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和水稻秸秆作为反刍动物饲料资源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文晓 陶莲 +1 位作者 陈国顺 刁其玉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59-62,共4页
玉米秸、麦秸和稻草是农业生产中最为丰富的副产品,同时也是反刍动物潜在的粗饲料资源,但因其直接饲喂时难以被消化,故饲用价值较低。因此,如何对其进行降解处理来提高其饲用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农业和养殖业研究及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 玉米秸、麦秸和稻草是农业生产中最为丰富的副产品,同时也是反刍动物潜在的粗饲料资源,但因其直接饲喂时难以被消化,故饲用价值较低。因此,如何对其进行降解处理来提高其饲用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农业和养殖业研究及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小麦和水稻秸秸干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它们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水稻秸秆 生物降解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转基因饲料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田芳 王秀敏 +3 位作者 滕达 杨雅麟 敖长金 王建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转基因饲料成分检测的新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概述了该方法的原理与特点、应用实例及其在饲料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转基因成分 饲料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用绵羊饲料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刘洁 刁其玉 +4 位作者 赵一广 姜成钢 邓凯东 李艳玲 屠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0-1238,共9页
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选用(47.21±1.01)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测定12种日粮的概略养分含量,通过动物试验实测... 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料营养成分消化率和有效能预测模型。选用(47.21±1.01)kg,安装瘤胃瘘管的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1代肉用公羊12只,采用12×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测定12种日粮的概略养分含量,通过动物试验实测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并进行消化率和有效能与化学成分的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和粗蛋白质(CP)的消化率与它们在饲料中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NDF消化率与饲料中的OM、GE和C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F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与饲料中的OM、GE和CP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用饲料中概略养分含量预测能量消化率(ED)和代谢能的预测模型分别为:ED(%)=194.907-0.987NDF(%)-0.901OM-0.603CP(%)(R2=0.966,n=12,P<0.001)和ME(MJ.kg-1 DM)=50.245-0.136NDF(%)-0.394OM(%)-0.012CP(%)(R2=0.901,n=12,P<0.001)。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率与概略养分含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各种有效能值与营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通过概略养分可对饲料的养分消化率和有效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消化率 有效能 预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3
4
作者 董晓丽 张乃锋 +2 位作者 周盟 屠焰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5-1292,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复合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35~37日龄的断奶仔猪(长×大),平均体重为(9.70±0.88)kg,将其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3个组分别饲喂不含抗...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复合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35~37日龄的断奶仔猪(长×大),平均体重为(9.70±0.88)kg,将其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3个组分别饲喂不含抗生素和益生菌的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菌制剂的试验饲粮(复合菌组)和基础饲粮中添加吉他霉素的试验饲粮(抗生素组)。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饲粮中添加复合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试验第35天,饲喂复合菌制剂的仔猪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3)试验第14天,饲喂复合菌制剂的仔猪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5天,饲喂复合菌制剂的仔猪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但是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整个试验期,不同组间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酸酐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第14天,饲喂复合菌制剂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35天,饲喂复合菌制剂的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菌制剂能降低断奶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制剂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粪便微生物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算法用于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的探索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江波 魏时来 +3 位作者 马涛 赵明明 肖怡 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5-141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套算法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能值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替代比例。试验选取54只体重为(48.3±1.3)kg的杜寒杂交F1代去势公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平均分为9组,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和8种不同小麦替代比例的试验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套算法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能值的可行性及适宜的替代比例。试验选取54只体重为(48.3±1.3)kg的杜寒杂交F1代去势公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平均分为9组,分别饲喂1种基础饲粮和8种不同小麦替代比例的试验饲粮,进行消化代谢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结合套算法计算小麦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及养分消化率,以确定其适宜的替代比例。结果表明:1)随着替换比例的增加,饲料中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逐渐升高,饲料中粪能逐渐降低,尿能、消化能和代谢能逐渐升高。2)根据套算法计算公式计算出小麦的总能、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在任何替换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3)当小麦替换饲粮比例为28.37%~45.95%时,套算法所得的小麦消化能(14.55 MJ·kg^(-1))与NRC的推荐值(14.52 MJ·kg^(-1))基本一致;套算法所得小麦的代谢能(11.86 MJ·kg^(-1))与通过经验公式(消化能×0.82)的计算值(11.91 MJ·kg^(-1))接近。综上所述,套算法可以用于估测肉用羊单一谷物饲料代谢能值及养分消化率,且替换比例以28.37%~45.95%为宜,本试验中小麦替代饲粮的最佳比例为2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算法 消化能 代谢能 替代比例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柴建民 魏荣贵 +4 位作者 刘希峰 刘金兰 崔凯 刁其玉 张乃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9-186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从而达到代替抗生素的目的。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192头,平...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从而达到代替抗生素的目的。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192头,平均体重为(7.15±0.36)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T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kg植物乳杆菌(PT组)、1 g/kg NSP复合酶(ZT组)、1 g/kg植物乳杆菌+1 g/kg NSP复合酶(PZT组)的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及乳酸菌/大肠杆菌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PZT组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和乳酸菌/大肠杆菌有增加趋势(0.05≤P<0.10),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3)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NSP复合酶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仔猪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替代抗生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益生菌 酶制剂 抗生素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套算法估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江波 魏时来 +7 位作者 马涛 肖怡 丁静美 李岚捷 冯文晓 贾鹏 赵明明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7-1224,共8页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建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估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11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每组6只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为期8...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建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估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11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每组6只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为期8 d)和气体代谢试验(为期3 d)并结合套算法计算10种精饲料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建立精饲料代谢能和其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1)10种精饲料总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消化能呈显著相关(P<0.05),有机物含量与消化能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精饲料概略养分与代谢能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2)10种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所建立的预测方程为:ME=-1.907+1.344DE+1.321DDM-5.347DOM-2.093DADF(R2=0.845,n=60,P<0.01);ME=-2.105+1.349DE-6.577DOM(R2=0.842,n=60,P<0.01)。[ME为代谢能(MJ/kg),DE为消化能(MJ/kg),DDM为可消化干物质(%),DOM为可消化有机物(%),DA DF为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利用精饲料概略养分预测其代谢能,通过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可准确预测其代谢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精饲料 消化能 代谢能 可消化养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碎粒度对育肥猪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倪海球 李军国 +3 位作者 于纪宾 于治芹 王昊 商方方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4-273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配方下,玉米不同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5/2.0、2.0/2.0、2.0/2.5、2.5/2.5、2.5/3.0和3.0/3.0 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进行粉碎,分别得到几何平均粒径为303.91、346.08、356.81、358.51、373.29和387.70μm的玉米原料,采用同一配方和相同的加工参数(其他原料粉碎筛片孔径2.0 mm,制粒调质温度80℃、模孔直径3.0 mm、长径比9∶1)加工成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选取108头平均体重为(62.68±5.59)kg的"杜×长×大"杂交猪,随机置于6个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分别饲喂含不同粉碎粒度玉米的饲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大,粉碎能耗从9.02 k W·h/t降低到6.86 k W·h/t,制粒能耗从19.06 k W·h/t升高到22.30 k W·h/t;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2.5/2.5 mm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5/2.0 mm组(P<0.05);颗粒硬度2.5/3.0、3.0/3.0 mm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其中1.5/2.0和3.0/3.0 mm组分别为84.43%和80.62%,后者比前者降低了4.5%,且差异显著(P<0.05);随玉米粉碎粒度的增加饲粮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1.5/2.0 mm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6.1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5/2.5 mm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但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育肥猪饲粮玉米粉碎粒度采用2.5/2.5 mm筛片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粉碎粒度 育肥猪 颗粒质量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秧作为肉用绵羊单一粗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明明 马涛 +6 位作者 赵江波 邓凯东 肖怡 马俊南 毛建红 贾鹏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62-417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用套算法和插值法测定与估测肉用绵羊花生秧有效能值,确定替代法中饲粮中适宜花生秧替代比例,为单一秸秆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选用体重为(45.00±1.96)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肉用... 本试验旨在用套算法和插值法测定与估测肉用绵羊花生秧有效能值,确定替代法中饲粮中适宜花生秧替代比例,为单一秸秆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选用体重为(45.00±1.96)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肉用成年羯羊54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全花生秧饲粮和分别以10%、20%、30%、40%、50%、60%、70%花生秧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其中气体代谢试验3 d,消化代谢试验6 d。结果表明:1)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与20%、30%、4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与20%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总能(G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0%组(P<0.05),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10%组(P<0.05),与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花生秧消化能(DE)、代谢能(ME)均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全花生秧饲粮组DE、ME(8.57、6.69 MJ/kg DM)与20%(8.22、6.58 M J/kg DM)、30%(8.02、6.50 M J/kg DM)、40%组(8.10、6.52 M J/kg DM)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插值法求得花生秧M E"真值"为6.62 M J/kg DM,接近于套算法得到的花生秧ME。综合得出,套算法可以用于肉用绵羊估测花生秧(单一粗饲料)的DE和M E;用套算法测定花生秧秸秆类粗饲料有效能值,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替代比例为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能量估测 代谢能 套算法 花生秧 有效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辛娜 刁其玉 +3 位作者 张乃锋 张永发 周盟 沙怀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共5页
为研究芽孢杆菌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相关指标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产蛋均匀的259日龄的"京粉一号"蛋鸡3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的... 为研究芽孢杆菌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相关指标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产蛋均匀的259日龄的"京粉一号"蛋鸡36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的芽孢杆菌制剂,进行为期40d的试验。试验第41天晨饲前,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中等大小的蛋鸡3只,翅静脉采血备测血清指标;同时将其麻醉后剖腹,用细绳分别结扎两只盲肠的开口端,剪下盲肠,用于测定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对其生产性能各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②芽孢杆菌制剂对蛋鸡血清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等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盲肠内乳酸菌增加5.19%(P>0.05),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6.25%(P<0.05)。因此,在蛋鸡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能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制剂 蛋鸡 血清指标 生产性能 盲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现状及饲料对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世琴 张乃锋 +2 位作者 屠焰 姜成钢 刁其玉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发展草食畜禽养殖对保障畜产品供给、缓解人畜争粮矛盾意义重大,该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大且品质要求高,特别是牛羊肉需要从北方地区大量调入或依赖进口。因此,... 发展草食畜禽养殖对保障畜产品供给、缓解人畜争粮矛盾意义重大,该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大且品质要求高,特别是牛羊肉需要从北方地区大量调入或依赖进口。因此,加强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增加本地区的产肉量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非常必要。本文通过统计数据查询、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等方式,以了解我国南方地区草食畜禽养殖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草食畜禽 节粮型畜牧业 现状 饲料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文晓 陈国顺 +1 位作者 陶莲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2-1400,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索有效的生物制剂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为...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处理水稻秸秆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索有效的生物制剂处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4.00±2.42)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羊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饲喂水稻秸秆饲粮)、Ⅰ组(饲喂细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饲粮)、Ⅱ组(饲喂复合酶制剂处理的水稻秸秆饲粮)、羊草对照组(饲喂羊草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为8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试验羊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试验羊头、蹄、皮+毛、肺脏、肾脏、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和大肠的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和羊草对照组试验羊肝脏和瘤胃重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细菌、酶复合青贮制剂处理水稻秸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肉用绵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接近羊草的饲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复合酶制剂 微生态制剂 肉羊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用绵羊常用粗饲料有效能值的预测与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明明 马涛 +5 位作者 马俊南 毛建红 赵江波 邓凯东 杨开伦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85-239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用绵羊常用10种粗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对其有效能值及消化率的影响,基于概略养分含量建立粗饲料代谢能(ME)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预测模型。采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测定10种常用粗饲料的营养...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用绵羊常用10种粗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对其有效能值及消化率的影响,基于概略养分含量建立粗饲料代谢能(ME)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预测模型。采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测定10种常用粗饲料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各种原料概略养分含量、消化率、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预测因子并建立有效能值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单一粗饲料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有效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粗饲料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DE和ME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NDF和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得出,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ED)的预测方程为:ED(%)=99.013+9.588 GE+0.157 CP-0.457 ADF-1.981 OM-0.213 NDF(R2=0.974,n=60,P<0.01)。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有效能值,随着预测因子的增加,方程精确性有所提高,M E的预测方程为:ME(MJ/kg)=-6.943-0.101NDF+0.704GE-0.101ADF+0.138OM+0.032 CP(R2=0.994,n=6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能 肉用绵羊 粗饲料 预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段海涛 李军国 +3 位作者 秦玉昌 李俊 杨洁 董颖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8-283,共6页
为研究大宗原料经熟化预处理后制粒条件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将配方中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及麸皮)配料混合后预熟化,熟化大宗原料淀粉糊化度为69.13%,熟化混合粉料参照日粮配方添加预混料、乳酸菌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成型... 为研究大宗原料经熟化预处理后制粒条件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将配方中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及麸皮)配料混合后预熟化,熟化大宗原料淀粉糊化度为69.13%,熟化混合粉料参照日粮配方添加预混料、乳酸菌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成型,采用不同的模孔长径比(6∶1,8∶1和10∶1)和调质温度(50,55,60和65℃),研究二者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质量及乳酸菌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制粒时,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显著影响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的加工质量,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大于调质温度,低温制粒加工参数推荐调质温度为55~60℃,模孔长径比推荐为6∶1。随减抗、无抗时代的来临,热敏性抗生素替代品或价格高昂热敏性添加剂的应用,该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且对节约饲料生产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实现生产配方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温度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其生物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高美云 张通 +3 位作者 刘宾 滕达 田子罡 王建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1,共5页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利用率。微生物发酵法不仅可有效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而且能积累有益代谢产物,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利用率。微生物发酵法不仅可有效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而且能积累有益代谢产物,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特征及其作用机理,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豆粕增值除弊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抗营养因子 微生物发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昊 于纪宾 +2 位作者 于治芹 李俊 李军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52-3358,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模孔直径(3mm)改变模孔长径比(6∶1、8∶1、10∶1)以及固定模孔长径比(10∶1)改变模孔直径(3.0、3.5、4.0mm),生产5种不同直径及硬度的肉鸡颗粒饲料。选取...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模孔直径(3mm)改变模孔长径比(6∶1、8∶1、10∶1)以及固定模孔长径比(10∶1)改变模孔直径(3.0、3.5、4.0mm),生产5种不同直径及硬度的肉鸡颗粒饲料。选取864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Ⅴ组分别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分别为3.0mm和6∶1、3.0mm和8∶1、3.0mm和10∶1、3.5mm和10∶1、4.0mm和10∶1的颗粒饲料;Ⅵ组分2阶段饲喂,22~35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3.0 mm和10∶1颗粒饲料,36~42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4.0mm和10∶1颗粒饲料。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模孔直径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长径比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模孔长径比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直径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1)。各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高于95%。2)模孔直径相同时,随着颗粒硬度的增加,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逐渐降低,料重比逐渐升高。Ⅰ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Ⅲ组(P<0.05或P<0.01),Ⅰ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3)模孔长径比相同时,各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料重比逐渐降低,且Ⅲ组料重比显著高于Ⅴ组(P<0.05)。综上所述,模孔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大均会显著提高颗粒硬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颗粒硬度会使肉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而增大颗粒直径则会使料重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模参数 肉鸡 颗粒饲料 加工质量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建立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万凡 赵江波 +4 位作者 马涛 臧长江 马晨 杨开伦 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4-1784,共11页
本试验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对有效能值的影响,基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取36只22月龄、体重为(52.6±1.4)kg的... 本试验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对有效能值的影响,基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取36只22月龄、体重为(52.6±1.4)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包括1个基础饲粮处理和5个试验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只羊。利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并结合套算法计算5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能(DE)和ME,并分析蛋白质饲料原料DE、ME与该原料中营养成分[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可消化干物质(DDM)、可消化有机物(DOM)、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消化粗脂肪(DEE)、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DNDF)、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饲料原料中的OM、DDM、DOM、DCP含量与DE和ME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DADF与DE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E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82.855+2.391OM(%)+1.802EE(%)-6.21GE(MJ/kg)-0.121ADF(%)(R2=0.910,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5.564+30.526DOM(%)+55.402DEE(%)(R2=0.841,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与DE共同预测ME的方程为:ME=-5.787+1.126DE(MJ/kg)+20.769DEE(%)(R2=0.879,n=30,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与M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含量对肉羊蛋白质饲料原料的ME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代谢能 消化能 蛋白质饲料原料 可消化营养成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段海涛 李军国 +3 位作者 秦玉昌 李俊 杨洁 董颖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76-208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与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3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试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进行14周的饲养试验(生长期6周、育肥期8周)。对照组饲粮采用普通加工工艺生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的复合维生素(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组饲粮均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其中试验1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A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0%和40%(试验2组: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B组;试验3组: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作为复合维生素添加量C组)。结果显示:1)生长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2)育肥期,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末重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普通加工工艺组(P<0.05);各生长性能指标在不同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及C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由此可见,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生产生长育肥猪饲粮,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饲料加工工艺,且配方中减少复合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加工工艺 维生素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凤明 崔凯 +6 位作者 司丙文 郭宝林 赵丽芳 苏俊兵 张乃锋 刁其玉 屠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7,118,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保育料中添加酶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08头健康的33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保育料中添加酶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08头健康的33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杆菌肽锌+50 mg/kg硫酸粘杆菌素+100 mg/kg喹乙醇;酶菌复合制剂组饲喂基础饲粮+0.5 g/kg酶菌复合制剂(啤酒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等)。结果表明:酶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乳酸菌含量增加,大肠杆菌含量降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酶菌复合制剂组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球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 G有增加趋势(0.05≤P<0.01)。综上所述,饲料中添酶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影响部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菌复合制剂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肠道微生物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青贮饲料乳酸菌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梅 刁其玉 +3 位作者 闫贵龙 屠焰 张乃锋 姜成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7-1313,共7页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降低微生物接种剂的生产成本,本研究对采集自德国青贮窖中的主导菌群中一株乳酸菌GLP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 为更好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降低微生物接种剂的生产成本,本研究对采集自德国青贮窖中的主导菌群中一株乳酸菌GLP01进行了分子学鉴定,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起始pH等)对GLP01乳酸菌生长繁殖的影响;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方法对GLP01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GLP01生长模型,以及取得模型最优值时各因素的水平。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GLP01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二次响应面分析确定的GLP01最佳培养条件是起始pH5.47、培养温度35.3℃、接种量8.16%。结果提示,乳酸菌GLP01可以作为微生物接种剂制作青贮饲料,但青贮效果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乳酸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