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以杭州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苑韶峰 施伟伟 孙乐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2期25-29,共5页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目标层,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土地社会生态安全3个因素层着手,根据PSR概念模型选...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作为评价目标层,从土地自然生态安全、土地经济生态安全、土地社会生态安全3个因素层着手,根据PSR概念模型选取了18项对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建立起符合区域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杭州市2000~2006年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结合综合评价法对杭州市2003~2009年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予以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流转近期研究评述与启示 被引量:16
2
作者 苑韶峰 孙乐 +1 位作者 杨丽霞 刘欣玫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流转效率与流转效果、制度创新、国外相关政策比较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加强在农地流转潜力、制度创新和分区域的农地流转等方面提...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流转效率与流转效果、制度创新、国外相关政策比较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加强在农地流转潜力、制度创新和分区域的农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农地流转 综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股份制与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以顺德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田莉 罗长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
在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土地股份制创新对乡村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减少城乡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和缺乏管制,也存在土地利用零散、低效、无序等问题,使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面临挑战。本文以顺... 在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土地股份制创新对乡村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减少城乡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和缺乏管制,也存在土地利用零散、低效、无序等问题,使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面临挑战。本文以顺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股份制背景下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的特征和问题,从土地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土地 农村土地利用 产权 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严金明 夏方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7,共8页
研究目的:定义科学范式的内涵,构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显化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是土地科学学术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的关于土地科学... 研究目的:定义科学范式的内涵,构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显化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是土地科学学术群体所认可和接受的关于土地科学的基本认知、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体系,是土地科学学者开展土地科学研究时的共同"学术语言";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是土地科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成,以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土地工程为本体论,以着眼于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辩识的发展观、系统观和时空观为认识论,以质性与量化研究法、时空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工程技术法等为方法论。研究结论:当前土地科学学科范式以一种隐性的潜意识方式存在并指引着大多数人的研究和实践,亟需应用科技哲学层面的范式理论,搭建中国土地科学学科范式框架,推进其范式显化、竞争、转换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科学 学科范式 范式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储备、入市影响与集体建设用地未来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夏方舟 严金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5,共8页
未来集体建设用地的统一流转将经过农村建设用地市场自我培育、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部分对接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个可能发展时期。借鉴国外土地储备的经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构建全新城乡土地储备制度,引导土地储备从城市土地&qu... 未来集体建设用地的统一流转将经过农村建设用地市场自我培育、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部分对接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三个可能发展时期。借鉴国外土地储备的经验,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需构建全新城乡土地储备制度,引导土地储备从城市土地"供给方"向城乡建设用地市场"调控方"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市场建设 土地制度改革 市场与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土地银行与土地储备的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夏方舟 杨丹凤 严金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4-60,共7页
国外土地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和保障制度,构建了不同的土地储备和土地银行制度体系,其运作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这两个制度的概念界... 国外土地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和保障制度,构建了不同的土地储备和土地银行制度体系,其运作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这两个制度的概念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因此,从明晰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概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对国外的土地银行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进行全面的总结与界定,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特征,剖析两种制度之间的核心差异。研究发现,土地银行和土地储备虽同为政府对土地进行调控的手段,但从参与主体、开展业务和作用领域等方面都大不相同,应该区分为两种土地制度。土地银行制度是服务于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金融政策,而土地储备制度则是为了保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公平而进行收储整理的管理机制,应该结合我国现实而在恰当时期选择适当的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土地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银行 土地市场 土地储备 制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喜忧参半的土地城市化 被引量:46
7
作者 田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2,共2页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为拓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的房价飞涨和城市蔓延,已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为拓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的房价飞涨和城市蔓延,已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本文探讨了土地城市化这柄双刃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得与失,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城市化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市化 城镇化 十二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土地制度及其实践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勇 《山东国土资源》 2007年第2期5-8,共4页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英国 土地利用规划 开发与保护 土地产权 土地征用 土地管理 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土地规划政策与房地产供给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Helen X.H.Bao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0-63,共4页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政策分析方法总结英国土地规划政策特点,特别是分析规划许可证制度对房地产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1)英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间接调控,能够有效... 研究目的:分析英国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研究方法:应用政策分析方法总结英国土地规划政策特点,特别是分析规划许可证制度对房地产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1)英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间接调控,能够有效控制各类房地产产品的供应数量。但是调控在市场上升阶段存在较强的滞后效应;在市场低迷时,调整的功效甚微。(2)英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许可证的签发,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负担起建设保障性住房的任务,这一政策保证了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低收入人群融入社区,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但是房地产开发商的成本被推高,商品房供给减少,最终导致商品房价格偏高。研究结论: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灵活利用土地规划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政府行为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本",应随时调整政策,保证政策有效实施的情况下降低"计划外"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房地产供给 保障性住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土地的管治变迁:超越新自由主义(英文)
10
作者 Ian Hodge 《土地经济研究》 2015年第1期81-103,共23页
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不仅会产生公共财货(例如迷人的景观),还会产生外部成本(如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社会的最优管理。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次引入了乡村公共价值的计划管理政策,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基金和补贴供给、公共持有... 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不仅会产生公共财货(例如迷人的景观),还会产生外部成本(如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社会的最优管理。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次引入了乡村公共价值的计划管理政策,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基金和补贴供给、公共持有土地等方式,政府较为普遍地干预土地利用。自此,公共政策越来越多地采纳新自由主义方法。这一思潮也体现在农业政策改革领域。然而,新自由主义的方法,尽管起先有明确的目标——用市场代替政府管制,但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并在某些方面具有争议。和乡村土地管理自由主义有关的新要素明显地渗入产权解构、土地信托角色多样化、公私集体和非盈利组织合作关系的兴起。我们用'制度融合'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制度融合'方法在英国以更大尺度为目标的自然保护运动中得以体现。这种变迁主要是由非盈利保护组织引领,但非营利保护机构又往往和各类公私团体合作,共同推动这种转变。这种转变也得到政府农业环境计划的支持,政府的农业环境计划资助农民进行保护和管理。新自由主义将一些新方法引入土地管理,但不是简单地将资源管理决策交给市场。这些方法为政府在保护管理方面开启了与其他组织团体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可能之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管治变迁 计划管理 自由主义 制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视角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被引量:67
11
作者 夏方舟 李洋宇 严金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92,共8页
通过引入土地要素的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推演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结合1997—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统计与理论分析,提出四个理论假设,并选择43个大中城市2007—2011年动态面板数据构建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 通过引入土地要素的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推演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结合1997—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统计与理论分析,提出四个理论假设,并选择43个大中城市2007—2011年动态面板数据构建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计量模型,应用系统GMM分析检验理论假设。研究发现:1土地财政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经济增长;2工业用地出让收益在引入产业影响因素前后均未能通过显著性验证,将低廉土地价格作为招商引资条件并未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3土地相关税收收入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并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作用,因而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促进结构转换升级;4对土地财政结构的优化应以弱化土地出让收益地位、提高土地税收收入地位为基本出发点,进一步构建统一的土地税收体系,规范土地市场的再构建,推动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联合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系统GMM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基于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
12
作者 李帮喜 刘充 陈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3,199,200,共23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下,经济发展中实体与虚拟的边界日趋模糊。虽然部门划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是部类划分相对稳定,可以更好揭示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理解虚拟经济相较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拓展马克思的社会...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下,经济发展中实体与虚拟的边界日趋模糊。虽然部门划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是部类划分相对稳定,可以更好揭示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理解虚拟经济相较于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拓展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把虚拟资本作为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并列的部类,用流量层面的资本运动规律解析其存量变化,进而构建“实体—虚拟”三大部类资本循环的流量分析框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三大部类表以及反映结构信息和关联信息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体—虚拟”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实体—虚拟”紧密交织,共同形塑着当前的经济结构,但虚拟经济尚处在“扩而未深”的阶段,总体来讲,实体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脱实”并不等于“向虚”,当前我国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的规模较好但结构不协调风险较大。未来,优化虚拟资本回流实体经济两大部类的结构、“以虚促实”的系统性治理方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资本循环 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
原文传递
乡村数字化发展的空间效应与规划应对
13
作者 徐瑾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1期70-71,共2页
0引言数字化转型是具有全球共识性的重大命题,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与生活方式[1]。2019年至今,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对城乡融合发... 0引言数字化转型是具有全球共识性的重大命题,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治理方式与生活方式[1]。2019年至今,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对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地区伴随着数字化的嵌入,带来物质空间的演化与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空间效应 物质空间 规划应对 治理方式 数字乡村 建设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翟国梁 张世秋 +1 位作者 Kontoleon Andreas Grosjean Paulin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9,共5页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还可以得到因多个政策要素同时改变时导致的价值变化,从而有助于政策制订者对政策进行调整。本文在评述选择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利用选择实验方法对该政策进行了评估,并且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的政策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选择模型 选择实验 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研究中的计算机视觉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伦 王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城市图像一直是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信息载体,在当前的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随着图片分享网站、社交媒体、街景地图等线上平台的蓬勃发展,可获取的图像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同时,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经过40余... 城市图像一直是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信息载体,在当前的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随着图片分享网站、社交媒体、街景地图等线上平台的蓬勃发展,可获取的图像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同时,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大量进展,使对海量城市图像的大规模、自动化判别与解析成为可能。近年来,计算机视觉与城市研究的交叉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形成一个具有重大潜力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这一领域前沿成果的梳理指出,当前计算机视觉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城市环境认知评价、城市与建筑文化识别、建成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分析、城市风貌与城市设计评估四个方面。同时,计算机视觉在视觉认知研究拓展、城市文化计算模拟、城市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着技术方法、研究对象、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局限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城市研究 城市设计 街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的征地区片划分和区片交界补偿价修正 被引量:13
16
作者 鲍海君 曾蓉 王犁苑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63-66,76,共5页
区片划分是征地综合地价测算的前提和基础,区片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征地补偿能否顺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区片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导致区片交界征地补偿冲突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征地区片划分因素和因子体系,引入集... 区片划分是征地综合地价测算的前提和基础,区片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征地补偿能否顺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区片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导致区片交界征地补偿冲突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征地区片划分因素和因子体系,引入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征地区片划分模型,并根据集对态势度构建了区片交界补偿价修正模型。浙江省玉环县征地区片划分实践表明,该模型能为征地区片划分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区片价补偿冲突,从而提高区片划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区片划分 补偿价修正 集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红线区管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方舟 吴頔 严金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47,180,共6页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熟的科研专用区相关保护管理的历史经验,梳理和定位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3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和实施保障的演变过程,总结英国科研专用区的规划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完善法律保障与规程规范、实施统一监管和区域统筹、并行生态补偿与保护自住、签订标准化管理协议、加强公众参与与研讨机制、提升资金保障与使用效率等对我国生态红线区管理与保障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专用区 生态红线区 管理协议 历史经验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模型的回顾与展望——访谈麦克·巴蒂之后的新思考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伦 龙瀛 麦克.巴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70,共8页
基于对城市模型领域重要学者麦克·巴蒂的访谈,对城市模型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回顾、评述与展望。介绍城市模型的发展脉络,分析20世纪第一次发展高潮中城市模型在规划应用中的实际困难与受到批判的原因。梳理了当前第二次... 基于对城市模型领域重要学者麦克·巴蒂的访谈,对城市模型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回顾、评述与展望。介绍城市模型的发展脉络,分析20世纪第一次发展高潮中城市模型在规划应用中的实际困难与受到批判的原因。梳理了当前第二次城市模型发展高潮期的模型门类,并指出精细化城市模型是当前研究热点,模型建模方法将更加侧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结合、"问题导向型"以及应对城市日益增长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为城市模型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但相关研究需要吸取第一轮研究热潮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城市模型与规划实践的结合。最后介绍了麦克·巴蒂的城市"新科学"思想、城市定量研究教育的起步以及新近成立的以定量城市研究为着力点的北京城市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模型 定量城市研究 大数据 北京城市实验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可拓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鲍海君 徐保根 +1 位作者 冯科 薛继斌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是农用地分等的前提和基础,其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用地分等能否顺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依据浙江省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差异,将其划分为六大区域,并...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是农用地分等的前提和基础,其划分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农用地分等能否顺利进行,但现有研究方法难以全面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差异性及其性质的可变性。依据浙江省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差异,将其划分为六大区域,并选择性地构建了不同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因素指标(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有机质、耕层厚度、灌溉、排涝、pH、地下水位、坡度等)和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基于可拓理论建立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划分的可拓评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水稻、小麦和油菜作物分别进行可拓评价及多作物综合分等,最终得到浙江省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研究表明,可拓评价方法能反映农用地自然质量等级的动态性和可变性,使评价更为精细化和客观化,结果更符合浙江省农用地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用地 自然质量分等 可拓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战略下的浙江省耕地保有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丽霞 俞义 苑韶峰 《上海国土资源》 2011年第3期53-56,62,共5页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204.9万公顷,由此可见,基于粮食安全的浙江省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保有量 预测研究 土地资源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