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丹丹 李国强 +3 位作者 张杰 臧贺藏 胡峰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DSSAT模型 需水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化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杰 臧贺藏 +3 位作者 冯晓 胡峰 周萌 郑国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6期163-167,共5页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q...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信息化 现代农业 作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杰 冯晓 +6 位作者 臧贺藏 赵巧丽 周萌 陈丹丹 胡峰 李国强 郑国清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了清晰地描述冬小麦生产中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理论和量化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水足迹特征,并对造成水足迹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豫西、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小麦水足迹较高... 为了清晰地描述冬小麦生产中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理论和量化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水足迹特征,并对造成水足迹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豫西、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小麦水足迹较高,而豫东地区的生产水足迹较低。豫南绿水足迹比例最高为34.5%,豫北绿水足迹最低为13.6%,绿水足迹所占比例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归因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机动力、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是影响小麦水足迹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农业生产因子对水足迹的影响大于气象因子的。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河南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水足迹 降水量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臧贺藏 王猛 +4 位作者 张杰 李国强 赵晴 胡峰 郑国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7-2112,共6页
【目的】研发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获取实时动态农田玉米土壤墒情信息,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数据支持,以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方法】采用GPRS网关接入互联网,433 Mhz无线电组成本地局域网的方式,在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县)的玉... 【目的】研发农田玉米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获取实时动态农田玉米土壤墒情信息,为玉米科学灌溉提供数据支持,以保证夏玉米高产稳产。【方法】采用GPRS网关接入互联网,433 Mhz无线电组成本地局域网的方式,在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县)的玉米田地安置土壤墒情监测点,对土壤墒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结果】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实现玉米大田土壤墒情的实时动态监测、在线地图定位、历史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及短信预警等功能。自2015年以来,在河南省永城市、汝州市、西华县和原阳县等市(县)进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云平台可准确地对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进行长期实时定位监测;通过土壤墒情监测数据分析可知,其监测数据可以真实反映农田玉米土壤墒情实际状况。【结论】设计的土壤墒情远程监测云平台能够满足农田玉米土壤墒情科学监测需求,为玉米实现精准灌溉提供了在线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墒情 实时监测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方法
5
作者 刘海礁 邱雅洁 +4 位作者 王瑛 上官彩霞 张会芳 杨帆 李永鑫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4期75-83,共9页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全部或部分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但学界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梳理鲜见报道。为此,通过对2014年1月...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全部或部分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但学界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梳理鲜见报道。为此,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并采用对数似然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以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发现:研究期间有关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3个快速增长节点分别落于2017年、2020年和2023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混合所有制”“职务发明”“高校”“科技成果”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即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有关研究主要聚焦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问题分析与实践探索、法律与制度视角的科技成果归属分析、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高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4个主题。当前有关赋权改革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前瞻性有限、对本地情况分析较少等问题,未来研究要更多关注改革实践实施细节、法律制度创新及改革建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 职务发明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花生育种及栽培研究热点与趋势
6
作者 邱雅洁 李国强 +7 位作者 臧秀旺 刘娟 郝西 张俊 崔亚男 张朋磊 刘兵 刘海礁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4,共17页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及Excel软件工具,通过对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花生育种及栽培相关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中国、印度和美国是花生研究的主要国家,其中中国的...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及Excel软件工具,通过对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花生育种及栽培相关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中国、印度和美国是花生研究的主要国家,其中中国的发文数量持续攀升,显示出中国花生研究在国际上的强劲势头。国际合作网络也日益密切,中国、印度和美国为合作中心,合作伙伴数量逐渐扩大,合作方式逐渐多样化。在国内方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主导了花生研究,国内机构合作网络密切,表现出活跃的合作关系,体现了全国各地花生研究的广泛分布和协同发展。研究热点方面,英文文献从基础特性和遗传抗性逐步过渡到分子水平、脂肪酸含量,最终拓展至生态系统和生长机制;中文文献则强调花生作物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性,包括对抗旱、连作等压力的关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花生科研热点与发展趋势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育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芝麻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7
作者 刘海礁 邱雅洁 +7 位作者 周萌 张辉 魏东 张会芳 田媛 付锦州 王瑛 郑国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0,共8页
旨在为芝麻产业发展提供文献支撑,利用CiteSpace及Excel软件,基于2012—2022年Web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芝麻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地区、机... 旨在为芝麻产业发展提供文献支撑,利用CiteSpace及Excel软件,基于2012—2022年Web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芝麻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地区、机构和作者,以及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芝麻研究的论文发文量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出自中国、印度、伊朗和美国等国家,中国在发文量和影响力方面有绝对优势;全球有342家机构发表芝麻研究相关论文,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阿扎德大学和河南工业大学发文量最高;全球发文量前10名的作者中9位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CNKI数据库中,芝麻相关文献数量整体趋于下降;有298家机构在芝麻研究领域发表了研究论文,主要发文机构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芝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芝麻提取物、芝麻生长、芝麻遗传多样性、抗氧化性、芝麻副产品功能特性、芝麻食品研究和芝麻加工研究等方面。抗氧化方向的研究为近几年的突现热点,有望成为未来芝麻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文献计量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来刚 郑国清 +2 位作者 郭燕 贺佳 程永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8-204,458,共8页
为提高大尺度冬小麦产量预测精度,以2005—2019年河南省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含水率等多源时空数据为特征变量,分析其与小麦单产的相关性,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变量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构建了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 为提高大尺度冬小麦产量预测精度,以2005—2019年河南省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含水率等多源时空数据为特征变量,分析其与小麦单产的相关性,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变量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构建了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与高程为小麦产量预测的重要因子,与小麦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对小麦产量预测的重要性指标均超过0.45,远大于土壤含水率、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因子;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产量预测模型中,以10月—次年5月和10月—次年4月为特征变量的产量预测模型精度较高,R^(2)分别为0.85和0.84,RMSE分别为821.55、832.01 kg/hm^(2),在空间尺度上,豫西和豫南丘陵山地模型预测相对误差高于平原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预测 遥感 多源时空数据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井宇航 郭燕 +7 位作者 张会芳 戎亚思 张少华 冯伟 王来刚 贺佳 刘海礁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 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R^(2)、RMSE、RPD分别为0.57~0.89、1.27~4.16 g/m^(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RMSE下降0.08~8.53 g/m^(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飞行高度 植株氮积累量 预测模型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数据的夏玉米FPAR遥感动态估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佳 郭燕 +3 位作者 张彦 杨秀忠 刘婷 王来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4-172,321,共10页
为探索高分一号卫星(GF-1)估算农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潜力,以田间小区与大田夏玉米为对象,基于GF-1卫星的16 m空间分辨率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传感器光... 为探索高分一号卫星(GF-1)估算农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潜力,以田间小区与大田夏玉米为对象,基于GF-1卫星的16 m空间分辨率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对地面实测冠层高光谱反射率进行重采样,获取GF-1 WFV的模拟反射率,构建宽波段植被指数,利用与FPAR极显著相关且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植被指数,建立不同生育期夏玉米FPAR的一元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筛选FPAR估算的最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县域尺度不同生育期的FPAR动态估算。结果表明:模拟宽波段光谱反射率与GF-1 WFV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系数|R|为0.967~0.985,决定系数R^(2)为0.935~0.969;基于模拟反射率构建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R的相关性优于2波段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TVI2)、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ARI)、综合植被指数(TCARI/OSAVI)等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R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且|R|为0.813~0.925;基于优选3波段植被指数估算FPAR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效果优于一元回归模型,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62~0.843,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39~0.880,相对误差RE为7.037%~9.571%,说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能更好地估算FPAR;以优选模型对区域尺度的FPAR进行空间分布及动态估算,并以实测值进行验证,估算值与实测值间决定系数R^(2)为0.819~0.856,相对误差RE为8.41%~13.37%,说明基于GF-1 WFV估算区域夏玉米FPAR与实际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一致,为基于GF-1 WFV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估算区域玉米FPAR及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光谱 高分一号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对盛花期渍水响应的定量化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丹丹 李国强 +4 位作者 周萌 张建涛 胡峰 李亚丽 郑国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定量化描述渍水条件下芝麻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以耐渍品种中芝13和渍水敏感品种郑芝13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盛花期持续渍水不同时间[0 h(CK)、24 h(W24h)、36 h(W36h)、48 h(W48h)、60 h(W60h)]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为定量化描述渍水条件下芝麻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以耐渍品种中芝13和渍水敏感品种郑芝13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盛花期持续渍水不同时间[0 h(CK)、24 h(W24h)、36 h(W36h)、48 h(W48h)、60 h(W60h)]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苗后相对天数为度量单位,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干物质积累、蒴果分配指数随苗后天数的变化趋势均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规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在0.96、0.91以上。干物质积累拟合Logistic方程中两品种参数K值随渍水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中芝13参数a、b受渍水影响不大,郑芝13参数a、b除W24h处理外其余各处理较CK显著降低。通过分析次级参数可知,渍水降低了2个芝麻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率,随着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降低幅度增大。两品种蒴果分配指数拟合Logistic方程中参数K值随着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其中郑芝13渍水36、48、60 h较CK显著降低;参数a、b则不受渍水处理影响。芝麻茎分配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可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各处理拟合决定系数在0.83以上。叶分配指数呈递减曲线,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各处理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1以上。渍水对芝麻茎、叶分配指数的拟合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盛花期 渍水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定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玉米LAI估算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佳 王来刚 +4 位作者 郭燕 张彦 杨秀忠 刘婷 张红利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4期20-28,共9页
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是表征作物生长信息的重要参数,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农作物光谱信息定量反演LAI对精确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搭载MicaSenseRedE... 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是表征作物生长信息的重要参数,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农作物光谱信息定量反演LAI对精确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搭载MicaSenseRedEdge-M多光谱成像仪获取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期内低空遥感影像,同步采集地面LAI,基于多光谱信息构建植被指数并研究其与LAI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建立玉米LAI估算模型,对比分析筛选最优植被指数与最适监测时期。实验发现在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玉米LAI与NDVI、OSAVI、EVI、NDRE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分别基于OSAVI、NDRE、NDRE建立了LAI监测模型,模型监测精度分别为0.549、0.753、0.733;验证模型精度分别为0.907、0.932、0.926,模型估算值与田间实测值间相对误差分别为8.57、8.37、9.2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4、0.087、0.091;基于不同生育时期LAI估算模型进行田块尺度的LAI空间分布制图,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3、0.931、0.867;相对误差分别为:9.17、8.86、9.32。结果表明基于MicaSenseRed⁃Edge-M多光谱成像仪能有效估算玉米关键生育时期LAI,可为定量实时估算田块尺度的玉米LAI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遥感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