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组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满都花 庄翔 +4 位作者 徐佳欢 吴鹏飞 初超 金海蛟 张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组学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明确诊断的2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组学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明确诊断的25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EGFR突变基因检测,将其中96例EGFR有效突变患者作为阳性组,将160例EGFR未有效突变患者作为阴性组。分析胸部CT扫查结果,收集相关CT影像组学征象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学特征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出现毛刺、分叶形状、边缘清晰、病灶密度半实性、气道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癌性淋巴管炎、肺转移、不均匀强化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肺部病灶组织坏死、钙化、空洞、晕征、空泡征、胸腔积液、淋巴结转移、胸膜转移、远处转移占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影像征象中存在分叶、毛刺征、病灶密度为半实性、不均匀强化是出现EGFR突变基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特征与EGFR突变基因有紧密联系,根据分叶、毛刺、磨玻璃影成分、不均匀强化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基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相关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增强CT与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在老年肺癌与良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海蛟 张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与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在老年肺癌与良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为老年肺癌患者30例以及良性肿瘤患者20例,对50例患者均采用增强CT、磁共振(MRI)动... 目的:分析增强CT与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在老年肺癌与良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手术病理确诊为老年肺癌患者30例以及良性肿瘤患者20例,对50例患者均采用增强C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分析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效能、时间信号强度及相应ADC值。结果:增强CT检出恶性27例,良性23例,MRI动态增强联合DWI检出恶性30例,良性20例,MRI动态增强联合DWI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肺癌患者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值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方式在老年肺癌与良性肿瘤患者的鉴别诊断中诊断的准确率更高,MRI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更高,且肺癌患者与良性肿瘤患者组间ADC值以及平均值差异显著,该诊断方式的综合应用价值更高,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MRI动态增强 DWI 老年肺癌 良性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满都花 庄翔 张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166-167,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的检出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诊... 目的:分析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的检出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C T扫描影像学特征:非叶间胸膜转移以大结节(长径>5 m m)为主,结节形态多呈类圆形,肺-结节界面清晰;胸膜呈带状或(和)不均匀增厚。磁共振成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的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3.33%(P<0.05)。在恶性胸膜疾病中,间皮瘤与转移瘤在ASI与CNR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SIR方面,前者的相关数据显著大于后者(P<0.05)。该疾病在核磁共振检查下的主要影像学特征是:在肋膈胸膜出现结节样、肿块样变化,或者发生于纵隔胸膜;同时也会表现出增厚现象,该现象往往以不规则或者环状呈现出来。结论:核磁共振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做出明确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核磁共振是一种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同时在鉴别胸部其他病种病变情况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CT 非小细胞肺癌 胸膜转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多模态联合影像学研究
4
作者 庄翔 张明敏 +1 位作者 李艳立 张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影像学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9月包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后怀疑吻合口复发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三位放射科诊断医师用CT、MRI、多模态CT和MRI... 目的:探讨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影像学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9月包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后怀疑吻合口复发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三位放射科诊断医师用CT、MRI、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分别对所有患者图像随机进行独立评价,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比较三组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差异。结果:本研究中,入组病例30例,复发者18例,未复发者12例;CT诊断结果为16例真阳性,4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8例真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80%,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80%,Kappa值为0.571;MRI诊断17例真阳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10例真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90.9%,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3.3%,准确性为90%,Kappa值为0.789;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诊断出17例真阳性,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11例真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1.7%,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1.7%,准确性为93.3%,Kappa值为0.861。ROC曲线分析显示CT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MRI的AUC为0.889,多模态CT和MRI联合的AUC为0.931。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影像学可以提高诊断高危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诊断效能。结论:利用多模态CT和MRI联合应用影像学技术,与单一影像学技术相比,能够精准全面评估高危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情况,提高吻合口复发的早诊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 多模态CT和MR联合应用诊断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状态
5
作者 金海蛟 张强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3期89-91,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腺癌患者,其中突变型有55例,野生型45例,通过CT影像学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EGFR突变组和野... 目的:研究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腺癌患者,其中突变型有55例,野生型45例,通过CT影像学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EGFR突变组和野生型组患者的CT影像学指标以及临床特征。结果:从临床特征角度来看,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患者中性别、吸烟史、癌胚抗原水平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年龄、骨转移、脑转移、KI67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从CT影像学角度来看,两组患者的肿瘤伴有毛刺征、胸腔积液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CT密度、肿瘤大小、分叶、空洞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吸烟史、癌胚抗原、毛刺、胸腔积液和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有关,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可通过性别、癌胚抗原、毛刺预测肺腺癌EGFR的基因突变。结论:通过CT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对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组学模型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预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