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磷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营养元素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千淋兆 龚明波 +2 位作者 顾金刚 李世贵 汪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5-431,共7页
为比较不同溶磷菌剂在田间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菌剂草酸青霉I1(I1)、黑曲霉H1(H1)和巨大芽孢杆菌BM(BM)对土壤营养元素动态变化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菌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在不同磷水平下... 为比较不同溶磷菌剂在田间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菌剂草酸青霉I1(I1)、黑曲霉H1(H1)和巨大芽孢杆菌BM(BM)对土壤营养元素动态变化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菌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在不同磷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提高6.47%-37.13%。在P2O592 kg·hm^-2水平下,在玉米生长前期,施用3种菌剂,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Ca、Mg和有效性Fe、Cu、Zn含量以及玉米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显著增加,而有效Mn的含量降低;总体上,各处理间提高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锌的能力为H1〉I1〉BM,提高土壤有效铁能力为H1≥BM〉I1,提高土壤有效铜能力为BM〉H1〉I1。不同磷水平下,施用3种菌剂后,玉米产量显著提高,在P2O592 kg·hm^-2水平下,施用微生物菌剂玉米产量比CK增加8.2%-12.1%,总体上,增产效果为I1〉H1〉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溶磷 土壤营养元素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经济海洋微藻细胞生长的实验室研究
2
作者 蔡卓平 李燕璇 +1 位作者 段舜山 朱红惠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角毛藻Chaetocerossp.、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叉鞭金藻Dirateriainornate和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4株经济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性,为微藻在医药学相关行业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实验方法,以添加f... 目的研究角毛藻Chaetocerossp.、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叉鞭金藻Dirateriainornate和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4株经济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性,为微藻在医药学相关行业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室内实验方法,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植物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进行微藻培养试验,测定微藻细胞密度,并计算细胞生长速率。结果4株经济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呈现明显的缓慢期、快速期和平稳期阶段。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叉鞭金藻和杜氏盐藻的最大细胞密度有明显差别,分别为6.71×10^6、4.916×10^7、1.225×10^7和4.64×10^6个/mL。对4株微藻在1—5d、5~9d、9~13d和13~17d几个时间段的生长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叉鞭金藻的生长速率在1~5d阶段最大,分别为0.57、0.48、0.55/d;而杜氏盐藻的生长速率在5~9d阶段最大,为0.68/d。结论实验选用的4株海洋微藻的细胞生长特征存在一定异同,在选育微藻株系开展微藻开发利用研究时应该考虑微藻细胞生长繁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海洋微藻 角毛藻 绿色巴夫藻 叉鞭金藻 杜氏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生物特性及其对稻苗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袁梅 谭适娟 孙建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54-3768,共15页
【目的】分离鉴定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研究水稻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镉(Cd)吸收的影响。【方法】表面灭菌水稻植株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水稻内生细菌,采用PCR扩增、测... 【目的】分离鉴定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研究水稻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镉(Cd)吸收的影响。【方法】表面灭菌水稻植株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水稻内生细菌,采用PCR扩增、测序检测菌株nif H基因确认分离物是固氮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菌株系统发育,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Cd吸收的影响。【结果】从8个湖南水稻植株样品中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illus aryabhattai、B.cereus、B.idriensis、B.indicus、B.licheniformis、B.megaterium、B.methylotrophicus、B.subtilis、B.tequilensis、Brevibacterium halotolerans、Fictibacillus phosphorivorans、Paenibacillus barcinonensis、P.lautus 4属13种。分离到的19株内生固氮菌中有大约1/3的菌株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较强,在48℃生长良好,在产孢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OD>1.0),在固体产孢培养基上产孢率高(60%—90%),产碱能力也相对较强(p H 8.5—9.0)。有1/6的内生固氮菌(3个菌株)分别对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孢、拟枝孢镰孢具有拮抗性,抑菌率为42%—55%。有大约2/3的菌株对抗生素相对比较敏感,对杀菌剂耐性强。测定的4个代表菌株对检测过的78种碳源中的7种利用较好,它们是乳酸钠、蔗糖、葡萄糖、甘油、苹果酸、丙氨酸、葡萄糖醛酰胺。试验的19株内生固氮菌中有6个菌株促进水稻苗期Cd吸收,与对照相比植株Cd含量增加6.41%—38.45%;其他13个菌株抑制水稻苗期Cd吸收,与对照相比植株Cd含量减少2.06%—34.46%。【结论】从湖南水稻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系统发育地位属于Bacillus、Brevibacterium、Fictibacillus、Paenibacillus 4属13种。部分菌株产碱能力强,产孢率高,可在48℃高温下生长,产蛋白酶、纤维素酶,拮抗立枯丝核菌、禾谷镰孢、拟枝孢镰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可以显著影响水稻苗期Cd吸收,提示采用微生物方法阻控稻田Cd污染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内生固氮菌 生物特性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种质资源的采集及保存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卓平 李燕璇 +1 位作者 段舜山 朱红惠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6-400,共5页
微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宝贵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藻生物资源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有充足而优良的经济微藻株系,且能实现其长期稳定的遗传特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微藻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技术研究。文章首先交代了微藻种质资... 微藻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宝贵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微藻生物资源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有充足而优良的经济微藻株系,且能实现其长期稳定的遗传特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微藻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技术研究。文章首先交代了微藻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重点从生物质能源开发角度归纳微藻生物的资源化利用,然后对比简介国外和国内微藻种质资源采集及保存状况,指出国内微藻种质资源采集和保存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种质资源 采集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基拉芽孢杆菌WRN032对稻瘟病菌的生物防治潜力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建兰 陈玉 +3 位作者 单潇潇 孙露 乔建军 张桂山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5-941,共7页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作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导致作物减产,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病原真菌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传统化学防治手段无法满足当今发展需求,而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防控手段.以来源于土壤和植物根茎的多种...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作物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导致作物减产,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病原真菌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防治难度大,传统化学防治手段无法满足当今发展需求,而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防控手段.以来源于土壤和植物根茎的多种细菌为研究对象,以菌种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出一株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细菌WRN032,对黑腐皮壳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使用石油醚、正丁醇和乙酸乙酯依次对菌株WRN032的发酵液进行萃取,发现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有强拮抗作用.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菌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细菌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对特基拉芽孢杆菌WRN032代谢产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稳定性试验,表明其在高温、强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对紫外光不敏感.采用柱层析法和半制备层析法对特基拉芽孢杆菌WRN032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其纯化物对稻瘟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与相同浓度的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相近.当浓度为100.0μg/mL时,相对抑制率为51.2%,与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6.4%)基本相同.研究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WRN032具有作为农业生物防治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基拉芽孢杆菌 WRN032 稻瘟病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顶侧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妍 邬向丽 +1 位作者 黄晨阳 高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157,共7页
以20个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uinopileatus)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其中8株为栽培菌株,12株为野生菌株。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顶侧耳菌株种内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菌丝长速、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等多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 以20个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uinopileatus)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其中8株为栽培菌株,12株为野生菌株。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顶侧耳菌株种内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菌丝长速、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等多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个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2条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频率为98.91%;在相似度0.65水平上绝大部分菌株按照中国北方和南方来源地不同聚为两大类群,显示较强的地域性。金顶侧耳平板上的菌丝长速与生物学效率(产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生物学效率(产量)与采收时间显著负相关,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及菌柄直径三者显著正相关,亲缘关系较远的菌株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根据评价结果,筛选出采收时间短、生物学效率高的菌株Pc6、Pc7及菌盖大、菌肉厚的菌株Pc13等携带优势性状菌株,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研究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ISSR标记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资源 被引量:5
7
作者 祁亮亮 蓝桃菊 +3 位作者 龙继风 黄朝勇 赵智勇 郎宁 《食用菌》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报道了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92种,隶属于57属30科,其中担子菌50属26科82种;子囊菌7属4科10种。广西新记录种14种。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中,多数为食用菌或药用菌,开发利用潜力大。
关键词 分类学 木生大型真菌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8
作者 王飞 李世贵 +1 位作者 徐凤花 顾金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3,共8页
连作障碍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各种作物或轻或重都会发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分析。本文从土壤生物学环境的恶化、化感作用和土壤理化性状改变等... 连作障碍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各种作物或轻或重都会发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连作障碍进行分析。本文从土壤生物学环境的恶化、化感作用和土壤理化性状改变等角度阐述了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化感作用 微生态 理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DD3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幼苗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梦琦 陈云云 +4 位作者 张熙 邓辉 孙建光 高淼 卜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756,共9页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环境兼容性、不易引起抗性、效果持久稳定等优势。筛选高效多功能菌,探索抗病促生机理,对开发防控大蒜土传病...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环境兼容性、不易引起抗性、效果持久稳定等优势。筛选高效多功能菌,探索抗病促生机理,对开发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大蒜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从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部分离的70株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ACCC37402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链格孢属菌株(Alternaria sp.)D14011-1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解蛋白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HCN能力等,研究菌株的拮抗特性;通过测定菌株的固氮能力、溶磷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等,研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进行多功能菌菌悬液及其无菌发酵液对大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病效果研究。【结果】菌株DD3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ACCC37402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D14011-1具有较好拮抗效果,抑菌率均为45%;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其它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Bacillus sp.DD3具有水解蛋白能力、产HCN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固氮能力、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对氨苄青霉素钠、硫酸卡那霉素等11种抗生素无耐受性,不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和产ACC脱氨酶能力。盆栽试验显示,接种Bacillus sp.DD3菌悬液对大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控率达80%。接种Bacillus sp.DD3及其无菌发酵液后能够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其中接种菌悬液效果更佳。【结论】菌株Bacillus sp.DD3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对大蒜根腐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同时可以显著促进大蒜幼苗生长,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多功能菌 抗病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促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磊 袁梅 +3 位作者 孙建光 樊明寿 高淼 郑红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内生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促生菌,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能更好的发挥促生功能,促生机制包括固氮、解磷、产植物生长素、产ACC脱氨酶、产铁载体及拮抗病害等。本文从连作3年马铃薯根筛选获得8株内生固... 内生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促生菌,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能更好的发挥促生功能,促生机制包括固氮、解磷、产植物生长素、产ACC脱氨酶、产铁载体及拮抗病害等。本文从连作3年马铃薯根筛选获得8株内生固氮菌,其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3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和泛菌属(Pantoea)2株。促生特性研究发现: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4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16.206nmol C2H4/(mg蛋白质·h)],与圆褐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antoea spp.GWR2、GWR3具有极高的产IAA能力,分别为186.07、162.21μg/m L,GWR2兼具产ACC脱氨酶活性[3.74μmol/(mg蛋白质·h)],GWR3兼具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5可以拮抗尖孢镰刀菌MLSOF(Fusarium 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MLS-QB(Fusarium solani),兼具溶解有机磷和产IAA能力;Bacillus spp.GWR7、GWR8兼具固氮和产IAA能力。盆栽试验显示,分别接种Pantoea sp.GWR3,Brevibacterium spp.GWR4、GWR5和Bacillus spp.GWR7、GWR8后小白菜鲜重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处理。可见,这5株菌兼具多种促生特性且对小白菜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内生固氮菌 促生特性 多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用菌鲜品外源细菌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琼英 高巍 +4 位作者 赵梦然 邬向丽 陈强 曲积彬 黄晨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0-85,共6页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架期内外源细菌数量明显增加,货架期5 d蟹味菇增长了29倍,金针菇、杏鲍菇分别增长了417、4 116倍。外源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在货架期呈动态变化,表现为优势菌在货架期1~5 d能够被检测到,蟹味菇假单胞菌属丰度增加和金针菇乳球菌属丰度降低。Shannon指数表明在货架期内,金针菇外源细菌多样性明显低于杏鲍菇和蟹味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各自在不同货架期内菌群结构呈现相似性,蟹味菇和杏鲍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金针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与蟹味菇和杏鲍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高通量测序法 多样性 致病菌 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菜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泽 徐齐 +3 位作者 袁梅 张磊 高淼 孙建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121,共6页
内生固氮菌具有促生、病原菌的防治及生物固氮等作用,并且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是重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菠菜根内分离筛选优势内生固氮菌7株,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 内生固氮菌具有促生、病原菌的防治及生物固氮等作用,并且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是重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菠菜根内分离筛选优势内生固氮菌7株,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各1株。菌株Pseudomonas sp.BCE6和Pseudomonas sp.BC-E8固氮酶活性较高,分别为(13.19±0.32)和(12.11±0.96)C2H4nmol/(mg protein·h),与圆褐固氮菌(ACCC11103)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seudomonas sp.BC-E7具有固氮酶活性[(8.42±0.03)C2H4nmol/(mg protein·h)]、产IAA能力[(59.58±4.15)μg/m L]、ACC脱氨酶活性[(5.067±0.376)μmol/(mg protein·h)],拮抗立枯丝核菌ACCC36124(Rhizoctonia solani)、麦类赤霉病ACCC36272(Gibberella zeae)等4种常见土传病害。菠菜内生固氮菌Pseudomonas sp.BC-E7是一株多功能内生菌,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内生固氮菌 假单胞菌属 功能特性 多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生境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瑞芬 刘杰淋 +3 位作者 王建丽 韩微波 申忠宝 李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2-660,共9页
本试验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的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样地(样地1为原生态未扰动处理,样地2为重度退化后人工补播扰动处理)土壤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间互作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本试验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的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样地(样地1为原生态未扰动处理,样地2为重度退化后人工补播扰动处理)土壤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间互作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3个门是该地区羊草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群落;速效氮、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土壤pH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多样性、菌间互作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负相关;人工补播后的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互作与未干扰生境下相比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羊草 根际细菌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分离鉴定、系统发育与促生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艳星 郭平毅 孙建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22,共19页
【目的】分离鉴定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研究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促生特性,探讨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种群特点及其随寄主植物的分布特征。【方法】表面消毒块根块茎样品... 【目的】分离鉴定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研究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促生特性,探讨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种群特点及其随寄主植物的分布特征。【方法】表面消毒块根块茎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对菌株nifH的PCR扩增、测序确认分离细菌是固氮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菌株的系统发育;通过测定菌株产生ACC脱氨酶、植物激素IAA,拮抗病原真菌研究菌株的促生特性。【结果】从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紫甘蓝、山药、莲藕、芋头、红薯、生姜、甜菜等14个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块根、块茎中共分离到内生固氮菌219株。基于16S rRNA序列,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上分别属于Acinetobacter、Arthrobacter、Bacillus、Brevibacillus、Brevibacterium、Chryseobacterium、Citrobacter、Delftia、Domibacillus、Enterobacter、Fictibacillus、Flavimonas、Flavobacterium、Microbacterium、Micrococcus、Paenibacillus,Pantoea、Pseudomonas、Rahnella、Rhizobium、Sphingobacterium、Staphylococcus、Stenotrophomonas、Variovorax,共计24属79种,显示了块根块茎内生固氮菌丰富的种群多样性。鉴定结果显示,219株新分离菌株中有77株系统发育地位属于Bacillus属的23个种,29株属于Pseudomonas属的10个种,二者合计为33种106株,分别占系统发育种数和新分离菌株数的41.77%和48.40%,说明Bacillus和Pseudomonas属是新分离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的优势种群。从219株新分离菌株中选取了79株代表菌株进行促生特性研究,结果显示8.86%菌株检测到了ACC脱氨酶活性(0.026-13.76μmolα-丁酮酸·mg^(-1)蛋白·h^(-1)),64.56%菌株检测到了产IAA(0.34-28.99μg·mL^(-1)),6.33%-13.92%菌株具有拮抗病原真菌能力(抑菌率41%-63%)。【结论】在正常生长的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块根块茎内栖息着大量内生固氮菌;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在科学分类地位上分布广泛,达到24属79种,显示出巨大的生物多样性;Bacillus和Pseudomonas是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优势种群;大约10%-60%的块根块茎类作物内生固氮菌显示出产生ACC脱氨酶、产生植物激素IAA、拮抗病原真菌等促进植物生长特性,这可能是内生固氮菌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根块茎 内生固氮菌 系统发育 促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顾金刚 左雪梅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9,共7页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革兰氏阴性,菌体短杆状,0.5~1.0μm×1.0~2.0μm,以单生为主,有时成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气,氧化酶阴性。进一步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gyrB、rpoB、atpD、infB 4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在分类上属于欧文氏菌属,暂定为Erwi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细菌性软腐病 欧文氏菌 16S RDNA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秀明 陈强 +1 位作者 邬向丽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全面了解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主要成分和应用效果,笔者综述日本、美国和荷兰针对其本土主要栽培食用菌所开发的多种增产添加物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中试验验证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类的增产添加物,提出了通过对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进行适宜... 为全面了解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主要成分和应用效果,笔者综述日本、美国和荷兰针对其本土主要栽培食用菌所开发的多种增产添加物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中试验验证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类的增产添加物,提出了通过对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进行适宜种类、浓度和比例的筛选,制成不同复合型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必要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收剂 添加物 矿物元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盛春鸽 黄晨阳 +2 位作者 陈强 图力古尔 张金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124-3129,共6页
【目的】研究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平菇的色泽定向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白色菌株CCMSSC00358(P-w)和深灰色菌株CCMSSC00406(P-d)为材料,构建自交系2个(P-w×P-w、P-d×P-d)... 【目的】研究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平菇的色泽定向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白色菌株CCMSSC00358(P-w)和深灰色菌株CCMSSC00406(P-d)为材料,构建自交系2个(P-w×P-w、P-d×P-d),两亲本杂交一代(F1,P-w×P-d),杂交一代中浅灰色和深灰色子实体与二亲本的回交系4个(F1浅×P-w、F1浅×P-d,F1深×P-w、F1深×P-d),共7个家系群体。出菇期观测统计各家系群体不同颜色的个体数。【结果】菌株P-w的自交系出菇29个,子实体全部为白色。菌株P-d的自交系出菇17个,子实体浅灰色5个、深灰色12个,经卡方检验,浅灰色﹕深灰色=1﹕3。杂交一代(F1,P-w×P-d)出菇82个,子实体颜色呈现由浅向深的连续分布,无白色子实体出现。按照深浅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两大类,分别为47个和35个,经卡方检验,比例为1﹕1。在回交系中,F1代与白色亲本杂交,经卡方检验,出现深灰色﹕浅灰色﹕白色=1﹕4﹕3的分离;与深灰色亲本杂交,无白色子实体出现,经卡方检验深灰色﹕浅灰色=5﹕3。【结论】白黄侧耳子实体的颜色性状为数量性状,深灰色对白色呈不完全显性,由不同位点上的两对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品质育种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嗜热菌促进鸡粪超高温堆肥处理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钱玉婷 杜静 +2 位作者 曹云 孙金金 黄红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321-325,共5页
采用鸡粪与稻秸、梧桐叶为基本原料进行超高温预处理室内静态模拟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嗜热菌接种比例(0、1%、5%、10%),研究接种嗜热菌对鸡粪超高温堆肥预处理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评估其促进鸡粪超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 采用鸡粪与稻秸、梧桐叶为基本原料进行超高温预处理室内静态模拟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嗜热菌接种比例(0、1%、5%、10%),研究接种嗜热菌对鸡粪超高温堆肥预处理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变化规律,评估其促进鸡粪超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在超高温堆肥预处理120 h过程中,pH值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有机碳含量和C/N均呈下降趋势,电导率、全氮含量、P2O5含量、K2O含量和种子发芽率呈上升趋势,并随嗜热菌接种率的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增加。至超高温堆肥预处理120 h时,处理组CK、T1、T2、T3的C/N分别为16. 58、15. 65、14. 83、13. 97,总养分(N+P2O5+K2O)含量分别7. 92%、8. 13%、8. 34%、8. 61%,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2. 15%、93. 58%、100. 00%、100. 00%。可见,添加嗜热菌有利于加快鸡粪堆肥物料的腐熟进程,并且嗜热菌接种率以处理T2(即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菌 接种 鸡粪 超高温堆肥 电导率 养分含量 发芽率 腐熟 接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省松口蘑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银鹏 陈强 +3 位作者 赵梦然 邬向丽 张金霞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6,共10页
采用ITS、mt SSU rDNA的V4和V9区对采自西藏、吉林和云南3个省份30个地区的59个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运用IGS1-RFLP和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为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松口蘑ITS序列存在明显的地域性;IGS1-R... 采用ITS、mt SSU rDNA的V4和V9区对采自西藏、吉林和云南3个省份30个地区的59个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运用IGS1-RFLP和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为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松口蘑ITS序列存在明显的地域性;IGS1-RFLP分析表明,吉林样本属于A型,西藏和云南样本是2种新类型;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2水平时将供试样本分为3大类群;我国松口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地域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mtSSU IGS1-RFLP RAPD 遗传多样性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玉米上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及其所致叶斑病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玉杰 牛永春 邓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6,共8页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可引起多种玉米叶斑病。为了解当前玉米生产上此类病害的发生情况,2014年8-9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吉林5省市玉米上疑似由该两属真菌引起的叶部病斑样品进行了采...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可引起多种玉米叶斑病。为了解当前玉米生产上此类病害的发生情况,2014年8-9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吉林5省市玉米上疑似由该两属真菌引起的叶部病斑样品进行了采集,随后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共采集样品42份,根据其形状特点归为4类:长条形、椭圆形、小点状和梭形病斑。经组织分离获得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28株,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5个种: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玉米平脐蠕孢(B.zeae)、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新月弯孢(C.lunata)和穂状弯孢(C.spicifera)。从长条形病斑和椭圆形病斑上分离到的主要是B.maydis和B.zeicola,从小点状病斑分离到的主要是C.lunata,其次是B.zeae。分离出C.lunata的样品病斑较为稀疏、颜色略浅、呈苍白色,分离出B.zeae的样品病斑更为密集、颜色较深。从梭型病斑分离到的是C.spicifera。有少数样品可分离到上述两种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温室玉米苗接种,上述5种真菌均可致病。以接种B.maydis发病最快,发病最重;接种B.zeicola、C.lunata或C.spicifera发病较慢,症状明显;接种B.zeae发病最慢,仅引起小点状病斑。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叶斑病的正确诊断提供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斑病 诊断 平脐蠕孢 弯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