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处理对香菇采后品质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晋恒 郜海燕 +3 位作者 周拥军 陈杭君 穆宏磊 汪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01-1207,共7页
以香菇为试材,分别采用2.14、4.28、6.42、8.56 mg·m^(-3)浓度臭氧处理,通过测定分析4℃贮藏条件下香菇品质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臭氧浓度对采后香菇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温贮藏条件下,4.28 mg·m^(-3)的... 以香菇为试材,分别采用2.14、4.28、6.42、8.56 mg·m^(-3)浓度臭氧处理,通过测定分析4℃贮藏条件下香菇品质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臭氧浓度对采后香菇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温贮藏条件下,4.28 mg·m^(-3)的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香菇的感官品质,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减轻菇体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菇体衰老,有利于香菇保持较好的商品价值。但是臭氧浓度过高会导致香菇的代谢紊乱,使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臭氧 贮藏品质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紫背天葵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施衡乐 吴伟杰 +3 位作者 郜海燕 韩延超 陈杭君 刘瑞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77-1383,共7页
为了减少紫背天葵的采后损失,提高其贮藏品质,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对采后紫背天葵进行处理,研究短波紫外线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紫背天葵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延... 为了减少紫背天葵的采后损失,提高其贮藏品质,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对采后紫背天葵进行处理,研究短波紫外线对紫背天葵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紫背天葵的失重率和菌落总数,延缓维生素C、叶绿素以及L*值的下降,减少总酚和黄酮的损失,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能较好地保证紫背天葵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时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5 k J·m^(-2)UV-C处理效果优于1、3 k J·m^(-2)UV-C处理组。本研究中UV-C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紫背天葵的采后品质,其在采后紫背天葵贮藏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背天葵 短波紫外线 采后品质 活性氧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肉火龙果采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植物精油抑菌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瑞玲 郜海燕 +2 位作者 陈杭君 房祥军 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38-345,共8页
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浙江产区红肉火龙果贮藏期病原菌,筛选出对抑制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精油,并验证了该精油抑菌效果。通过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得到了病原菌菌株HS3和HS6。以病原菌18S r 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两种病原菌为层生... 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浙江产区红肉火龙果贮藏期病原菌,筛选出对抑制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精油,并验证了该精油抑菌效果。通过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得到了病原菌菌株HS3和HS6。以病原菌18S r DNA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确定两种病原菌为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选择6种植物精油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发现香芹酚精油、肉桂精油及百里香精油在2 000μL/L时对两种病原菌生长抑制率均为100%。采用体外直接接触法和体外熏蒸法,研究了香芹酚精油、肉桂精油和百里香精油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发现香芹酚精油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性。无论直接接触还是熏蒸方式,香芹酚精油对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肉桂精油和百里香精油。精油熏蒸处理使接种层生镰刀菌和平头炭疽菌火龙果腐烂率下降,香芹酚精油的效果最优,可作为火龙果贮藏前的熏蒸剂。研究结果可为浙江地区火龙果贮藏期腐烂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采后病害 精油 抑菌效果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氧化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的电子鼻快速检测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金鑫 郜海燕 +2 位作者 穆宏磊 陈杭君 房祥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84-291,共8页
为了研究山核桃氧化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电子鼻获取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挥发性氧化产物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 为了研究山核桃氧化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电子鼻获取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挥发性氧化产物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及理化指标分析区分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样品品质变化,并通过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建立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等指标显著(P<0.05)增加,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强度逐渐增大。通过PCA、CA、LDA及理化指标分析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氧化程度。采用主成分回归法(PCR)建立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总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的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8、0.975、0.985、0.980。结果证明不同氧化阶段的山核桃的过氧化值,酸价,茴香胺值和总过氧化值的PCR模型验证的相对误差小于16%,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山核桃氧化过程中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主成分分析 品质控制 电子鼻 山核桃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加工环境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军波 邹礼根 赵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3-1079,共7页
花青素稳定性易受外界加工条件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蓝莓花青素资源,研究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及外源添加物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影响显著,其中pH<3.0时稳定性较好;高温对稳定性破坏作... 花青素稳定性易受外界加工条件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蓝莓花青素资源,研究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及外源添加物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影响显著,其中pH<3.0时稳定性较好;高温对稳定性破坏作用大,而低于60℃时,对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光照会加快蓝莓花青素的降解;10 mmol/L的Na^+,K^+,Zn^(2+)、Ca(2+)和Mg(2+)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并有增色作用,而Fe^(3+)和Cu(2+)却降低了蓝莓花青素稳定性;蔗糖当添加量低于50 g/L时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但高质量浓度蔗糖能提高稳定性;而0.01~0.08 g/L山梨酸钾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影响不显著;在0.25-2.00 g/L添加范围内,柠檬酸钠降低了蓝莓花青素稳定性,而抗坏血酸和茶多酚却显著提高了蓝莓花青素稳定性,并具有辅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青素 加工环境 稳定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钱浩杰 郜海燕 +2 位作者 穆宏磊 陈杭君 房祥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5-1373,共9页
为优化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以山核桃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油脂的脂肪酸... 为优化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以山核桃为原料,采用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和料液比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并对比了压榨法、溶剂法和水酶法3种方式对油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木瓜蛋白酶量0.17%,酶解时间150 min,pH值6.34,酶解温度54.43℃、料液比1∶5,在此条件下山核桃中油脂提取率为81.3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测出12种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是4种主要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7.61%,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69.1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3.29%。对比3种提油方式发现,水酶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油脂提取方法。本研究结果为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脂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油脂 水酶法 提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抗菌包装中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钱浩杰 穆宏磊 +2 位作者 郜海燕 陈杭君 吴伟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81,共8页
研究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在4、10、20、30℃条件下分别将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浸入蒸馏水溶液、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正己烷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研究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在4、10、20、30℃条件下分别将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浸入蒸馏水溶液、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正己烷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模拟液中麝香草酚迁移量,分析温度和食品模拟物对麝香草酚迁移量的影响,在实验数据基础上,采用Piringer方程建立麝香草酚迁移模型,分析验证迁移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麝香草酚迁移量随着迁移温度升高和迁移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直至平衡,且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麝香草酚的迁移量大小顺序为:正己烷>10%乙醇>4%乙酸>蒸馏水;根据幂律方程发现麝香草酚的迁移机制符合Fick扩散定律,且迁移方程扩散系数随迁移温度升高而增大,分配系数与之相反;Piringer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麝香草酚迁移行为。在迁移实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完善基于聚乳酸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理论,以期更好地预测食品包装中麝香草酚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聚乳酸 包装 食品模拟物 迁移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跃明 段学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8-564,共7页
采后生理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围绕鲜活果蔬的保存、运输和供给。进入21世纪,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等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果蔬采后生理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前沿,深入探讨果蔬采后... 采后生理学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围绕鲜活果蔬的保存、运输和供给。进入21世纪,随着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组等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果蔬采后生理学发展迅速。近几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学科发展前沿,深入探讨果蔬采后成熟、衰老和品质保持的调控机理和贮藏环境对品质的生理应答机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包括Met氧化存在被Met亚砜还原酶A和B逆转,提出了LcMsrA1/B1下调表达导致LcCaM1氧化加速,增强了LcNAC13和Lc WRKY1的DNA结合活性,从而激活或抑制荔枝(Litchi chinensis)果实采后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MaMYB3通过直接抑制淀粉降解相关基因和MabHLH6对淀粉降解产生负作用,从而延迟香蕉(Musaacuminata)果实成熟;鉴定出直接调控柑橘(Citrusreticulate)果实的α-和β-支链类胡萝卜素转化的R2R3-MYB转录因子和参与桃(Amygdaluspersica)果实香气形成的萜类合成酶编码基因TPS家族成员以及WRKY和AP2/ERF转录因子;SlVPE3通过激活KTI4方式调节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果实抗病性机制。针对国际上学科发展方向与特点,认为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紧跟国际发展前沿,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存在学科大而不强、领军人才不足、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需求、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蔬菜 采后 生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采后贮藏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占全 徐勇 +1 位作者 陈彤 田世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4828-4833,共6页
目的分析沙葱采后贮藏的特性,建立沙葱的采后高效保鲜斱法。方法通过Spurr树脂半薄切片的斱法观察沙葱的组织结极,利用低温冷库摸索沙葱采后最适贮藏温度,研究硬质塑料盒、硬纸盒和塑料筐等包装形式对沙葱采后保鲜的影响,研究不同的气... 目的分析沙葱采后贮藏的特性,建立沙葱的采后高效保鲜斱法。方法通过Spurr树脂半薄切片的斱法观察沙葱的组织结极,利用低温冷库摸索沙葱采后最适贮藏温度,研究硬质塑料盒、硬纸盒和塑料筐等包装形式对沙葱采后保鲜的影响,研究不同的气体组分对沙葱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沙葱组织树脂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沙葱的木质部细胞壁较薄,组织纤维化程度较低,这导致其质地脆嫩、口感上乘,但是同时导致其易出现失水、断节和腐烂等现象。结果表明0℃是贮藏沙葱的最佳温度,在此温度下保鲜期可达15 d。沙葱通过硬质纸盒内衬软质硫酸纸包装,常温下保鲜期可达到4 d。4%CO_2+2%O_2的气调组分可以有效延长沙葱的采后保鲜期,常温保鲜期可达7 d。结论 0℃是沙葱最佳采后贮藏温度;硬质纸盒内衬软质硫酸纸包装形式有利于沙葱采后贮藏; 4%CO_2+2%O_2是沙葱最佳气调贮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 保鲜 温度 相对湿度 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罐头贮藏中色泽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锦云 王春苗 张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329,共7页
将柑橘罐头置于不同温度下保藏,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HMF和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并对引起褐变的主要物质,以及总色差、褐变指数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柑橘罐... 将柑橘罐头置于不同温度下保藏,对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还原糖、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HMF和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并对引起褐变的主要物质,以及总色差、褐变指数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柑橘罐头色泽具有显著(P<0.05)影响。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褐变指数、总色差和5-HMF含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氨基酸态氮含量,以及L~*、a~*值随时间逐渐降低。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在贮藏期间的含量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而色差和褐变指数的变化符合复合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罐头 贮藏温度 色泽变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品种的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军波 邹礼根 赵芸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4期4-7,共4页
研究了浙江地区主要栽培的"夏普兰""奥尼尔""粉蓝"和"杰兔"蓝莓品种的营养功能成分及感官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夏普兰"和"奥尼尔"品种单果质量大,水分含量、糖酸比和感官... 研究了浙江地区主要栽培的"夏普兰""奥尼尔""粉蓝"和"杰兔"蓝莓品种的营养功能成分及感官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夏普兰"和"奥尼尔"品种单果质量大,水分含量、糖酸比和感官评价分数较高,适宜鲜食。其中,"奥尼尔"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分别为9.34±0.15 g/100 g和14.4±0.3,鲜食品质特性突出;"粉蓝"和"杰兔"的品种单果质量相对较小,糖酸比值低,但功能活性物质花色苷和总酚含量较高,适宜加工;"粉蓝"的花色苷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363±15 mg/100 g和556±27 mg/100 g,更适宜功能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采后果肉多糖降解与能量亏损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跃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水果采后质地品质劣变机制及其调控途径是采后研究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问题。多糖是构成果肉质地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围绕荔枝果肉质地品质的核心问题,针对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荔枝果肉质地品质的主要多糖之一,以... 水果采后质地品质劣变机制及其调控途径是采后研究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问题。多糖是构成果肉质地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围绕荔枝果肉质地品质的核心问题,针对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荔枝果肉质地品质的主要多糖之一,以"能量-活性氧"作用方式为切入点和能量亏损作为内部关键因素,探讨能量亏损介导的荔枝果实采后果肉多糖降解的作用方式,并揭示阿拉伯半乳聚糖降解机制,有助于了解能量亏损介导的荔枝果实采后果肉质地劣变的生理生化基础,进而揭示水果采后质地品质劣变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与调控途径,提高果实商业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多糖 能量亏损 采后衰老 品质特性 采后生理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花青素加工特性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军波 邹礼根 赵芸 《饮料工业》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综述了蓝莓花青素的分子结构和种类,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以及蓝莓花青素的功能活性,为今后蓝莓花青素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蓝莓 花青素 加工特性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柑橘制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靓钰 夏其乐 +3 位作者 陈剑兵 曹艳 张俊 关荣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4-513,共10页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生产NFC果汁的柑橘品种,以浙江地区主栽的19个柑橘品种为原料,进行了各个品种的制汁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了各个柑橘品种的出汁率、果肉率等品质特性,以及柑橘汁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生产NFC果汁的柑橘品种,以浙江地区主栽的19个柑橘品种为原料,进行了各个品种的制汁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了各个柑橘品种的出汁率、果肉率等品质特性,以及柑橘汁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等营养理化指标,对比了不同品种柑橘之间的差异,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了柑橘品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不同品种柑橘汁综合品质的依据。【结果】不同柑橘品种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红美人‘’山下红‘’宫川‘’天草‘’尾张温州蜜柑’等品种出汁率高,具有较大的果汁加工潜力,但其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这3项指标含量略低,因此口感有所欠缺。经由主成分分析,从9项原始指标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728%。以3个主成分及单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构建了柑橘综合品质评价模型,作为筛选适合制作柑橘汁的柑橘品种的方法。【结论】根据该评价模型计算浙江地区19个柑橘品种的综合得分,可将不同品种的柑橘分为三类。分值较高的是‘冰糖橙‘’纽荷尔脐橙‘’瓯柑’,分值较合适的是‘丽椪2号‘’山下红‘’满头红‘’鸡尾葡萄柚‘’中育橙’。通过该评价体系,可以较为便捷地选取出营养价值较高且风味口感较好的柑橘品种。同时考虑果肉率、出汁率等因素,可以提供直观的柑橘品质评价,为企业选取适合柑橘汁制备原料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制汁 筛选 理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PCA) 适应性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亚临界水提取核桃粕蛋白工艺及其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正兴 韩强 +3 位作者 郜海燕 陈杭君 房祥军 穆宏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91-196,共6页
本研究以新疆核桃粕为实验原料,利用亚临界水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分别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p H值为单因素研究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核桃粕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 本研究以新疆核桃粕为实验原料,利用亚临界水辅助提取核桃粕蛋白,分别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p H值为单因素研究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核桃粕蛋白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核桃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 H 9.0、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133℃,此条件下的蛋白提取率可达到75.01%。氨基酸的结果分析表明:氨基酸种类齐全,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3种含量最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的59.7%,必需氨基酸占20.03%。亚临界水提取蛋白的提取率较高,操作方便,适用于核桃粕蛋白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粕 亚临界水 蛋白提取 响应面 氨基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提取液对蓝莓采后病害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莎 郜海燕 +3 位作者 熊涛 陈杭君 刘瑞玲 吴伟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62,共10页
【目的】灰霉病是蓝莓采后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及其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五倍子提取液对灰葡萄孢霉侵染后蓝莓品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究五倍子提取液的抑菌机制,为蓝莓采后贮藏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灰霉病是蓝莓采后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及其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研究五倍子提取液对灰葡萄孢霉侵染后蓝莓品质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探究五倍子提取液的抑菌机制,为蓝莓采后贮藏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莱格西’蓝莓为原材料,将75%(V/V)乙醇提取的五倍子醇提物和无菌水按照实验操作分组要求分别均匀地喷洒于蓝莓果实表面(4 m L·g-1),然后将处理后的试验组蓝莓置于25℃的恒温箱中,连续取样7天(每次间隔1天)。以蓝莓的品质指标:腐烂率、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电导率、维生素C等以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抗病性酶活指标的变化来反映五倍子提取液对蓝莓灰葡萄孢霉的抑菌效果强弱。【结果】蓝莓果实的营养指标腐烂率、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上升;TA和TSS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接菌组蓝莓的营养指标的衰变情况均要比五倍子处理组的要快,但由于灰霉菌的侵染,激活了蓝莓体内的防御系统,致使PPO、POD、CAT等抗性相关酶活性升高,形成消除自由基和病害的防御系统,但是后期由于病害严重,导致机体防御系统紊乱,而出现酶活下降;而经五倍子处理后的蓝莓果实品质要明显优于相应对照组,其酶活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关系,后期由于衰老会出现轻微下降。【结论】五倍子提取物能效抑制灰葡萄孢霉对蓝莓的侵染,可作为一种有效控制蓝莓采后病害并保持蓝莓品质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灰葡萄孢霉 蓝莓品质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蓝光对辣椒采后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晓芬 郜海燕 +4 位作者 吴伟杰 徐非非 王绍金 陈杭君 寇莉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 为探究LED蓝光处理对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强度为14μmol·m^(-2)·s^(-1)的LED蓝光(470 nm),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条件下,对采后新鲜绿辣椒和红辣椒分别进行蓝光照射、避光处理(对照组),测定贮藏过程中辣椒色泽、叶绿素含量、辣椒红素含量、辣椒碱含量、维生素C(Vc)含量和Ccs基因表达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ED蓝光处理会加速绿辣椒退绿,使其叶绿素含量在第8天时降为初始值(0 d)的17%(P<0.01);LED蓝光处理可有效提高辣椒中辣椒红素的含量,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红素含量在第8天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60倍和5.59倍(P<0.01);LED蓝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辣椒中辣椒碱含量,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的辣椒碱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53倍和1.85倍(P<0.01),Ccs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5倍和4.01倍(P<0.01)。此外,LED蓝光可促使辣椒中Vc含量显著升高,处理第8天时,红、绿辣椒中Vc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25倍和1.58倍(P<0.01)。综上,在采后贮藏过程中,LED蓝光照射可以加速绿辣椒退绿,并促使红、绿辣椒变红,显著提高辣椒红素、辣椒碱和Vc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D蓝光在辣椒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尤其是增加辣椒红素含量及改善辣椒色泽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蓝光 辣椒 叶绿素 辣椒红素 辣椒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的三种蓝莓果渣花色苷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丽娟 夏其乐 +3 位作者 陈剑兵 曹艳 关荣发 黄海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46-2252,共7页
为了提高对蓝莓果渣的开发利用,探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三种蓝莓(北陆、蓝美1号、灿烂)果渣中花色苷含量的可行性。通过DA7200采集三种蓝莓果渣的近红外光谱,利用PCA-MD对北陆、蓝美1号、灿烂果渣分别剔除1,4和8个异常样本。运用K-S划分... 为了提高对蓝莓果渣的开发利用,探索了近红外光谱测定三种蓝莓(北陆、蓝美1号、灿烂)果渣中花色苷含量的可行性。通过DA7200采集三种蓝莓果渣的近红外光谱,利用PCA-MD对北陆、蓝美1号、灿烂果渣分别剔除1,4和8个异常样本。运用K-S划分样本集得到校正集(686个样本)和验证集(171个样本)。对样本集分别进行归一化、变量标准化(SNV)、多元散射校正(MSC)、Norris一阶导数(NFD)、Norris二阶导数(NSD)、SG卷积一阶导数(SGCFD)、SG卷积二阶导数(SGCSD)、Savitzky-Golay(SG)卷积平滑、正交信号校正预处理,并建立相应全谱PLS模型。比较并选择MSC、SGCSD、SG卷积平滑、正交信号校正,进行预处理方法顺序组合的比较,结果显示,全谱PLS模型中最优预处理方法为正交信号校正+SGCSD+SG卷积平滑,其R^2c为0.9400、R^2p为0.8867、RMSEC为0.7225、RMSECV为0.2462、RMSEP为1.0005、RPD为2.9708。利用SPA和CARS对预处理过的光谱数据分别进行波长变量的筛选,依次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定量分析其对蓝莓果渣花色苷的预测能力。在所有预处理方法进行波长变量筛选中,SPA与CARS算法均可以有效地筛选出波长变量,但SPA筛选出的波长变量,无法全部建立PLS回归模型,而CARS算法筛选出的波长变量,均可建立PLS回归模型。数据表明,CARS-PLS最佳组合为正交信号校正+MSC+SG卷积平滑+SGCSD,选择波长数为25个,相较于原始光谱,其R^2c从0.9008增长到0.9403,R^2p从0.8818增长到0.8857,RMSEC从0.9291减少到0.7209,RMSECV从0.3176减少到0.2456,RMSEP从1.0218减少到1.0049,RPD从2.9088增长到2.9575。近红外光谱的蓝莓果渣花色苷含量测定中,正交信号校正表现出强大的去噪效果,CARS算法具有简化模型、适用性较好和预测精度较高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三种不同品种蓝莓果渣中花色苷含量的测定,可为蓝莓果渣品质分级提供一种快速、支持大样本量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渣 花色苷 近红外光谱 预处理方法 波长变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许时星 郜海燕 +1 位作者 陈杭君 韩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34,共9页
【目的】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不同振动时间对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采后物流运输提供参考。【方法】以‘园蓝’蓝莓为试材,将预冷处理后的果实挑拣、分装,按冰果比1.6∶1的比例装入泡沫包装箱中,密封。采用模拟运输的方... 【目的】研究物流运输过程中不同振动时间对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采后物流运输提供参考。【方法】以‘园蓝’蓝莓为试材,将预冷处理后的果实挑拣、分装,按冰果比1.6∶1的比例装入泡沫包装箱中,密封。采用模拟运输的方法,将泡沫包装箱固定于运输振动试验台上,在2.5 Hz振动频率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长(12、24、36 h)的振动处理,以0 h处理为对照组。模拟运输振动试验结束后,立即测定不同振动时间条件下蓝莓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将其余样品继续贮藏于(0±0.5)℃保鲜冰箱中,进行贮藏期试验,每2天取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振动胁迫明显加速了蓝莓果实商品性的丧失,加速果实贮藏期内好果率、硬度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促使花色苷、总酚含量达到峰值时间缩短,加快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上升速度,加剧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促进SOD活性增大及CAT、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峰值提前出现。贮藏过程中,对照组的好果率、硬度及电导率与振动处理24 h、36 h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振动处理12 h蓝莓果实的维生素C、TSS含量与振动处理36 h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振动处理12 h在果实硬度、TSS含量、Vc含量及SOD酶活性方面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花色苷、总酚含量,CAT、APX酶活性差异较小。【结论】运输振动对蓝莓品质的影响是逐渐累积的,物流运输过程振动时间越久对品质损伤越大,果实衰老进程越快。模拟物流运输时间在12 h以内,振动胁迫对蓝莓果实品质损伤较小,有利于保持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振动时间 品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保鲜对黄心猕猴桃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代雨菲 郜海燕 +3 位作者 曹爱玲 陈杭君 吴伟杰 蔡路昀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1-207,共7页
为研究茶多酚、1-甲基环丙烯(1-MCP)及其复合处理对采后黄心猕猴桃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四川浦江黄心猕猴桃为试材,首先采用1-MCP处理24 h,然后用0.7%茶多酚涂膜处理,做常温贮藏试验。在贮藏期间取样分析硬度、失重、色差b值、呼吸强度、... 为研究茶多酚、1-甲基环丙烯(1-MCP)及其复合处理对采后黄心猕猴桃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四川浦江黄心猕猴桃为试材,首先采用1-MCP处理24 h,然后用0.7%茶多酚涂膜处理,做常温贮藏试验。在贮藏期间取样分析硬度、失重、色差b值、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果胶含量、多聚半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和果胶裂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处理能够延长果实常温贮藏期,保持较好的果实颜色,并能明显降低果实失重率,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量峰值的出现,从而延缓果实营养物质的消耗,较好地保持猕猴桃的感官品质。综合分析表明,复合处理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心猕猴桃 茶多酚 1-MCP 品质变化 常温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