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水解物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永清 武振龙 +2 位作者 王根虎 戴兆来 伍国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0,共9页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下也可产生多种肽类,其种类因动物的生理状况和日粮组成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子量较大的多肽在小肠中会被进一步水解为小肽,并以二肽或三肽的形式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因此,小肽在动物小肠的吸收效率要高于游离氨基酸,更有利于血液中氨基酸的平衡。一些动植物来源的多肽除具有蛋白质营养价值外,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高血压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通常由2~20个氨基酸组成(有些活性肽氨基酸组成可能超过20个)。在玉米-大豆基础日粮中添加2%~8%的动物蛋白质水解物(如猪小肠、猪黏膜、鲑鱼内脏或家禽组织水解产物)或大豆蛋白质水解产物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牛犊、家禽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因此,在日粮中添加蛋白质水解物能够提高家畜和宠物的营养水平和生长,并改善其健康状况(尤其是肠道健康)及动物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营养 蛋白水解物 多肽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胜利 金鑫 +2 位作者 范学珊 黄文明 曹志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共8页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μL/L,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μL/L,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控瘤胃内环境和降低粪便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反刍动物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 反刍动物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定反刍动物饲料NDF、ADF和木质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9
3
作者 薛红枫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1-45,共5页
采用传统抽滤、ANKOM滤袋和CAU滤袋技术测定16种反刍动物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PL,高锰酸钾法)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大部分饲料的NDF、ADF和PL含量间没有差异(P>0.05),但在测定谷物性饲料NDF... 采用传统抽滤、ANKOM滤袋和CAU滤袋技术测定16种反刍动物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PL,高锰酸钾法)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大部分饲料的NDF、ADF和PL含量间没有差异(P>0.05),但在测定谷物性饲料NDF含量时,ANKOM滤袋技术测定值明显低于其他2种方法(P<0.05);在测定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时,CAU滤袋测定的NDF值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5)。3种方法测定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0~0.996),其中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R2=0.992~0.996);2个滤袋技术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2.20%~3.96%)均小于传统抽滤(CV=3.21%~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滤袋 NDF ADF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4
作者 蒋红琴 罗海玲 曲扬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S1期29-31,共3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畜牧养殖从千家万户散养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比例和水平逐渐提高。这种转变给动物摄食方式和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像肉羊从放牧转为舍饲后,摄食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放牧采... 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畜牧养殖从千家万户散养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比例和水平逐渐提高。这种转变给动物摄食方式和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像肉羊从放牧转为舍饲后,摄食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放牧采食的是各种青草,这种生活方式的特征是食物丰富而且健康,转为舍饲后接触青绿饲料的机会大幅减少,实际生产中往往常年给羊饲喂的是玉米秸秆和干草,精补料中添加的是合成性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合成性 集约化生产 青绿饲料 生物学特性 抗应激能力 血液胆固醇 氧化应激 氧自由基 畜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史仁煌 董双钊 +4 位作者 付瑶 王雅晶 曹志军 李胜利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4-242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4种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产量、乳蛋白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线性降低(P<0.05);乳脂率和乳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饲料转化效率和乳脂产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乳蛋白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8);但4%标准乳产量、乳糖率变化不显著(P>0.05)。2)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增加(P<0.05)。3)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线性降低(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及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6)和皮质醇(P=0.07)浓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但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25.05%和34.19%NDF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氮利用都有不利影响,28.05%NDF比31.22%NDF的饲粮能氮利用更为合理,生产性能更佳,建议泌乳高峰期奶牛饲粮NDF水平为2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中性洗涤纤维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青贮玉米秸秆营养成分及体外发酵评定 被引量:8
6
作者 辛杭书 赵遵阳 +1 位作者 任丽萍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9-33,共5页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对3种玉米(高油玉米HOC115、普通玉米3138及青贮专用玉米)及3个籽粒成熟期(2/4乳线期(ML)、3/4 ML和4/4 ML)的秸秆青贮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HOC115和3138青贮秸秆的品...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对3种玉米(高油玉米HOC115、普通玉米3138及青贮专用玉米)及3个籽粒成熟期(2/4乳线期(ML)、3/4 ML和4/4 ML)的秸秆青贮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籽粒成熟期的延长,HOC115和3138青贮秸秆的品质及青贮发酵品质均下降,而青贮专用玉米各期的发酵品质均良好。其中HOC115的NDF和木质素含量以3/4 ML为最高(P<0.05),ADF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3138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在成熟期上呈明显的二次曲线增加趋势(P<0.01),干物质(DM)和NDF消化率明显降低(P<0.05),而青贮专用玉米秸秆的NDF、ADF和木质素含量在成熟期上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1),48 h的DM消化率有明显的增加(P<0.05)。由此得出HOC115和3138玉米秸秆在2/4 ML具有较佳的青贮效果,而青贮专用玉米的最佳青贮期可延长至籽粒3/4 ML或4/4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品种 成熟期 青贮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加热处理对大豆皮抗营养因子活性和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艳玲 张文强 +1 位作者 孟庆翔 熊易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2-55,共4页
试验对大豆皮在常压下进行不同时间(0、12.5、25、37.5 min)的蒸汽加热处理,研究其化学成分含量、脲酶活性(U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TIA)以及蛋白质溶解度(PS)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大豆皮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试验对大豆皮在常压下进行不同时间(0、12.5、25、37.5 min)的蒸汽加热处理,研究其化学成分含量、脲酶活性(U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TIA)以及蛋白质溶解度(PS)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大豆皮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加热时间延长,大豆皮UA、TIA和PS显著下降(P<0.05),在蒸汽加热处理25 min时,可以明显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但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利用活体外产气量法对蒸汽加热处理的大豆皮进行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皮产气速度直线上升(L;P<0.05),而CP消化率降低,但对大豆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24 h最大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1),说明经一定时间蒸汽加热处理大豆皮对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无显著影响。综合以上2个试验的结果,推荐对大豆皮蒸汽加热25 min可以作为生产应用的适宜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皮 蒸汽加热 抗营养因子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感应、营养应答和营养应激 被引量:2
8
作者 何龙 马曦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共3页
2017年《中国畜牧杂志》全面改版。为更好展示畜牧学领域的科技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青年骨干,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自己、团队或国际研究机构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或就当前的研究... 2017年《中国畜牧杂志》全面改版。为更好展示畜牧学领域的科技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青年骨干,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自己、团队或国际研究机构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或就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论。希望能引发读者对相关热点、难点的思考,并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应激 感应 应答 科技前沿 学术交流 研究成果 研究机构 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业减少氮排放的营养策略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尹靖东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共3页
2017年《中国畜牧杂志》全面改版。为更好展示畜牧学领域的科技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青年骨干,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自己、团队或国际研究机构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或就当前的研究... 2017年《中国畜牧杂志》全面改版。为更好展示畜牧学领域的科技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特别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青年骨干,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介绍自己、团队或国际研究机构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或就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论。本期自副主编开始,将为读者带来相关综述,希望能引发读者对相关热点、难点的思考,并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生产 稳定增长期 大型养殖场 肉类生产 污染排放量 饲料利用效率 养猪业 生长猪 非淀粉多糖 猪饲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对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月 王国艮 +4 位作者 吴浩 孟庆翔 宋恩亮 成海建 周振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156,共9页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差异,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差异,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感官评分等级均为良好级,其中,籽粒含量和总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色泽及气味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项发酵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费氏评分≥110.00分,发酵品质均为优级。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相对饲喂价值>121.00。品种间青贮产量及能量价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郑青贮1号的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干物质产量及奶亩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金岭青贮17号的干物质产量显著较高(P<0.01),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奶亩指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各品种碳水化合物组分剖分及体外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金岭青贮17号的体外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和郑青贮1号(P<0.01),京科青贮516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郑青贮1号(P<0.01),郑青贮1号的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综上所述,金岭青贮17号为优异的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其次为京科青贮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专用型玉米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体外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跃文 孟庆翔 +1 位作者 刘庆平 许曾曾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4-37,共4页
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瘤胃发酵,研究不同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的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2个发酵罐,3个1组,分别投入4种不同DCAD水平的饲粮:+120-、9-、77-、145 mEq/kgDM,后3种... 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瘤胃发酵,研究不同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的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2个发酵罐,3个1组,分别投入4种不同DCAD水平的饲粮:+120-、9-、77-、145 mEq/kgDM,后3种饲粮通过添加阴离子添加剂降低DCAD。结果表明:①阴离子饲粮对瘤胃发酵pH值、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主要挥发酸的摩尔比例均没有显著影响(P>0.2)。②对饲粮干物质、有机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2)。③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2)。试验结论为阴离子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饲粮阴阳离子差 阴离子饲粮 瘤胃发酵 消化率 双外流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添加剂对于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淑枝 周振明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试验以3/4乳线期的平玉5号品种全株玉米(Zea mays)为原料,设置对照组、乳酸菌剂处理组和盐-酶复合物(商品名SILO GUARDⅡ)处理组。将粉碎的青贮物料装入1L玻璃瓶压实,密度为1.2kg/L左右,室温下青贮80d。结果表明:2种添加剂处理都显著地... 试验以3/4乳线期的平玉5号品种全株玉米(Zea mays)为原料,设置对照组、乳酸菌剂处理组和盐-酶复合物(商品名SILO GUARDⅡ)处理组。将粉碎的青贮物料装入1L玻璃瓶压实,密度为1.2kg/L左右,室温下青贮80d。结果表明:2种添加剂处理都显著地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P<0.05);添加剂对其他化学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盐-酶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乳酸菌剂处理组乙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和盐-酶复合物组;添加剂处理对于L-与D-乳酸比例无显著影响。2种添加剂都显著地提高了干物质回收率,提高幅度分别是15.39%和11.59%(P<0.001)。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剂和盐-酶处理组提高了24h玉米青贮干物质消化率(P<0.05),提高幅度分别是9.73%和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剂 盐-酶复合物 干物质回收率 干物质消化率 全株青贮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饲料含氮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3
13
作者 郭望山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68,共5页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9 8,P<0.001),而且大部分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含氮量测定值间没有差异(P>0.05),变异系数(CV)<5%,但在测定羊草、小麦秸、玉米秸、稻草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V<5%)。在3个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凯氏法测定时,7种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种样本的CV大于5%;而使用燃烧法时,只有2种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所有样本的实验室间CV均小于5%。11种饲料样本在3个不同实验室间测定值的平均CV值表现为燃烧法明显小于(P<0.01)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测定动物饲料和饲粮含氮量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含氮量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0
14
作者 牟豪杰 孟庆翔 +1 位作者 任丽萍 王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方法对乳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36.0,0.10~50.0,0.11~23.0,0.05~8.7,0.15~36.0,0.11~19.0,0.06~23.5 mg·L-1,方法检出限(3S/N)依次为9.87,3.60,4.15,2.46,4.71,3.19,6.93μg·L-1。实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73%~5.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瘤胃液 乳酸 挥发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胃微生物不同区系的硝态氮还原、甲烷产生和发酵参数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淼 郭望山 +2 位作者 任丽萍 周振明 孟庆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088-4093,共6页
【目的】以硝态氮为惟一氮源,评价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不同区系还原硝酸盐的程度以及对甲烷产生和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Menke人工瘤胃产气法进行24h厌氧发酵,以硝酸钠、可溶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组成纯合日粮,用物理离心和化学抑... 【目的】以硝态氮为惟一氮源,评价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不同区系还原硝酸盐的程度以及对甲烷产生和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Menke人工瘤胃产气法进行24h厌氧发酵,以硝酸钠、可溶性淀粉和微晶纤维素组成纯合日粮,用物理离心和化学抑制剂相结合的方法,将瘤胃液分成8种区系:全瘤胃液(WRF)、原虫(P)、细菌(B)、真菌(F)、原虫+细菌(P+B)、原虫+真菌(P+F)、细菌+真菌(B+F)和负对照(CTN),测定微生物硝酸盐降解率及发酵参数。【结果】P区系硝酸盐降解率显著高于B区系(P<0.001),P+F及B+F区系硝酸盐降解率低;WRF产气量和硝酸盐降解率最高,P+B和P区系次之,这3个区系的甲烷(CH4)、总挥发酸(TVFA)含量和乙酸比例均高于其它区系(P<0.001);硝酸盐的还原有利于微生物蛋白的合成,P+B区系的合成量最高。【结论】瘤胃原虫(P)和细菌(B)区系具有高还原硝酸盐(NO3-)和亚硝酸盐(NO2-)能力,原虫区系的硝态氮还原能力更强;真菌(F)区系培养于此发酵底物中,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很弱,几乎可以忽略。瘤胃原虫和细菌区系是硝态氮还原、产甲烷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主要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还原 瘤胃发酵 原虫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组分体外发酵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薛红枫 闫贵龙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6-933,共8页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物组分(A、B1、B2和NDS)体外动态发酵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之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01)。碳水化合物组分A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茎皮>茎节>叶片>全株>叶鞘>苞叶>茎髓;碳水化合物组分B1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苞叶>叶鞘>全株>茎节>叶片>茎髓>茎皮;碳水化合物组分B2含量以茎髓最多,茎皮最少。这三个组分各部位产气量高低顺序也与其含量一致。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性洗涤可溶物(Neutral detergent soluble,NDS)含量以茎皮、茎节中含量最高,茎髓最少,但其产气量却以茎节最高,苞叶次之,茎髓最少。提示应用产气曲线相减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玉米秸秆中各部位碳水化合物各组分的动态发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水化合物组分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饲喂β-胡萝卜素对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文娟 孟庆翔 边四辈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5,共4页
试验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150 000 IU维生素A),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300 mg-β胡萝卜素),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600 mg-β胡萝卜素),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 试验选择胎次相同、产奶量、体重和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6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基础日粮+150 000 IU维生素A),处理Ⅰ日粮(对照日粮+300 mg-β胡萝卜素),处理Ⅱ日粮(对照日粮+600 mg-β胡萝卜素),预试期15 d,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血液白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围产期奶牛血液淋巴细胞的转化率(P<0.01)。-β胡萝卜素的添加提高了血浆中-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浓度;在产后8-12周,处理组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显著提高(P<0.005),而且奶中-β胡萝卜素的浓度随着-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β胡萝卜素的添加对产后4周内奶中的-β胡萝卜素的浓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淋巴细胞转化率 细胞分类计数 β-胡萝卜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饲精料对贵州地区绵山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娉婷 毛凤显 +2 位作者 罗海玲 曲扬华 王朕朕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3-37,共5页
为探讨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补饲精料对贵州地区绵、山羊的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贵州金沙县、威宁县和盘县选取了3~4月龄的湖羊30只、贵州半细毛羊40只和贵州黑山羊46只进行精料补饲研究,各县均分为补饲精料的试验组和... 为探讨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补饲精料对贵州地区绵、山羊的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在贵州金沙县、威宁县和盘县选取了3~4月龄的湖羊30只、贵州半细毛羊40只和贵州黑山羊46只进行精料补饲研究,各县均分为补饲精料的试验组和原始养殖模式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精料补饲量为初始体重的1.5%~2%。结果表明:补饲精料可以显著提高湖羊和半细毛羊的日增重(P〈0.01);显著提高黑山羊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降低宰后45min肉色亮度(L*)值(P〈0.05),但对其他生产性能和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知,在贵州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补饲1.5%~2%的精料可以在不影响羊肉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羊只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饲精料 生产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和丙酸菌添加对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以及瘤胃发酵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35-38,共4页
试验以完熟期的高油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丙酸处理组(0.5%/kg鲜样)、丙酸菌处理组(105cfu/g鲜样)。在青贮的第1、3、6、9周开瓶取样检测丙酸和丙酸菌对青贮发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得到优质青贮(低p... 试验以完熟期的高油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丙酸处理组(0.5%/kg鲜样)、丙酸菌处理组(105cfu/g鲜样)。在青贮的第1、3、6、9周开瓶取样检测丙酸和丙酸菌对青贮发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得到优质青贮(低pH、高乳酸含量、未检测到丁酸)。活体外试验表明,丙酸处理青贮的72h累积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均显著高于丙酸菌处理和自然发酵青贮(对照组)。但是3种处理青贮的活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P>0.05)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 丙酸 丙酸菌 产气量 高油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馨悦 马景林 +3 位作者 赵丽红 马秋刚 计成 张建云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23-25,2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2周龄末"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54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2周龄末"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54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复30只,处理组粗蛋白水平均为18%,代谢能水平依次为11.3、11.7和12.1 MJ/kg,试验期为4周。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验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线性增加,代谢能水平为12.1 MJ/kg组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最高,显著高于11.3 MJ/kg组(P<0.05)。另外,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的料重比和胫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12.1 MJ/kg组的料重比最低;胫长和胫长增长量均呈线性降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试验鸡的生长性能,"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的适宜代谢能为12.1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红1号”蛋鸡 育雏后期 生长性能 代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