内脂肪含量、肉色a值显著高于杜长大猪,梅山猪的滴水损失、嫩度表现均显著优于杜长大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猪 屠宰性能 品质对比 肌内脂肪 瘦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5
作者 涂尾龙 张莺莺 +4 位作者 黄济 刁玉段 周杰珂 谈永松 王洪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4-181,共8页
挖掘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全基因组SSR,比较分析4个猪种中SSR分布特性并进行功能性SSR注释,为小型猪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分子标记。选取4个品种猪各15头,分别构建全基因组SSR文库并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挖掘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全基因组SSR,比较分析4个猪种中SSR分布特性并进行功能性SSR注释,为小型猪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分子标记。选取4个品种猪各15头,分别构建全基因组SSR文库并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统计不同类型SSR(双、三、四、五、六核苷酸)的数量、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SSR的长度多态性并对功能性SSR进行注释,比较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中全基因组的SSR特性。对猪参考基因组和4个猪种全基因组SSR统计发现,五指山猪中SSR的数量最多,巴马猪和近交陆川猪其次,藏香猪中最少,且每个品种中双、三、四核苷酸SSR的数量占比最多,与猪参考基因组中不同类型SSR的占比结果相似。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显示,4个猪种中双、五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相同,藏香猪中三、四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与其他3个猪种不同,而六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在4个猪种中完全不同。SSR的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分别有19957、14099、20671、14120个长度多态性>1的SSR定位到猪参考基因组,其中,有2518个SSR共同存在于4个品种中,而特异存在于4个猪种中的SSR分别有5173、2802、5969、4463个。此外,对SSR进行注释发现,多态性SSR可能影响FGF23、MYF6、IGF1R和LEPROT等与猪的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和调控区。本试验首次构建猪全基因组SSR文库并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的SSR,揭示了不同小型猪品种间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并对品种间共有及特异的SSR进行挖掘和注释,发现了可能与小型猪的生长发育相关具有长度多态性的SSR。本研究挖掘得到的SSR补充了猪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和小型猪分子标记,建立的SSR分析方法可为不同物种、品种间SSR分析及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重复单元 长度多态性 小型猪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定梅山猪与杜长大猪肉营养风味物质比较分析
6
作者 涂尾龙 张莺莺 +8 位作者 王洪洋 黄济 刁玉段 周杰珂 谈永松 卫金良 曹传闺 甘叶青 卞益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了研究嘉定梅山猪和杜长大猪(外三元杂交)肉中营养风味物质的区别,本研究分别对梅山猪和杜长大猪肉中的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梅山猪肉中的丝氨酸、谷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 为了研究嘉定梅山猪和杜长大猪(外三元杂交)肉中营养风味物质的区别,本研究分别对梅山猪和杜长大猪肉中的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梅山猪肉中的丝氨酸、谷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胞嘧啶核苷酸(cytidylic acid,CMP)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 acid,UMP)、次黄嘌呤核苷酸(hypoxanthine nucleotide,IMP)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梅山猪肉中的锌、铜、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的(P<0.01),梅山猪肉中的钾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肉的(P<0.05)。综合对比分析,梅山猪肉的营养风味物质显著优于杜长大猪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猪 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0.5mL细管冷冻保存梅山猪精液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光明 曹传闺 +7 位作者 王勃 卫金良 唐赛涌 甘叶青 张德福 戴建军 曹建国 陈建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2年第5期23-26,共4页
为研究0.5 mL细管冷冻保存梅山猪精液的效果,于2016—2021年每年采集上海市嘉定区梅山猪育种中心场内6个家系纯种梅山猪精液,制备0.5 mL精液冷冻细管,并比较不同冷冻时间对梅山猪精子活率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液冷冻3 d的质量合格... 为研究0.5 mL细管冷冻保存梅山猪精液的效果,于2016—2021年每年采集上海市嘉定区梅山猪育种中心场内6个家系纯种梅山猪精液,制备0.5 mL精液冷冻细管,并比较不同冷冻时间对梅山猪精子活率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液冷冻3 d的质量合格率为80.82%(59头份/73头份);梅山猪精液冷冻1~5年的精子活率均在44.86%以上,与冷冻3 d的精子活率(45.89%)差异不显著(P>0.05);梅山猪精液冷冻1~5年的精子活力均在41.56%以上,与冷冻3 d的精子活力(42.33%)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初步表明,0.5 mL细管冷冻方法可用于梅山猪精液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猪 精液冷冻 0.5 mL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松弛素B改善冷冻引起的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迁移障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婉君 徐皆欢 +3 位作者 何孟纤 孔钰婷 张德福 戴建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9-2010,共12页
旨在揭示冷冻后的猪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骨架与皮质颗粒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采集猪卵巢样品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五丰上食屠宰场的健康经产母猪,每次采样选用体重70~90 kg、生产性能良好的浦东白母猪300头左右采取卵巢... 旨在揭示冷冻后的猪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骨架与皮质颗粒迁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采集猪卵巢样品来自上海市嘉定区五丰上食屠宰场的健康经产母猪,每次采样选用体重70~90 kg、生产性能良好的浦东白母猪300头左右采取卵巢样品,采集卵巢数量120~150枚·次^(-1),挑选胞质分布均匀且紧密的GV期卵母细胞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至少30枚细胞,利用细胞骨架稳定剂细胞松弛素B (cytochalasin B,CB)冻前处理猪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经体外成熟培养,检测卵母细胞存活率、各时间点微丝与皮质颗粒荧光共定位情况、卵丘扩散程度、第一极体排出率、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和发育能力等指标。结果显示,冷冻前用CB处理可有效提高GV期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率(44.11%vs. 27.91%,P<0.01)。在新鲜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可观察到皮质颗粒与微丝存在共迁移。冷冻会引起皮质颗粒-微丝迁移异常,而冷冻前CB的添加会缓解冷冻引起的迁移障碍,表现为CB处理组的微丝与皮质颗粒均成功迁移至质膜的比例更高,迁移均匀分布于质膜效果更好。冷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CB预处理的第一极体排出率((26.79±2.37)%vs.(8.13±0.30)%,P<0.01)、GSH水平(23.12±2.65 vs. 7.27±0.79,P<0.01)和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20.91±2.84)%vs.(5.64±0.37)%,P<0.01)与囊胚率((5.00±0.03)%vs.(0.41±0.01)%,P<0.05)均有显著提高。本研究表明,微丝细胞骨架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胞内皮质颗粒由内部向质膜迁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两者存在一定共定位关系,通过冻前添加CB孵育可有效影响细胞微丝骨架与皮质颗粒的迁移程度,减轻了冷冻引起的细胞骨架异常分布,缓解了由冷冻引起的皮质颗粒-微丝迁移障碍,进而提升细胞抗冻能力,表现为促进胞质成熟的同时,提高了冷冻卵母细胞存活率、核成熟率与胚胎体外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颗粒 微丝 玻璃化冷冻 猪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能量水平对宁乡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肖银涛 夏铭隆 +4 位作者 郑赛珍 谭碧娥 印遇龙 陈家顺 尹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1-291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宁乡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选取120头体重为(26±1) kg、日龄相近的宁乡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3组试验猪分别饲喂低消化能、中消化能和...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宁乡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选取120头体重为(26±1) kg、日龄相近的宁乡猪,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3组试验猪分别饲喂低消化能、中消化能和高消化能水平的饲粮。其中,在26~50 kg阶段,各组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1.58(低消化能组)、12.54(中消化能组)和13.59 MJ/kg(高消化能组);在51~80 kg阶段,各组饲粮消化能水平分别为11.34(低消化能组)、12.31(中消化能组)和13.31 MJ/kg(高消化能组)。预试期3 d,正试期110 d。结果表明:1)在26~50 kg和51~80 kg这2个阶段,高消化能组宁乡猪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中消化能组和低消化能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中消化能组和低消化能组(P<0.05)。2)低消化能组宁乡猪的背膘厚显著低于高消化能组(P<0.05);中消化能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高消化能组和低消化能组(P<0.05)。3)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宁乡猪背最长肌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提高(P<0.05)。其中,高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消化能组(P<0.05),且高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高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消化能组(P<0.05);低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低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其中,高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消化能组(P<0.05)。此外,中消化能组背最长肌中的PUFA/SFA值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饲粮能量水平(11.34~13.31 MJ/kg)范围内,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提高宁乡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改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且当饲粮能量水平为12.31 MJ/kg时,其肌肉脂肪酸比例为佳,肉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宁乡猪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乡猪不同发育阶段肌内脂肪沉积差异表达基因及其调控通路分析
10
作者 夏铭隆 肖银涛 +4 位作者 郑塞珍 谭碧娥 印遇龙 陈家顺 尹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3-3714,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日龄宁乡猪背最长肌组织mRNA表达谱,筛选发育过程中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并确定部分关键基因在肌内脂肪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30(D30)和250(D250)日龄宁乡猪各3头,采集背最... 【目的】分析不同日龄宁乡猪背最长肌组织mRNA表达谱,筛选发育过程中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并确定部分关键基因在肌内脂肪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30(D30)和250(D250)日龄宁乡猪各3头,采集背最长肌组织样品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和处理,筛选参与脂质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及蛋白互作分析,并随机选取6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共筛选出30个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个上调,21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氧化、长链脂肪酸代谢等生物过程,线粒体、细胞器膜等细胞组分,酰甘油O-酰基转移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参与了脂肪酸降解、甘油酯代谢、PPAR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ACSL 1、ACAA 2、HADHB、LIPG、GPCPD 1、ALDH 2等关键蛋白基因处于核心位置,通过其mRNA表达量不同参与脂肪沉积调控。ACSL 1、CPT 1 A等6个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ACSL 1、ACAA 2、HADHB、LIPG、GPCPD 1、ALDH 2等作为核心基因参与宁乡猪肌内脂肪调控,并通过脂肪酸降解、甘油酯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猪 肌内脂肪 脂质代谢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泾猪及杜(美系)枫杂交猪肌纤维特性及肌肉营养、质构品质的差异研究
11
作者 张莺莺 王洪洋 +6 位作者 张佳杰 吴昊旻 雷胜辉 陆雪林 宋欣 孙杰 谈永松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8期7-19,共13页
该研究以杜枫[美系杜洛克猪(父)×枫泾猪(母)]F1代猪和枫泾猪[枫泾猪(父)×枫泾猪(母)]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10只6月龄杜枫杂交F1代猪和10只8月龄枫泾猪的胸段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检测其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 该研究以杜枫[美系杜洛克猪(父)×枫泾猪(母)]F1代猪和枫泾猪[枫泾猪(父)×枫泾猪(母)]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10只6月龄杜枫杂交F1代猪和10只8月龄枫泾猪的胸段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检测其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分和质构品质,旨在比较枫泾猪和杜枫杂交F1代猪肉质的差异,为枫泾猪开发利用及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枫泾猪LT肌纤维密度极显著低于杜枫杂交F1代猪(P<0.01),LT肌原纤维直径和肌节长度大于杜枫杂交F1代猪(P<0.05,P<0.01);枫泾猪肌肉中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苦味氨基酸比例、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杜枫杂交F1代猪(P<0.05)。枫泾猪肌肉的十七碳酸含量、γ-亚油酸、α-亚麻酸、二高-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杜枫杂交F1代猪(P<0.05),杜枫杂交F1代猪肌肉中的油酸、花生一烯酸的含量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枫泾猪(P<0.05)。枫泾猪肌肉的硬度显著低于杜枫杂交F1代猪(P<0.01),但内聚性和回复性显著优于后者(P<0.01)。可见,枫泾猪猪肉的氨基酸营养丰富,苦味氨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突出,质构品质优于杜枫杂交F1代猪;枫泾猪与美系杜洛克猪杂交后肌纤维密度增加,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枫杂交F1代猪 枫泾猪 肌纤维 营养成分 质构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铜锌减量对杜梅生长猪生长性能及粪便铜锌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唐赛涌 卞国顺 +5 位作者 姜琴芳 赵羽丰 夏东 陆乃升 姜雪元 雷胡龙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2期25-28,34,共5页
为探讨饲料中铜锌减量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便中铜锌含量的影响,试验将224头杜洛克×梅山二元生长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60 mg·kg^(-1)铜+100 mg·kg^(-1)锌)和试验组(基础日粮+15 mg·kg^(-1)铜+50 mg·kg^(... 为探讨饲料中铜锌减量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便中铜锌含量的影响,试验将224头杜洛克×梅山二元生长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60 mg·kg^(-1)铜+100 mg·kg^(-1)锌)和试验组(基础日粮+15 mg·kg^(-1)铜+50 mg·kg^(-1)锌),两组除日粮不同外其他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试验期为30天。结果表明,饲粮中铜锌减量对杜梅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粪便中铜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52.8%(P<0.01)、锌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了40.7%(P<0.01)。因此,饲料中铜添加量从60 mg·kg^(-1)降低至15 mg·kg^(-1)、锌添加量从100 mg·kg^(-1)降低至50 mg·kg^(-1)不仅不会降低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还能减少粪便铜锌的排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铜锌减量 生长性能 铜锌排泄 杜梅生长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乡猪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13
作者 周溪 郭海民 +5 位作者 杨芳 殷诗舒 曾青华 高宁 何俊 张跃博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261,共8页
为探究宁乡猪生长发育规律,本试验对200头宁乡猪(公母各半)35~248 d间的体重、体尺及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生长曲线,使用最佳生长模型计算相对生长量(R)和绝对生长量(G),以及相... 为探究宁乡猪生长发育规律,本试验对200头宁乡猪(公母各半)35~248 d间的体重、体尺及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拟合生长曲线,使用最佳生长模型计算相对生长量(R)和绝对生长量(G),以及相应的最大生长速度拐点(Maximum Growth Rate Point,MGR)、“慢增期-快增期”拐点(Gradually Increasing Stage to Rapidly Increasing Stage,GRI)和“快增期-缓增期”拐点(Rapidly Increasing Stage to Slowly Increasing Stage,RSI)。结果显示:宁乡猪生长曲线为“S”型;Gompertz模型更符合宁乡猪生长过程中的体重变化,且最大日增重为481 g,GRI、MGR、RSI日龄分别为43.539、139.773、236.014 d;胸围的最优模型是Bertalanffy模型,而其余体尺指标和背膘厚的最优模型均为Logistic。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发现,宁乡猪体重和体尺及背膘的发育不同步,体尺发育快于体重及背膘,体高最快到达平台期;宁乡猪在125~155 d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随后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同时,宁乡猪在生长早期的相对生长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对于同一日龄的公母猪进行分析,发现公母猪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阶段存在显著差异,但整体差异不显著。本研究探索了宁乡猪体重体尺及背膘厚增长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发育规律,为宁乡猪的饲养管理、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猪 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 曲线拟合 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亲缘指数选择法在椰岛黑猪选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14
作者 徐跃进 郭建伟 +2 位作者 谷家民 王起山 潘玉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本研究针对椰岛黑猪(巴克夏猪×屯昌猪)的培育,基于亲本的遗传变异信息,利用QTL数据库、基因功能研究结果构建了亲缘指数选择法(Kinship Index based Selection,KIS),并采用KIS法计算椰岛黑猪G4、G5世代亲缘指数(Kinship Index,KI)... 本研究针对椰岛黑猪(巴克夏猪×屯昌猪)的培育,基于亲本的遗传变异信息,利用QTL数据库、基因功能研究结果构建了亲缘指数选择法(Kinship Index based Selection,KIS),并采用KIS法计算椰岛黑猪G4、G5世代亲缘指数(Kinship Index,KI),指导G4~G5世代选育。为评价KIS法的应用效果,首先采用一步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分析G0~G5世代总产仔数育种值;第二,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atistic,Fst)、基因富集分析等方法分析G5世代的育种效果。结果发现,G4~G5世代的繁殖性能IBS和总产仔数育种值趋势相同,都具有选育进展。在G5世代育种效果中,椰岛黑猪遗传巴克夏猪的胴体性状较多,遗传屯昌猪的肉质性状较多,认为椰岛黑猪继承了亲本较多的优良性状。最终研究结果表明KIS法的应用对椰岛黑猪的培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岛黑猪 群体继代选育法 亲缘指数选择法 培育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静雯 马海明 +8 位作者 刘付穗 王开明 陈文武 陈博赫 刘晓林 易磊 徐信 刘财洪 邓秋纯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旨在探究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法系杜洛克、法系长白和法系大白母猪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显著影响,左乳头数、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窝产弱... 旨在探究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法系杜洛克、法系长白和法系大白母猪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显著影响,左乳头数、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窝产弱仔数、窝死胎数、断奶头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综合各项生产性能指标,母猪在第3胎的繁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系杜洛克猪 法系长白猪 法系大白猪 繁殖性能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机理及益生菌介导其极化改善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梁坤 秦小霞 +1 位作者 杨玲媛 黄兴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0-1479,共10页
益生菌作为优质的“替抗品”,在畜禽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畜禽生产水平。作为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吞噬、炎症等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巨噬细胞表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受到不同因素和机制的调节。研究发... 益生菌作为优质的“替抗品”,在畜禽肠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畜禽生产水平。作为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在吞噬、炎症等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巨噬细胞表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并受到不同因素和机制的调节。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够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保护肠道屏障、缓解肠道炎症、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机制和益生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宿主肠道健康展开论述,以期为未来益生菌调控畜禽肠道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巨噬细胞 极化 肠道健康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技术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建军 李婉君 +1 位作者 蔡绍莉 张德福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3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目前获得冷冻猪卵母细胞的存活后代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实现冷冻猪卵母细胞技术在猪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体外胚胎生产中的应用,还需对影响其冷冻保存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本文介绍了猪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特性、冷冻方法、冷冻保护... 目前获得冷冻猪卵母细胞的存活后代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实现冷冻猪卵母细胞技术在猪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体外胚胎生产中的应用,还需对影响其冷冻保存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本文介绍了猪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特性、冷冻方法、冷冻保护剂等影响冷冻效率的主要因素,综述了降低冷源温度、去脂或降脂处理、稳定细胞骨架、软化透明带、诱导抗性、抗氧化与抗凋亡等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为提高猪卵母细胞冷冻效率及后续解决相关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冷冻保存 软化透明带 抗氧化 线粒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场用水管理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宗义 张波 《中国猪业》 2022年第4期93-95,98,共4页
针对新形势下规模猪场用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水源的水量和水质管理,蓄水池和给水管道的管理,水的压力和温度管理以及冲洗、消毒、降温、除臭用水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给出了以安全、优质、节约、减少污染为导向的猪场用水管理... 针对新形势下规模猪场用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水源的水量和水质管理,蓄水池和给水管道的管理,水的压力和温度管理以及冲洗、消毒、降温、除臭用水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给出了以安全、优质、节约、减少污染为导向的猪场用水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饮水 管理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喉素对猪卵母细胞降脂及冷冻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绍莉 徐皆欢 +7 位作者 何孟纤 张德福 孙玲伟 张树山 李婉君 吴彩凤 主性 戴建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猪卵母细胞脂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其冷冻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化学降脂剂毛喉素(forskolin),检测冷冻前后成熟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脂滴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指标、冻... 猪卵母细胞脂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其冷冻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化学降脂剂毛喉素(forskolin),检测冷冻前后成熟卵母细胞的脂滴含量、脂滴超微结构、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指标、冻后存活率及发育潜能变化等,研究其对猪卵母细胞降脂和冷冻保护的效果。结果显示,成熟过程中毛喉素处理可部分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尼罗红荧光染色显示,毛喉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内脂滴数量及面积在冷冻前后均极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经毛喉素处理的卵母细胞中非均质脂滴数量与均质脂滴数量的比例扩大,且比均质脂滴面积更大;冷冻后,卵母细胞中以非均质脂滴为主,脂滴变小变少,分布不均匀,毛喉素处理后非均质与均质间的脂滴数量比例进一步增加。毛喉素处理极显著上调冻后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04 vs. 0.51,P<0.01),减轻氧化应激,降低早期凋亡率(68.30%vs. 86.03%,P<0.01),从而有效提高了冷冻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71.17%vs. 51.47%,P<0.01)和孤雌激活卵裂率(16.63%vs. 8.23%,P<0.05)。本研究表明,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毛喉素可有效降低细胞内脂质含量,并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和改善线粒体功能,达到提高冻后存活率和发育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母细胞 冷冻保存 脂质 毛喉素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乡猪皮下脂肪与肌内脂肪组织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芳 张跃博 +3 位作者 蒋谦 印遇龙 谭碧娥 陈家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7-1157,共11页
为了比较分析宁乡猪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SAF)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组织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RNA-seq技术鉴定和分析宁乡猪SAF和IMF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谱。选取6头25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种内个体体重相近(约8... 为了比较分析宁乡猪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SAF)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组织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本文利用RNA-seq技术鉴定和分析宁乡猪SAF和IMF组织中差异基因表达谱。选取6头25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种内个体体重相近(约85 kg)的雄性宁乡猪为实验材料,采集SAF与IMF组织样品。通过对两个脂肪组织转录组测序并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与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为验证测序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随机选取6个差异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宁乡猪SAF和IMF组织中有240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422个基因表达上调,984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通过参与类固醇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及自噬途径等与脂质代谢相关途径,调控宁乡猪SAF和IMF的沉积。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质结合、脂肪酸代谢过程、甘油酯代谢过程、脂类生物合成等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通过对宁乡猪SAF与IMF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TCAP、NR4A1、ACACA、LPL、ELOVL6、DGAT1、PRKAA1、ATG101、TP53INP2、FDFT1、ACOX1和SCD等基因与脂质代谢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在宁乡猪SAF与IMF组织中脂肪沉积和代谢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宁乡猪脂肪沉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猪 肌内脂肪 皮下脂肪 RNA-SEQ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