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赋能 高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
作者 马志林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12期37-38,共2页
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指路灯,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燃气轮机尾气污染整治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环保型高科技企业,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下设党总支2个、党支部5个,有党员102... 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指路灯,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燃气轮机尾气污染整治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环保型高科技企业,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下设党总支2个、党支部5个,有党员102名。公司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集团总部研发部门到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实现了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尾气污染 高科技企业 研发部门 党支部 装备研发 生产一线 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系统压力旋流式喷嘴结构对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翀 何志霞 +2 位作者 张亮 钟汶君 李琛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7-324,共8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是柴油机脱除尾气NO_(x)的核心,喷嘴的雾化性能直接影响NO_(x)转化率及尿素结晶,压力旋流式喷嘴比直流式喷嘴更有性能优势.以新设计的一款压力旋流式喷嘴为对象,结合试验数据,基于流体体积函数(VOF)法,耦合喷嘴...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是柴油机脱除尾气NO_(x)的核心,喷嘴的雾化性能直接影响NO_(x)转化率及尿素结晶,压力旋流式喷嘴比直流式喷嘴更有性能优势.以新设计的一款压力旋流式喷嘴为对象,结合试验数据,基于流体体积函数(VOF)法,耦合喷嘴内旋流与喷嘴外近场喷雾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精准获取旋流液膜厚度、液膜锥角.基于喷孔内部流场与索特平均直径(SMD)的关系模型,实现喷嘴结构对喷雾雾化性能的直接耦合研究,进而获得了旋流室长度、旋流室直径、出口段长度和出口段孔径等压力旋流式喷嘴关键结构参数对喷雾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喷嘴几何参数调整需由气核生长情况判断;当气/液两相分界面呈多级阶梯型时,减小旋流室长径比、出口段长径比均可有效降低喷雾粒径,增强雾化效果.该新设计的压力旋流式喷嘴具备SMD小于30μm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系统 压力旋流式喷嘴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DPF压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孟忠伟 李路 +2 位作者 陈鹏 闫妍 韩伟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1,共4页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含水时运行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对其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DPF的压降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均呈保持稳定、迅速降低、缓慢降低三阶...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研究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含水时运行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对其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DPF的压降随着含水率的降低均呈保持稳定、迅速降低、缓慢降低三阶段变化,存在压降敏感区域。在含水率较高时,含水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迅速降低,此后含水率随着时间增长线性降低。随着来流流量和来流温度的增加,压降敏感区域保持不变,含水率分布在23%~35%。随着载体孔隙率和微孔孔径的增大,压降敏感区域变窄,含水率分布在2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压降 含水率 敏感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特性对DPF再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孟忠伟 李路 +4 位作者 陈超 张川 陈鹏 闫妍 方嘉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实验研究了(碳黑)微粒特性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再生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比较了真实柴油机微粒与碳黑微粒在再生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粒径而比表面积大的碳黑容易再生,其再生效率高,效能比(效... 基于外加热源再生性能测试台架,实验研究了(碳黑)微粒特性对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再生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也比较了真实柴油机微粒与碳黑微粒在再生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粒径而比表面积大的碳黑容易再生,其再生效率高,效能比(效率/能量)也高.模拟可溶性有机物(SOF)含量高的(模拟)碳黑容易再生,效能比高.模拟20%,SOF碳黑微粒热处理后更易于再生,再生效率高,效能比高.与碳黑相比,柴油机微粒更容易再生,再生效率高,效能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碳黑 柴油机微粒 再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工作过程中捕集颗粒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施蕴曦 蔡忆昔 +3 位作者 朱磊 陈祎 赵闯 王为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29,35,共7页
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进行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在线捕集试验。通过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3090分析了DPF对不同粒径PM的捕集特性;通过扫描电镜仪和热重分析仪探究了DPF前后端PM的... 对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进行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在线捕集试验。通过发动机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EPS-3090分析了DPF对不同粒径PM的捕集特性;通过扫描电镜仪和热重分析仪探究了DPF前后端PM的堆积形貌及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PF对大粒径颗粒物的捕集效果优于小粒径颗粒物,聚集态颗粒物基本被DPF完全拦截;DPF孔道过滤壁面的深层碳烟减小了微孔孔径,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DPF对PM的捕集率升高。柴油机排气流经DPF后,逃逸出少量PM,以核态颗粒物为主。与DPF前端相比,后端PM的挥发性组分含量升高,元素碳的含量下降,氧化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 颗粒物 粒径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尿素液滴蒸发特性的SCR混合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军 王明远 +2 位作者 周磊 卢凯 董孝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2-337,共6页
从改善尿素溶液蒸发速率方面对一款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催化转化器的混合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一种由半球型和百叶窗组成的新型混合器结构.基于连续相与离散相的耦合计算,对改进前、后的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从改善尿素溶液蒸发速率方面对一款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催化转化器的混合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一种由半球型和百叶窗组成的新型混合器结构.基于连续相与离散相的耦合计算,对改进前、后的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型混合器结构能显著提高尿素液滴的蒸发性能,改善催化转化器载体前端气流和氨(NH_3)蒸气分布的均匀性;采用新型混合器结构的催化转化器可使NO_x转化率较改进前明显提高,催化器内部基本无尿素结晶产生,满足国Ⅴ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混合器 尿素液滴 蒸发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Urea-SCR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军 赵琛 +2 位作者 董彦 赵闯 朱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5,63,共8页
通过建立SCR系统数值模型,对柴油机SCR系统尿素水溶液喷雾分解和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台架试验,研究了喷嘴喷射角度α、催化器扩张角β和混合器及其安装位置等因素对SCR系统NO_x转化率、NH_3分布均匀性和液膜质量等... 通过建立SCR系统数值模型,对柴油机SCR系统尿素水溶液喷雾分解和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结合台架试验,研究了喷嘴喷射角度α、催化器扩张角β和混合器及其安装位置等因素对SCR系统NO_x转化率、NH_3分布均匀性和液膜质量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射角度和催化器扩张角的影响规律比较复杂,须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加装混合器后,可产生明显的排气旋流,有效延长UWS液滴的运动轨迹,促进其与排气的良好混合,明显提高SCR系统NO_x的转化率,它安装于喷嘴下游100~200mm处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混合器 性能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SCR系统尿素水溶液的喷雾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军 董彦 +2 位作者 赵闯 蔡忆昔 赵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通过建立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的UWS喷射雾化模型,综合考虑UWS液滴在排气管道中的湍流扰动、变形、破碎、碰撞聚合和碰壁反弹等一系列理化过程,研究UWS的喷雾雾化分解特性,分析了喷嘴喷射压力、喷孔喷射角度α、喷雾锥角β、喷嘴偏置角... 通过建立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的UWS喷射雾化模型,综合考虑UWS液滴在排气管道中的湍流扰动、变形、破碎、碰撞聚合和碰壁反弹等一系列理化过程,研究UWS的喷雾雾化分解特性,分析了喷嘴喷射压力、喷孔喷射角度α、喷雾锥角β、喷嘴偏置角度θ和排气管径长比对UWS液滴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压力过小时,UWS液滴将呈液柱或大液滴状,喷射雾化效果差,NH_3平均体积分数随喷射压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α对UWS分解有显著影响,随着α的增加,NH_3平均体积分数升高;β对NH_3均匀性系数影响显著,随着β的增大,排气管内壁面附近NH_3的分布更加均匀;随着θ的增大,NH_3平均体积分数不断增大,但其均匀性系数急剧下降;NH_3平均体积分数随排气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后逐渐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 尿素水溶液 喷雾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系统中基于模型的电子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军 王明远 +1 位作者 董孝虎 周磊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42,共4页
研究了SCR系统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SCR系统控制算法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借助Embedded Coder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实现算法模型至标准C代码的生成。通过与底层程序集成,编译下载至MC9S12XEP100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 研究了SCR系统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SCR系统控制算法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借助Embedded Coder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实现算法模型至标准C代码的生成。通过与底层程序集成,编译下载至MC9S12XEP100控制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SCR系统软件可以使发动机满足国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系统 基于模型的设计 策略 代码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 周磊 +3 位作者 臧志成 赵闯 卢凯 吴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7,共7页
某配套催化消声器的柴油机排气噪声偏大,利用LMS声学测试系统进行声压测试,频谱分析后发现:高频消声性能不足是导致催化消声器消声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针对催化消声器后半段结构提出扩张腔和穿孔管组合结构的改进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 某配套催化消声器的柴油机排气噪声偏大,利用LMS声学测试系统进行声压测试,频谱分析后发现:高频消声性能不足是导致催化消声器消声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针对催化消声器后半段结构提出扩张腔和穿孔管组合结构的改进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流场和声学仿真分析,最后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扩张腔和穿孔管的组合结构能稳定气流速度,降低涡流强度,具有良好的流场特性,同时对排气噪声中的高频成分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保持催化消声器前半段结构不变,仅对后段结构进行改进,在提高消声性能的同时还可保证其净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催化消声器 声学性能 频谱分析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SCR后处理装置结构性能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军 周磊 +2 位作者 臧志成 赵闯 卢凯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58,共3页
柴油机后处理装置主要有方形和桶形两种,货车因为空间布置的限制一般采用方形结构,方形后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载体脱落、隔板开裂,异响等结构问题。为了研究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ANSYS Workbench对一款方形后处... 柴油机后处理装置主要有方形和桶形两种,货车因为空间布置的限制一般采用方形结构,方形后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载体脱落、隔板开裂,异响等结构问题。为了研究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ANSYS Workbench对一款方形后处理装置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分析表明:支架和隔板刚度不足是导致载体脱落和异响的主要原因。对后处理装置进行结构改进,并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装置 ANSYS WORKBENCH 载体脱落 异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质量浓度对低温等离子体氧化柴油机PM的影响
12
作者 施蕴曦 周银 +3 位作者 王为凯 蔡忆昔 李小华 朱磊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高效利用臭氧(O_(3))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PM),探究O_(3)自身热分解规律,分析不同O_(3)质量浓度的低温等离子体(NTP)气体对柴油机颗粒物的去除量和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基于O_(3)热分解反应方程和Arrhenius公式推导出O_(3)... 为高效利用臭氧(O_(3))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PM),探究O_(3)自身热分解规律,分析不同O_(3)质量浓度的低温等离子体(NTP)气体对柴油机颗粒物的去除量和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的影响.基于O_(3)热分解反应方程和Arrhenius公式推导出O_(3)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计算公式,分析了反应温度对O_(3)变化的影响.搭建了低温等离子体氧化去除颗粒物的试验系统,对低温等离子体作用前、后的颗粒物去除量以及SO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_(3)热分解的反应活化能为2.81×10^(4) J/mol、温度为80~100℃时O_(3)具有较低的分解率和较优的反应速率.O_(3)质量浓度的提高对NTP氧化去除柴油机颗粒物的效果非常显著.低温等离子体对PM中SOF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碳链的缩减,并在碳链中键入O.随着O_(3)质量浓度的增加,SOF组分中含氧基团的组分比例提高,并且组分中的含氧基团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可溶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尾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卢冠忠 臧志成 +12 位作者 郭耘 张志刚 郭杨龙 赵闯 詹望成 叶峻 朱增赞 朱磊 毛东森 丁乾坤 孙敏 王丽 刘晓晖 《中国科技奖励》 2015年第6期64-64,共1页
该项目依托国家“973”计划等支持,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其内容包括了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控制管理系统、催化转化器、整车标定与应用等整个技术链。其发明点有:
关键词 尾气净化技术 柴油车 应用 尾气净化催化剂 自主知识产权 控制管理系统 催化转化器 整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柴油机后处理系统SCR喷嘴座结构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凯 臧志成 +3 位作者 刘德文 吴燕 白书战 李国祥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0-287,共8页
采用模拟计算以及试验验证方法,对不同喷嘴座方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非道路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后处理系统中喷嘴表面结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喷嘴表面温度和喷嘴表面附近涡流是影响喷嘴表面结晶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喷嘴表面温... 采用模拟计算以及试验验证方法,对不同喷嘴座方案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非道路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后处理系统中喷嘴表面结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喷嘴表面温度和喷嘴表面附近涡流是影响喷嘴表面结晶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喷嘴表面温度越低喷嘴表面的结晶量就越少,喷嘴表面附近应避免涡流出现.降低喷嘴座高度并在内部增加防护罩可避免喷嘴表面温度过高,同时有效减小了喷嘴表面附近的涡流,降低了喷嘴表面的结晶风险.通过在SCR测试台架上运行结晶循环工况30个循环后降低喷嘴座高度并在内部增加防护罩的方案,解决了喷嘴表面结晶的问题,满足SCR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结晶 模拟计算 喷嘴防护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集成式SCR混合器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臧志成 魏家星 +2 位作者 卢凯 郭官清 吴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根据某柴油机设计一款喷嘴集成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使其排放满足国Ⅴ标准,结晶量小于3g。首先研究穿孔管加混合器结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载体前端面蒸汽均匀性系数和尿素蒸发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在混合器上会形成大块结晶。... 根据某柴油机设计一款喷嘴集成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使其排放满足国Ⅴ标准,结晶量小于3g。首先研究穿孔管加混合器结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载体前端面蒸汽均匀性系数和尿素蒸发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在混合器上会形成大块结晶。随后提出一种新型混合腔结构,分析表明:载体前端面速度和蒸汽均匀性系数分别为0.95和0.98,载体能被充分利用;喷射系统采用三孔气助喷嘴,使得喷出的液滴直接撞向内筒圆管,在内筒圆管的高温作用下,液膜全部蒸发;此外尿素喷射轨迹会在底部形成2个较大旋涡,促进了液滴的雾化与混合。试验验证此结构SCR排放满足国Ⅴ标准,在低温工况下NO_x转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结构,尿素结晶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SCR催化消声器 混合器设计 尿素结晶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喷油助燃主被动再生系统电控单元开发 被引量:10
16
作者 臧志成 朱磊 +2 位作者 陈凌云 陈鹏 赵闯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9,共6页
采用摩托罗拉16位单片机MC9S12XEP100,开发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系统电控单元,实现了柴油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信信号和DPF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执行器的驱动功能。根据主被... 采用摩托罗拉16位单片机MC9S12XEP100,开发了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系统电控单元,实现了柴油机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信信号和DPF相关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执行器的驱动功能。根据主被动DPF再生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指标,对基于DPF压差和柴油机燃油消耗量确定的再生需求控制策略、DPF需求再生触发控制策略及再生温度闭环控制策略进行详细阐述。进行了燃油喷射系统精度试验、DPF再生温度闭环控制和再生过程试验、再生完成控制试验。经过柴油机总成台架和整车测试,试验验证了DPF控制策的可行性,使柴油机尾气排放得到了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电控单元 主被动再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F降怠速再生温度场分布测试及过滤效率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鹏 朱磊 +3 位作者 刘德文 潘希伟 曾伟 臧志成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基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降怠速(DTI)再生的特点,介绍了一种DPF极限碳载量、再生温度评估方法.在非道路瞬态循环(NRTC)工况进行DPF碳加载,通过缸内后喷控制再生温度,试验研究了碳载量为8 g/L、不同再生温度下降怠速再生时DPF的内部温... 基于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降怠速(DTI)再生的特点,介绍了一种DPF极限碳载量、再生温度评估方法.在非道路瞬态循环(NRTC)工况进行DPF碳加载,通过缸内后喷控制再生温度,试验研究了碳载量为8 g/L、不同再生温度下降怠速再生时DPF的内部温度;在再生温度为600℃时测试了不同碳载量下降怠速再生期间DPF内部温度;通过AVL MSS-483烟度计在NRTC工况下分别测量发动机原排、再生前DPF后、再生后DPF后的颗粒物(PM)质量浓度,获得了降怠速再生后的PM质量浓度过滤效率.结果表明:碳载量为8 g/L时,随再生温度降低,DPF内部最高温度变高,降怠速再生导致载体损坏的风险变大;再生前DPF对PM的过滤效率高达99.95%,再生后降至97.10%.再生温度为600℃、碳载量为12 g/L时,DPF内最高温度超过1500℃,碳化硅载体损坏,DPF对PM的过滤效率降至87.30%,碳载量为8 g/L及10 g/L时,载体均未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碳载量 再生温度 过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再生DPF系统中DOC涂层匹配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鹏 臧志成 +3 位作者 赵闯 朱磊 邵祥 叶峻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1,共6页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氧化催化器(DOC)涂层、不同排气温度时,DOC对气态总碳氢(THC)、CO的转化效率和起燃温度的影响。确定了两种DOC涂层对气态污染物的转化性能:1#、2#DOC的THC起燃温度分别为175℃和162℃,CO起燃温度分别...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氧化催化器(DOC)涂层、不同排气温度时,DOC对气态总碳氢(THC)、CO的转化效率和起燃温度的影响。确定了两种DOC涂层对气态污染物的转化性能:1#、2#DOC的THC起燃温度分别为175℃和162℃,CO起燃温度分别为149℃和151℃。排气温度高于220℃时THC转化效率均高于85%,排气温度高于190℃时CO的转化效率均高于95%,1#DOC性能略优于2#DOC。此外,在不同发动机工况、不同喷油速率下,评估不同涂层含量DOC进行DPF主动再生时的温升能力,结果表明:DOC的贵金属(PGM)涂层含量、涂层厚度均影响其转化碳氢化合物(HC)的能力;2#DOC的PGM含量更高,DOC氧化HC的速度更快,对喷射的HC更为敏感,因此2#DOC后温度上升速度更快,温度波动更大;1#、2#DOC的PGM含量均满足使DOC后温度达到目标再生温度的需求,两者最终的稳定温度逐渐趋于一致;此外,喷油速率影响DOC的升温能力,喷油速率小于40g/min时2#DOC升温速率高于1#DOC,喷油速率高于40g/min时1#DOC升温速率高于2#DOC。喷油速率为47.7g/min时,1#DOC的最大升温速率为8.540℃/s,2#DOC为7.401℃/s,两者差异达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燃温度 DOC后温度 喷油速率 贵金属 温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板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兴玉 《模具工业》 2019年第9期28-31,共4页
介绍了隔板试制阶段采用激光落料后一次成形的原工艺,为解决原工艺综合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多副模具成形的方案,剪板机下料、卷圆、直缝焊接后,通过扩口、缩口、整形和翻边等模具成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将每件综合成... 介绍了隔板试制阶段采用激光落料后一次成形的原工艺,为解决原工艺综合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多副模具成形的方案,剪板机下料、卷圆、直缝焊接后,通过扩口、缩口、整形和翻边等模具成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将每件综合成本由原来的41元降至23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 工艺分析 扩口模 缩口模 材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抗结晶短距螺旋混合结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晓澄 张超锋 卢凯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4-1209,共6页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处理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较好的应用,但结晶问题始终存在。为有效解决尿素结晶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短距螺旋混合结构。首先通过仿真来对新旧混合器结构的尿素分解能力和抗结晶性能进行分析。...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在处理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有较好的应用,但结晶问题始终存在。为有效解决尿素结晶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短距螺旋混合结构。首先通过仿真来对新旧混合器结构的尿素分解能力和抗结晶性能进行分析。其次,进一步对新型混合器结构的结晶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混合结构能有效提高抗结晶性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无结晶风险尿素临界喷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混合结构 尿素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