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洲农田氮磷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一鸣 任一哲 +4 位作者 吴湘琳 蒲胜海 马兴旺 楚天舒 李晓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60,共9页
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是西北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该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明晰农田土壤表观氮磷养分流动特征,计算2000—2020年农田氮磷养分盈亏量与利用效率;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养分利用与... 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是西北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该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明晰农田土壤表观氮磷养分流动特征,计算2000—2020年农田氮磷养分盈亏量与利用效率;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氮、磷输入以化肥为主,而输出以秸秆、籽粒和氨挥发为主。农田氮、磷盈亏量相对较高,2020年分别为147.54和47.61 kg/hm^(2)。农田氮、磷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分别在34.33%~44.05%和39.25%~49.54%之间波动。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存在权衡效应,而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存在协同效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生产获得良好收益,但以养分损失、环境污染为代价。发达国家农田养分利用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协同促进,不牺牲环境效益。因此,建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化肥料用量与结构,推广智慧农业技术管控肥水。该研究可为地区农业养分管理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利用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肥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马红红 吴湘琳 +8 位作者 蒲胜海 杨志莹 涂永峰 赵冬梅 吉丽丽 岳继生 魏建华 马兴旺 李磐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阜康市三工河乡,阜康市六运河)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液体肥和减水10%+液体肥。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为减水10%+液体肥>液体肥>常规施肥;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滴头正下方明显高于距离滴头38 cm、-38 cm;单位面积液体肥较常规肥料养分投入量减少19.4 kg/667m^(2),但液体肥提供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常规肥料。可见,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在无机氮素转化方面起到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肥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捡拾方式对绿洲棉田地膜残留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兴旺 赵靓 +4 位作者 李磐 杨涛 冶军 闵伟 侯振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89-2494,共6页
为研究不同捡拾方式对绿洲棉田地膜残留量和棉花产量的影响,2016—2018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不捡拾、部分捡拾和彻底捡拾地膜3个捡拾方式处理。结果表明:捡拾后0~30 cm土壤地膜残留量明显减少,彻底捡拾处理减少量多于部分捡拾处理,0~20... 为研究不同捡拾方式对绿洲棉田地膜残留量和棉花产量的影响,2016—2018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不捡拾、部分捡拾和彻底捡拾地膜3个捡拾方式处理。结果表明:捡拾后0~30 cm土壤地膜残留量明显减少,彻底捡拾处理减少量多于部分捡拾处理,0~20 cm残膜量增减占总增减量的57.1%~80.0%,连续3 a棉花产量高低依次是彻底捡拾、部分捡拾、不捡拾处理。研究表明,土壤地膜残留量存在“危害阈值”,超过阈值后棉花产量迅速大幅降低。每年进行多次残膜回收并持续若干年,能遏制棉田地膜残留或根除土壤残留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捡拾方式 地膜残留量 棉花 绿洲灌区 定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因子对棉花根际与内生拮抗细菌存活数量的影响
4
作者 党文芳 刘萍 +6 位作者 管力慧 杨红梅 牛新湘 李萍 楚敏 娄恺 史应武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目的】分析实验室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揭示拮抗细菌在土壤不同理化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已筛选的4个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菌株为基础,采用涂布法测定培养皿土壤中不同理化因子(含水率、温... 【目的】分析实验室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揭示拮抗细菌在土壤不同理化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方法】以已筛选的4个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菌株为基础,采用涂布法测定培养皿土壤中不同理化因子(含水率、温度、含盐量、肥力、pH、土壤类型)下的拮抗细菌数量;通过最适土壤理化环境下的盆栽试验,对棉株根部土壤中的拮抗细菌数量进行测定并对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SHZ-24和BHZ-29菌株在土壤中活菌相对数量较高,其中SHZ-24的活菌相对数量在15%的土壤含水率下达到27.74%,BHZ-29菌株在中等肥力、灰漠土中分别达到24.81%和15.24%。在高肥、土壤含水率小于20%的土壤条件下,4种拮抗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效果均较好,其中BHZ-29防效最高(87.12%),SMT-24防效最低(35.04%)。【结论】4株拮抗细菌在水分合适和施肥土壤中有很好的适应性,可维持一定数量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拮抗细菌 根围环境 适应性 土壤理化性质 数量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对梨火疫病防病效果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史应武 牛新湘 +8 位作者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林青 杨蓉 龙宣杞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2-1440,共9页
【目的】筛选出对库尔勒香梨(简称香梨)梨火疫病高效的防病药剂,分析不同药剂对库尔勒香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000×10^(8)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DP、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设置12个处理... 【目的】筛选出对库尔勒香梨(简称香梨)梨火疫病高效的防病药剂,分析不同药剂对库尔勒香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000×10^(8)CFU/g贝莱斯芽孢杆菌DP、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设置12个处理。【结果】高、中、低剂量Bacillus velezensis TK2019(以下简称Bacillus velezensis)可湿性菌粉、1.8%辛菌胺醋酸盐、3%噻霉酮微乳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分别对大田香梨梨火疫病的防效为71.64%、65.22%和51.30%,66.69%、56.18%和40.30%,66.50%、58.19%和41.89%,72.28%、60.49%和54.22%,其中Bacillus velezensis可湿性菌粉稀释浓度107 CFU/mL、6%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可显著降低梨火疫病的发生。【结论】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和6%春雷霉素水剂对梨火疫病防效显著高于对照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噻霉酮微乳剂,较好地抑制梨火疫病的发生,控制发病枝条的数量,提高了香梨单果质量、改善果实品质、提升香梨果实防御酶活性,且高浓度生防菌改善作用更佳,施用后对香梨树生长发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贝莱斯芽孢杆菌 梨火疫病 辛菌胺醋酸盐 噻霉酮微乳剂 春雷霉素 解淀粉欧文氏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
6
作者 李海峰 刘河疆 +4 位作者 郭文博 苏含明 刘志刚 马兴旺 刘国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5,共10页
为了探究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盐(PS)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降解效率、最优降解条件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该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初始pH值、水土比、PS浓度、ZVI添加量、反应时间对DEHP降解效率的影响,... 为了探究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盐(PS)对土壤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降解效率、最优降解条件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该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初始pH值、水土比、PS浓度、ZVI添加量、反应时间对DEHP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氧化体系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DEHP降解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S>初始pH>ZVI添加量>水土比>反应时间。当初始pH为3、水土比4∶1、PS浓度为1 mmol/g、ZVI添加量为0.5 mmol/g、反应80 min时DEHP降解率在75.12%~80%之间,降解效果最佳。ZVI/PS氧化体系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大,随着PS浓度增加,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呈递增趋势。当同时加入PS和ZVI时,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大;单独向土壤溶液中添加ZVI或PS均使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增高,当土壤溶液中同时添加PS和ZVI后,速效磷含量急剧下降;而当ZVI或PS的浓度比≥1时,速效钾含量急剧下降,降幅达到76%。在实际修复PAEs污染土壤时要充分评估氧化剂添加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可为ZVI活化PS去除土壤环境介质中的DEHP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过硫酸盐 土壤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疆“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菅政博 罗浩 单娜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8-1248,共11页
研究“双碳”目标下“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对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及碳排放系数等方... 研究“双碳”目标下“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对干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国土空间绿色低碳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新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转移矩阵及碳排放系数等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2000—2020年“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碳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近20 a“三生”空间综合动态度达0.11%,2005—2010年综合动态度最高。(2)20 a间“三生”空间总体上呈现生活生产空间急剧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缩减的趋势。(3)生活生产空间是新疆最主要的碳排放空间类型,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生态生产空间对碳吸收的贡献率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符合新疆减排需求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提供科学支撑,对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实现干旱区新疆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演变 碳源和碳汇 碳效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甜瓜采后致腐菌及拮抗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8
作者 管力慧 牛新湘 +10 位作者 刘萍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林青 杨蓉 龙宣杞 娄恺 史应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04,共9页
[目的]对甜瓜采后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防腐效果最佳的拮抗菌株,丰富甜瓜采后保鲜拮抗菌资源。[方法]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在腐烂的甜瓜果实中分离致腐菌,采用梯度稀释法从甜瓜种植地土壤分离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 [目的]对甜瓜采后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防腐效果最佳的拮抗菌株,丰富甜瓜采后保鲜拮抗菌资源。[方法]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在腐烂的甜瓜果实中分离致腐菌,采用梯度稀释法从甜瓜种植地土壤分离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生防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测定拮抗菌对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明确拮抗菌对致腐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本研究分离出1株主要病原菌CH-3,通过对ITS、tef和tub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病原菌CH-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从甜瓜种植地土壤中分离得到67株细菌,通过拮抗试验得到3株抑菌活性很强的拮抗菌,分别为BG-1、BG-2和BG-3,选取抑菌效果更好的BG-2作为供试菌株,结合生理生化测定、菌落和菌体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gyrB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明确拮抗菌BG-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腐菌CH-3对甜瓜有致病性,拮抗菌BG-2对甜瓜致腐菌尖孢镰刀菌CH-3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0.00%、60.11%。[结论]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拮抗菌BG-2,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到1株甜瓜主要致腐菌CH-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G-2对尖孢镰刀菌CH-3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致腐菌CH-3对甜瓜有致病性,拮抗菌BG-2能有效抑制甜瓜致腐菌尖孢镰刀菌CH-3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拮抗菌浓度越高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越好,在甜瓜采后贮藏及生物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致腐菌 拮抗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梯度及覆膜组合模式对滴灌棉田蒸散规律的影响
9
作者 刘承岳 杨广 +8 位作者 郭明华 贾伟康 孔春贤 王春霞 何新林 张硕 赵丽 李鹏飞 蒲胜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0,215,共10页
为研究地膜覆盖与灌水对棉田蒸散量及水热状况的影响,开展测坑和桶栽试验,设置三个灌水水平:3360(W1)、4200(W2)、5040 m^(3)·hm^(-2)(W3);两种地膜覆盖方式:覆膜(P1)和裸土(P2)。结果表明:(1)覆膜能有效降低棉花全生育期总蒸散量... 为研究地膜覆盖与灌水对棉田蒸散量及水热状况的影响,开展测坑和桶栽试验,设置三个灌水水平:3360(W1)、4200(W2)、5040 m^(3)·hm^(-2)(W3);两种地膜覆盖方式:覆膜(P1)和裸土(P2)。结果表明:(1)覆膜能有效降低棉花全生育期总蒸散量,W1、W2、W3灌溉水平下,覆膜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降低25.31%、25.39%、25.75%。灌水量与蒸散量呈正相关关系,P1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71%、7.50%;P2方式下,W3处理比W1、W2处理棉花蒸散量分别提高8.82%、8.02%。(2)覆膜能改变棉田土壤水热状况,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覆膜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温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3)土壤含水率对裸土处理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影响最大,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温度对棉花蒸散量的相关系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P1处理在20 cm土层相关系数最高,P2处理则在25 cm土层最高。探索覆膜滴灌对干旱区农田蒸散过程的影响对理解绿洲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可为干旱区有限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滴灌 覆膜 蒸散发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对春灌盐碱地水盐运移及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影响
10
作者 刘凯 王则玉 +5 位作者 刘小利 马兴旺 刘宏斌 许咏梅 马红红 蒲胜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7-1395,共9页
为探究膜下滴灌方式不同春灌定额对盐碱地水盐氮运移和生态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在新疆铁门关市开展研究,试验地棉花种植模式为一膜三管6行,宽行66 cm、窄行10 cm。试验设置5个春灌定额:75.0、112.5、150.0、187.5 mm和225.0 mm(... 为探究膜下滴灌方式不同春灌定额对盐碱地水盐氮运移和生态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在新疆铁门关市开展研究,试验地棉花种植模式为一膜三管6行,宽行66 cm、窄行10 cm。试验设置5个春灌定额:75.0、112.5、150.0、187.5 mm和225.0 mm(常规春灌定额),分别用DW1、DW2、DW3、DW4和DW5表示,分析不同土壤深度水分、盐分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春灌前相比,灌水30 d后所有处理0~4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且水分主要分布在宽行中间至窄行中间范围。DW3和DW4处理间0~100 cm的土壤储水量增量占灌溉量的比例无显著差异,而DW5处理最低,仅占29.61%。DW3、DW4和DW5处理土壤盐分分布相似,DW4处理0~40 cm土壤盐分淡化区范围最大,且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显著降低;DW3和DW5处理40~60 cm深度土层从膜间到窄行中间范围含盐量增加。DW4处理在0~20、20~40 cm土层脱盐率均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显著提高148.9%、37.1%、27.5%和36.6%。DW3和DW4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洗量无显著差异,与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减少35.5%和26.6%。DW3、DW4和DW5处理间棉花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与DW1和DW2处理相比提高4.5%~8.8%。DW4处理棉花产量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29.2%、13.4%、6.1%和5.8%。研究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方式以187.5 mm灌水定额春灌增加了土壤耕层水分含量,提高0~40 cm土壤脱盐率,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量,使棉花出苗率达到90%、产量提高5.8%,187.5 mm是节水高效、农田氮素淋洗面源污染风险较低的春灌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春灌 盐碱地 水盐运移 盐分分布 硝态氮淋洗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致腐菌灰葡萄孢及其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11
作者 刘萍 牛新湘 +10 位作者 管力慧 杨红梅 楚敏 包慧芳 王宁 詹发强 林青 杨蓉 龙宣杞 娄恺 史应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4-153,共10页
分离筛选出对葡萄致腐菌灰葡萄孢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丰富葡萄采后保鲜拮抗菌资源,以期为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应用基础。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在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得到灰葡萄孢,梯度稀释法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得... 分离筛选出对葡萄致腐菌灰葡萄孢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丰富葡萄采后保鲜拮抗菌资源,以期为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应用基础。利用组织块分离法在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得到灰葡萄孢,梯度稀释法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得到潜力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及琼脂扩散法筛选出拮抗作用较强的生防菌,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生物学鉴定确定其种属。通过对拮抗菌进行溶血性测定初步探索其是否对人体有溶血作用。分离得到的葡萄致腐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病原菌PH-23菌丝初期呈灰白色,继续培养会逐渐转变为淡淡的青灰褐色,菌丝繁盛,孢子众多。对病原菌PH-23进行ITS、β-tub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其为灰葡萄孢。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PH-23接种后葡萄症状与葡萄灰霉病症状相符,腐烂严重。筛选得到对葡萄致腐菌PH-23拮抗作用较强的生防菌TP-1,抑菌圈直径为22.49 mm。通过形态学观察,菌体为杆状,芽孢呈椭圆形,大小为0.62μm×2.35μm。TP-1革兰氏染色阳性。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认为TP-1为芽孢杆菌。基于16S rDNA基因、rpoB基因、gyrB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拮抗菌TP-1的溶血性测定显示其对人体无溶血作用。拮抗菌TP-1对灰葡萄孢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葡萄采后贮藏及生物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灰葡萄孢 生物防治 生理生化鉴定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对聚乙烯微塑料污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杨明瑶 吉恒莹 李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2-1099,共8页
为研究富里酸对聚乙烯污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别在含有质量比为0.1%、1%和3%荧光染色聚乙烯污染的土壤中添加0.3%的富里酸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土壤相比,0.1%、1%聚乙烯均减少土壤表面孔状... 为研究富里酸对聚乙烯污染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别在含有质量比为0.1%、1%和3%荧光染色聚乙烯污染的土壤中添加0.3%的富里酸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空白土壤相比,0.1%、1%聚乙烯均减少土壤表面孔状结构和粗糙度,抑制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减小土壤饱和导水率,3%聚乙烯增加土壤表面孔状结构和粗糙度,降低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施加0.3%富里酸后,0.1%、1%和3%聚乙烯污染土壤表面孔状结构增多,粗糙度增大,水分入渗速率降低,饱和导水率随聚乙烯含量增大而增大,但较不施加富里酸前的饱和导水率分别下降48.75%、32.01%和3.64%;添加0.3%富里酸,可使聚乙烯微塑料在土壤中垂直向下的迁移速度分别提高33.33%、37.50%和38.33%。研究表明,富里酸增加了聚乙烯污染土壤的孔状结构和粗糙度,降低了聚乙烯污染土壤的水分入渗速率和饱和导水率,同时提高了聚乙烯在土壤中垂直向下的迁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里酸 微塑料 聚乙烯 土柱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土壤对棉花幼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
13
作者 陈嘉琪 王则玉 +3 位作者 邱凯文 李泊卫 李东欣 任高源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73-74,共2页
通过干湿交替灌溉的灌水方法,采用不同残膜量土壤开展棉花幼苗期盆栽试验,对各处理幼苗期的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叶绿素和氮平衡指数作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残膜量增加,显著阻碍棉花萌发和生长,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和氮平衡... 通过干湿交替灌溉的灌水方法,采用不同残膜量土壤开展棉花幼苗期盆栽试验,对各处理幼苗期的萌发指数、生长指标、叶绿素和氮平衡指数作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残膜量增加,显著阻碍棉花萌发和生长,降低叶片中的叶绿素和氮平衡指数。因此,土壤中存在大量残膜对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灌溉 残膜土壤 萌发指数 叶绿素 氮平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水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4
作者 赵乾程 韩睿森 +2 位作者 高纯功 郭建雄 王则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6期0067-0070,共4页
暗管排水技术是改善盐碱地,节约用水的先进手段之一,在近代以来暗管排水出现萌芽,早期有瓦管、泥土管等原始材料作为排水通道,之后在20世纪随着化学材料等技术的发展,管材的进步促进了暗管排水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PVC材质波纹暗管... 暗管排水技术是改善盐碱地,节约用水的先进手段之一,在近代以来暗管排水出现萌芽,早期有瓦管、泥土管等原始材料作为排水通道,之后在20世纪随着化学材料等技术的发展,管材的进步促进了暗管排水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PVC材质波纹暗管开始大批量取代老式暗管成为主流,至此暗管排水技术正式成为排水淋盐主要技术之一,对于我国改善盐碱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节约用水,促进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发展历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残留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5
作者 吴湘琳 马红红 +2 位作者 马兴旺 单娜娜 杨志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研究覆膜5、10、15、20、25、30年0~40 cm土层残膜量变化特征。【方法】(1)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100 cm×100 cm,逐层测定0~40 cm土层残膜量;(2)地膜回收情况调查。【结果】(1)5~30年0~40 cm土层土壤残膜量排序20... 【目的】研究覆膜5、10、15、20、25、30年0~40 cm土层残膜量变化特征。【方法】(1)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100 cm×100 cm,逐层测定0~40 cm土层残膜量;(2)地膜回收情况调查。【结果】(1)5~30年0~40 cm土层土壤残膜量排序20>15>5>10>25>30年,介于92.83~195.13 kg/hm^(2),平均值128.88 kg/hm^(2);(2)随着年限增加0~1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为5>10>30>15>25>20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2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30>10>5>25年,15、20年残膜量高,较5、10、25、30年差异显著;20~3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10>25>5>30年,15、20年残膜量高,与5、30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30~4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20>25>5>15>30>10年,20、25年残膜量高,与5、10、15、30年有显著差异。(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年0~30 cm各土层残膜量差异不显著,30~40 cm较其它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15年10~20 cm与0~10 cm、30~4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30~40 cm与10~20 cm,20~3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20~30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结论】(1)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5~30年0~40 cm土层内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覆膜20年时达到峰值,呈略下降的趋势;(2)随着覆膜年限增加5~30年0~1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总体量呈下降趋势;10~2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变化不明显;20~3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量呈略下降趋势;30~4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30各年份残膜量呈下降趋势,残膜主要在0~30 cm累积,30~40 cm也有少量残片:覆膜5、10年0~1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15、25、30年10~2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20年0~10与10~20 cm土层残膜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膜残留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问题研究——来自陕西省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据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敏 杨涛 陈洪宇 《世界农业》 CSSCI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农民组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民组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影响着农户组织化水平,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4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基础、产... 农民组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民组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影响着农户组织化水平,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4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基础、产中服务、产后条件、销售能力4个组织化服务的现状,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程度依然不高,合作社的组织化实际业务仅体现在产前服务及农资统一采购环节,而农产品深加工、分拣定级、统一销售及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农民组织化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初级农产品生产居多,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缺乏。并根据结论提出陕西省未来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现阶段农民组织化仍然要依托合作社,紧跟市场新态势,利用网络迅速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发挥其有效中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流通环节的服务,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化 组织化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胜海 王则玉 +11 位作者 丁峰 牛新湘 金秀勤 马红红 马兴旺 李磐 彭银双 刘小利 涂永峰 赵冬梅 李小伟 李韵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8-1846,共9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_(2)、G_(3)、G_(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_(2)、G_(3)、G_(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_(0)、N_(1)、N_(2)、N_(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_(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量。适合“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机采棉模式的水氮组合为G_(5)N_(2);考虑种植成本,也可选用G_(3)N_(2)组合,但需要适当提高其灌水频率,并对应减少灌水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水氮空间分布 膜下滴灌 株型塑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峰 李磐 +1 位作者 唐亚莉 蒲胜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5期129-132,共4页
新疆是制干椒优势产区,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已在色素辣椒种植上大面积应用,但在其生产中仍存在水肥资源浪费严重、水肥供应不协调、耦合效应差、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色素辣椒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 新疆是制干椒优势产区,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已在色素辣椒种植上大面积应用,但在其生产中仍存在水肥资源浪费严重、水肥供应不协调、耦合效应差、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色素辣椒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滴灌系统布置与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色素辣椒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色素辣椒 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蒲胜海 王则玉 +6 位作者 丁峰 王彩风 刘小利 马晓鹏 王涛 彭银双 李韵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91-2103,共13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灌浆期控水的响应,为干旱区水稻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持水率(θs)为参考,水稻灌浆期设置90%θs(W_(1))、80%θs(W_(2))和70%θs(W_(3))的3种不同灌水控制下限,以常规淹灌为对照(CK),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浆期控水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减弱,与对照(CK)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分别下降15.12%~72.38%、25.32%~67.59%、5.93%~24.34%和29.62%~62.61%。灌浆期控水可增强水稻抗氧化系统酶活性,W_(3)的SOD、CAT和POD均最高,比CK依次高出77.78%、24.64%和14.24%。在灌浆期,控水下限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越高,可溶性蛋白越低;W_(3)的可溶性糖含量是其他处理的1.35~2.32倍,CK可溶性蛋白含量高出控水处理6.72%~25.24%。CK最高产量为8 222.12 kg/hm^(2),比W_(1)、W_(2)、W_(3)增产16.37%~59.96%。与CK相比,控水处理耗水量下降56.06%~61.6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65%~48.79%。【结论】膜下滴灌水稻灌浆期控水对水稻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稻米品质影响负显著,不宜控水,灌浆期灌水上下限分别设为5和10 cm水层,可保证水稻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调控 水稻灌浆期 生理生化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沙雅县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红梅 楚敏 +5 位作者 牛新湘 王新翠 王宁 林青 娄恺 史应武 《新疆农垦科技》 2022年第5期36-38,共3页
为了解新疆沙雅县棉区黄萎病的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调查2021年该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沙雅县棉花黄萎病零星发生,且危害较轻,病株率为0.00%~2.89%,病情指数为0.00~1.18,且主要发生在沙雅县北部地区... 为了解新疆沙雅县棉区黄萎病的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调查2021年该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沙雅县棉花黄萎病零星发生,且危害较轻,病株率为0.00%~2.89%,病情指数为0.00~1.18,且主要发生在沙雅县北部地区。2021年对沙雅县主要植棉乡镇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调查表明,棉花黄萎病在沙雅县主要植棉乡镇普遍较轻,棉花黄萎病发病率0.54%,病情指数0.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雅县 棉花 黄萎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