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动脉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2 位作者 陈继明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根据已报道的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保守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约200bp的片段,与理论设计值(204bp)大小一致。而正常的RK-13、BHK-21和Vero细胞和同为动脉炎病... 根据已报道的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保守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筛选,成功地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扩增出约200bp的片段,与理论设计值(204bp)大小一致。而正常的RK-13、BHK-21和Vero细胞和同为动脉炎病毒科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作为对照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出10-4个TCID50的病毒含量,说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测方法 马动脉炎病毒 RT 呼吸道综合征 Vero细胞 TCID50 核苷酸序列 病毒基因组 PCR扩增 敏感性试验 病毒感染 病毒含量 设计值 猪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N蛋白基因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2 位作者 宋厚辉 金宁一 张念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9期50-54,共5页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马动脉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ORF7,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pMD18-N,在上海生物工程公司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与EAV NC-002532株的同源性为99%。表明ORF7是EAV基因组内的保守序...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马动脉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ORF7,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pMD18-N,在上海生物工程公司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与EAV NC-002532株的同源性为99%。表明ORF7是EAV基因组内的保守序列,将ORF7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GEX-6P-N,用pGEX-6P-N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克隆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下游的核衣壳蛋白基因与GST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N分子质量约为40 ku,为马动脉炎病毒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核衣壳蛋白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病毒性动脉炎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1 位作者 徐天刚 张念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107-111,共5页
马病毒性动脉炎由动脉炎病毒引起,对养马产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损伤类似于某些其他疾病,结合免疫组化的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可进行直接和准确的诊断。文章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资料,着重对该病的临床损伤... 马病毒性动脉炎由动脉炎病毒引起,对养马产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损伤类似于某些其他疾病,结合免疫组化的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可进行直接和准确的诊断。文章综合近年来的研究资料,着重对该病的临床损伤、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做了简要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病毒性动脉炎 流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3 位作者 赵永刚 宋厚辉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3期323-325,共3页
The gene of nucleocapsid protein of Equine arteritis virus was amplified from PMD-18-T plasmid with equine arteritis virus ORF7 sequence by PCR. The PCR product was sequenced as well as purified and digested with EcoR... The gene of nucleocapsid protein of Equine arteritis virus was amplified from PMD-18-T plasmid with equine arteritis virus ORF7 sequence by PCR. The PCR product was sequenced as well as purified and digested with EcoR I and Xho I, then directly cloned into the prokaryotic vector pET32a. Consequently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constructed, designateds pET32a-N. PET32a-N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host cell BL21(DE3) and the expression procedure was optimized including cultivated temperature, optional induction concentration and time of IPTG.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ocapsid protein can be expressed efficiently with 0.8mmol/L IPTG and 4 hour induction. The resulting Trx-N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was identified to be consisted of 34 kDa protein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It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could be used as antigen of diagnostic assay for detecting anti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核衣壳蛋白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大囊膜蛋白和膜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2 位作者 宋厚辉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参考GenBank收录的马动脉炎病毒(EAV)读码框大囊膜蛋白基因 ORF5、膜蛋白基因ORF6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对EAV的这两种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 RT PCR;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通用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测... 参考GenBank收录的马动脉炎病毒(EAV)读码框大囊膜蛋白基因 ORF5、膜蛋白基因ORF6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对EAV的这两种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 RT PCR;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UC18通用载体,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基因测序,证实克隆片段的可靠和准确性。测序结果,ORF5目的片段包含768 bp,编码25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ORF6目的片段包含489 bp,编码16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EAV NC 002532标准毒株比较,ORF5、ORF6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4%;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大囊膜蛋白基因 膜蛋白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大囊膜糖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瞬时表达
6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1 位作者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将马动脉炎病毒大囊膜糖蛋白基因GL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GL,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是正确的,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转染BHK-21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转染的细胞表面观察到... 将马动脉炎病毒大囊膜糖蛋白基因GL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GL,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构建是正确的,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转染BHK-21细胞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转染的细胞表面观察到绿色荧光,证明基因得到了表达,而对照则无绿色荧光,本研究为马动脉炎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大囊膜糖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酵母工程菌的构建及鉴定
7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2 位作者 宋厚辉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共3页
目的:构建马动脉炎病毒读码框ORF5、ORF6、ORF7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全长片段的克隆载体及汉逊酵母穿梭载体,并获得重组工程菌,为下一步酵母表达重组目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病毒核酸中扩增ORF5、ORF6和ORF7读码框的全长基... 目的:构建马动脉炎病毒读码框ORF5、ORF6、ORF7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全长片段的克隆载体及汉逊酵母穿梭载体,并获得重组工程菌,为下一步酵母表达重组目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病毒核酸中扩增ORF5、ORF6和ORF7读码框的全长基因,产物回收后分别与PUC18和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DH5αE.coli,经氨苄筛选及测序,建立克隆载体PUC18-GL、PUC18-M和PMD18T-ORF7;以构建的克隆载体为模板,用重新设计的引物构建了汉逊酵母分泌性穿梭载体,然后电转化至汉逊酵母基因组中。结果:所有重组质粒经PCR和酶切鉴定均出现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正确,目的基因ORF5、ORF6与酵母重组成功。结论: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ORF5、ORF6的重组酵母工程菌,为实现分泌表达目的蛋白,进而研制病毒亚单位疫苗及诊断试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结构蛋白基因 克隆 汉逊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膜蛋白基因截短型的克隆及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8
作者 杜建 王志亮 +2 位作者 宋厚辉 金宁一 张念祖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根据马动脉炎病毒膜蛋白(M)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 1 对引物,从 pUC 18 M质粒中扩增出截短的膜蛋白M基因片段。对该片段及 pGEX 6P 1 载体双酶切并连接,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 6P Mt。将此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对...    根据马动脉炎病毒膜蛋白(M)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 1 对引物,从 pUC 18 M质粒中扩增出截短的膜蛋白M基因片段。对该片段及 pGEX 6P 1 载体双酶切并连接,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 6P Mt。将此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对培养条件及诱导表达条件等影响表达的因素进行了优化;诱导后菌体裂解物经 SDS PAGE分析发现,在约 34 ku处出现了 1条特异性的蛋白条带,其分子质量与预期的M截短蛋白的分子质量相符,并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在诱导后4 h达到高峰。结果表明,膜蛋白 M基因截短型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动脉炎病毒 膜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和管理因素对动物传染病发现、识别和监测的影响——英国、中国和非洲撒哈拉次区域的比较评估
9
作者 杨仕标 李雪霞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5期15-18,共4页
动物卫生对社会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类健康,这种影响已远超过传统的人兽共患病如狂犬病、炭疽和布氏杆菌病的范畴。据估算,约75%人类新生疫病是动物源性的,这种人类和动物新生疫病所造成的危险需要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机构更有效地联合起... 动物卫生对社会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类健康,这种影响已远超过传统的人兽共患病如狂犬病、炭疽和布氏杆菌病的范畴。据估算,约75%人类新生疫病是动物源性的,这种人类和动物新生疫病所造成的危险需要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机构更有效地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研究、跨学科中心、联合监测体系、以及应激体系等发展战略。英国政府展望项目—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防患于未然,其目的是评估在未来的10年~25年内,疫病威胁将如何发展,科学将如何帮助我们应对这种威胁,以及疫病发现、识别和监测系统的作用。"文化和管理因素对动物传染病发现、识别和监测的影响"作为总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从宏观上认识动物疫病发生的根源、传播模式的改变、国际大流行的形成,以及疫病控制和根除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作者为原文作者之一,参与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在与各级兽医管理人员和同行专家交流过程中,意识到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对原文作了编译,以供我国广大兽医管理人员和研究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 监测体系 管理因素 英国政府 识别 文化 评估 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以羊、牛为侵害对象的“杀手”——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建波 杨仕标 +2 位作者 李华春 肖雷 张念祖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高热和舌头变蓝外,鼻黏膜和口腔黏膜严重充血,这是非常少见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基因序列最接近于1982年在尼日利亚分离出的一株病毒,这意味着该毒株很可能来自于非洲。专家指出,全球化趋势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在加大,蓝舌病为非接触性传染病,通过嗜血媒介昆虫(如库蠓等)吸吮带毒血液后,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并在叮咬易感动物过程中进行传播。绵羊、山羊和牛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蓝舌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严重时甚至可使整个羊群丧失一个产羔期的全部羔羊。一般情况下绵羊感染后急性发病率约30%,死亡率高达35%;山羊和牛呈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有资料显示,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生明显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析 蓝舌病 病牛 绵羊 防控技术 发病症状 流行毒株 侵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