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对我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论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春莲 李茂林 吴显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1-54,63,共5页
信息技术通过它强大的工具性价值和蕴涵的先进理念,影响着大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观以及大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赋予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涵、手段、方法等。但是,由于大学教师的教学惯性、教师考核方式、教育信念以及教学... 信息技术通过它强大的工具性价值和蕴涵的先进理念,影响着大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观以及大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以此赋予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涵、手段、方法等。但是,由于大学教师的教学惯性、教师考核方式、教育信念以及教学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信息化教学远未成为我国大学的主流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学 教学模式 阻抗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 被引量:124
2
作者 罗永常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8,共4页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社区参与 利益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分配公平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透视 被引量:5
3
作者 蒋焕洲 刘新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产要素 利益分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 被引量:31
4
作者 罗永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1,共6页
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顺应“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在确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基本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参... 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顺应“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在确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基本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参与、财政刺激、教育培训、监控评价等方面,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合理开发,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经济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立法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茂林 刘春莲 李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703-6704,6706,共3页
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湖南省2004年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湖南2004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法存在的一些... 以区域生产量取代消费量,并用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对湖南省2004年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湖南2004年的生物生产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法存在的一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湖南省 可持续发展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茂刚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本文运用治理与善治理论,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起点及演进逻辑出发,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角度,探讨我国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和实现路径,提出"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和谐乡村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常国山 《凯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9-100,102,共3页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应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考试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应努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对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考试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材 教学方法 案例 多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与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郑茂刚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在当代的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治理 县政乡治 乡政治理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90-10091,10108,共3页
分析了黔东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天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开发 民族地区 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善治与和谐乡村——我国乡村治理目标选择与路径依赖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茂刚 《凯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16,共3页
运用治理与善治理论方法,从我国乡村治理的历史起点及演进逻辑出发,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角度,探讨我国乡村治理的目标选择和路径依赖,提出"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理论设想。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善治 和谐乡村 治理目标选择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加强黔东南州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教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亚琼 《凯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黔东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礼仪教育又十分缺乏。文章从礼仪的作用、目前黔东南旅游从业人员礼仪素质现状、礼仪教育的情况、礼仪教育的对策等几方面阐述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为黔东南... 黔东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礼仪教育又十分缺乏。文章从礼仪的作用、目前黔东南旅游从业人员礼仪素质现状、礼仪教育的情况、礼仪教育的对策等几方面阐述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为黔东南州旅游业在培训员工服务礼仪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旅游从业人员 礼仪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低水平均衡及破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茂刚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7-49,共3页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破解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使“教育”成为内生变量并发生聚变,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价值。强力支持欠发达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破解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使“教育”成为内生变量并发生聚变,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价值。强力支持欠发达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造就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水平,是共建欠发达民族地区发展“造血”机制的正确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民族地区 教育 经济 低水平均衡 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思想论纲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茂刚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论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关于当代中国发展和如何发展的理论。邓小平关于发展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检验... 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的核心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论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关于当代中国发展和如何发展的理论。邓小平关于发展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关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检验标准等内容,构成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留给中华民族和贡献给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发展思想 发展 当代中国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茂刚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99-101,共3页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 在国家与农村关系的制度框架下,从政府与乡村社会两个层面和"官治"与"自治"两条主线考察,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呈现出一条自治化(县政乡治)——行政化(乡政治理)——行政化与自治化并行(乡政村治)的变迁轨迹。中国乡村治理的演进逻辑影响深远,以至我们改善乡村治理的任何努力都不可能脱离"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抑或半熟人社会这一历史基础及其演变,都不能不重视乡村治理单一行政化的近代特征及其教训,都不能不肯定村民自治这一具有民主价值的当代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治理 县政乡治 乡政治理 乡政村治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焕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利用区内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保护区经营管理的一项新课题。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要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社区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社区发...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利用区内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保护区经营管理的一项新课题。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要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社区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开发 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花苗寨乡村旅游与和谐乡村社区的构建
16
作者 蒋焕洲 《凯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1-53,共3页
探讨了发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南花乡村社区的带动作用,并指出了目前南花乡村旅游在构建和谐南花乡村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南花乡村旅游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南花乡村旅游 和谐乡村社区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构建和谐——黔东南州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的理论思考
17
作者 郑茂刚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2,共2页
运用现代治理理论研究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黔东南州开展文明生态富裕村创建活动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和谐社会黔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永常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7,共6页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本文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结合旅游开发现...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而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本文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出发,结合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制度建设、财政刺激、技术支撑、监控评价等方面探讨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合理开发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政策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